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狂3是硬底吗?五百不到入手全掌氮科技
轻狂3是硬底吗?五百不到入手全掌氮科技足弓的动态支撑很不错,对扁平足也很友好,高脚背建议更换鞋垫。整体来说这个鞋面和鞋楦是一个标准鞋楦,本身适配应该是很好的,而且非常的团队化,很像一双水桶鞋,但选择的材料以及细节的处理没法让这双鞋达到优秀团队水桶鞋的包裹标准。后跟在尺码合适的情况下,前期没有不跟脚的现象,但穿着时间久了以后因为内置的枕头弹性衰退就会出现后跟不跟脚和掉跟的现象,拉紧最后一组鞋带后也不能完全解决只能有所改善。鞋面性能先来说下这双轻狂3的包裹,首先前掌鞋头部位略长会有余量,其次前掌脚面的脚趾后方的上鞋面会比较空,除非是高脚背或者肥脚,否则上方基本都是有空余的,建议这双鞋还是穿厚实毛巾袜合适。另外整双鞋的包裹锁定在中足位置是可以通过拉紧鞋带锁死的表现很好。但是在前掌两侧就完全是看脚型匹配度或者袜子厚度才能解决了。另外因为整个鞋面的强度偏高,材料可形变空间不大,所以瘦脚就算拉紧鞋带后两侧也会有余量,前掌包裹不会什么变化。
千人千脚,每双鞋都有适合的人。
拖了很久的轻狂3实战测评,今天给大家安排上。废话不多说,直接上主题。
测评人员数据
脚型适配
鞋面性能
先来说下这双轻狂3的包裹,首先前掌鞋头部位略长会有余量,其次前掌脚面的脚趾后方的上鞋面会比较空,除非是高脚背或者肥脚,否则上方基本都是有空余的,建议这双鞋还是穿厚实毛巾袜合适。另外整双鞋的包裹锁定在中足位置是可以通过拉紧鞋带锁死的表现很好。但是在前掌两侧就完全是看脚型匹配度或者袜子厚度才能解决了。
另外因为整个鞋面的强度偏高,材料可形变空间不大,所以瘦脚就算拉紧鞋带后两侧也会有余量,前掌包裹不会什么变化。主要是鞋头处因为鞋面强度过高,外侧有一圈热贴加固的同时两侧不能通过鞋带锁死,所以大拇指指甲长或者大拇指长或者大拇指比较高或者粗的朋友会有顶脚的体验。
后跟在尺码合适的情况下,前期没有不跟脚的现象,但穿着时间久了以后因为内置的枕头弹性衰退就会出现后跟不跟脚和掉跟的现象,拉紧最后一组鞋带后也不能完全解决只能有所改善。
足弓的动态支撑很不错,对扁平足也很友好,高脚背建议更换鞋垫。整体来说这个鞋面和鞋楦是一个标准鞋楦,本身适配应该是很好的,而且非常的团队化,很像一双水桶鞋,但选择的材料以及细节的处理没法让这双鞋达到优秀团队水桶鞋的包裹标准。
鞋面的支撑没有任何问题,哪怕是瘦脚在侧向蹬地急停也不会出现支撑不够的问题。
中底性能
全包的TPU改为一部分中底材料组合TPU进行内包了,其实用这类中底材料限制形变相对于纯TPU来说从运动设计角度以及减重的角度还有提升中底表现上是一个好事,缺点就是耐用性不高。但是这双鞋用了两种方式的组合,加上氮科技虽然有降低厚度,但是整体的场地感依旧不足,脚感也有一定的下降,是韧性大于软度的那种脚感,前掌的回弹表现也不够明显。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外底过于硬的原因。
后跟的缓震正常来说是应该要更好的,用了材料加固的包边,但实际打球中,80kg的我就会有震腿的感觉,但不是中底氮科技的缓震材料一下到底的缓震不够,是整个压缩的行程不够长,没有完全吸收冲击的那种感觉,我认为跟这圈包边材料的硬度过高也有关系。不过冕哥目前70kg表示缓震完全够用。
另外这双鞋的中底在滚动感上不算强,整体偏平整,突破的时候更多是依靠前掌弯折压缩以后的弯折弹性和前掌氮科技的弹性去推进,而不是弧度的滚动带来推进感。另外这个虽然做了一个引导发力的切槽,但是切槽不够低且过于靠后了,在突破的时候需要消耗一定的力量去对抗这个材料的弯折。
所以这个鞋的中底从设计的框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TPU的细节处理,包边的材料硬度没有完全控制好。导致了这双鞋的整个中底的体验不令人惊喜。
外底性能
这双鞋在内场最最最大的问题就是外底的抓地力了。不只是我这双橡胶底如此,水晶底的也是如此。只不过内场抓地不好的原因不一样。这双橡胶底是因为外底有一层胶,得磨掉了以后才行。水晶底是纯属外底容易吸灰的原因。
另外因为这双鞋的外底比较厚,而且很坚硬,在内场有灰或者内场打理不干净的场地就会出现打滑的现象,特别是这双鞋的外底纹路做的很好的结构设计的情况下,会在变向发力的一瞬间因为场地不好出现打滑,没错就是这个前掌两侧上翻的纹路延伸。所以这双鞋更适合粗长的外场打球。一是外底非常厚实,二是外底的硬度也很高,而且这个橡胶底是水泥克星的,所以耐磨大可放心。
不是高质量内场的朋友就别选了,外场的恶劣场地朋友这个外底是没有问题的。
安全性能
首先就要夸这双鞋的防侧翻,鞋面坡度处理,TPU坡度处理,外底加宽延伸,不做额外防侧翻角延伸,给外底的外侧一个上翻的纹路延伸。无论是前掌还是后掌在这方面处理的都非常好,我建议以后安踏鞋的外底防侧翻就这么设计,最好再优化下外侧的纹路再多上翻一点包住一部分中底就更完美了。
抗扭上问题不大,刚性非常强了,左右扭几乎没有形变。不过自然弯折点会出现两处,这就是前面说到的TPU的问题了,首先TPU的引导槽过于靠后了,而且引导的深度比较浅,在加上后方收尾的位置延伸是这种形状就导致了出现两个弯折点,会对足弓位置造成一定的弯折拉伸。
所以高强度的情况下建议更换一副内置的足弓支撑鞋垫来规避足底筋膜有可能存在的拉伸问题,虽然我个人穿了7,8次真没什么感觉,我觉得外置的这个坚硬的异型TPU功不可没,但是为了表现出满满的求生欲防止被喷子抓住一个漏洞断章取义的使劲喷,我还是建议你们换个鞋垫。
性能评分(客观配置)
体验评分(主观体验)
透气:中等偏高
不到五百的价格,全掌氮科技,就穿着舒适度来说不如狂潮4,虽然目前狂潮4价格比它贵一点点,但是我个人更建议选择狂潮4。另外通过这双鞋和狂潮4其实可以看出来安踏目前已经用到了两种不同的中底处理方式,我个人觉得如果能把狂潮4的中底结构设计和这双鞋的外底结构设计结合以后用这双轻狂3的鞋楦去配合上狂潮4的鞋面科技,那么安踏就会有一双适配度非常高同时脚感缓震各方面都没有硬伤顶级团队实战鞋。
等等,我这怎么好像当年说给GH12加上前后掌氮科技就能拔高一个层面的感觉一样呢?嗨不管了,反正我们永远相信安踏不卷到极致不算结束,一起期待一下把。
OK,本期实战测评到这就结束了,喜欢的朋友记得一键三连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