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 基地:打造科幻教育阵地
科幻 基地:打造科幻教育阵地一等奖作品《未来嫦娥》创作了一位身着科技汉服,胸前自带发光能量电池的嫦娥机器人,其作者是来自上海市长征中心小学10岁的洪樱小朋友。“我画的是一个未来嫦娥机器人的Q版。 她穿着最新科技的汉服,胸前是一个发光的主电源和六块光能电池,旁边的电路图组成了好看的衣纹。她佩戴的太空眼镜自带显示屏,上面正闪烁着她观察到的地球的一些数据,头上的发饰也是重要的信息接收器。她脚下是太极阴阳图,围绕着的是一圈八卦图案;她的头顶还有一个金色月球,上面正趴着她的宠物月兔。”洪樱说,“星空中点缀着美丽的中国星宿图,其中最显眼的就是正上方的北极星,和永远围绕着它的北斗七星。”
摘要:上海科技馆将搭建高水平科幻创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场馆科普资源开展科幻教育,提供“学习-创作-展示”的教育平台。
10月29日上午,“科幻新世界”总结分享会暨科幻画创作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科技馆举行,活动共征集到来自上海、北京、重庆等地的250多幅画作和艺术装置,当天揭晓了1项特别奖和11项一等奖作品。本次科幻共创展将持续展出至11月4日。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忻歌表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科普教育应更注重启发性。科幻作品植根于科技前沿,又面向人类未来,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重要载体。“科幻新世界”活动以科幻文学、艺术创作赋能科普教育,通过跨界科普提供全新的场馆科普体验,启迪好奇心与想象力。
“科幻新世界”是基于场馆的科幻科普主题教育活动,自2022年9月10日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围绕“未来机器人”这一主题,分别开展了科幻画创作大赛、主题沙龙和实践课堂线上互动直播、原创科普戏剧展演、科幻共创展四大系列活动。
自10月1日起,80多幅原创科幻画作和艺术装置成功入选科幻共创展,陈列在上海科技馆一楼大厅,供游客参观欣赏。在孩子们的幻想中,未来机器人未必需要人类的外形特征,但功能性不可或缺,服务型、工业型和特种机器人被应用在不同的未来场景,重塑了世界面貌。
一等奖作品《未来嫦娥》创作了一位身着科技汉服,胸前自带发光能量电池的嫦娥机器人,其作者是来自上海市长征中心小学10岁的洪樱小朋友。
“我画的是一个未来嫦娥机器人的Q版。 她穿着最新科技的汉服,胸前是一个发光的主电源和六块光能电池,旁边的电路图组成了好看的衣纹。她佩戴的太空眼镜自带显示屏,上面正闪烁着她观察到的地球的一些数据,头上的发饰也是重要的信息接收器。她脚下是太极阴阳图,围绕着的是一圈八卦图案;她的头顶还有一个金色月球,上面正趴着她的宠物月兔。”洪樱说,“星空中点缀着美丽的中国星宿图,其中最显眼的就是正上方的北极星,和永远围绕着它的北斗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