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icloud云盘内容(脱离iCloud我买了块随身云)
怎么看icloud云盘内容(脱离iCloud我买了块随身云)说到手感,这块拥有1T容量的硬盘倒是出乎意料的轻,168g的重量还不及我们手头的手机重,300px-200px的尺寸加上13mm的厚度抓手里也不会撑手,基本上没有任何负担。不过这么做是有代价的。为了保持足够轻的重量,iBIG通体的黑色材料均为塑料材质。作为移动硬盘的外壳,塑料的耐磨性和抗冲击强度其实都不是特别理想,用了一段时间后估计划痕什么的是在所难免了。背面采用了同样的工艺去进行处理,不同的是背面在中框连接部位很明显的有一个收边,这一个收边的意义呢我个人觉得在于拿在手上的时候这块硬盘不会显得那么的方方愣愣,手感更加友好。包装盒侧面标注了iBIGstor的厚度:13mm,而顶部则标注了“中国智造”几个大字。其实这样的设计是非常取巧的。且不说在各个NAS设备里比了,13mm的厚度即使在移动硬盘之中也是相当纤细的。更别提在这样的身材中还蕴含着无线智联功能,中国智造名不虚传。包装内的内容其实比较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SMZDM|生活家 李狗带_Eazz
不久之前,我同时遭遇两大设备的储存危机:128G的iPhone在被我塞下上万张照片和几十G的歌曲之后,最终开始不厌其烦的提示我储存空间不足;拥有1T空间的电脑,在现在动不动60G的游戏以及一票高清电影的摧残下最终开始全线飘红警告,为了让电脑更好运行我不得不花一下午的时间忍痛删掉了很多已经下载好的电影。
如此情况,扩容迫在眉睫。然而单独给两个设备扩容实在是有点划不来,从理论上来说NAS其实比较符合我同时给移动设备以及电脑扩容的需求,然而动辄几百上千的NAS目前我实在是消费不起。因此只能把视线转投移动硬盘了。
要不说穷人好买东西,虽然我对无线硬盘这一品类完全不了解,但是选购过程却一点都不复杂:在京东搜索“无线移动硬盘”取排名前30的,谁便宜就买谁。咱们穷人就是方便
包装盒侧面标注了iBIGstor的厚度:13mm,而顶部则标注了“中国智造”几个大字。其实这样的设计是非常取巧的。且不说在各个NAS设备里比了,13mm的厚度即使在移动硬盘之中也是相当纤细的。更别提在这样的身材中还蕴含着无线智联功能,中国智造名不虚传。
包装内的内容其实比较简单:塑封里装着iBIG硬盘本体 一根Type C接口的USB3.1线缆以及一本虽然不大但内容详实的说明书,说明书介绍了iBIGstor的两种连接方式以及不同场景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前稍微阅读一下,可以更加快速的上手使用。
如果不是正面的品牌及型号logo,那么这块硬盘的外表可以说是相当简洁了。纯黑色的正面辅以精细磨砂的外壳,若是四角在更尖锐,比例再长点,就有点《2001太空漫游》中黑石碑的味道了。
背面采用了同样的工艺去进行处理,不同的是背面在中框连接部位很明显的有一个收边,这一个收边的意义呢我个人觉得在于拿在手上的时候这块硬盘不会显得那么的方方愣愣,手感更加友好。
说到手感,这块拥有1T容量的硬盘倒是出乎意料的轻,168g的重量还不及我们手头的手机重,300px-200px的尺寸加上13mm的厚度抓手里也不会撑手,基本上没有任何负担。不过这么做是有代价的。为了保持足够轻的重量,iBIG通体的黑色材料均为塑料材质。作为移动硬盘的外壳,塑料的耐磨性和抗冲击强度其实都不是特别理想,用了一段时间后估计划痕什么的是在所难免了。
和多数手机的设计一样,iBIG stor将接口设计在了产品的下方。在绝大多数该类产品还在采用Mircousb接口的时候,它倒是与时俱进的采用了Type C接口。并不是说采用TypeC接口就一定传输数据快,这还要看接口是个什么标准。但是随着用TypeC的手机越来越多,能和手机公用一根数据线,对于提高便携性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在接口的两侧分别是wifi模式灯和硬盘工作灯,三者组合在一起还挺像个蠢萌表情的。
侧面有整机仅有的一颗按键,用于切换wifi连接以及普通硬盘模式。
除了这些,外观上iBIG stor并无太多具有独特辨识度的地方了,整体外观和一般的移动硬盘并没有太大区别,当然,Type C接口以及不错的做工还是值得一提。这块硬盘最独特的地方,还是在于其功能性方面。
【功能:有线硬盘部分】身为一个移动硬盘,有线连接电脑设备算是其最本职的工作。iBIG stor用数据线连接电脑,无需驱动即可正常使用。(此时硬盘灯亮白灯并根据读取情况闪烁)
在我的电脑中可以看到,这块标称1T的硬盘,实际使用空间约为930G。算法偏差这个问题家家都有,因此也不好说什么,但是我其实一直纳闷商家为啥不能按照实际标称来标注储存空间容量呢。。。
除了容量,我还注意到这块硬盘的命名中有WD字样,莫非是采用的西数硬盘?通过检测工具,我发现我手头买到的这块采用了2.5寸的西数黑盘,型号为WD10S21X,5400转。有意思的是采用的硬盘竟然还是混合固态机械硬盘。具有8G固态作为缓存。性能相较于纯机械硬盘在稳定性上有一定的提升。
传统的硬盘测速环节还是不能少,可以了解这块硬盘的大致传输速度。120m/s的写入速度以及119m/s的写入速度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吧。
话不多说,性能表现还是要用实际传输来展示。首先是传输,这块硬盘的主要购买目的前面也说到过是存储照片和电影,因此就以传输照片和电影作为参考。
测试用的电影文件大小为:16.9GB,传输总计用时2分38秒,测算下来的写入速度为107.4M/s。
照片文件夹我选取了一个大小为4.9G的,内含1184张照片。传输总计用时43.8秒,写入平均速度为:112.6/s。
作为机械硬盘,这个传输速度在可接受范围以内,对于日常传输来说基本上是足够了。
读取性能方面,和检测到的性能数据一致,相比写入速度有了一定的下降。同样的16.9G电影,用了2:51秒,速度约为98.7M/s。
相册文件同样有降速,4.9G的数据读取总共用时53秒,速度约为91.8M/s。
以上数据都是作为一个移动硬盘时的读写表现。从数字上来看,iBIG stor这块硬盘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当然在这个价位内的硬盘表现其实都差不多。但是这也仅仅是作为移动硬盘的部分,iBIG Stor真正异质化的部分在于其身上的无线传输属性。
【功能:无线硬盘部分Part1 Wifi直连】Wifi直连手机,对我来说是这款硬盘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毕竟当初购买它就是为了能够更方便的同步硬盘和手机中的信息而不用回到家通过数据线同步。而最近发生了一年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那就是iCould国内运营已经全部转交给了云上贵州,这更加坚定了我做了个正确决定的想法。
基本无需过多操作,这块硬盘通过任何能够通电的设备驱动后默认就开启了wifi模式,此时无线信号灯呈蓝色。
要连上硬盘,光打开手机wifi可不行,需要下载一款App,叫做iBig OS3。
经过简短的注册,和硬盘的配对只需打开摄像头扫码即可。配对成功后即可在手机上对硬盘内容进行管理。
APP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页是快速的内容管理,硬盘内内容可以通过四个不同的分类快速进行检索;第二屏是硬盘内容管理,可以以目录的形式访问硬盘里的内容;第三个选项是硬盘的扩展功能,如离线下载、多设备共享等功能均在此实现;而最后一项则是个人账户信息管理.
先不说功能性部分,回归到最基本的传输上。没有任何参数表明这块硬盘的无线模块究竟怎样,官网的宣传也仅仅是提到了具有无线传输功能,因此速度还得靠我们自己测。
简单的设计了一个实验场景,将一个大小979.56M的视频从手机拷入硬盘,再从硬盘拷入手机,测算其传输时间即可知道设备的传输速度了,而最终结果如下:
在测试中,979.56M的文件写入用时5分37秒,速度约为2.90M/s。读取时间为4:49秒,速度约为3.38M/s。整体来说相差不大,但是这个读取速度对于现在动不动几十上百M的文件来说相对还是略慢了点。不过好在极限5M的速度我备份个照片还是绰绰有余的。
为了扩展它的用途让它成为一一个小型NAS,这块硬盘还是有固件的。目前在直连的情况下总功能如下:
手机备份、云盘查看、离线下载、多屏互动、音频、VR
由于我没有大型的或者基于安卓的VR设备,因此VR部分的作用和实现功能目前不明了。而多屏互动需要DLAN的支持。音频功能目前对接了喜马拉雅,但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直接在线收听的音频,因此这些功能中。用的最多的还是备份,离线下载。
备份无需多介绍,主要是用于备份手机中的照片。iBIG会自动判断哪些照片下载了哪些没下载,对于我来说,买硬盘的目的就是为了随身保存照片,因此我直接使用备份功能就可以和这块硬盘之间同步,手机里的照片就能删掉了。
离线下载功能目前支持HTTP和磁力连接,具体怎么用,有什么用途,相信在座的各位宅男一定比我还清楚,因此这个功能的实用性按下不表。
总体来说,在直连状态下的iBIG表现还算不错,虽然传输速度相对较慢,但是用于备份手机资料还是已经足够用了,而多扩展的功能性中有那么两个实用选项,实际上对这个没什么期待的硬盘来说反而是更多的加分项。
【功能:无线硬盘部分Part2 远程网络访问】既然是简单化NAS,那么就一定要能够远程访问,通过APP可以使硬盘在通电状态下连接wifi,这时无论是不是同一局域网下都可以远程访问了。
此时手机平台的使用其实和wifi直连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我发现扩展的离线下载等功能是无法通过远程来使用的,这一点无疑使我感到非常遗憾。
在访问速度方面,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我测出几次结果都不太相同,因此只好取了一个平均数值。
在传输360.5M大小的文件时,iBIG使用了13:03秒,因此折算下来的速度约为459K/s,但是这里限制iBIG表现的并不止是网络环境,若要远程访问是需要购买服务的。
如上图,每块硬盘每月的可使用流量约为1GB,带宽限制在了1M,这也是处于降低运营压力的考虑。如果这样的水平无法满足需求,那么可以购买相应的服务来扩展远程访问时的带宽。
除了手机平台,PC平台倒是也可以通过iBIG官网进行电脑上的远程访问。只是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效率是远远不如直连电脑的,因此对于这个功能我的需求并不会特别高。
【总结】就399这个价位的无线移动硬盘来说,iBIG stor无疑是超出我期望完成了任务的,毕竟纵观移动硬盘市场399的价格也就是个不带无线功能的1T容量硬盘的价格,因此在价格上iBIG有着巨大的优势。
当然在无线方面,iBIG的缺点还是较为明显:wifi直连的速度不够快,远程访问的带宽限制都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若是有朋友买回来真的相当NAS用那可能就会比较失望了。
但是我们也要搞清楚这块硬盘的定位始终都是移动硬盘,较小的体积,便宜的价格,以及几乎白送的无线功能,让我在花一块硬盘价格的同时拥有了一个小型化的移动云,这对于遭遇储存危机的我来说无疑非常具有诱惑力,特别是当下各大网盘都遭受冲击,iCloud又在国内转变了运营商,无疑让人们更加会注重自己的储存扩展方法。如果你不在意较慢的传输速度,又对功能性有一定追求,那么iBIG stor可能就是当下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你会收获更多相关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