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疏港高速规划图(打造高效疏港物流生态圈)
宁波疏港高速规划图(打造高效疏港物流生态圈)据介绍,18日零时起,宁波港区的北仑第一集装箱码头、第二集装箱码头和北仑山码头的智能闸口系统与高速北仑收费站,率先实现计重数据互联互通,集卡只需一次称重,数据2小时内可有效共享。预计下月中旬,这三个码头的共享数据还将覆盖至小港、郭巨、穿山、云龙、丁家山和九龙湖等10个宁波港区周边的高速收费站。“港口与高速入口数据的融合互通,是宁波在全省首创的一项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也是宁波对交通运输体系信息共享的一次探索实践。”宁波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落地既缓解了港区高速车辆拥堵的状况,提高集卡通行效率,进一步改善了港口集疏运体系,同时也有助于交通运输物流的降本增效。后续,宁波交通部门还将继续深化与港口的联动,利用数字化手段把源头治理超载、治堵保畅经验推广至更多港区码头,持续优化物流运输环节,打造高效绿色的疏港物流生态圈。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凯艺 通讯员 章军航 余明霞
11月18日上午,位于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一辆辆集卡驶出港区闸口完成称重后,相关数据就当即传送至“海港EDI”公众号供司机查阅,并同步共享至高速公路北仑收费站。“以前提完货出了港区,是否超载超限自己都不清楚,经常开到高速口被告知车辆超载,不得不掉头去卸货,再重新称重上高速。”集卡司机谢师傅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是否超载手机上一目了然,相当于提前拿到高速“通行证”,再也不必因超载走“回头路”了。
以往,港区闸口录入的车辆信息并不对外,集卡司机装货后直至高速进口过磅,才知道能否顺利上高速。“超重车辆必须从人工通道倒出来,我们把所有进口关闭,再在路政部门协助下将大车从中央隔离带引导到边上,这个过程非常麻烦,这也是造成高速口拥堵的主要原因。”甬台温高速北仑收费站工作人员介绍。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全球居首,港区周边公路是货物主要集散通道,承担着集卡高密度的通行压力。就以北仑收费站为例,日均进出车流量最高超7万辆次,其中集装箱车流量近1.4万辆,一辆集卡在收费站掉头耗时近10分钟,而每天被劝返的集卡接近百辆。
据介绍,18日零时起,宁波港区的北仑第一集装箱码头、第二集装箱码头和北仑山码头的智能闸口系统与高速北仑收费站,率先实现计重数据互联互通,集卡只需一次称重,数据2小时内可有效共享。预计下月中旬,这三个码头的共享数据还将覆盖至小港、郭巨、穿山、云龙、丁家山和九龙湖等10个宁波港区周边的高速收费站。
“港口与高速入口数据的融合互通,是宁波在全省首创的一项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也是宁波对交通运输体系信息共享的一次探索实践。”宁波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落地既缓解了港区高速车辆拥堵的状况,提高集卡通行效率,进一步改善了港口集疏运体系,同时也有助于交通运输物流的降本增效。
后续,宁波交通部门还将继续深化与港口的联动,利用数字化手段把源头治理超载、治堵保畅经验推广至更多港区码头,持续优化物流运输环节,打造高效绿色的疏港物流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