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是真的吗?当年高考的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是真的吗?当年高考的作文题20世纪80年代(1980-1989年):1978年,全国统一命题高考试卷的作文题目是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至600字的短文。折射了当时人们迫切希望国家走上正轨、渴望国家富强的理想信念。高考恢复第一年,语文试卷满分100分,有的省份作文就占了70分,作文的得分高低直接决定语文考试的成败。1977年是我国第一次分省自主确定高考作文题。北京卷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上海卷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事》;黑龙江卷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西藏卷是《我的革命理想》;山东卷是《难忘的一天》;山西卷是《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广东卷是《大治之年气象新》;河南卷是《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天津卷是从《他像雷锋同志那样》和《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中选择……这些命题作文的题目都与时事政治紧密相连。197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很简单,只有10个字:“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苦战”
又是一年高考时。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每一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总会聚焦大家的关注。45年来,高考作文与其题型的与时俱进,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今天,让我们顺着时代的印记,一同回顾那些印刻在一届届学子们记忆深处的高考作文。
20世纪70年代(1977-1979年):
命题作文的年代,与时事政治紧密相连
1977年12月,高考的大门重新开启,全国570万人抱着希望涌向考场,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已人近中年。这次不同寻常的考试,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
高考恢复第一年,语文试卷满分100分,有的省份作文就占了70分,作文的得分高低直接决定语文考试的成败。
1977年是我国第一次分省自主确定高考作文题。北京卷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上海卷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事》;黑龙江卷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西藏卷是《我的革命理想》;山东卷是《难忘的一天》;山西卷是《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广东卷是《大治之年气象新》;河南卷是《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天津卷是从《他像雷锋同志那样》和《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中选择……这些命题作文的题目都与时事政治紧密相连。
197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很简单,只有10个字:“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苦战”。评分标准中有一条是这样的:“观点有原则性错误的,一律不给分。”
1978年,全国统一命题高考试卷的作文题目是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至600字的短文。折射了当时人们迫切希望国家走上正轨、渴望国家富强的理想信念。
20世纪80年代(1980-1989年):
材料作文走向舞台,开始关注社会热点
步入20世纪80年代,一些关注社会热点的作文题目逐渐出现并成为主流。这个阶段的高考作文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热点,作文的应用性增强,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1980年全国卷高考作文以“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为材料——“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洛伦萨,拜名师佛罗季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造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这是外国人物第一次进入高考作文试题。而且,这也开启了材料类作文的先河,“先读后写”的测试方式在今天仍然流行。
1981年全国卷的题目是《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1982年的题目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注的是个人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1983年的题目是看图作文《毅力与恒心》;1984年的题目是《对中学作文的看法》;1985年则是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封反映环境污染的信;1986年延续了这个风格,作文题目是《树木·森林·气候》。
198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这一阶段的高考丰富了作文类型,出现了看图作文、书信作文等考题形式。文本范围上也进行拓展,但诗歌这种个性化强的文体始终被排斥在外。
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习惯》。这次被认为是高考作文命题方向又一次变化的坐标,第一次提出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大大地拓展了文体范围,使考生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20世纪90年代(1990-1999年):
议论作文应运而生,注重考生思辨性与创新性
1990年代,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学生知识面、阅读视野得以拓宽,这一时期的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高考作文试图为学生树立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来应对日趋多元化的社会,同时考察学生对现实生活和伦理道德的思辨力。
“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这个我们较为熟悉的故事,是1990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1991年的全国卷作文题目是:1.以圆形为联想,写一篇作文;2.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1996年的题目是仔细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两道作文题。1997年作文话题是“乐于助人”。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又进入一个分水岭。这道作文题以科学家对记忆移植进行研究的事例作为材料,要求考生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作文。正是这道题,标志着高考作文进入到话题作文时代。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考生带来的不只是想象力。从这篇作文开始,高考作文的文体尝试打破边界,“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原则,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进入21世纪(2000-2011年):
话题作文打开考生思维宽度
进入21世纪,高考考生多是80后,他们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更加追求特立独行,高考作文也更加鼓励学生写出有创见的文章。2000年的作文题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以开放的话题为主;命题立意转移到关注个体本身,重点考察考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如:2001年全国卷作文题目是“诚信”;2002年是“心灵的选择”;2003年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5年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等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2007年全国卷一作文题:阅读图画材料,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
同时,高考作文题目也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脉搏。2001年作文题目关于“诚信”,这一年恰好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诚信问题确实是市场经济下的重要基础,在这一年被当成“主题”也不令人意外;2008年的题目聚焦汶川地震;2009年则用寓言故事引导考生谈“生存的本领”。
进入21世纪,高考作文题愈加开放与多元化,并且“全国卷”包揽全国的高考模式被打破,各省区自主命题的作文题目可谓“百花齐放”,呈现出更多元化的特征。
新时代的到来(2012年至今):
凸显时代主题,关注学生精神世界
进入新时代,高考作文题越来越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时代主题,注重涵养考生家国天下的情怀。2017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的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从十二个词中任选两到三个,来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2018年,通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联想、思考并展望未来。2019年作文题是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少网友发现当年的热播剧《觉醒年代》“押中”了多地的高考作文题,“青年”“作为”“理想”都成为高频词,这也呼应了当代青年应做有理想有斗志的中国青年的时代主旋律。
《觉醒年代》剧照,鲁迅书写《狂人日记》
在写作题材上也打通了议论文、记叙文之外的其他体裁。这样的设计给予了考生更多的选择性,考生们在写作中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容易表达的题目,把自己的个性和优势表达出来。
在高考走过的四十余年里,时代在变迁,高考在变革,作文题目也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高考引领更多人走上了求知的道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把他们带去更美好的未来。高考生,加油!
你那一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
是什么?
那一年有哪些难以忘怀的事情?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综合整理自《中国教育报》《京华时报》《潇湘晨报》《长江商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新华网微信公众号、人民网微信公众号、百度网
编辑:浅浅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