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说大学里的三类人:读储殷和学生的断交信
储殷说大学里的三类人:读储殷和学生的断交信把这段话写出来,是希望你能明白你是如何把别人的心弄凉的。希望你以后吸取教训。所以,孩子,我们缘分尽了。老师生气了不会恶语相向,只是懒得理睬。问题是,你总要和我打个招呼吧,你就这么托人办事?因为我帮你,所以你如此轻慢?其实这个我也能理解,有才华的孩子,做人欠点周详也正常。激怒我的是他最后的一段话:老师,反正这个刊物发也带了您的第二作者,您没有啥损失。我看到以后真的是说不出话来。我好心好意帮你,你以为我是图你什么?
今天在头条上看到储殷教授发的这样一段感慨:
有一个孩子,读大学的时候人缘不太好,我觉得他有个性也有才华,一直对他很好。
后来他去外面读书了,也还保持着联系。基本上联系就是要发文章要投稿的时候来联系我。语气越来越客气谦虚,距离感却越来越强。其实这没什么。
有一次,他发来文章让我推荐,我找一家不错的刊物,大力推荐。对方说不发学生的文章,要求我必须挂一个第一作者,我绝对不能同意,几经反复,同意挂了一个第二作者。对我来说,这个第二作者毫无意义,唯一的影响是万一这孩子剽窃,我还要跟着倒霉。大概就一周的时间,联系这孩子的时候,他告诉我,已经投到其他刊物了。
问题是,你总要和我打个招呼吧,你就这么托人办事?因为我帮你,所以你如此轻慢?其实这个我也能理解,有才华的孩子,做人欠点周详也正常。
激怒我的是他最后的一段话:老师,反正这个刊物发也带了您的第二作者,您没有啥损失。我看到以后真的是说不出话来。
我好心好意帮你,你以为我是图你什么?
所以,孩子,我们缘分尽了。老师生气了不会恶语相向,只是懒得理睬。
把这段话写出来,是希望你能明白你是如何把别人的心弄凉的。希望你以后吸取教训。
不用再微信联系我,没意思。
读了储殷教授的这几行文字,我是百感丛生。
多情反被无情恼!教师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自嗨,自作多情。
我相信储殷老师说的话。
但凡了解点论文发表情况的,就知道这个第二作者真的就是根鸡肋。而做教师(人家是大学教授)做到了储殷这个份上,对这根鸡肋根本就不会看到眼里。他之所以这样做应该就是纯粹为了帮学生忙,好把文章发在影响比较大的刊物上。毕竟大刊物更愿意登“大”人的作品。
但是结果却是这个学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他是有所图,占了他的便宜。
以储殷的人生阅历,他当然对学生对他的利用之心看得清清楚楚。之所以还能善待这个学生,我想只是因为存了一份爱才之心,不愿因为一个人做人上有缺点,就否定了这个人的才华。师者的气度和胸襟让他不计较而已。
但气度和胸襟,只针对一些做人的小节,譬如不圆滑不世故,毕竟很多学人在做人上从来就不屑求全,还真谈不上会“做”人。可是在为人品质方面,再有胸襟气度的人,也不会混淆黑白。
求人办事,还不真诚,人家帮了自己,还认为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这样极端的利己都不屑做出精致的样子,而是如此直接。不只是没有敬师之心,简直是把老师当作傻子戏弄,也就难怪储殷教授不配合了。
但储殷虽然受伤,做人还是留了一线,只说不往来,不愿意再以诚待不诚,还是没有公开他的名字。
心存善良的人就是这样:即使你无情,我却不能不有义。
作为老师,我虽然不是名教授,但类似储殷这样的经历,也有过一些。
曾经有一个女生来找我。她说自己想复印几张英语范文来背背,那是她母亲给她淘换来的很珍贵的英语资料。想麻烦我去帮她复印一下。
我当然不愿意去。因为学校的复印室是私人承包的,对学生个人也开放,但要收费,价格比外面要便宜一些。而我们教师,有时候复印几张私人的东西,往往人家就送个人情算了,从不收钱。她来找我,除了为了不花自己的钱,真的没有别的解释。
我看了看她手里的资料,不算多,也不算少,即使是我自己的东西,我也是绝不肯麻烦复印室的,总不能让人家亏太多。
可是我还真的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她。
高三的女孩子,已经复习了一年。她的同学可能都在大学里甜蜜蜜地谈上了恋爱,她应该就算是一个大姑娘了。对这么大的学生,我还真是狠不下心,也抹不下脸来。
“你最好还是自己拿去印,我现在比较忙,要赶着看完卷子出分,抽不出时间。”我委婉地说。
“没事,老师,我不着急要。你什么时候给我印了都行。”
她笑嘻嘻地说。我很惊讶,她应该能听出我在拒绝。但还是一派天真故作不知。
“我们还要听听力,老师来不及了,我要走了。”她把资料放到我桌子上就往外跑,到了门口却又回过头来,笑嘻嘻地接着说,“老师,我真不急,你只要别晚过明天早晨拿来,我都行!”
然后就跑远了,而我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忽然就有进了后宫的感觉,竟被钮祜禄•甄嬛套路了一把。
我最终还是在学校外的复印店里,花了十来块钱给她印了了事。当天下午来找我拿资料时,她兴高采烈地道谢,却绝口不提钱的事。而我当时正忙,竟也忘了向她要。过后想起来,却又觉得还是算了,毕竟钱又不多。
我后来听她们班主任说,她这样使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明明家里很有钱,却不知为什么特抠,平时在宿舍洗发膏洗面奶从来都是用别人的,看哪个同学不在,就用哪个同学的化妆品。因此她们宿舍里的同学都很反感她。
此处不讨论她的抠门,我们只说她的聪明。
一直有这样的学生,从来不把老师对他的善意当作老师的善意,他们只把这些善意当作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或者个人才能。
老师对他们的好,他们从来就不认为这是老师的好,而是因为他们自己太好太优秀。
在他们的意识里,老师并不是老师,只是一处资源,估计其他人对他来说也是一样。
荀子《劝学》里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他就是这样的“君子”,世间万物,唯他独尊,其他的一切,对他来说都不过是一个“物”!
而“物”,当然要尽其用了!
用完,也自然成了“废”物,没有了任何价值。
所以储殷的这位学生,在把论文另投其他刊物之后,没有通知老师。只是老师告诉他自己联系出版社结果时才说。而一说起来,他还振振有词,认为老师也不吃亏,而是沾了自己的光。
作为一个成年人,储殷看透了学生心里的那些弯弯绕。很生气,也很泄气,他最终是彻底寒了心,话说得就无比萧索:
不用再微信联系我,没意思。
想一想,这确实是真的没什么意思。
(注:声明一下,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与他们相比,更多的学生是清澈的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