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广东教育进发2022广东高校

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广东教育进发2022广东高校去年8月,广东公布新一轮“冲补强”建设高校名单,47所公办本科高校入选。这是新的名单,更是新的格局。推着石头上台阶,步履维艰;倘若咬紧牙关,往往就能站上新的高度,看见独好风景。大学的发展也是如此,要向上发展,就要不断攀高峰。知其所来,方明所去。2022年广东大学将如何再次出发,或许已有答案。中山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升舱

“广东正在疯狂建大学。”在人们眼中,开足马力,一批新大学正在规划或拔地而起。

观其表,横向布局;思其里,则有纵向规划。广东高校,向上向新,正在实现内涵式发展,变得更大也更强。

一年来,广东高等教育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新增134个博士点硕士点,6所高校“申博申硕”成功;21个地市高校全覆盖,粤东粤西粤北孩子从此能“在家门口上大学”……

广东大学还有更大抱负。广东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6所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

知其所来,方明所去。2022年广东大学将如何再次出发,或许已有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广东教育进发2022广东高校(1)

中山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

升舱

推着石头上台阶,步履维艰;倘若咬紧牙关,往往就能站上新的高度,看见独好风景。大学的发展也是如此,要向上发展,就要不断攀高峰。

去年8月,广东公布新一轮“冲补强”建设高校名单,47所公办本科高校入选。这是新的名单,更是新的格局。

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出现了3张“新面孔”,分别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在特色高校提升计划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则迈入了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不少建设高校“升舱”,这背后是大学办学格局、办学实力的变化。

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广东23所高校的333个学科上榜,学科上榜数量居全国第四。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合计上榜学科数达120个,占广东上榜学科总数的36%。

聚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不同发展层次切入,是广东一以贯之的做法。

2015年,广东在全国较早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并推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特色重点学科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发展。

2018年,广东推出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形成“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特色高校提升计划”三大建设计划,推动公办本科高校在不同层次争创一流、特色发展。

全省一盘棋,统筹各方资源,让高校找准定位、分类发展,这为各校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2021年,广东6所高校“申博申硕”成功,共新增博士点硕士点134个,其中新增博士点32个,新增硕士点102个,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全覆盖

高等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均衡发展的先手棋。广东率先行动,补齐粤东西北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等4所本科高校新校区陆续建成启用。这意味着,汕尾、揭阳、阳江、清远4地市实现本科高校的“零的突破”。

同时,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的设立招生,使梅州、潮州拥有首所公办高职院校。

这是广东高等教育史上的大跨越,21个地市实现了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全覆盖。

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广东教育进发2022广东高校(2)

揭阳市第一所本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首批新生到校报到。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吴明 摄

“欢迎新同学!”去年9月12日,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首批新生约714人到校。当年录取的新生,有4.6%来自潮汕地区。

面朝南海、依山而建、傍水而修,校园选址于揭阳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邱伟青介绍,结合位于海滨城市、临近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特点,学校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设置于此,“让学生能就近参加实习,并为当地企业提供专业人才”。

粤东粤西粤北学子实现“在家门口上大学”,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得到优化,区域协调发展难题也在逐步破解。

全省目前共有高校160所,包括本科院校67所、高等职业院校93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3.41%。面向未来,“十四五”期间的毛入学率将提高至60%。

当然,高等教育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方法是多元的。

广东大手笔投入、大力度改革,打造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广东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占全国总量一半。

越来越多港澳高校到广东办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高校均在紧锣密鼓建设和筹备中。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于今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建设也在推进当中。

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广东教育进发2022广东高校(3)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校园效果图。学校供图

面向“十四五”, 广东将继续向“新”进发,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创新支撑。

新平台

在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中,广东共有7人当选。其中,有6位新增院士来自广东高校。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高天明,是本次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研究‘不快乐’的快乐教授”,神秘的脑科学,是他一生潜心钻研的领域。

高天明非常强调基础研究,他说,他最大的快乐来自潜心研究取得新发现。“这两年,国家和广东省均发文要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我非常认同。”

大学是人才和科技的重要结合点。有了人才加持,广东重要平台建设便更上一层楼。

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广东教育进发2022广东高校(4)

中山大学举行“中山大学”号入泊母港欢迎仪式。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徐昊 摄

去年11月,“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顺利入泊母港,并开启首次科考任务,成为我国海洋科考“国之重器”的新成员。

“这艘世界一流的科考船,既是面向全球海域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也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海上移动育人基地’,还是下一步开展国际海洋科学合作的开放平台。”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说。

广东做科研,能“上天”,也“下地”。

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广东教育进发2022广东高校(5)

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的大田。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张梓望 徐昊 摄

去年夏天,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的大田里,水稻已长成大半个人高,被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这是一批“中国天稻”——跟随嫦娥五号航天器环月旅行长达23天,在深空环境中历经宇宙射线的照射之后,安全返回地球,并“落户”广东。未来几年,它们还会在广东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纯化优良性状,有望成为100%中国原创的水稻新品种。

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广东教育进发2022广东高校(6)

苏炳添。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张梓望 李细华 摄

新年到来之际,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在暨南大学正式成立,这是一个用科研赋能短跑的创新性平台。

“学校将发挥在基础研究和多学科融合方面的优势,以科学化的系统训练努力将‘中国速度’再提速。”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说,学校立足广东省、服务大湾区、辐射全中国,努力实现更多重大突破。

人才“蓄水池”越拓越宽。

去年下半年,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成立,“广东强芯”工程有了新的支撑。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熊晓明透露,学院先后与华为、全志科技、粤芯半导体、工信部电子五所等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

此外,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已于去年底公示,广东6所高校的7个学院入选,这些学院的建设发展将得到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未来,广东学子就业有了新的出路,拥有更多选择。

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敲;解难题,也得一道一道解。

苟日新,日日新。广东高校高质量发展,也在向上向新。

【记者】姚昱旸

【作者】 姚昱旸

广东教育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