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积德行善:世间数百年传家
年轻时积德行善:世间数百年传家聂云台老先生的这本书,写于1942年的上海。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动了。1.最近读了曾国蕃的外孙子,聂云台先生写的书——《保富法》
“世间数百年传家,唯有积德行善。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明理。”
这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相信的事情。
真的真的非常相信。
1.
最近读了曾国蕃的外孙子,聂云台先生写的书——
《保富法》
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动了。
聂云台老先生的这本书,写于1942年的上海。
当时发表在《申报》。
刊载以后轰动一时,家传户诵。
并且深深的感动了好多人。
那时候云台老先生,是上海总商会的会长。
他所亲手创办经营的,包括——
机械制造,银行,海上航运,开矿,电力等等一系列的企业。
而最为成功的,是他创办的上海大华纱厂。
云台老先生当时已经六十多岁。
是全中国实力担当的实业家,大富豪。
他写的《保富法》,在我看来是必须流传千古的。
2.
发财不难,保财最难。
而能够真正依靠财富,能传家几代人以上的富豪——
实在是太少太少太少了。
正如云台老先生写的——
他在上海住了五六十年,亲眼所见发财的人太多了。
但是发财以后,有的不到五年十年就败落了。
有的二三十年就败落了。
就算时间长的,到了四五十年也是家道败落,家徒四壁。
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抽不务正业,家财挥霍一空。有的连子孙都无影无迹了。
根据老先生的观察。
在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一直能够保有财富绵延不断的——唯有家里子孙能读书,走正道,务正业,肯上进,并且能够勤俭持家,杜绝奢华。而一百家之中,也难得有一两家能如此传下来的。
3·
《中庸》里说——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
其实这就是说,我们做人要表里如一。
就是诚意,不要自欺,不要欺人,这是做人的根本。云台老先生说——
“世人都以为积累财富,多买田地房屋黄金古董,就能够让子孙有饭吃。所以拼命想发财。”
可是老先生看了五六十年的人间悲喜剧。
几十几百家的真实经历。
他认为积攒钱财越多的,反而最终让子孙没饭吃,甚至子孙都灭绝了。而那些不肯昧着良心巧取豪夺发财的人家,依靠积德行善书香传家,他们的子孙反而有饭吃,兴旺昌盛绵延不绝。4·
我们平常的人家,总觉得不积攒一些财富,恐怕子孙会立刻穷困潦倒。
但是聂云台老先生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经验和社会事实来看。
那些真心实意的有利他人,不给子孙留钱财的,一心一意积德行善与人为善的人家,子孙后代反而越来越好,越来越发达。老先生讲到了宋朝的范仲淹。
范仲淹做穷秀才的时候,心里就惦记着穷苦人民。
直到做了宰相以后,范仲淹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出来购买义田。
用来赡养一些贫寒穷苦人。
他买了苏州南园作为自己的住宅。
后来听风水师说,此地风水非常好,后代会出公卿。
范仲淹想,这房子既然会兴旺发达显贵,不如拿出来当学堂。
好让苏州人家的子弟,都在这里受教育。
那么,多数人都兴旺发达了,岂不更好!
于是立刻将房子捐出来作为学堂。
5·
范仲淹一心念念在利益群众。
不愿自己一家独得好处。
结果自己的四个儿子,做了宰相公卿侍郎。
而且个个都是道德崇高。
范仲淹为官几十年,所得的俸禄,几乎都用来救济布施穷苦人。
家用也非常节俭。
他的儿子们平时在家,都是穿非常朴素的衣服。
范仲淹去世的时候,甚至连丧葬费都不够。
如果按着普通人的心里想法,这么做就是太不替子孙后代打算了。
可是有谁知道——
这才是最替子孙后代着想的,长久保富之法啊!
他的四个儿子都做了公卿,并且继承了父亲的风格,舍财救济众人,生活简朴节俭。
所以,范家的子孙后代也是非常兴旺发达,传了数十代的子孙。
6·
聂云台老先生认为——
世人想要替子孙后代打算,想留饭给子孙吃。
就按着范文正公的存心行事。
这才是让家道兴旺发达,富贵绵长的根本之道。
而那些大富大贵的,只顾自己享受淫靡奢华生活的人家。
留金山银山巨大财富给子孙后代的,见到有饥荒却不肯做救济善事的人家。
他们的子孙后代,几乎全部都是家道败落,两三代人就已经一贫如洗了。
老先生说,天理就在人人的心中。
人人都感谢的人,老天就欢喜。人人所怨怒的人,老天就发怒。常言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尚书》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所以欲求得福报,就要首先多造福于别人。保富的真正法门,就是必须要有智慧的眼光,辽远的见识和宏大的心量。7·
老子道德经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道是什么?
其实天道是非常简单的事。
就是——
那些存心不正,骄奢淫逸过分的,就要受到老天的制裁。肯于吃亏而一心行善积德的,就要受到老天的补益。这些年,我也渐渐发觉,那些让人喜欢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他们或者她们总是生机勃勃的,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从不过多的干涉别人的生活。
懂得人际交往的边界,也从不四处去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为人处事,言语温和,与人为善,心怀感恩。既能容得下生命的不完美,也能经得起世事沧桑的变化颠簸。将人生的一切,都根植于内心的善良光明之中,宁静而喜悦的生活着。
王阳明说,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我是深深地相信——
世间万物,万法归一,可以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
所以,长存好心,常说好话,常做好事,长做好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前程却繁花似锦一片光明。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最终收获的却是硕果累累,金玉满堂。
【我是穆荣枫叶,热爱读书写作,喜欢田园生活的暖男一枚。分享读书心得,提炼知识精华,创作散文诗歌。还请您多多指教点赞评论哦[笑][笑][笑]。(原创不易)
祝您虎年吉祥,福寿绵长[笑][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