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对象看你好李焕英看完哭了(门恋爱与出轨)
和对象看你好李焕英看完哭了(门恋爱与出轨)下面,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下今年柏林电影节的重要获奖作品,以及我私人非常推荐的几部影片。于是,也非常感谢今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非常硬核的六位前金熊得主,给了我前一种收尾,将大奖颁给我非常喜欢的罗马尼亚导演拉杜·裘德的《倒霉性爱,发狂黄片》。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影片出现呢?接下来,还是由参加过多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顾草草,为我们带来这篇,她关于柏林电影节的综述文章,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每次参加电影节,只有当自己喜欢的电影获得了大奖,才会觉得这十天没有白过,画上了一个特别圆满的句号。
昨天晚上,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正式落下帷幕。作为2021年第一个大型国际电影节,今年的柏林,也因为疫情的关系,采用了线上的方式。
包括习惯了在电影节奔波的媒体朋友们,这一次也都可以在家参加电影节了。不过,无论形式如何,我们对电影节的热情不会衰减。
同时,我们仍然可以在每年的国际电影节上,发现很多优秀的新电影,而这其中的某些影片,也会成为,新的一年,大家的年度佳片。
那么,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又到底表现如何呢?
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影片出现呢?
接下来,还是由参加过多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顾草草,为我们带来这篇,她关于柏林电影节的综述文章,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每次参加电影节,只有当自己喜欢的电影获得了大奖,才会觉得这十天没有白过,画上了一个特别圆满的句号。
于是,也非常感谢今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非常硬核的六位前金熊得主,给了我前一种收尾,将大奖颁给我非常喜欢的罗马尼亚导演拉杜·裘德的《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下面,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下今年柏林电影节的重要获奖作品,以及我私人非常推荐的几部影片。
1、拉杜·裘德《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这是今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获得者,也是今年柏林头号赢家。
罗马尼亚导演拉杜·裘德可以算是柏林电影节嫡系中的嫡系,他的长片处女作《世界上最快乐的女孩》首映于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国际艺术影院联盟奖,一战成名。凭借《喝彩!》于2015年获第65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
如今凭借尺度狂野、嬉笑怒骂的《倒霉性爱,发狂黄片》摘得金熊大奖,可以说十分圆满了。
本片以一个大尺度的设定开场,讲述了中学历史老师Emi和丈夫的私房性爱视频被泄露到网上之后引起的轩然大波。
狂人拉杜·裘德直接在影片开头放出三分钟Emi和丈夫的“素人性爱直拍”,内容从鞭打、异装到口交、自慰无所不有。在影片中段干脆插进一个章节用海量影像素材短平快注释本片出现的每一个历史事件、地缘政治术语、互联网热词、流行文化典故,打破叙事结构的同时,可谓手动增加文本厚度。
他戏称本片是“一个流行电影的草稿”,“一个笑话”,甚至直接把这几句话打到银幕上敬告观众。并且玩笑到底,给本片安排了三个不同的结局,任君挑选。在电影节期间的采访中,他挠挠头笑对我说,我也是个肮脏的男人嘛,我当然最喜欢Emi变成神奇女侠用振动棒暴揍家长的那个结局。
在本届柏林,没有一部影片像《倒霉性爱,发狂黄片》一样如此大胆地嘲弄每一个人,如此赤裸地揭露我们所处世界的淫秽更胜成人影片。
正如评审团的颁奖词所说,“(这部电影)无疑挑战了时代精神,甚至是挑衅,要与之决斗,互扇耳光。”
当然,如此犀利毒辣的风格一定会收获两极评论,《倒霉性爱,发狂黄片》的场刊得分2.4,刚好卡在最中间。但是没关系,评审团们敢于选择它,因为柏林的风格从来都是,不选安全的,不选正统的,表彰狂飙突进和自由创新,瞩目属于未来的。
对我个人来说,《倒霉性爱,发狂黄片》是一部彻底的爽片——无论是从智识层面还是从视听语言方面来说。等到六月份,柏林电影节举行面向公众的大规模展映,我一定会走进电影院,再爽一次。
2、评审团大奖:滨口龙介《偶然与想象》
对滨口龙介的喜欢更多来自于《欢乐时光》,而不是他在戛纳大出风头的那部《夜以继日》。
这部《偶然与想象》短篇集证明,即使难以回到曾经的轻松舒畅,他也依然是会讲故事的手艺人。
电影中的三部短片都以“偶然”为主题,层层剥开人们在爱情和欲望中对于偶然事件推动力的渴望;并且渐入佳境,第三个故事“再一次”能真正带领观众进入记忆的想象之境。本次获得评审团大奖,也是实至名归。
不过也有人觉得,一旦讲起恋爱和出轨,似乎连滨口龙介像很多亚洲导演一样,都有些洪常秀化了。
本届夺得最佳剧本奖的洪常秀作品《引见》,倒有些反常地讲起了年轻人在爱情和事业中的抉择。
洪常秀《引见》
不过这几年看洪常秀的电影实在有些像看他的日记,这不过是角色们喝了什么酒吃了什么肉,看了哪里的海,金敏喜还好不好,无甚新意,不过有些熟人的温情罢了。
3、评审团奖:玛利亚·施佩特《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
这是本届最长的一部电影,但是217分钟看起来并不觉得非常漫长,反而有一种被平和的节奏、温馨有爱的对话慢慢治愈的感觉。
在德国小城的一所小学里执教的巴赫曼先生,用善意和尊重浇灌着身份来历性格天差地别的孩子,日复一日。难民潮、移民之殇、全球化、阶级分化、语言宗教以及种族的差异……
所有宏大沉重的难题微缩在这个小小的班级里,似乎真的可以逐渐消融。如果存在当代现实版《放牛班的春天》,大概就是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这样的吧。
4、最佳主角:玛伦·艾格特《我是你的人类》
最佳配角:Lilla Kizlinger《森林随处可见》
必须要提及一下获得表演奖的两部影片,主要是因为,这是柏林第一年取消表演奖以性别分,取代以主配角分。从此再没有最佳男女演员,只有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而今年,分获这两项殊荣的,都是女性演员。
5、杰出艺术贡献奖:阿隆索·帕拉西奥斯《一部警察故事》
墨西哥导演阿隆索·帕拉西奥斯2014年凭借《男孩超级白》拿下柏林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2018年以盖尔·加西亚·贝纳尔主演的《博物馆》拿下柏林最佳编剧银熊奖,本次凭借《一部警察故事》获得杰出艺术贡献奖,每次来柏林都不空手而归。
这部电影的奇特之处在于,每一个章节都让转换一个类型。
第一章节会让人们以为这是一部关于某几个警察的纪录片,到了第二章节则让人怀疑这其实是一部伪记录、真剧情电影。可是到了第三章节突然发现,原来这两个警察都是演员扮演的,可是他们扮演警察的过程又是为了体验警察的生活……到了太多的墙被打破,观众已经放弃判断孰真孰假了。其剪辑功力之高超,获奖实至名归。
不过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最重要的标签其实是“Netflix出品”,它展现某种比经验更丰富的现实,却并不履行纪录片抽丝剥茧的使命,也不用戏剧性去追击矛盾的根源,仅仅满足于完成“客厅娱乐”的职能。所以看起来趣味性极强,却也不是能够获得更高奖项的作品。
6、“遇见”单元评委会特别奖:《味》
这部越南影片出自柏林新任艺术总监Carlo Chatrian新开辟的“遇见”单元,致力于在主竞赛以外讨论电影未来的可能性。
而《味》恰恰在这一点上非常值得玩味。本片讲述了一个因断腿而失业的尼日利亚足球运动员,在越南和一群独身女性生活的故事。其稀薄到近乎沉默的台词体量,平缓凝重的节奏,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另外一位出自东南亚的名导阿彼察邦。
7、主竞赛《小妈妈》
这部电影的情节对于中国观众来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八岁儿童版本法式《你好,李焕英》。
因而某种程度上,我也对这部电影的情节有了免疫力。
可是这依然是主竞赛单元唯一让我忍不住流泪,忍不住反复观看的电影,法国女导演瑟琳·席安玛用简洁凌厉的剪辑,在短短72分钟内完成了这个林中童话。八岁的女儿不会想着要改变八岁妈妈的人生,能一起搭小木屋、过家家、做煎饼就无比幸福了,这份陪伴和理解才是最奢侈的事。
一贯不爱用配乐的席安玛甚至为本片写了一首歌,名叫“来自未来的音乐”,和小妈妈分享。穿越总有结束,和妈妈分别是为了和妈妈在未来相聚,“我从现在就一直想着你了”——这是席安玛的温柔。
8、特别展映《智齿》
尽管已经写过一篇影评了,但是还是想再次提名这部电影,向所有人郑重推荐。
这部香港电影带给我的震撼之大,让我无比渴望能够在大银幕上重新观看。看本片如何揭开香港繁华都市的假面,如何直视贫民窟像一个无边无际的垃圾场,不断漫延,用罪恶和黑暗吞噬所有光和热,沾污每个落入其间的人。
拳拳到肉、刀刀见骨的暴力血腥打斗场面给人极大的冲击,更让人无限怀念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9、《变种动物园》
达什·肖的名字对于爱好迷幻手绘动画的人来说就意味着品质保证。虽然这部影片仅仅入选了新生代单元,但是在我心里是具有主竞赛水平的作品。
影片讲述了一群变种动物保护者,在美国军方的追击下拯救一直出自日本的食梦貘的历险。全片五彩斑斓、迷幻旖旎的画风飞得不行,传达的又是要和拥有神奇力量的变种动物和谐相处的“爱与和平”嬉皮理念,整体观影效果就是“不嗑也嗨”。同样是边缘人隐喻,这部动画片可比超级英雄、变种人电影要强多了。
10、短片单元金熊奖《我的叔叔都铎》
这是本次短片单元的最佳影片金熊奖得主。
我是听闻了获奖消息之后慕名点击观看的,期待值极高。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以为这不过是又一部平凡琐碎地追忆亲人历史、和长辈细数童年往事的家庭短片。
但是当躲在手持镜头后面的导演奥尔加·卢科夫尼科娃质问自己的叔叔:“你对别的孩子也像对我那样吗?脱掉他们的衣服,摸他们的私处?”猝不及防地,我意识到了这部电影真正的主题是什么。
短短20分钟的影片就这样在平静的一问一答、老照片罗列和叔叔的面部特写中舒缓地进行下去,可是观众心中已是惊涛骇浪。
最后,还是想说说本次参与柏林“线上”电影节的感受。
今年在线上举办的柏林电影节历时五天,是我经历过的最短的电影节,也是看片和工作强度最大的一次电影节。
疫情一年多来,已经有很多电影节进行了线上观影、竞赛的尝试;但是无论是从组织安排、片单策展还是观影体验来说,都不能和柏林相比,国际三大A类电影节的招牌,确实要比别家硬不少。
在电脑前看片的感受,确实和在电影院看没法比。
但是主竞赛单元的国际评审团是被邀请到柏林,在实体电影院隔着安全距离观看竞赛片,所以也就不操心电影节改到线上对视听风格很强的电影来说公不公平的问题了。在家对着电脑连看一礼拜电影,虽然在身体上依然是疲惫的,但是慢慢发觉,线上电影节也有自己的优点。
柏林电影节官方会在每天早上七点更新片单,无论什么单元的影片都会一起放出。因而不用被官方的排片绑定时间,每天都可以自主策展,按照自己的喜好排序一天的观影日程。
同事朋友之间还能错开排片,互通有无,给对方推荐、排雷。不像实体电影节,有时候起大早饭都没吃冲进电影院,结果看了一部非常平庸的电影,浪费时间。
以往的柏林电影节,每天都在料峭的春寒中奔波于电影院之间,相比之下在家看片哪儿也不用去,时间成本大大节省。
不过也有缺点。
柏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节,即使今年因为疫情缘故片单大缩水,电影还是非常非常多。以往电影排得再晚半夜一点电影院也得关门了,早场最多也就是八点半开始。但在家看电影,每天看到半夜还有想看的没看完,天还没亮忍不住又爬起来,赶在七点轮换片单之前把想看列表里的电影赶紧打开,看一眼是一眼,少看一部都觉得亏了。或者有时候工作到半夜决定再看一部奖励一下自己吧,然后一个晚上就过去了……
整整五天起早贪黑看电影,虽然连门都没有出过,饭也没有少吃一口,但是严重缺觉,并且感觉比十天的实体电影节累多了……
这五天的线上观影体验,让我莫名更加思念实体电影节了。
思念和朋友们一起踩点冲进电影院,互相帮忙占座;
思念在排队等候开场的时候,和陌生的记者交流起来今天看了什么值得推荐的好片子;
思念为了不同的电影挑楼座或者池座,思念坐在前排感觉快被银幕吞噬的感觉;
思念有人在放映中沉沉睡去,又突然被战争片的炮声炸醒;
思念看到百感交集的场景,在黑暗中默默流泪时,邻座陌生人悄悄递来的纸巾;
思念在影片结束刚出字幕的时候,情绪激动的观众大声喝彩或者喝倒彩,痛骂脏话或者疯狂鼓掌让出席首映的主创鞠躬十几分钟无法离场;
甚至思念红毯前痴痴等待、疯狂合影的粉丝;
思念去新闻发布会,问问电影主创们拍摄制作的点点滴滴;
思念大家聚在影院门口,冷风中喝咖啡抽烟吃小吃摊儿,计划着下面去看什么电影,为了某部电影大声争论……
思念电影让我们相聚,在寂静的黑暗中,在流淌的影像前。
想起柏林艺术总监Carlo Chatrian在今天的颁奖典礼之后所说的话,电影节最重要的使命,是把热爱电影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也希望,上面提到的影片,有你们喜欢的,想看的。如果真有的话,记得点个收藏,或是在看。
好的电影,不该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