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13和kd14:一个9.3分一个8.5分
使节13和kd14:一个9.3分一个8.5分查看更多故事情节。之所以说57版的故事紧凑,‘戏剧张力十足’,那么自然得从情节说起。当十一个人宣判杀父少年有罪,有一个人反对。然后就是这个反对者用他的疑问和推断说服了另一个人,然后这两个人再说服第三个人,然后这三个人再说服第四个人……尽管我这样描述显得太过拙劣,但本就如此。那些认为该对那少年实施极刑的人一个个慢慢改变主意和看法,甚至偏见。说服者轮换着提出案情的疑问,本来确凿无疑的证据被一一推翻,像极了古龙武侠小说中的情节。一件看似可以盖棺定论的案件,被一双巧妙的手细细梳理,抽丝剥茧,去掉污迹和不合理的部分,还给我们一片碧清无暇。而俄罗斯版本并没有完全沿袭或者抄袭这种手法,它更多的是用人性中光辉的一面,比如救赎和谅罪,用这些最人性的东西,给凶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给影片在某种意义上的升华。57版就像是一件钢制精品,丝丝环扣,衔接紧密,没有任何疏漏;而俄罗斯版则更像是一件木制的工艺品,经过细
先看的是1957年美国的版本,亨利·方达主演(此前只看过一部由他主演的电影,《西部往事》,对其所饰演出的反面形象大加赞赏。没料到原来他的正面形象也如此光辉)。很明显,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电影。讲究趣味性,并且有反思的空间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按照那些常自诩资深电影迷的说法就是:戏剧张力十足。我虽然不是很清楚这六个字的具体涵义,但我仍旧赞同这种评价。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虽然场景单一到我之前闻所未闻(就连《狗镇》的场景也比它来得丰富,当然更比不上后来的《狙击电话亭》《活埋》等),但通过在这个逼仄空间内各位演员的肢体以及对白表演,我并未感觉乏味。这可能就正好印证了那句评语:戏剧张力十足。
昨晚看完了俄罗斯的版本。有可能是因为这是第一次看俄罗斯的电影,对导演的手法说不上多有好感。在这个版本里,电影技巧的大批量运用,我认为极大破坏了原版那种色彩鲜明强烈的紧凑感。电影开始的画面连续播放了四次一个人的脚自楼梯下来的特写。随即自行车钢条的旋转、旋转后面的人物幻像……无不证明这一点:现在是新世纪了,技术至上的时代。
先说画面的比较。毫无疑问,57年版本的黑白画面明显不是新世纪的对手,我这样说并不代表什么偏见,事实就是这样。俄罗斯版的画面大致可以用得上‘美轮美奂’这个成语。无论是郊外一片萧瑟而浪漫的秋色。还是临时当作陪审员议厅的会议室(光是它的‘大’就足以轻易打败57版),钢琴、篮球架、足球门、电视……等等,这都是57年那个狭小的房间中所没有的。
故事设计。57年的版本,整个平铺直叙,开头法庭由法官把定罪权交给陪审员们,接着就是陪审员们在房间里讨论。一直持续到结尾,大家离开。结束。而俄罗斯版的则又要丰富的多,这从我前面说的技巧和画面就能看出来,如果可以把它分的细致一点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是由三条线组成的。陪审员们的争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是主线;杀父的车臣少年的成长回顾、车臣少年在监狱的那间房子中的表现,这两条是辅线。交替进行,直至电影结束。这是出于俄罗斯版对于57版的尊重和再创作,值得赞赏。
故事情节。之所以说57版的故事紧凑,‘戏剧张力十足’,那么自然得从情节说起。当十一个人宣判杀父少年有罪,有一个人反对。然后就是这个反对者用他的疑问和推断说服了另一个人,然后这两个人再说服第三个人,然后这三个人再说服第四个人……尽管我这样描述显得太过拙劣,但本就如此。那些认为该对那少年实施极刑的人一个个慢慢改变主意和看法,甚至偏见。说服者轮换着提出案情的疑问,本来确凿无疑的证据被一一推翻,像极了古龙武侠小说中的情节。一件看似可以盖棺定论的案件,被一双巧妙的手细细梳理,抽丝剥茧,去掉污迹和不合理的部分,还给我们一片碧清无暇。而俄罗斯版本并没有完全沿袭或者抄袭这种手法,它更多的是用人性中光辉的一面,比如救赎和谅罪,用这些最人性的东西,给凶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给影片在某种意义上的升华。
57版就像是一件钢制精品,丝丝环扣,衔接紧密,没有任何疏漏;而俄罗斯版则更像是一件木制的工艺品,经过细细打磨,色泽光亮而温柔,散发着一种来自自然的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版本中由那些演员们口述出的小故事,简直可以集结成一本故事集出版。个个都很精彩,有时间的话我会系统整理出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