雄安211大学(北科大4所重点高校落户雄安)
雄安211大学(北科大4所重点高校落户雄安)1.历史影响。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前,以“东方康奈尔”唐山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享誉国际,期间共培养国内外著名院士73名,更有茅以升、竺可桢、黄万里等一批知名专家。院系大调整后,唐山交大、河北农大等一批当时的高水平大学被分拆支援全国十余所高校,对于河北而言,人才体系,硬件设施,文化传承等河北高等教育发展基础被极大削弱。河北高等教育目前的“瓶颈”现状,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全国“双一流”高校启动建设之前,河北省没有1所“985工程”建设高校和部属骨干重点高校,仅有1所“211工程”建设高校(河北工业大学),还在天津市办学,远低于北京、上海、江苏、湖北、陕西等省市同层次院校数量,同样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各省区市平均3.31所)。 同时,在教育部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河北无一高校入围,仅有河北工业大学列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范围(共95所)。高等教育质量和发
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部分央企、高校、医院等一批重点疏解项目已在雄安新区启动建设或建成落地。
据最新报道,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林业大学等首批疏解的4所部属重点高校,目前雄安新校区规划建设工作已取得初步进展。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正式确定,北京林业大学即将公布新校区总规方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校区将于2025年底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这是否意味着,河北马上就有自己的“985”“211”大学了?河北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实现“破冰”?尚不能盖棺定论。
01 大而不强,路还长
河北省高等学校规模较大,但却“大而不强”。河北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22所,总体数量在全国排名第8位(来源教育部统计数据),但在办学质量和水平方面却呈现出“大而不强” 的尴尬局面。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全国“双一流”高校启动建设之前,河北省没有1所“985工程”建设高校和部属骨干重点高校,仅有1所“211工程”建设高校(河北工业大学),还在天津市办学,远低于北京、上海、江苏、湖北、陕西等省市同层次院校数量,同样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各省区市平均3.31所)。 同时,在教育部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河北无一高校入围,仅有河北工业大学列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范围(共95所)。
高等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河北A类学科仅有1个,占比仅为 0.14%,在全国排名第22位,与兄弟省市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河北副高级以上专任教师比例不到45%,近年新增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以及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数量增长仅为个位数,与京津高层次人才数量存在巨大差距。
0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河北高等教育目前的“瓶颈”现状,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1.历史影响。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前,以“东方康奈尔”唐山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享誉国际,期间共培养国内外著名院士73名,更有茅以升、竺可桢、黄万里等一批知名专家。院系大调整后,唐山交大、河北农大等一批当时的高水平大学被分拆支援全国十余所高校,对于河北而言,人才体系,硬件设施,文化传承等河北高等教育发展基础被极大削弱。
2.“虹吸”效应。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推进,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高层次人才的交流往来频率得到普遍提升 但由于京津在薪资待遇和学科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同时京津冀高校毕业生在求学或工作时,更倾向选择京津,伴随京津出台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落户政策以及省际交通网络系统完善便利,对河北省高层次人才的“虹吸”作用仍然存在加剧的可能。
3.行政壁垒。京津冀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不同。京津同为直辖市,北京同时也是首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与京津相比,河北作为拱卫首都的政治“护城河”,与京津在高等教育资源和发展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程度的地方本位主义,造成三地高等教育各自为政,行政壁垒所固有的利益分配机制,阻碍了高等教育资源自由流动。
4.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支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河北经济发展虽然在过去几年较快增长,但受调整产业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影响,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均不容乐观,人均水平与京津仍有不小差距,相较于京津两地经济发展的差距更是巨大。在高等教育软硬件投入方面“欠账”较多,严重制约了河北高等教育发展。
03 解铃还须系铃人
时常听到身边朋友抱怨,河北高考太“卷”了,700分也上不了清北,多几所“985”“211”大学该多好呀。可这只是看的“表象”,除了北京科技大学等4校在雄安规划建设分校区外,北京理工大学正在规划建设张家口怀来校区,河北工业大学也在研究设立石家庄研究生院。重点高校在河北设立分校区,对于促进河北高等教育发展确实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困境,还要聚焦根源、多点突破。
1.立足本地实际。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根据产业特色与优势积极发展适合自身的高等教育。重点支持2—3所省内骨干高校建设“双一流”建设高校,努力争列国内高水平大学;选取3—4所高校,全力打造地区或重点行业高水平大学。优先支持将河北现有进入ESI全球学科前1%的学科打造成为成为国内一流学科,做好优势学科培育储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通过设立高等教育发展基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支持高校建设与优势学科发展。
2.打造人才高地。鼓励灵活引进人才,通过河北高校与京津高校交流合作,吸引京津高层次人才通过挂职、兼职、技术咨询等形式来冀工作,为河北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建立薪资待遇与科研水平关联机制,不断提升学科建设主动性积极性。支持高校制定人才科学培养目标,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创先争优,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不定期邀请院士、长江学者等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或科研究交流。根据学科专业方向需求完善硬件设施,培创良好科研环境。
3.强化科技创新。整合现有科技研发资源,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不断激发河北科技创新活力动力。聚焦高校优势学科相关产业,谋划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培育科技型、高成长企业和国家级孵化平台。发挥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充分利用高校及其周边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实现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升级。深化与京津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加速科研资源的聚集和累积,从“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着手,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落地,切实提升河北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或私信交流,感谢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