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智慧科技产业园,区县成都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智慧科技产业园,区县成都高新区一起来看下详细内容吧!下面,跟着经信君今天第三期 成都高新区如期而至
经信君准时上线
前段时间
我们已经了解了
四川天府新区和成都东部新区
今天
第三期 成都高新区
如期而至
下面,跟着经信君
一起来看下详细内容吧!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叠加下,作为位居全国前列的国家级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情况咋样?产业有何新进展?经济有何新突破?发展有何新目标?
岁末年初,走进成都高新区对话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局副局长于洋,听其详解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展望未来发展新规划。
“成都高新区2021年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圆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坐在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经济运行局办公室内的于洋开门见山说道。
于洋(前排右一)调研企业
对于2021年成都高新区工业成绩的总体概括,于洋表示,2021年,成都高新区全力以赴打造高标准科技创新体系,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支撑能级,工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产业能级持续壮大提升,发展动能加速创新转化。
于洋(右三)出席成都高新企业服务工作站桂溪·盈创中心站启动仪式
强化创新支撑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国家级创新平台西部领先占全省1/4
“成都高新区始终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强化科创平台基础支撑,优化科创培育服务体系,依托高品质科创空间聚势赋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全方位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有何成果?于洋这样表示:
在聚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方面。成都高新区参照国家实验室标准建设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部分)2个实验室。全年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5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4家,累计聚集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4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46家,占四川省1/4,西部领先。
同时,全力实施“岷山行动”计划。聚焦主导产业及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5年投入300亿元,“揭榜挂帅”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首批入选6个项目专注于氢能及碳中和技术、功率半导体技术、医疗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等前沿细分领域,已聚集产业专家和技术专家144人,首年度拟转化项目26个,累计获得扶持资金约4.5亿元。“岷山行动”计划列入省发改委2021年四川省要素市场化配置首批改革试点。
坚持建圈强链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新型显示多个全球首款“成都造”
上市公司领先中西部地区
“我们坚持产业生态圈理念,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持续推进稳链补链强链,深化优质制造业企业梯度培育,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制造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对于主导产业怎样发展?于洋这样说道:
持续夯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锚定“芯屏端网”四大产业方向,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生态圈能级壮大提升。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相继推出京东方国内首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出光兴产国内首个OLED发光材料制造基地、路维光电首条G11代掩膜版产品生产线等多个全球(国)首款“成都造”,加速补齐提升新型显示产业链条。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京东方、业成、路维光电、出光电材、天马、富士康、TCL等一大批新型显示企业,形成了由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显示面板和模组、下游显示应用组成的产业链。全年预计电子信息规上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500亿元大关。
加快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能级。以天府国际生物城为载体,依托全国首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完善全生命周期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聚力培育现代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专业外包服务、健康服务等重点产业集群。在最新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中,成都高新区排名第4,与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和上海张江位列第一方阵。
同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全年新建5G基站700余个,全区5G基站总数达到3000余个,建设速度、建成规模继续全市领先。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主攻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三大重点方向,发布《成都高新区创建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快打造“一核一区六园”人工智能产业空间格局,推动AI与大数据、文创、医疗、金融、电子信息制造以及航空航天融合发展。全年预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将突破1200亿元大关。
此外,还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2021年,新增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全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40家,居全省首位;硅宝科技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银河磁体复核通过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新增上市及过会工业企业7家,全区累计上市及过会企业达55家,领先中西部地区国家高新区。
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
打造数字化绿色化新亮点
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
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典范
如何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促进成都高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于洋说:“成都高新区坚持走工业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探索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践,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效益。”
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步伐加快。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典范,以产业技术优势赋能企业转型。富士康成都与电子科技大学成立IAI工业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与中国电信达成“5G 工业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政企研多方合作的新生态,综合运用5G、工业互联、智能识别等前沿技术建设智能制造工厂,生产效率提高200%,设备整体效能提升17%,成功入选2021年度首批灯塔工厂名单,成为继西门子成都后成都高新区第二家“灯塔工厂”。蜂巢互联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川渝地区近1500家制造业企业。
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围绕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全年共有地奥制药、阜特科技等8家企业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厂,苑东生物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富通光纤光缆产品成功进入国家绿色设计产品目录。累计聚集京东方等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天马微电子等16家省级绿色工厂,富通光纤光缆、依米康等多家企业产品进入“能效之星”、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目录、国家绿色设计产品等产品推荐目录,绿色制造体系规模不断扩大。
到2025年
工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
夯实建设世界一流
高科技园区的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成都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战略部署,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把建设高标准科技创新体系作为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聚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5年,力争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中有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市10个百分点。”于洋充满信心地表示。
成都高新
冲刺,正当时!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