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大脑神经康复训练的好处(个体化神经反馈训练系统可帮助多动障碍儿童改善症状)
儿童大脑神经康复训练的好处(个体化神经反馈训练系统可帮助多动障碍儿童改善症状)陈贺介绍其团队研发的 “个体化儿童神经反馈训练系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内科韩颖研究员介绍了“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可以作为ADHD的辅助干预措施之一,建议训练到评估正常后再继续维持训练,直到ADHD儿童注意力稳定后,再考虑停止训练。王振在活动中介绍VR场景配合传统心理治疗使用,能够显著改善恐高症患者的焦虑等症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教授介绍了“VR治疗在焦虑障碍中的应用”。他表示,目前临床上针对特定恐惧症的疗法中,药物疗效有限,而心理治疗效果最为显著。而研究发现,VR场景配合传统心理治疗使用,能够显著改善恐高症患者的回避、高度认知判断和临床焦虑症状。韩颖研究员介绍了“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针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简称ADHD儿童),如何进行个性化的康复?儿童焦虑、抑郁如何有效干预?如何通过生理数据来揭示ADHD儿童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推断出儿童精神心理状态?
9月5日晚,一场“智能神经心理测量与训练”研讨会在线举行,邀请王振、李小俚、韩颖、陈贺、樊希望等相关领域5位专家,介绍ADHD儿童神经心理测量与训练的前沿研究成果。研讨会由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又称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下属的心理评估与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工效研究中心共同发起。
何谓神经心理测量与训练?此次会议的发起者和召集人、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下属的心理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樊希望表示,概括来说,神经心理测量与训练是以注意、情绪等心理活动变化作为自变量,人体各项生理反应作为因变量,通过构建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映射模型,实现从生理数据来预测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推断出精神心理状态。
王振在活动中介绍VR场景配合传统心理治疗使用,能够显著改善恐高症患者的焦虑等症状。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教授介绍了“VR治疗在焦虑障碍中的应用”。他表示,目前临床上针对特定恐惧症的疗法中,药物疗效有限,而心理治疗效果最为显著。而研究发现,VR场景配合传统心理治疗使用,能够显著改善恐高症患者的回避、高度认知判断和临床焦虑症状。
韩颖研究员介绍了“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内科韩颖研究员介绍了“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可以作为ADHD的辅助干预措施之一,建议训练到评估正常后再继续维持训练,直到ADHD儿童注意力稳定后,再考虑停止训练。
陈贺介绍其团队研发的 “个体化儿童神经反馈训练系统”。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陈贺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 “个体化儿童神经反馈训练系统”,包括认知能力评估、个体化脑节律儿童注意评估、以及神经反馈训练系统等。
陈贺从神经反馈系统设计和应用的角度,详细讨论了系统设计的数据采集、特征分析、方案设计和反馈呈现等核心功能设计理念和技术突破。针对数据采集部分,其团队自主设计研发了主动电极和高精度放大器,能够灵活配置电极数量和位置,实现有效的数据采集;针对特征分析部分,其团队实现了多种前沿的脑电分析方法,分别从脑区、同步性及脑网络角度精准描述脑状态。另外,方案设计是神经反馈训练的核心,其团队设计了方案解析引擎,有效控制脑状态特征的获取、反馈内容呈现和反馈训练方案,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专业需求。
针对反馈呈现部分,主要用于与用户(研究和治疗的儿童)交互,为了使反馈内容更丰富多彩,陈贺所在团队采用unity3D游戏引擎开发,支持影音播放、游戏设计以及AR/VR内容,保证了神经反馈训练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陈贺认为,儿童的脑发育阶段和水平不同,脑的状态有明显的差异,体现在脑电上则是个体化脑节律的不同,因此有必要设计个体化儿童神经反馈训练系统,以满足针对不同发展偏差的儿童训练的需求。其团队进一步将个体化神经反馈训练系统应用于ADHD儿童的注意力调控,分别以个体化和标准化beta节律相对能量为训练目标,经过训练后,两组儿童的beta节律强度均明显上升,儿童的注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基于个体化脑节律的神经反馈训练效果更优,直观展现了个体化Beta节律的神经反馈训练方案的优越性,为ADHD儿童个体化、精准化注意增强提供科学证据。
上述相关研究发表在《神经工程杂志》(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神经计算》( Neurocomputing)、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认知神经动力学》(Cognitive Neurodynamics)等诸多学术期刊上,目前也已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该项目同时还获得国防基础重点项目、科技部慢病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基金支持。
责任编辑:管卓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