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语录关于读书,朱熹读书之法简说尹秀民
朱熹语录关于读书,朱熹读书之法简说尹秀民所谓“循序”,就是遵循教材客观顺序,与学生的主观能力,规定学习课程或进度。如朱熹认为,读“四书”,要首读《大学》,然后读《论语》,再次读《孟子》,最后读《中庸》。这样,比较妥当。对于能力,他则认为要“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读书不可贪多,使自家力量有余……如射弓有五斗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满,己力欺得他过。今学者不忖自己力量去观书,恐自家照管他不过。”就是说,读书也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不能急于求成,贪多嚼不烂,否则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二、循序渐进所谓“居敬”,就是指的精神专一,注意力高度集中。读书必须首先做到这一点。朱熹说:“读书者当将此身葬在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誓必以晓彻为期,看外面有甚事,我也不管,只凭一心在书上,方谓之善读书。”他认为,要想增进阅读的兴趣、记忆力和理解力,只有如此专注,才能达到。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一个目标,或根据一个特殊问题,去书本中搜集、整理有
朱熹(1130一1200),南宋哲学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蔡元培先生曾将他比作孔子,说:“宋之有晦庵(朱熹号),犹周之有孔子。”的确,朱熹治学勤奋、精湛,学识广博,著述宏富,创见颇多,是一位成就卓越,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朱熹之所以具有如此成就,完全得益于他所总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他的学生张洪、齐熙将其编成《朱子读书法》一书。后被程端礼辑入《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之中,并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通览《朱熹读书法》一书,可概括为六个方面。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居敬持志
所谓“居敬”,就是指的精神专一,注意力高度集中。读书必须首先做到这一点。朱熹说:“读书者当将此身葬在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誓必以晓彻为期,看外面有甚事,我也不管,只凭一心在书上,方谓之善读书。”他认为,要想增进阅读的兴趣、记忆力和理解力,只有如此专注,才能达到。
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一个目标,或根据一个特殊问题,去书本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
在这方面,朱熹对于苏轼的做法特别推崇。苏轼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亊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这样,读书以问题为中心,目标明确,容易得到实效,数遍后即可能夠掌握熟练,吃透全书内容。
二、循序渐进
所谓“循序”,就是遵循教材客观顺序,与学生的主观能力,规定学习课程或进度。如朱熹认为,读“四书”,要首读《大学》,然后读《论语》,再次读《孟子》,最后读《中庸》。这样,比较妥当。对于能力,他则认为要“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读书不可贪多,使自家力量有余……如射弓有五斗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满,己力欺得他过。今学者不忖自己力量去观书,恐自家照管他不过。”就是说,读书也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不能急于求成,贪多嚼不烂,否则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所谓“渐进”,就是不能一味求快,而应按照课程逐字逐句逐篇逐章去领会,去咀嚼,去探研。因此,朱熹说:“读书如园夫灌园,善灌者隨其蔬果根株而灌之。灌溉既足,则泥水相合而物得其润,自然生长。不善灌者忙急而治之,担一担之水,浇满园之蔬,人见其治园矣,而物未尝沾足也。”他还以人吃饭为例说明读书宜渐进。他说:“如人一日只吃得三碗饭,不可将十数日饭都一齐吃了。一日只看得几段,做得多少功夫,亦有限,不可兖去都要了。”
综上所述,循序渐进就是要求“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三、熟读精思
朱熹十分重视读书要“熟读精思”。所谓“熟读”,是指要把书本反复诵读,至滚瓜烂熟。因此,他特别推崇张载关于熟读的要求,他说:“横渠(张载人称“横渠先生”)教人读书必须成诵,直道学笫一义。”他不仅要求读书成诵,而且要求必满遍数。他认为“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但百遍时自是強五十遍时,二百遍时自是強一百遍时”。因此,要想提高读书效果,必须做到“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囗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他曾自述某熟读的例子说:“某少时为学,十六岁便好理学,十七岁便有如今学者见识。后得谢显道《论语》甚喜,乃熟读,先将朱笔抹出语意好处。又熟读得趣,觉得朱笔抹处大烦,再用墨笔抹出。又熟读得趣,别用青笔抹出。又熟读得其要领,乃用黄笔抹出。至此自见所得处甚约。只是一两句上,却日夜就此一两句上用意玩味,胸中自是洒落。”
实践证明,用不同的色笔圈点勾勒,可增进记忆,加深理解,对于熟读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值得借鉴。
所谓“精思”,就是反复寻绎文义,使书中意若出己之心。对于熟读和精思,朱熹认为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承。只有读得熟,自然思得精。精思“这功夫须用行思坐想,或将已晓得者再三思省,却自有一个晓悟处出,不容安排也。”
朱熹的学生黄干曾经在对朱熹在注《四书》时的情景进行过描述。他写道:“先师之用意于《集注》一书,愚尝亲见之。一字未安,一语未须,覃思静虑,更易不置,或一二日而未已,夜坐或至三四更,如此章(系指“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章)乃亲见其更改之劳。对坐至四鼓,先生曰:‘此心已孤,且休矣!’退而就寝。目未交睫,复见遣小吏持版牌改数字以见示,则是退而未寐也。未几而天明矣。用心之苦如此。”由此可见,朱熹就是熟读精思的楷模。
四、虛心涵泳
虚心涵泳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客观的态度,即“一书观书,以物观物,不可先立己见。”就是说,读者应站在著者的立场解释书意,而不应根据主观意愿去揣测古人本意。二是不执著己见。朱熹说:“读书若有所见,未必便是,不可便执著,且放在一边,益更读书以来新见,若执著一见,则此心便被此遮蔽了。譬如一片净洁田地,若上面才安一物,便须有遮蔽了处。”三是公正态度。他认为:“读书正如听讼,心先有主张乙的意思,便只寻甲的不是;先有主张甲的意思,便只见乙的不是。不若姑置乙之说,徐徐观之,方能辨其曲直。”就是说,读书遇到不同解说,应持公正态度,细心分析比较,以求最适当最确切的解释。四是接受平正简明的解说,而不好高务奇,穿凿立异。他说:“文字且虚心平看,自有意味,勿苦寻支蔓,旁穿孔穴,以汨乱义礼之正脉。”
五、切己体察
朱熹強调指出,读书时,要使书中道理与自已的经验或生活结合起来,并以书中道理指导实践。他说:“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如克己复礼,如出门如见大宾等事,须就自家身上体着,我实能克己复礼,主敬礼恕否?件件如此方有益。”“读书便是做事。凡做事有是有非,有得有失,善处事者不过称量其轻重耳。读书讲究其文理,判别其是非,临事即此理。”
六、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就是要以刚毅勇猛精神去读书,坚持到底不懈怠。朱熹说:“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什么精神,什么筋骨!”又说:“读书如战阵厮杀,擂着鼓,只是向前去,有死无二,莫更回头是得。”还说:“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竿不可放缓。”“看文字须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做功夫一似穿井相似,穿到水处,自然流出来不住。”
以上所说六个方面,是朱熹六种读书方法。他用此法,使治学取得很大成就。因之,他作有《观书偶感》诗一首,畅叙他读书有得欣喜之情。诗曰: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來。
纵观朱熹六种读书之法,尽管存有忽视社会实践、缺乏质疑问难精神等不足之处,但它作为古代学者关于读书之比较充分、系统的论述,具有经验总结意义。因此,当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参考和借鉴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写于2021年7月21日,改于2022年4月18日)
作者简介:尹秀民,山东广饶人。退休公务员。原主攻人才使用管理理论研究,为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后习作散文、随笔、杂感等。副编审职称。
壹点号博山区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