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春景最美的10所大学:试析北方寒地大学校园景观美育文化

春景最美的10所大学:试析北方寒地大学校园景观美育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美育教育能更加有利于培养出满足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不仅要求注重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且注重提升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人们将理解事物的方法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意识是基础,没有形象意识也就不会有逻辑思维。美育教育通过融合认知、意识、情感,激发学生感性意识,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鉴赏、创新美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愈加丰富,精神生活需求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在现代社会中,审美能力及其对人精神思想提升所产生的影响,将在人们成长生活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既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更是心灵教育,对于提升人们审美素养、

试析北方寒地大学校园景观美育文化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北方寒地大学校园景观场所精神的美育文化研究” (项目编号:202210225181)。

_韩毅佳等

高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可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完善美育水平,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校园景观中,场所精神的构建是当代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 。校园景观作为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健康情感的陶冶和培养,审美性格的形成和提高,人文知识的灌输和传递及对人格内涵的同化和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但在寒带大学校园里,严寒而漫长的冬季导致校园景观美育功能难以发挥其效用。因此,着眼于我国北方寒地校园景观建设(以东北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北方寒地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发展路径,以充分发挥其景观场所精神的美育功效,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在丰富寒地校园大学生冬季学习生活的同时,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推动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 高校校园景观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鉴赏、创新美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愈加丰富,精神生活需求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在现代社会中,审美能力及其对人精神思想提升所产生的影响,将在人们成长生活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既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更是心灵教育,对于提升人们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激活创新创造活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美育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人的心灵、提升能力、升华人格。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美育教育能更加有利于培养出满足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不仅要求注重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且注重提升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人们将理解事物的方法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意识是基础,没有形象意识也就不会有逻辑思维。美育教育通过融合认知、意识、情感,激发学生感性意识,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1.2 是校园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教育不等于美术教育,不应用单纯的美术技能教育和单一的课程教学来界定。美育的最终目的既是培养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又是为了在物质经济越来越丰富的现代,释放人的精神,让人获得内在和外在的自由 。美育教育应贯彻在学校教育全部过程中,也应存在于学生生活空间中。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校园景观环境应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具备审美教育功能。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得到陶冶,在无形之中受到教育。校园景观是校园环境的主要部分,也是校园场所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校园景观的构建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校园景观是美育教育的良好载体,其蕴涵的场所精神和文化内涵,如发展历史、文化建设、人文精神、地域性特色等,都是美育教育的表现形式。好的大学校园景观,往往在设计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对学生思想的影响,美化环境的同时,其蕴含的场所精神也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改变他们的审美观念,推动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和教育学生,这对学生思想的提升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寒地高校校园景观美育教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关高校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相对全面,高校景观场所精神在校园环境设计中也有体现,但区域针对性不强,有关寒地高校景观场所精神的相关研究较少。地处寒地的大学校园,相比于气候更加适宜的南方地区,景观表现形式更加受到严寒气候的影响,景观构筑的场所精神也就难以展现给学生,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大打折扣。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上升,高校美育频频被提上日程,北方寒带高校景观设计及其美育研究迫在眉睫。

2.1 缺乏校园特色

在寒带校园景观设计中,景观缺乏自身特点,场所精神体现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景观的相似性让寒带校园景观精神价值显得索然无味,其地域性文化特色及校园人文精神失去了神采,导致景观场所精神不能充分展现,也就不能充分做到以美育人。

2.2 无法满足冬季人们对景观的需求

北方寒地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人们外出次数减少,校园景观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寒地校园景观设计虽有考虑到冬季气候造成的影响,但目前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冬季景观吸引力。相比于其他季节,冬季景观对于学生的美育功能大打折扣。

2.3 景观设计形式单调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同学认为寒地校园景观植被数量虽多,但种类和其他景观设施类型均较少,因而景观季节性变化小。变化的美总能引起更多的关注度,枯燥单调的景观形式,既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会制约同学们的想象力,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4 缺乏成熟的寒带高校景观美育体系

近年来,我国高校景观蓬勃发展,校园环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就目前来看,北方寒带高校景观美育设计较为缺乏,若想要实现环境优美和景观美育持续发展的情景,成熟完善的景观美育体系不可或缺。

3 美育视角下北方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3.1 发掘并利用寒地高校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

北方寒地高校特有的地域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是凸显校园景观特色的重要人文精神或形式,一方面可凸显校园景观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可实现传统地域文化、高校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3.1.1 地域文化特色。地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组成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进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景观。各具特色的地域景观正是高校校园打破相似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景观,体现校园景观场所精神的借鉴方式。将北方地区寒地的自然与人文文化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相融合,是凸显校园自然特色和地域文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对校园地域风情和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如冰雪景观文化、寒地森林文化、冰雪运动文化等 。

3.1.2 校园文化特色。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随着时间的延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人文文化,这也是校园景观体现场所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正是其人文精神的内涵所在。所以,在东北林业大学景观设计,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见图 1)。学校校风校训中所表达的人文精神,与校园景观相融合,以构建场所精神,使景观真正成为美育的载体。

春景最美的10所大学:试析北方寒地大学校园景观美育文化(1)

图 1 东北林业大学景观设计

3.2 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增加冬季观景可能性

美是多元化的,更需要人们的创造力,冰雪文化是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突破口。寒冷的天气虽然导致出现出行困难、植被单调、景观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但同时也给北方大地带来了雪白纯净、晶莹剔透的雪资源。根据调查显示,在寒地高校冬季,学生们除了必要性活动,其他时间更倾向于待在室内,不利于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锻炼需求,景观的美育功能也受到限制。因此,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冬季景观的诉求,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设计景观,才能让同学们乐于走出室内,感受景观的美,接受美育熏陶。

3.2.1 微气候调节。很多北欧城市往往利用建筑单体的围合,创建出形式独特的室外院落空间,再运用围墙、小品、绿化等景观元素降低风速,这种改变局部环境气候的方式,延长了人们在户外活动的停留时间 。除此以外,蓄热材料的使用和局部温室效应的营造也是调节小气候的方式之一。通过微气候调节,可以达到屏蔽冷风、引入阳光的目的,最终营造出适宜人们活动、观景的景观场所。

3.2.2 景观场所的安全性与适宜性。不适宜的材质与铺装选择可能会造成冬季景观场所存在安全隐患。想要吸引更多的学生走出室内,感受冬季校园景观,必须保障景观场所的安全性与适宜性。例如,在小品等公共设施和场地铺装材质的选择上,相比于花岗岩、大理石等导热系数高的材料,木质和塑料等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可有效减少积雪的堆积和冰面的形成,大大减少景观场所滑倒摔伤的危险性。除此以外,木质的暖色调可有效减弱寒冷带来的不适感,提升景观场所的适宜性。

3.3 增加景观的变化性

寒地景观相比于温暖地区景观,在植被选择、景观设施修建维护、水景观使用方面都受到限制,导致校园景观变化较少,景观形式单一,因而不能更好地发挥美育功能。所以,寒地校园景观设计应从自身优势出发,探索新的方法,减少劣势,增加景观的变化性,引起学生对景观的关注。

3.3.1 景观随时间的变化。尽管气候严峻,寒地景观也有自身的优势—— — 季相分明。校园景观设计可以根据季节、昼夜的时间变化,在同一景观中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形式,不仅能增加景观的变化性,而且能减少经济成本。植物的开花时间,可改变不同时期校园景观形象;植被的选择,可多选择稠李、绣线菊等叶子颜色随季节变化的树种;水景观的使用,在冬季滴水成冰是景观变化的形式之一;冬季冰雕、雪雕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也会丰富景观的多样性。在昼夜交替影响的景观变化中,灯光设计无疑是景观设计实现多样性的重要方式,而寒地地区特有的冰灯文化也是景观变化的优势所在。

3.3.2 景观随视角的变化。同样的景观在不同的视角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利用视角变化营造景观变化,是解决景观形式单一的有效途径。东北林业大学颐丰园南侧花园路灯,从公寓楼内部中高层可看到由灯光影子形成的光影图案(见图 2),依靠观看视点改变景观形式的景观设计是寒地高校景观常采用的设计手法。

春景最美的10所大学:试析北方寒地大学校园景观美育文化(2)

图 2 东北林业大学颐丰园南侧花园

3.3.3 景观场所的功能形式变化。增加同一景观场所的功能形式,可有效增加景观的变化性。东北林业大学内部的大草地在春、夏、秋三季可用来观花、拍照及开展休闲娱乐等活动。在冬季,学校将其浇铸成冰场,供学生开展冰雪运动,使得景观场所功能形式发生变化,让景观场所在寒冷的冬季唤起生机(见图 3)。

春景最美的10所大学:试析北方寒地大学校园景观美育文化(3)

图 3 东北林业大学草地四季景观

3.4 完善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体系

在景观对于学生的美育中,学生对景观的关注度无疑是重要内容,学生对景观有较高的关注度,景观的美育功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50%的同学常关注校园景观,剩余同学表示偶尔、不怎么留意,甚至有个别同学表示完全没留意过。这就表明,在目前的景观美育中,学生缺少景观美育的主动意识,景观的美育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4.1 提升学生对于景观建设的参与度。在高校教育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课外实践学习也同等重要。学校可将校园景观设计与相关专业同学进行联动,例如,举办校园内部景观设计招标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还能激发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而这些影响又能成为校园景观实现美育的方式。

3.4.2 增加非专业学生对于景观的认识度。相比于景观和建筑类专业,其他非专业学生对于景观的认知较少,导致他们对于景观的关注度不高,景观所展现的美育对他们可能仅仅停留于花草树木。所以,对于这类学生,学校应降低景观美育的专业性,提供相应的知识学习机会,如开设相应课程,开展社团活动等。

4 结语

大学是年轻一代人增长知识、坚定信念的重要时期,是其人生观和价值理念建立的重要发展阶段。大学校园景观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将高校校园景观与美育工作发展和文化传播相融合,无疑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4] 。因此,着力于挖掘北方地区寒地大学校园地域特色,将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并将其融入景观场所,让校园景观场所渗透美育文化精神,以期为北方寒地高校景观美育建设提供全新的思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