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高品质教育示范学校,创造教育特色造就多项
思齐高品质教育示范学校,创造教育特色造就多项向明中学还配套“创造教育课程群”建成了包括苹果创新思维实验室、纳米实验室、微电影工坊、无人机实验室、VEX机器人实验室、微生物基因实验室在内的各种特色创新实验室30多个,有力地支撑了创造教育的课程实施与课堂学习。除了学院派老师的授业解惑,也需要社会派的新鲜血液——2000年进入向明工作的黄曾新,20多年来带领向明学子获得了百多个国际发明赛事的金牌和500多项专利,成为上海教育界的传奇人物。1981年,向明中学时任副校长方启敖邀请徐方瞿等致力于创造教育的专家,带领一批教师组成向明校内创造教育课题组。他们从学习创造教育理念和技法起步,开始了试验性的实践探索。1984年,向明中学决定在初一开办全国第一个“创造教育试点班”,以第二课堂形式实施创造教育课程,着重进行发散性思维、联想和想象等训练。当年胡均浩和徐勤杰两位老师分别带的“创造教育试点班”成功后,向明把这一制度也在初中和高中同时推行。随着初高
培养了中国第一位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牌、第一位获科技发明专利的中学生,建立了全市第一所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第一幢“学生协会楼”的上海市向明中学,今年迎来建校120周年。10月29日上午,在“笃志创行吾心向明”——上海市向明中学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暨建校120周年大会上,向明中学发布“创造教育征集令”,请所有向明人为向明创造教育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提出新方略、新思路、贡献新点子、新创意,助推向明创造教育与时俱进。
大会以向明中学120周年发展史为主线,以承载办学文脉和师生记忆的震旦楼、大礼堂为主场景,通过《肇创·新生》《开创·回响》《共创·谋远》三个篇章和音诗画、情景剧、说唱、朗诵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学校在救亡图存的硝烟中点燃办学薪火、在新中国的曙光里迎来涅槃新生、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书写创造教育华章的奋斗历程。
上海市向明中学的前身是爱国教育家马相伯先生于1902年筹创的震旦学院,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并改为现名,1959年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2005年被首批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09年在闵行区开办浦江校区,2016年组建向明教育集团,2020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120年来,涌现了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联合国原副秘书长陈健、奥运冠军庄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
作为上海最早以“创造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的中学,有着120年历史的向明中学,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向明人”。
1981年,向明中学时任副校长方启敖邀请徐方瞿等致力于创造教育的专家,带领一批教师组成向明校内创造教育课题组。他们从学习创造教育理念和技法起步,开始了试验性的实践探索。1984年,向明中学决定在初一开办全国第一个“创造教育试点班”,以第二课堂形式实施创造教育课程,着重进行发散性思维、联想和想象等训练。
当年胡均浩和徐勤杰两位老师分别带的“创造教育试点班”成功后,向明把这一制度也在初中和高中同时推行。随着初高中分离后,向明高中的“创新班”制度保持至今。
如果说创新班的存在只是向明中学部分学子的创造教育写照,那么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 “三小”活动(小创造、小发明、小制作)乃至后来不断完善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让每一位向明学子都从中受益匪浅。
除了学院派老师的授业解惑,也需要社会派的新鲜血液——2000年进入向明工作的黄曾新,20多年来带领向明学子获得了百多个国际发明赛事的金牌和500多项专利,成为上海教育界的传奇人物。
向明中学还配套“创造教育课程群”建成了包括苹果创新思维实验室、纳米实验室、微电影工坊、无人机实验室、VEX机器人实验室、微生物基因实验室在内的各种特色创新实验室30多个,有力地支撑了创造教育的课程实施与课堂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向明中学坚持40余年接力打造“创造教育”办学特色,形成了“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的机制做法,培养了一大批创新素养突出、发展潜力强劲的毕业生,获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最近一轮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发展性督导中被专家组认定为“最具创新教育特色的学校”。此次校庆前夕,学校策划制作了反映创造教育40年发展史的四集网络主题剧《时代“创造”曲·奋进向明人》,邀请广大师生和校友一起“追剧”。
向明中学校长胡宏表示,将以建校120周年为新起点,在坚守中赓续、在开拓中发展“创造教育”办学品牌,谋划和推动学校新一轮发展。
栏目主编:徐瑞哲
来源:作者:龚洁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