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众集团加强奥迪品牌战略地位(大众集团的软件危机)

大众集团加强奥迪品牌战略地位(大众集团的软件危机)2、在产品开发和市场焦点方面没有全球视野。作为一家全球大型汽车集团的一部分,没有足够强大的存在感,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一直在艰苦的战斗。1、对普通员工和管理层的区别非常严格,有点老派。这导致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庞大系统,有些流程非常耗时和官僚主义。他的任务是为该品牌的技术研发注入新的含义。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奥迪已经更换了6位研发主管。在此期间,由于技术开始落后于竞争对手,奥迪的声誉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大众集团柴油排放操纵丑闻中的角色饱受诟病。那么,之前的奥迪,发生了什么?我们通过奥迪的一些员工心声,来看看这场在大众集团层面启动的变革背后的导火索。

大众集团加强奥迪品牌战略地位(大众集团的软件危机)(1)

大众集团的全新研发体系,正在进入崭新的“奥迪”时代。

大众集团旗下品牌奥迪今天对外正式宣布,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杜斯曼(Markus Duesmann)还将负责大众集团旗下的研发部门。

现年62岁的汉斯-约阿希姆·罗滕皮勒(Hans-Joachim Rothenpieler)将辞去奥迪目前负责技术开发的董事会成员一职。

杜斯曼是一名机械工程师,曾担任宝马的采购主管,并于今年4月1日出任奥迪首席执行官。奥迪在发布会上表示,杜斯曼将“重新调整这一高端品牌的开发部门,特别关注工艺质量”。

他的任务是为该品牌的技术研发注入新的含义。

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奥迪已经更换了6位研发主管。在此期间,由于技术开始落后于竞争对手,奥迪的声誉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大众集团柴油排放操纵丑闻中的角色饱受诟病。

那么,之前的奥迪,发生了什么?我们通过奥迪的一些员工心声,来看看这场在大众集团层面启动的变革背后的导火索。

1、对普通员工和管理层的区别非常严格,有点老派。这导致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庞大系统,有些流程非常耗时和官僚主义。

2、在产品开发和市场焦点方面没有全球视野。作为一家全球大型汽车集团的一部分,没有足够强大的存在感,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一直在艰苦的战斗。

奥迪曾经是汽车行业的技术领导者,现在,这个品牌将在整个大众集团产品组合的研发中处于主导地位。

今年1月1日开始,大众集团将软件开发集中在奥迪总部,并希望到2025年将内部的软件开发份额提高到至少60%。

此前离任的奥迪首席执行官Bram Scho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随着集团内部工作分工的加强,将简化流程,减少管理费用,简化公司结构,从而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与此同时,大众集团已经启动高溢价收购奥迪剩余的0.36%股份,将其在奥迪的持股比例提高至100%。

目前,大众集团必须克服巨大的财务危机,正迫使大众集团重新考虑其资本支出。但毋庸置疑的是,大众集团希望大举进军电动化、智能化,并且想要做更多的事情,它希望奥迪能带头。

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汽车工业的未来归结为电池和软件。这是人们如此看好特斯拉的首要原因,该公司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丰田和大众,但每年新车销量却还不及这两家巨头的1/10。

大众集团加强奥迪品牌战略地位(大众集团的软件危机)(2)

然而,对于大众来说,转型是痛苦的。ID.3因为软件开发进度不及预期,一度传出推迟交付,如今只能先交付再升级。第八代高尔夫因为软件bug,刚刚短暂停产并紧急排查原因。

正如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所说,软件是很难的,找到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使对特斯拉来说也是如此。

即便是早期的特斯拉Model 3,交付时很多功能也没有按时兑现。当然,今天,特斯拉Model 3软件开发能力及OTA都可以说是汽车行业的典范,即便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已经让消费者产生兴趣。

Model 3最初延迟的软件功能和遗留的小问题或缺乏功能的要点是,大众的软件挑战不应该令人惊讶,甚至可能被夸大了一点。

不过,一位大众集团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这绝对是一场灾难。我们就是找不到人。这似乎再次呼应了埃隆·马斯克的抱怨。可想而知,大众汽车的情况有多糟糕?”

如今,德国本土年轻人中的许多人决定不从事汽车行业。同时,大众集团又面临严重的人员流失,比如IT负责人Martin Hofmann月底将离开,他此前负责整个大众集团的IT工作,在电动汽车产品线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大众集团加强奥迪品牌战略地位(大众集团的软件危机)(3)

一段时间以来,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在新兴的电动汽车领域的关键“盟友”之一是赫伯特·迪斯(大众集团CEO),他是电动汽车的坚定支持者。无论是在推特上还是之前的采访中,马斯克和迪斯都公开表达了对对方的支持。

不幸的是,大众ID.3是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的第一款旗舰纯电动汽车,软件开发进度拖延间接导致迪斯被剥夺了他作为大众品牌负责人的角色。

据报道,这款车的“阉割”版本将于今年夏天交付(原本计划在交付前就更新到最新软件版本),但最新消息时,云连接单元要到今年年底才会交付,这是大众ID.3的一个关键功能,可以实现类似于特斯拉提供的用户体验,以及持续无线软件更新。

有报道称,尽管大众正在与微软合作开发基于云的架构服务,但该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却无法按照预期时间点实现交付。

实际上,这背后是大众集团的“激进”和“无奈”。

为了控制ID.3车型上的大量功能,大众的研发团队和供应商一起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端到端电子架构,称为E3,以及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称为vw.OS。但大众集团一直缺乏有软件经验的高管加盟。

新的E3端到端电子架构整合了当今业界已知的控制单元,创建了一个更强大的中央处理器单元。这些车型的性能将通过不断的远程更新,确保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持续价值增长。但,软件架构尚不完善。

在今年2月份,来自大众内部的消息人士透露,软件问题是由于基础架构开发“过快”,导致系统的很多部分不能有效地协同工作,从而导致潜在故障。

这些人士爆料,大众集团内部现在缺乏能够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软件工程师,最重要的是,一些“重要的项目负责人”已经离开公司。颇为讽刺的是,迪斯此前曾公开表态,软件和规模化是大众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此前,大众集团曾公布一份技术路线图,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投入90亿美元用于软件投资,从而实现到2025年60%的软件开发转由内部完成。

目前,大众集团只有10%的软件是自主开发,去年开始进行内部人员重组,合并了横跨12个汽车品牌的IT部门,目标是组建1万人规模的软件开发团队。

逻辑很简单,数字化转型能使大众通过简化技术开发来节省成本。就简化开发成本而言,内部研发整合是合理的,毕竟之前大众集团有200家供应商在交付各式各样的软件,未来所有这些系统将统一在称为“vw.os”基础软件平台之上。

不过,有业内人士坦言,即便是90亿美元的投资也不足以让大众拥有苹果和谷歌那样的软件实力。因为该公司的专长仍然集中在硬件制造上。“战略转移,在短期内一定付出难以预估的代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