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纠正预防措施(纠正系统性偏差)
偏差纠正预防措施(纠正系统性偏差)本书大部分内容一直致力于讲述事故、误算和失误的故事,大量的个人英雄主义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悲观的情绪。美国自1945年以来所制造的大约7万件核武器中,没有一件曾在无意之中或在未获得适当授权的情况下被引爆。对这些武器在技术和行政管理上起了作用,尽管有时并不完美--无数人,不论是军人还是平民,都应该因这一显著的成就而得到颂扬。难怪作者在尾声里写道:与保卫美国免受核攻击之间的脆弱平衡关系看这本书中,不亚于看一本精彩的恐怖小说,我惊讶于人类自发明核武器以来,有无数次各种意外将人类毁灭,其中最接近核战争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具体可以参看《午夜将至》)。除此之外,书中还罗列了很多以前未被公开的事故,包括携带核弹头的炸弹意外从飞行中的弹药舱里投下,落入居民区,幸运的是核弹头没有被引爆;还有飞行中载有核弹头的轰炸机在空中解体,而这些弹头要么落入大西洋,要么落入北极冰天雪地中,也幸运没有触发核弹头,而是导致钚的扩散
最近,我看完一本书,让我大受震撼,书名是《指挥与控制:核武器、大马士革事故与安全假象》,正如本书背面的文字写道:
与其说是设计完备
不如说是运气使然
探讨保证核武器安全
与保卫美国免受核攻击之间的
脆弱平衡关系
看这本书中,不亚于看一本精彩的恐怖小说,我惊讶于人类自发明核武器以来,有无数次各种意外将人类毁灭,其中最接近核战争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具体可以参看《午夜将至》)。除此之外,书中还罗列了很多以前未被公开的事故,包括携带核弹头的炸弹意外从飞行中的弹药舱里投下,落入居民区,幸运的是核弹头没有被引爆;还有飞行中载有核弹头的轰炸机在空中解体,而这些弹头要么落入大西洋,要么落入北极冰天雪地中,也幸运没有触发核弹头,而是导致钚的扩散。甚至有几次最威胁的情况,其中包括在阿肯色州大马士革基地内发生的泰坦-2导弹爆炸事故,核弹头再次幸运地没有触发。
难怪作者在尾声里写道:
本书大部分内容一直致力于讲述事故、误算和失误的故事,大量的个人英雄主义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悲观的情绪。美国自1945年以来所制造的大约7万件核武器中,没有一件曾在无意之中或在未获得适当授权的情况下被引爆。对这些武器在技术和行政管理上起了作用,尽管有时并不完美--无数人,不论是军人还是平民,都应该因这一显著的成就而得到颂扬。
这也让我想起社会学家查尔斯.佩罗关于危险技术的一段话:
人为错误并不是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真正的问题深深扎根于技术系统之中,并且不可能解决。一起发生概率为一百万分之一的故事,实际上是能够预期到会发生的......
佩罗在《高风险技术与正常事故》一书中,更是提到在高风险技术系统中某些模式和缺陷是很常见的。在最危险的系统中,有些因素是“紧密耦合”与相互作用的。在一个紧密耦合的系统中,许多事情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很难让它们停下来。
艾里克.施洛瑟总结道:
人类的易错性保证了没有哪种技术系统能够永远不出错。
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也许会对你的工作带来一些启发。接下来,我想结合我们临床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在我们外科(特别是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术后前几天患者不能进食,因此需要通过静脉补充液体、能量、电解质和维生素。在以往长期临床实践中,我们外科的老前辈习惯用较多的含氯化钠的液体,可能是担心患者因为低钠血症而引起容量不足。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患者因为氯化钠补充不足而引起容量不足,相反,更多的是因为过度补充含氯化钠液体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肺水肿(《脾切除术后2天,突发呼吸困难数小时,D二聚体增高,考虑肺栓塞合理吗?》)和高氯性酸中素(《不要等到呼吸困难再做血气分析!那可能就来不及了》)。
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医嘱,在充满营养液的三升袋中加入了30-50ml的10%的氯化钠液体,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部分,但是却是很多外科术后病人日常接受的医嘱。如果再加上其他输入的氯化钠盐水,那么患者日常输入的氯化钠非常轻易就达到10-15g/天,甚至更多。而如果一个患者接受的氯化钠越多,他(她)发生的肺水肿和高氯性酸中毒的风险也就越高。
我到外科会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也曾和一些医生说过要避免这样的医嘱。但是由于工作习惯和由一代代口口相传的惯性,这样的做法仍然在延续,也就是这样的系统性的错误做法很难靠个人的努力去避免,必须是强制规定严格限制氯化钠的输入,以及强调重视监测电解质、出入量平衡等措施。
我们不能每次出现事故的时候去单纯处罚个人,而是应该透过这些事故所折射的问题来做纠正系统偏差,通过强制规定和不断地教育我们的医生,学会使用循证医学来提高临床安全性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