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英文翻译成中文(简论道德经的版本与英文翻译)
道德经英文翻译成中文(简论道德经的版本与英文翻译)安乐哲、郝大维:《道不远人—比较哲学视域中的〈老子〉》(Daodejing: “Making Tis Life Signifcant”:A Philosophical Translation).New York:Ballantine 2003.我已经出版了马王堆汉墓《老子》的德文译本[Laotse:Tao Te King:Nach den Seidentexten von Mawangdui(Frankfurt am Main:Fischer 1995)]。英文版也将由芝加哥的Open Court出版社出版。安乐哲和郝大维的《〈道德经〉及其哲学诠释:让生命更有意义》(Daodejing:“Making Tis Life Signifcant”:A Philosophical Translation New York:Ballantine,2003,1-10)1包含有对《老子》文本历史简明扼
汉斯-格奥尔格·梅勒《老子》或《道德经》的版本历史非常复杂,它早期阶段的历史多半仍然不为人所清楚。现存最古老的手稿是于1993年在中国湖北荆门郭店村的一座古墓中发现的。这些手稿大约写于公元前300年,包含了部分后来的标准版或公认版本。通常认为,这个版本,至少在内容上,可能源于相对更早的口传,当然口传也会有多个起源。
第二种最古老的手稿发现于1973年,文本可追溯至约公元前200年。这些手稿是在马王堆的一座古墓中发现的,包含了后来两个完整通行版的内容(甲、乙本)。
无论是哪个古代稿本,都不意味着其只有一个作者,也不意味着有一个一般的书名。众所周知,在汉代(前206—220)有各种版本和注释,但是今天我们并没有自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完整版本。由于手稿起初冠以《老子》之名,故而推测老子是其作者。到了汉代,稿本则被尊称为《道德经》。
《老子》的标准通行版本是王弼本。王弼的《老子》以及他对《老子》的哲学注解,深深影响了《老子》文本的历史,后世对它的许多注释,以及最近对《老子》的多种外文翻译也都受其影响。然而,现今的研究表明,王弼本作为今天最知名的版本并不是最初的版本。
安乐哲和郝大维的《〈道德经〉及其哲学诠释:让生命更有意义》(Daodejing:“Making Tis Life Signifcant”:A Philosophical Translation New York:Ballantine,2003,1-10)1包含有对《老子》文本历史简明扼要的叙述。另一个值得推荐的对《老子》文本历史(除郭店本《老子》之外)的学术性概述是鲍则岳(William G.Boltz)《老子道德经》,载于鲁惟一(Michael Loewe)主编的《中国古代典籍导读》(Early Chinese Texts: A Bibliographical Guide T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arly China and Te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93)2第269—293页。
下边所罗列的多种译本,出于各种原因,我认为都值得介绍。它们或是记载了它们那个时代西方人所认同的历史价值—特别是哲学的—或是代表了最近的学术发展,而在我看来,它们都有很高的文学或者学术水平。下边的罗列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
当然,在这个列表中不包括其他一些更好的译本,但是也包括市面上许多让人怀疑其质量(纯粹从学术的角度考虑)的译本。当阅读时,对各种译本进行比较是很有益的—虽然它们常常差之千里。
我已经出版了马王堆汉墓《老子》的德文译本[Laotse:Tao Te King:Nach den Seidentexten von Mawangdui(Frankfurt am Main:Fischer 1995)]。英文版也将由芝加哥的Open Court出版社出版。
安乐哲、郝大维:《道不远人—比较哲学视域中的〈老子〉》(Daodejing: “Making Tis Life Signifcant”:A Philosophical Translation).New York:Ballantine 2003.
正如标题所说,这个译本从哲学视角呈现了《老子》文本。书中含有介绍性很强的导论、对主要哲学术语的定义,以及对郭店《老子》文本的学术性分析。
瓦格纳(Rudolf G.Wagner):《王弼〈老子注〉研究》(A Chinese Reading of the Daode jing:Wang Bi's Commentary onthe Laozi with Critical Text and Translation).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3.1
这本书与其说是译本,不如说是汉学研究。它只适合学者阅读。
艾文贺(Philip J.Ivanhoe):《老子的〈道德经〉》(Te Daodejing of Laozi).Indianapolis and Cambridge: Hackett 2002.
这个可读性较强的《老子》译本,涉及了近期的学术研究,并且包含一个对《老子》第1章各种翻译进行比较的附录。
韩禄伯(Robert G.Henricks):《老子〈道德经〉》(Lao Tzu's TaoTe Ching:A Translation of the Startling New Documents Found at Guodia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0.
这本书对重见天日的郭店竹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做了学术性的翻译。附录中包含了对司马迁《老子列传》的翻译,还对郭店本、马王堆本及王弼本一字一句地进行了比较。附录中还有对章节划分、标点符号的描述。
林理彰(Lynn Richard John):《王弼〈老子注〉》(Te Classic of the Way and Virtue: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Tao-Te Ching of Laozi as Interpreted by Wang Bi).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对王弼《老子注》这个版本做了详细而有趣的研究,同时还包括王弼《老子指略》的翻译。
梅维恒(Victor H.Mair):《道德经:德与道之经典》(Tao Te Ching:Te Classic Book of Integrity and the Way).New York:Quality Paperback Book Club 1998.
这位汉学家翻译的译本可读性很强,是以马王堆本为底稿进行翻译的。在后记中,译者分析了《老子》的口述背景,试图证明《老子》和古印度的印度教修行及其文本之间的关联。据我理解,这一假设很难被人普遍接受。
米歇尔·拉法格(Michael LaFargue):《道与方法:接近〈道德经〉的正当之路》(Tao and Method:A Reasoned Approach to the Tao Te Ching).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这本书对《老子》及其历史背景进行了详细研究。另外,作者也发展出了他自己的解释理论。
韩禄伯(Robert G.Henricks):《老子〈道德经〉》(Lao-Tzu:TeTao Ching:A New Translation Based onthe Recently Discovered Mawang-tui Texts).New York:Ballantine 1989.
这本书以哲学分析为主,对马王堆帛书《老子》一章章地进行了注解,以此展现马王堆本《老子》的风貌。
刘殿爵(D.C.Lau):《道德经》(Lao Tzu:Tao Te Ching). London:Penguin 1963;and Hong Kong: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1982.
企鹅出版社版本较为常见,也非常易读,书中包含了刘殿爵颇有影响的对文本口头起源的分析。而香港版包含了对马王堆帛书本的翻译。
杨有维(R.Y.W.Young)、安乐哲译,陈鼓应著:《〈老子〉注译及评介》(Lao Tzu:Text Notes and Comments).San Francisco:Chinese Materials Center 1981.
这本书介绍了一部对《老子》做了评论与注释的书。它提供了一个了解现代中国对《老子》文本所做学术研究的窗口。
Ariane Rump与陈荣捷(Wing-Tsit Chan):《王弼的〈老子注〉》(Commentary on theLao Tzu by Wang Pi).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79.
这本书中包含陈荣捷的《老子》译本,以及侧重其哲学相关性的王弼《老子注》译本。
林保罗(Paul J.Lin):《老子〈道德经〉及王弼注译本》(A Translation of Lao-tzu's Tao Te Ching and Wang Pi's Commentary).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1977.
这个译本主要介绍了王弼注。
陈荣捷(Wing-Tsit Chan):《老子之道》(Te Way of Lao Tzu).Indianapolis:Bobbs-Merrill 1963.
陈荣捷的译本为《老子》文本赋予了非常“形而上的”光芒。这个译本极大影响了《老子》文本在哲学界的认可度。
何可思(Eduard Erkes):《河上公〈老子注〉》(Ho-shangkung's Commentary on Lao-tse).Ascona: Artibus Asiae 1950.
河上公的《老子注》仅次于王弼的《老子注》,是中国关于《老子》的最重要版本之一。河上公的《老子注》对道家修炼者的影响尤为突出。
韦利(Arthur Waley):《道及其力量:〈道德经〉研究》(Te Way and Its Power:A Study of the Tao Te Ching).London:Allen and Unwin 1934.
这个“经典”译本极大影响了《老子》文本的接受与认可度,以诗意的风格展现了《老子》一书。
理雅各(James Legge):《道家文本》(Te Texts of Taoism:Te Tao Teh King;The Tao and Its Characteris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91.
这个译本反映了早期西方传教士对《老子》文本的理解情况。
注释
注释
1 译者注:即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道不远人—比较哲学视域中的〈老子〉》,何金俐译,2004。
2 译者注:该机构即指古代中国研究学会及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此书有1997年李学勤等所译的中译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是“当代汉学家论著译丛”之一。
3 译者注:瓦格纳(Rudolf G.Wagner),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教授、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会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思想史研究,是当代最具影响的欧洲汉学家之一。该书已有中译本,《王弼〈老子注〉研究》(上、下),杨立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