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建筑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最新版建筑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第2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主编部门:四 川 省 建 设 厅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4年 6月 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of build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GB 50343一 2004
主编部门:四 川 省 建 设 厅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4年 6月 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
第215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43-2004,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第5.1.2 5.2.5 5.2.6 5.4.1 (2) 5.4.10 (2) 7.2.3条 (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4年3月1日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 〔2000] 43号文,关于同意编制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函,并由四川省建设厅 (原建委)负责组织成立了规范编制组,规范编制组参考国内外有关标
准,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之后,制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8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
术语;3.雷电防护分区;4.雷电防护分级;5.防雷设计;6.防雷施工;7.施工质量验收;8.维护与管理。
本规范主要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管理作出规定和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四川省建设厅负责具体管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四川中光高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四川省建设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36号,邮政编码:610041)0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四川中光高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
四川省防雷中心
上海市防雷中心
中国电信集团湖南电信公司
铁道部科学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北京爱劳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易事达艾力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岱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德言 李雪佩 宏育同 李冬根
蔡振新 邱传睿 熊 江 陈 勇
郑经娣 刘文明 王维国 陈 燮
孙成群 余亚桐 刘岩峰 汪海涛
1 总 则
1.0.1 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管理。
本规范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和场所的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1.0.3 在进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协调统一,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当需要时,可在设计前对现场雷电电磁环境进行评估。
1.0.5 电子信息系统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图1.0.5)0
综合防雷系统
外部防雷措施 {接闪器
针
网
带
线
{;弓}
下
线
图 1.0.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系统
1.0.6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应根据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和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雷击事故受损程度以及系统设备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0.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电子信息系统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有/无线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 (含网络)等的电子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2.0.2 电磁兼容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的其他设备和系统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2.0.3 电磁屏蔽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
2.0.4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LPS) 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的统称。
2.0.5 外部防雷装置 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
2.0.6 内部防雷装置 in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2.0.7 共用接地系统 。 earthing system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2.0.8 等电位连接 equipotential bonding (EB) 设备和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
2.0.9 等电位连接带 equipotential bonding bar (EBB)
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他电缆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2.0.10 自然接地体 natural earthing electrode 具有兼作接地功能的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施等的统称。
2.0.11 接地端子 earthing tenninal
将保护导体,包括等电位连接导体和工作接地的导体 (如果有的话)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端子或接地排。
2.0.12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n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m;nalboard (MEB)
将多个接地端子连接在一起的金属板。
2.0.13 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floor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nni-nal board (FEB)
建筑物内,楼层设置的接地端子板,供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作等电位连接用。
2.0.14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local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nri-nal board (LEB)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接地端子板 。
2.0.15 等电位连接网络 bonding network (BN)
由一个系统的诸外露导电部分作等电位连接的导体所组成的网络。
2.0.1' 浪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SPD)
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的装置。按照浪涌保护器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电源浪涌保护器、天馈浪涌保护器和信号浪涌保护器 。
2.0.17 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voitage switching type SPD
采用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晶闸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构成的浪涌保护器。通常称为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2.0.18 电压限制型浪涌保护器 voltage limiting type SPD
采用压敏电阻器和抑制二极管组成的浪涌保护器。通常称为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2.0.19 雷电防护区 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 (LPZ)
需要规定和控制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
2.0.20tem综合防雷系统 synthelical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sys-
建筑物采用外部和内部防雷措施构成的防雷系统。
2.0.21 雷电电磁脉冲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 (LEMP)作为干扰源的雷电流及雷电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效应。
3 雷电防护分区
3.1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
3.1.1 地区雷暴日等级应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划分。3.1.2 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区、多雷区、高雷区、强雷区,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0天及以下的地区;
2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0天,不超过40天的地区;
3 高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天,不超过60天的地区; 4 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60天以上的地区。
3.1.3 地区雷暴日数按国家公布的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为准,见附录Do
3.2 雷电防护区划分
3.2.1 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将需要保护和控制雷电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 (LPZ)o3.2.2 雷电防护区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后续防护区 (图3.2.2),并符合下列规定:
1 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OA ):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2 直击雷防护区 (LPZOH):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很少遭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3 第一防护区 (LPZ1):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 (LPZOB)减小,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衰减,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4 第二防护区(LPZ2):讲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人的后续防护区。
5 后续防护区 (LP7.n ):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以保护敏感度水平高的设备的后续防护区。
埋地线缆、管道注 巨三口:表示在不同雷电防护区界面上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表示起屏蔽作用的建筑物外均、房间或其他屏蔽体虚线 :表示按滚球法计算LPS的保护范围
图3.2.2 建筑物雷电防护区 (LPZ)划分
4 雷电防护分级
4.1 一 般 规 定
4.1.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应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划分为A B G D四级。
4.1.2 雷电防护等级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划分; 1 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环境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2 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4.1.3 对于特殊重要的建筑物,宜采用4.1.2条规定的两种方法进行雷电防护分级,并按其中较高防护等级确定。
4.2 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4.2.1 按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从和建筑物人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从确定N〔次/年)值,N=NI 从 (计算方法见附录A)o
4.2.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因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损
坏可接受的年平均最大雷击次数Nc可按下式计算:N = 5.8 x10-1-1/c(次/年)。(计算方法见附录A)
4.2.3 将N和N。进行比较,确定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是否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1 当N<N。时,可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2 当N>N。时,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4.2.4 按防雷装置拦截效率E的计算式E二1一从/N确定其雷
电防护等级:1 当E>0.98时 定为A级;
当0.90 < E -0.98时 定为B级;
当0.80< E g 0.90时 定为C级;当E 0.80时 定为D级。
,
4
4.3 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4.3.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宜按表4.3.1选择雷电防护等级。
表4.3.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的选择表电子信息系统
t.大型计算中心、大型通信枢纽、国家金融中心、银行、机
场、大型港口、火车枢纽站等
2.甲级安全防范系统,如国家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和
报警系统。
3.大型电子医疗设备、五星级宾馆。
1.中型计算中心、中型通信枢纽、移动通信基站、大型体育场(馆)监控系统、证券中心。
2.乙级安全防范系统,如省级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和报警系统。
3.雷达站、微波站、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系统。
4.中型电子医疗设备
5.四星级宾馆。
1.小型通信枢纽、电信局。
2.大中型有线电视系统。
3.三星级以下宾馆。
除上述A B C级以外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
5 防 雷 设 计
5.1 一 般 规 定
5.1.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应满足雷电防护分区、分级确定的防雷等级要求。
5.1.2 姗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
5.1.3 对于新建工程的防雷设计,应收集以下相关资料:
1 被保护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形、地物状况、气象条件(如雷暴日)和地质条件 (如土壤电阻率)。 2 被保护建筑物 (或建筑物群体)的长、宽、高度及位置分布,相邻建筑物的高度。 3 建筑物内各楼层及楼顶被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分布状况。
4 配置于各楼层工作间或设备机房内被保护设备的类型、
功能及性能参数 (如工作频率、功率、工作电平、传输速率、特性阻抗、传输介质及接口形式等)。
5 电子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结构。 6 电子信息系统各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信号的传输方式。
7 供、配电情况及其配电系统接地形式。5.1.4 对扩、改建工程,除应收集上述资料外,还应收集下列相关资料:
1 防直击雷接闪装置 (避雷针、带、网、线)的现状。
2 防雷系统引下线的现状及其与电子信息设备接地线的安全距离。
3 高层建筑物防侧击雷的措施。
4 电气竖井内线路布置情况。
5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安装情况。
6 电源线路、信号线路进人建筑物的方式。
7 总等电位连接及各局部等电位连接状况,共用接地装置状况 (位置、接地电阻值等)。
8 地下管线、隐蔽工程分布情况。
5.2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
5.2.1 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 (SPD)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
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结构形式有:S型和M型或两种结构形式的组合 (见条文说明中的图1、图2)0
5.2.2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 (LPZOB)与第一防护区 (LPZ1)交界处应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每层楼宜设置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各接地端子板应设置在便于安装和检查的位置,不得设置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连接点应满足机械强度和电气连续性的要求。
5.2.3 共用接地装置应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通过接地干线引至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由此引至设备机房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应与预留的楼层主钢筋接地端子连接。接地干线宜采用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其截面积不应小于16.m?。接地干线应在电气竖井内明敷,并应与楼层主钢筋作等电位连接。
5.2.4 不同楼层的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间或不同雷电防护区的配线交接间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楼层配线柜的接地线应采用绝缘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16.20
5.2.5防,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I时,接地装2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5.2.'接地装I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
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5.2.7 当设置人工接地体时,人工接地体宜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坡外大于lm处埋设成环形接地体,并可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带使用。
5.3 屏蔽 及布 线
5.3.1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屏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主机房宜选择在建筑物低层中心部位,其设备应远离外墙结构柱,设置在雷电防护区的高级别区域内。
2 金属导体,电缆屏蔽层及金属线槽 (架)等进人机房时,应做等电位连接。
3 当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为非金属外壳,且机房屏蔽未达到设备电磁环境要求时,应设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室。金属屏蔽网、金属屏蔽室应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5.3.2 线缆屏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需要保护的信号线缆,宜采用屏蔽电缆,应在屏蔽层两端及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2 当采用非屏蔽电缆时,应敷设在金属管道内并埋地引人,金属管应电气导通,并应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其埋地长度应符合下列表达式要求,但不应小于15m.Z)2命 (5.3.2)式中 l— 埋地长度 (m);P— 埋地电缆处的土壤电阻率 (fl'm)o
3 当建筑物之间采用屏蔽电缆互联,且电缆屏蔽层能承载可预见的雷电流时,电缆可不敷设在金属管道内。
4 光缆的Pjl有金属接 头、金属俏潮层 、金属加强芯等 ,应在人户处直接接地
5.3.3 线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子了氰息系统线缆主干线的金属线槽宜敷设在电气竖井内。
2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表 533一t的规定
3.李1 电子信点系跳挂组与其他曹组的冷距长扮一巡_其他管线 、\、
电子信息系统线组最小平行净即 〔而) 最小交叉净距 仁雨)
防雷引下线 工0刃 乡))
保护地线 犯 20
给水怜 l犯 加
压编空气管 1兄 毋
热力管 〔不包封〕 引. 夕幻
热力管 (包封) 汐口, 3班
煤气管 引义 加
注:如线缆敬设高度超过6"知仙时,与防番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按下式计算
5)众叮H
式中:11一交又处防雷引卜线姗王她面的高度 (阴 、;5一交叉净距 C丽)
3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应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4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表 5.3.3一2的规定。
5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最小的净距宜钧合表 5.3.3一的规定。
表5.3.12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力电缆的净距
类 别 与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接近状况 最小净亚 (mm)380V电力电缆容量
小于2kVA与信号线缆平行嫩。 一}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栖或。管·}一}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楠或钢杆中 1O380V电力电缆容量2一SkVA
与信号线缆平、1A设 一} 3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AY Yff -Il'N r i 4'一}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灯iii 80380V电力电缆容量
大于SkVA
与信号线缆平、敷设 一} 600有一方在楼地的、属线柄::钢管'、一} 300双方都在援地的金属线根或MIA中 m
80V l3 a7IRGa
表5.3.3-3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
名 称 最小间距 (m) 名 称 最小间外 〔")
配 电 箱 1.图 电梯机 房 2 00
变 电 室 2印 空 调 机房 2.00
5.4 防 雷 与 接 地
5.4.1 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由.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配电线路必须采用.I'1- S系统的接地方式。
3 配电线路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应符合表5.4.1-1规定。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配电线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r及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示意如图5.4.]一I和图5.4.1-2所示〕
注:本图为电子信息工程电源系统的分类,各类设备内容由工程决定。电信枢纽总进线处需设祖压器。
图5.4.1-2 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
表5.4.1-1 配电线路各种设备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
设备位置 电源处的设备配电线路和最后
分支线路的设备用电设备
特殊需要保护的
电子信息设备
耐冲击过电压类别 IV类 m类 Q类 I类
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 6kV 4kV 2.5kV 1.5kV
4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 (LPZOB
与第一防护区 (LPZI)交界处应安装通过工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 (含LPZI区)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
5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0. 5m.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lo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藕装置。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并宜有劣化显示功能。
6 浪涌保护器安装的数量,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抗扰度和雷电防护分级确定。
7 用于电源线路的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宜符合表5.4.1一规定。
表5.4.1-2电谭线路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
69#''3}W
LPZI】区与LPZI
区交界处LPZI与LPZ2 IM 与 LI L3区交界处 直流电源标称
放电电流 (kA)第一级标称放电电流 朴
(kA)
第二级标称放电电
流 (kA)
第三级标称放电电
流 (kA)
第四级标称放电电
流 (kA)8/201e
10/-qs } V-P. 8/201- 8/201. 8/201.
A级 )加 380 )40 320 10 310
日级 l5 多 60 3刃 3幻 直流配电系统中根据线路长度和〔作电压选用标称放电电流3IDkA适配的SPD
C级 3125 _So 〕20
D级 12.5 }二* 多10
注:SPD的外封装材料应为阻燃型材料 二第一级防护使用两种波形的说明见条文说明。
5.4.2 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 (LPZOB)与第一防护区 (LPZ1)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电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2 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人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参数应符合表5.4.2-1
5.4.2-2的规定。 表5.4.2-1信号线路(有线)浪涌保护器参数
麟 非屏蔽双纹线 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标称导通电压 31.2U }} y1.2U }}
测试波形自 ?/SfL}o. Rrm}}cl (1.2/50p.. 8/20p.)
混合波
(I一扔 如 、8/20ys)
混合波馄合波
标称放电电流(kn)I} 刻 }} 05 1} }_ 3注:U. 最大工作电压。 } }}
表5.4.2-2 信号线路、天恢线路浪涌保护器性能参数
名称
插人
损耗
(dB)
电压
驻波比
响应
时间
(。)
平均功率
(W)
特性
阻抗
(n)
传输
速率
(bpe)
工作
颇率
(Wh )
接口
形式
扮 佰 <0.50 }_ I3 10
妻LS倍系
统平均
功率
应满足
c 古 互笆击
应满足
系统要求
应满足
系统要求
应满足
系统要求,"''"1
5.4.3 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l 架空天线必须置于直击雷防护区 (LPZOe)内。
2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工作频率、平均输出功率、连接器形式及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插人损耗及电压驻波比小适配的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
3 夭怜终 FA浪涌保护器,官安装在收/发通信设备的射频出、人端口处。其参数应符合表5.4.2-2规定。
4 具有多副天线的天馈传输系统,每副天线应安装适配的天馈浪涌保护器。当天馈传输系统采用波导管传输时,波导管的金属外壁应与天线架、波导管支撑架及天线反射器作电气连通。并宜在中频信号输人端口处安装适配的中频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其接地端应就近接地。
5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mm}的多股绝缘铜导线连接到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Ô 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 (LPZI)交界处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同轴电缆的上部、下部及进机房人口前应将金属屏蔽层就近接地。
5.4.4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及其他通信设备信号线路,应根据总配线架所连接的中继线及用户线性质,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2 浪涌保护器对雷电流的响应时间应为纳秒 (二)级,标称放电电流应大于或等于O. %A,并应满足线路传输速率及带宽要求。
3 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应与配线架接地端相连,配线架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Z的多股铜线,从配线架接至机房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配线架及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金属支架、机柜均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5.4.5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建筑物的传输线路上浪涌保护器的设置: 1) A级防护系统宜采用2级或3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2) B级防护系统宜采用2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3)C D级防护系统宜采用1级或2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各级浪涌保护器宜分别安装在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 (LPZi1B)与第一防护区 (LPZ1)及第一防护区
(LPZ1)与第二防护区(LPZ2)的交界处。 2 计算机设备的输人/输出端口处,应安装适配的计算机
信号浪涌保护器。
3 系统的接地
1)机房内信号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多股绝缘铜导线,单点连接至机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计算机机房的安全保护地、信号工作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和浪涌保护器接地等均应连接到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
2)当多个计算机系统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宜分别采用M型或Mm组合型等电位连接网络。
5.4.6 安全防范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置于户外的摄像机信号控制线输出、输人端口应设置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2 主控机、分控机的信号控制线、通信线、各监控器的报警信号线,宜在线路进出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 (LPZ1)交界处装设适配的线路浪涌保护器。
3 系统视频、控制信号线路及供电线路的浪涌保护器,应分别根据视频信号线路、解码控制信号线路及摄像机供电线路的性能参数来选择。
4 系统户外的交流供电线路、视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应有金属屏蔽层并穿钢管埋地敷设,屏蔽层及钢管两端应接地,信号线路与供电线路应分开敷设。
5 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主机房应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接地线不得形成封闭回路,系统接地干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芯绝缘导线。
5.4.7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报警主机、联动控制盘、火警广播、对讲通信等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宜在进出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 (LPZOB)与第一防护区 (LPZ1)交界处装设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2 消防控制室与本地区或城市 "119"报警指挥中心之间联网的进出线路端口应装设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3 消防控制室内,应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室内所有的机架 (壳)、配线线槽、设备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均应就近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4 区域报警控制器的金属机架 (壳)、金属线槽 (或钢管)、电气竖井内的接地干线、接线箱的保护接地端等,应就近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5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接地干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芯绝缘线,并宜穿管敷设接至本层 (或就近)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5.4.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的各种线路,在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 ('J̀ ZOB)与第一防护区 (LPZI)交界处应装设线路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2 系统中央控制室内,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室内所有设备金属机架 (壳)、金属线槽、保护接地和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等均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3 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其接地干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16mm2的铜芯绝缘导线,并应穿管敷设接至就近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5.4., 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建筑物的信号传输线,宜在人、出口处装设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2 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线路,宜根据其干线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范围、接口形式以及是否需要供电电源等要求,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人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3 进出前端设备机房的信号传输线,宜装设适配的浪涌保护器。机房内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Z的铜芯绝缘导线并穿管敷设,就近接至机房外的等电位连接带。
5.4.10 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信基站的雷电防护宜先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及雷电防护分级。
2荃站的天线必须设t于直击,防护区《117%)区内。
3 基站天馈线应从铁塔中心部位引下,同轴电缆在其上部、下部和经走线桥架进人机房前,屏蔽层应就近接地。当铁塔高度大于或等于60m时,同轴电缆金属屏蔽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 4 通信基站的信号电缆应穿钢管埋地进人机房,并应在人户配线架处安装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电缆内的空线对应做保护接地。站区内严禁布放架空线缆。当采用光缆传输信号时,应符合本规范5.3.2条第4款的规定。
5 基站的电源线路宜埋地引人机房,埋地长度不宜小于50m。电源进线处应安装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6 防 雷 施 工
6.1 一 般 规 定
6.1.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施工,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和已批准的设计施工文件进行。
6.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工程中采用的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6.1.3 电工、焊工和电气调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6.1.4 测试仪表、量具,应鉴定合格,必须在有效期内。
6.2 接 地 装 置
6.2.1 人工接地体在上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宜埋设在冻土层以下。水平接地体应挖沟埋设,钢质垂直接地体宜直接打人地沟内,其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并均匀布置,铜质和石墨材料接地体宜挖坑埋设。
6.2.2 垂直接地体坑内、水平接地体沟内宜用低电阻率土壤回填并分层夯实。
6.2.3 接地装置宜采用热镀锌钢质材料。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宜采用换土法、降阻剂法或其他新技术、新材料降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6.2.4 钢质接地装置宜采用焊接连接,其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2 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3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 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
5 焊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6.2.5 铜质接地装置应采用焊接或熔接,钢质和铜质接地装置
之间连接应采用熔接或采用搪锡后螺栓连接,连接部位应做防腐处理 。
6.2.6 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
6.2.7 接地装置施工完工后,测试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隐蔽工程部分应有检查验收合格记录。
6.3 接 地 线
6.3.1 接地装置应在不同处采用两根连接导体与室内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相连接。
6.3.2 接地装置与室内总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导体截面积,铜质接地线不应小于50.2 钢质接地线不应小于80mm2 a6.3.3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应采用螺栓连接,其连接导线截面积应采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穿管敷设。
6.3.4 铜质接地线的连接应焊接或压接,并应保证有可靠的电气接触。钢质接地线连接应采用焊接。
6.3.5 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保护地线 (PE)与接地端子板的连接应可靠,连接处应有防松动或防腐蚀措施。6.3.' 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等自然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如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卡箍连接,但应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防腐措施 。
6.4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等电位连接带)
6.4.1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 (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的界面处应安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材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与接地装置连接。
6.4.2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宜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第一防护区
(LPZ1)与第二防护区 (LPZ2)界面处预埋与房屋结构内主钢筋相连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房采用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宜使用截面积不小于SOimnz的铜排作为单点连接的接地基准点 (ERP) o 2 机房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宜使用截面积不小于50mni铜带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构成铜带接地网格。
6.4.3 砖混结构建筑物。宜在其四周埋设环形接地装置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带,构成共用接地系统。 电子信息设备机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1铜带安装局部等电位连接带,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z的绝缘铜芯导线穿管与总等电位连接带相连。
6.4.4 等电位连接网络的连接宜采用焊接、熔接或压接。连接导体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应采用螺栓连接,连接处应进行热搪锡处理。
6.4.5 等电位连接导线应使用具有黄绿相间色标的铜质绝缘导线。
6.4.' 对于暗敷的等电位连接线及其连接处,应做隐蔽记录,并在竣工图上注明其实际部位走向。
6.4.7 等电位连接带表面应无毛刺、明显伤痕、残余焊渣,安装应平整端正、连接牢固,绝缘导线的绝缘层无老化龟裂现象。
6.5 浪 涌保 护 器
6.5.1 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源线路的各级浪涌保护器 (SPD)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浪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连接。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 (PE)接地端子板连接,配电箱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各级浪涌保护器 (SPD)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
2 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应采用压接;带有接线柱的浪涌保护器宜采用线鼻子与接线柱连接。
6.5浪涌保护器 (SPD)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宜符合表规定 。
表 6.5.1 浪涌保护器 (SPD)连接线.小姐面权
防护级别 SPD的类型导线孩面积 1} )
S!〔连接相线铜导线 ,旧接地端连接钥导线
第一级 }}开关型或限压型}} 16 }}第二级 }} 限压型 }} 10 }}第三级 }} 限压型 }} 6 }}第四级 }} 限压型 }} 4 }}
注:组合型SPD参照相应保护级别的截面积选择。
'5.2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SPI〕应串接于天馈线与被保护设备之间,宜安装在机房内设备附近或机架上,也可以直接连接在设备馈线接口上。
2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SPI〕的接地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Z的铜芯导线就近连接到直击雷非防护区(LPZD )或直击雷防护区 们PZGe)与第一防护区 (IPZ对 交界处的等电位接地端
子板上,接地线应平直。6.5.3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的信号端口上。浪涌保护器SPD输出端与被保护设备的端口相连。浪涌保护器SPI〕也可以安装在机柜内,固定在设备机架上或附近支撑物上。
2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I,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 Srtu}的铜芯导线与设备机房内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接地线应平直。
6.5.4 浪涌保护器SPD应安装牢固,其位置及布线正确。
6" 线 缆 敷设
""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套钢管或其他非全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6.6.2 线槽或线架上的线缆,其绑扎间距应均匀合理,绑扎线扣应整齐,松紧适宜;绑扎线头宜隐藏而不外露。
6.6.3 接地线的敷设应平直、整齐。
7 施工质量验收
7.1翰 收项 目
接地装置验收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接地装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
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
随工检测及隐蔽工程记录,
接地线验收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接地装置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导体规格和连接方
接地于线的规格、敷设方法及其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连接方法。
3 接地线之间的连接方法。
4 接地线与接地体、金属管道之间的连接方法二7.1.3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等电位连接带)验收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等电位连接带的安装位置、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
2 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安装位置、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 3 电子信息系统的导电物体、各种线路、金属管道以及信息设备的等电位连接。
4绝缘导线和绝缘层。
7.1.4 屏蔽设施验收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机房和设备屏蔽设施的安装。
2进出建筑物线缆的路由布置。 3 进出建筑物线缆屏蔽设施的安装。
7.1.5 浪涌保护器验收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连接方法和连接导线规格。
2 浪涌保护器接地线的导线长度、截面。 3 电源线路各级浪涌保护器的参数选择及能量配合。
7.1.6线缆敷设验收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地线的截面、敷设路由、安装方法。
2 电源线缆、信号线缆的敷设。 3接地线在穿越墙体、楼板和地坪时加装的保护管。
7.2 竣 工 验 收
7.2.1 防雷施工结束后,应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业主、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的代表进行验收。
7.2.2 防雷项目竣工验收时,凡经随工检测验收合格的项目,不再重复检验。如果验收组认为有必要时,可进行复检。
7.2.3检验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7.2.4防雷项目竣工后,应由施工单位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并由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安装质量作出评价。
竣工验收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概述; 2 施工安装;
3 防雷装置的性能; 4 接地装置的形式和敷设;
5 防雷装置的防腐蚀措施;
'接地电阻以及有关参数的测试数据和测试仪器; 7等电位连接带及屏蔽设施; 8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 结论和评价。
7.2.5 防雷施工项目竣工,应由施工单位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
1 竣工图
1)防雷装置安装竣工图;
2)接地线敷设竣工图; 习 接地装置安装竣工图;
4)等电位连接带安装竣工图; 5)屏蔽设施安装竣工图。
2 被保护设备一览表。 3 变更设计的说明书或施工洽谈单。
4 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 5 重要事宜记录。
7.2 '防雷施工检测项目内容和表格形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
1 接地装置;
2 接地线;
3 接闪装置; 4 引下线;
,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等电位连接带); 6 屏蔽设施;
7 电源浪涌保护器;
8 信号浪涌保护器; , 天馈浪涌保护器; 10 线缆敷设。
8 维 护 与 管 理
8.1 维 护
8.1.1 防雷装置的维护分为周期性维护和日常性维护两类。
8.1.2周期性维护的周期为一年,每年在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8.1.3 日常性维护应在每次雷击之后进行。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对防雷装置应随时进行目测检查。
8.1.4 检测外部防雷装置的电气连续性,若发现有脱焊、松动和锈蚀等,应进行相应的处理,特别是在断接卡或接地测试点处,应进行电气连续性测量。
8.1.5 检查避雷针、避雷带 (网、线)、杆塔和引下线的腐蚀情况及机械损伤,包括由雷击放电所造成的损伤情况。若有损伤,应及时修复;当锈蚀部位超过截面的三分之一时,应更换。
8.1.6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若测试值大于规定值,应检查接地装置和土壤条件,找出变化原因,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8.1.7检测内部防雷装置和设备 (金属外壳、机架)等电位连接的电气连续性,若发现连接处松动或断路,应及时修复。
8.1.8检查各类浪涌保护器的运行情况:有无接触不良、漏电流是否过大、发热、绝缘是否良好、积尘是否过多等,出现故障,应及时排除。
8.2 管 理
8.2.1防雷装置,应由熟悉雷电防护技术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8.2.2 防雷装置投人使用后,应建立管理制度。对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隐蔽工程图纸资料、年检测试记录等,均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
S_2.3 当发生雷击事故后,应及时调查分析原因和雷害损失,提出改进防护措施。
附录A 用于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的N和Nc 的计算方法
A.1 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 (N)的计算
A.1.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N )可按下式确定
1 N,二K-N -A'二'·(0.024-玛3) -Ae(次/年) (A.1)
式中 K- 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I,在下列情况下取相
应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 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
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 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地带的建筑物取1.5;
N8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脚(ka?-a)]; Td— 年平均雷暴日(d/a)。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
Ae -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 (krn2) o
2 等效面积A ,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建筑物的高度H < 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 (D)
和等效面积 (A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D=JH"(200一H) (m) (A.2)
A =[LW 2(L W) -./H·(2a)一H) xH(200一H)]·10-6
(A.3)
式中 L W H- -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 (m)o
2)当建筑物的高H }_- 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3了
建筑物的高H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A =[LW 2H(L W) 二扩]·10-6 (A.4)
3)当建筑物各部位的高不同时,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计算
出最大的扩大宽度,其等效面积A。应按各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建筑物扩大后的面积如图A.1中周边虚线所包围的面积。
L了H(200-H)
\ 丫一~布 JH(200-H)
}}}*. H 2W-H)H 2次-H)
嘿J…----'可 /H(200-H)
扩大宽 度
图A.1 建筑物的等效面积
A.1.2人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 (从)按下式确定
N2=Ng·A' =(0.024,玛」)·(A' e 十A'a)(次/年)
(A.5)
式中 Ng—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it大地的年平均密度〔Zk/(lmn2"a)]; Ta一 年平均雷暴日(d/a),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
弋,— 电源线缆人户设施的截收面积(km2),见表A.1; 益— 信号线缆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 (kyW ),见表A.lo
衷A.1 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
线路类型 ! 有效。收面,、(、)低压架空电。电缆 }} 二一L'1。一。
高压架空电,电"(至'场变电所,}} 500-L"1。一。低压埋地电,电, }}
高压埋地电,电缆(至'场变电所〕}}架空信号线 }} 2000-L-1。一。埋地信号线 }}
无金属恺装或带金属芯线的光纤电,}}注:1 '是线路从所考虑建筑物至网络的第一个分支点或相邻建筑物的长度单位为m,最大值为1000m,当L未知时,应采用L二IOOOm
2 d表示埋地引人线线计算截收面积时的等效宽度。单位为m,其数值等
于土壤电阻率,最大值取500
AA.3 建筑物及人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 (N)的计算:
N二N N2(次/年) (A.6)
A.2 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的计算
因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损坏的可接
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 按下式确定:
N =5.8 x 10-'-'IC (A.7)
式中 C— 各类因子C二C C2 C3 仇 C5 C6
C,为信息系统所在建筑物材料结构因子。当建筑物屋顶和
主体结构均为金属材料时,C:取0.5;当建筑物屋顶和主体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材料时,C,取1.伍 当建筑物为砖混结构时,C:取1.5;当建筑物为砖木结构时C 取2.0;当建筑物为木结
构时,C,取2.50
C:为信息系统重要程度因子。等电位连接和接地以及屏蔽
措施较完善的设备'z取2.5;使用架空线缆的设备C:取1.0;集成化程度较高的低电压微电流的设备几取3.0.
C3为电子信息系统设备耐冲击类型和抗冲击过电压能力因
子。一般,伪取。.5;较弱,C3取1.0;相当弱,C,取3.0a 注:一般指设备为'B/P 15935.1-1997中所指的1类安装位置设备
且采取了较完善的等电位连接、接地、线缆屏蔽措施;较弱指设备为 GB/T
16935.1-199'7中所指的工类安装位置的设备,但使用架空线缆,因而风险
大;相当弱指设备集成化程度很高,通过低电压、微电流进行逻辑运算的
计算机或通信设备。
C<为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L.PZ)的因子。设
备在LPZ2或更高层雷电防护区内时,仇取。5;设备在LPZl区
内时 C 取2。;设备在LVM8区内时,CQ取〕一5一2.00 C:为电子信息系统发生雷击事故的后果因子。信息系统业
务中断不会产生不良后果时,C 取0.5;信息系统业务原则上不允许中断,但在中断后无严重后果时,C5取1.0;信息系统业务不允许中断,中断后会产生严重后果时,C 取1.5一2.0.
C。表示区域雷暴等级因子。少雷区C6取。8;多雷区氏
取1;高雷区C。取1.2;强雷区C。取1.4
附录 B 雷 电 流 参 数
表 C.10 线缆敷设验收检测表
验收检测表填表说明
(1)检测时间、天气、温度:检测时间填写年、月、日,天
气填写晴、阴、雨,温度填写当天实际气温。
(2)验收项目:按接地装置、接地线、接闪装置、引下线、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等电位连接带)、屏蔽设施、浪涌保护器、线缆敷设等项目填写。
(3)验收意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检测数据如防雷器材规格、连接方法、焊接质量、接地电阻、防腐措施、标志、工艺
等作出总的评价,确定是否符合本规范规定。
(4)检测内容:按各个验收项目的主要工序及其要求填写。
(5)整改意见: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提出意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整改,直至满足验收要求为止。
(6)隐蔽工程须经监理人员签名方为有效。
附录 D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 日数统计表
地 名雷暴日数
(a/8>一 "日.叫Wa I 地 名雷攀日数
(夕8>
1.北京市 36.3}一 沈阳市 26.9}一 2〕.42天津市 29.3 } 19.2!}一连云港市 29.63上海市 28.4 一 。山市 26.9}}一12.浙江省4.重庆市 36.0 一 本溪市 33.7}一 37.65.河北省 }{ 锦州市 28.8}一 宁波市 40.0石家庄市 31.2 }9.吉林省 { 温州市 51.0保定市 30.7}} 35.2}一 60.5邢台市 30.2 一 吉林市 二.5}一 57.6唐山市 32.7 一 四平市 33.7}}一13.安,省秦皇岛市 34.7 一 36.7}一 合肥市 30.16.山西省 {{ 23.8} 蚌埠市 31.4太原市 34.5一}10.黑龙江省 一 安庆市 44.3大同市 42.3一{ 27.7} 芜湖市 34.6阳泉市 。.。一一 大庆市 3,9」 阜阳市 31.9长治市 33.7一一 伊春市 35.4{14.福建省临汾市 31.1一齐齐哈尔市 27.7{} 53.0
7.内蒙古自治区 一佳木斯市 32.2} 厦门市 47.4呼和浩特市 36.1一11.江苏省 {} 印.5包头市 34.7 一 32.6」 三明市 67.5海拉尔市 30.;一} 35.7 II 龙岩市 74.1赤峰市 32.4一} 苏州市 28.1一15.江西省8.辽宁省 一} 35.。一 南昌市 56.4
j1
附录D续表
52
附录 D续表
地 名 雷暴日叫 (d/.)
地 名 雷,日,一cd/a,一
地 名雷暴日数
(d/.)
27甘肃省 一} 18.3一} 69.9兰州市 23.6一石嘴山市 24.。一 琼中 115.5酒泉市 12.9一 固原县 31.0{32.香港特
别行政区天水市 16.3一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 34.0金昌市 19.6一
28.青海省一}乌鲁木齐市 9.3}33 澳门特
别行政区西宁市 31.7 1I{克拉玛依市 31.3}格尔木市 2.3 伊宁市 27.2} 澳门 (暂缺)德令哈市 19.3 库尔勒市 21.6 }34.nmw29.宁夏回
族自治区 一}31.海南省 } 台北市 27.9} 104.3}
本规范用词说明
I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必须",反面词采用 "严禁"。
(z>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应",反面词采用 "不应"或 "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 词:
正面词采用 "宜",反面词采用 "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 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应符合⋯⋯规定"或 "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上闭子-21皿M
条 文 说 明
1 总 则
1.0.1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深人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电子、微电子装备已在各行业大量使用。由于这些系统和设备耐过电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侵人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每年我国电子设备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因此解决电子信息系统对雷电灾害的防护问题,雷电防护标准的制定工作,十分重要。 由于雷击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雷击强度的随机性,因此对雷击的防范,难度很大,要达到阻止和完全避免雷击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024和国家标准GB50057均明确指出,建筑物安装防雷装置后,并非万无一失的。所以按照本规范要求安装防雷装置和采取防护措施后,可能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减小被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遭受雷击损害的风险。
1.0.2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和场所的雷电防护问题,由有关行业标准解决。1.0.4 雷电防护设计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这就是说,凡是影响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侵人通道和途径,都必须预先考虑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雷电高电压、大电流堵截消除在电子信息设备之外,不允许雷电电磁脉冲进人设备,即使漏过来的很小一部分,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其疏导人大地,这样才能达到对雷电的有效防护。
科学性是指在进行防雷工程设计时,应认真调查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在地点的地理、地质以及土壤、气象、环境、雷电活动、信息设备的重要性和雷击事故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对现场的电磁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和计算,并根据表4.3.1雷电防护级别的选择确定电子信息系统的防护级别,这样,才能以尽可能低的造价建造一个有效的雷电防护系统,达到合理、科学、经济的效果。
1.0.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遭受雷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雷击,又有从电源线路、信号线路等侵人的雷电电磁脉冲,还有在建筑物附近落雷形成的电磁场感应,以及接闪器接闪后由接地装置引起的地电位反击。在进行防雷设计时,不但要考虑防直接雷击,还要防雷电电磁脉冲、雷电电磁感应和地电位反击等,因此,必须进行综合防护,才能达到预期的防雷效果。
图1.0.5所示外部防雷措施中的屏蔽,主要是指建筑物钢筋
棍凝土结构金属框架组成的屏蔽笼 (即法拉第笼)、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和金属门窗框架等,这些措施是内部防雷措施中使雷击产生的电磁场向内递减的第一道防线。 内部防雷措施中等电位连接的"连接"这个词,在有些标准中使用 "联结",实际上它们是同义词。从历史上沿用的习惯
依然采用 '、连接飞 建筑物综合防雷系统的组成,除外部防雷措施、内部防雷措施外,尚应包含在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中各种传输线路端口分别安装与之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SPD),其中电源SPD不仅具有抑制雷电过电压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防止操作过电压的作用。
3 雷电防护分区
3.1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
3.1.2关于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国家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少行业根据需要,制定出本行业标准,如DI/T620一1997 YD/T5098等,这些标准划分地区雷暴日等级都不统一。
本规范主要用于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由于电子信息系统承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很低,所以对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较之电力等行业的标准要严。在本标准中,将年平均雷暴日超过印天的地区定为强雷暴等级。
3.2 雷电防护区划分
3.2.2 雷电防护区的分类及定义,引用IEC61312-1规定的分类和定义。
4 雷电防护分级
4.1 一 般 规 定
4.1.2雷电防护工程设计的依据之一是雷电防护分级,其关键问题是防雷工程按照什么等级进行设计,而雷电防护分级的依据,就是对工程所处地区的雷电环境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电子信息系统是否需要防护,需要什么等级的防护。因此,雷电环境的风险评估是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
雷电环境的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当地的气象环境、地质地理环境;还要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及其抗扰能力。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一个最佳的防护等级,才能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4.2 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4.2.2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因雷击损坏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值,至今,国内外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024-1:"建筑物防雷"指南A和IEC61662: 1995-04雷击危害风险评估指出:建筑物允许落闪频率Nc,在雷击关系到人类、文化和社会损失的地方,N。的数值均由EEC成员国国家委员会负责确定。在雷击损失仅与私人财产有关联的地方,Nc的数值可由建筑物所有者或防雷系统的设计者来确定,由此可见,Nc是一个根据各国具体情况确定的值。 法国标准NFC-17-102: 1995附录B: "闪电评估指南及ECPI保护级别的选择"中,将Nc定为5.8 x 10-3/C C为各类因子,它是综合考虑了电子设备所处地区的地理、地质环境、气象条件、建筑物特性、设备的抗扰能力等因素进行确定。若按该公式计算出的值为10-4数量级,即建筑物允许落闪频率为万分之几,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遭雷击的频率在强雷区为十分之几或更大,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雷电防护工程,不管是在少雷区还是在强雷区,都要按最高等级A设计,这是不合理的。
在本规范中,将Nc值调整为N = 5.8 x 10-'-'IC,这样得出的结果:在少雷区或多雷区,防雷工程按A级设计的概率为10%一20%左右;按s级设计的概率为70%一80%;少数设计为c级和D级。这样的一个结果我们认为是合乎我国实际情况的,也是科学的。
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计算实例
按附录A中N】式计算程序如下: 一、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N1=KxN xA (次/年) 1.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二。024 x Tdl3 (次/kln2·年) 附表1 Na按典型雷早日Td的取值
'反言N{}'a}a T 13 N 二0.024 x Te3 〔次/1a1 ·年)20 汾 ' =49.129 1.179
40 4013 = 120.97 2.90
60 60门二204.93 4.918
80 即卜」二297.肠 ,149
2.建筑物等效截收面积A。的计算 (按附录A图A.1)建筑物的长 (L)、宽 (W)、高 (H) (m)1)当H < 100m时,按下式计算
每边扩大宽度
D=./H (2a】一H)
建筑物等效截收面积
A =[LxW 2x (L W) x了H (200一H)
二x H (200一H)] x10一6 (km2)
2)当H >_ 100m时 A。二[LxW 2H (L W) 1 H2] x 10-6 (k.2)
3.校正系数K的取值
1.0 1.5 1.7 2.0(根据建筑物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取值)
4.N、值计算
N1=Kx弋x A
分别代人不同的K 凡、A。值,可计算出不同的N:值。 二、建筑物人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2计算
I.从=NgxA
Ae二A'. A}2
式中 A'. — 电源线人户设施的截收面积 (law),见附表2
A' — 信号线人户设施的截收面积 (km2 )
均按埋地引人方式计算Ae值 附表2 入户设施的往收面积 (k.2)
赢寻竺L (m)d (m)
备 注100 2夕 叹幻
低压电源埋地线缆
创1】 。.以 0.10 0.20
A'}二2x d.x Lx 10-6,刀 0.10 0.25 0.50
1000 。.加 0.匆 1.0
高压电源埋地电缆
200 。,仪口 0.0(巧 0.01
A翻=0.1xd xLx10-6夕0 。氏匕 0.01250.0乃
10刃 0.01 0.025 0.05
埋地信号线缆
21卫】 0.04 0.10 0.2
Aa二2xd xLx10-051刃 0.10 0.25 0.5
1以】) 0.20 。.5}一:.。
2.Ae计算
1)取高压埋地线缆 L二500m de=250m
埋地信号线缆 L = 500m d = 250m
查附表2; A盆=A' A认=0.0125十0.25 = 0. 2625k. } 2)取高压埋地线缆 L=1000m da=500m
埋地信号线缆 L二500m dg = 500m
查附表2: Ae=Ae A}2 =0.05 0.5=0.55km2 三、建筑物及人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的计算
N=N N2=KxN.xA NgxA'e=NBx (K4 Ae) 四、电子信息系统因雷击损坏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
Nc的确定。
Nc =5.8 x 10-''S/ C
式中 C一一.各类因子,取值按附表3. 附表 3 C的 取 值
一.~百石一~~5}} 大 中 小 备 注C 2.5 1.5 0.5
q }一 }一肠 }一 }一Ca }一 }一C }一1.0 }一。.5}一C6 }1.4 }一1.2 }一。.:}一
EC C十C Cq C十C6 }13.9}一8.2 }一3.8}一
五、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分级计算
防雷装置拦截效率的计算公式:E=1一NC/NE > 0.98 定为A级
0.90< E 0.98 定为B级
0.80< E._<0.90 定为C级
E}_0.8 定为D级I.取外引高压电源埋地线缆长度为500m,外引埋地信号线
缆长度为20001,土壤电阻率取2500m,建筑物各类因子C值如附表3中所列6种,计算结果列人附表4中。
2.取外引低压埋地线缆长度为50001,外引埋地信号线缆长度为20001,土壤电阻率取500nm,建筑物各类因子C值如附表3中所列6种,计算结果列人附表5中。
附表4 风险评估计算实例
建筑物种类电信
大楼
通信
大楼
医科
大楼综合办公楼
高层
住宅宿舍楼
建筑物外形尺寸 (m)
L 60 54 74 140 36 团
w 40 22 52 60 36 13
H 130 97 145 160 68 2 4
建筑物等效截收面积A ('闭2:) 0.0815 0.0478 0.1064 0.1528 0.04310.0235
人户设施截收面积Ae (kut)Av 0.0125 0.0125 0.0125 0.0125 0.0125 0.0125
A' 0.1 0.1 0.1 0.1 0.1 0.1
建筑物及入户设施
年预计雷击次数 (次
/年)(Ta(9)
20 0229 0.189 0.258 0.31 0.J84 0.16
40 0.563 0.465 。石36 0.77 0.45 0.395
60 0.954 0.79 1.08 1.30 0.76 067
即 1.39 1.15 1.57 l89 1.11 0.97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因雷击
损坏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
击次数N (次滓 )
各类
因子
C
0.0132 0.0132 0.0132 0.0132 0.0132 0.0132
0.0223 0.0223 0.0223 0.0223 0.0223 0.0223
Ot沙旧2 。a旧2 0.0侣2 0.0482 。.笼州82 0.0482
注:外引高压埋地电缆长500. 埋地信号电缆长200. p = 250SLv N二5.8 x
10-''/C C二C Cz C3 Ca Cs C6
电信大楼 E值 (E=卜 N /N) 通信大楼E值 (E=1一Nc/N)
诊 20 40 印 8013.9 0.942 0.9刀 0-9断 0-991
8.2 0.903 0.91刃 0.9, 0.984
3.8 0.790 0.914 0.949 0.965
Ta\ E20 40 60 8013.9 0.930 0.972 0.983 0.989
8.2 0.882 0.952 0.972 0.981
3.8 0.775}。, 0.939 0.958
64
医科大楼 E值 (E=1一NIN) 综合办公楼E值(E二1一N JN)
高层住宅 E值 (E=1一从/N) 宿舍楼E值 (E=1一N /N)
附表 5 风险评估计算实例
65
电信大楼E值 (E二1一N /N) 通信大楼E值(E二1一N}/N)
卜 20 40 印 8013.9 0.985710.99410.996 0.9978.2 0.976 0.990 0.994 0.996
3.8 0.9翎 0.978一。.二 0.991
卜 20 40 60 8013.9}0.985 0.993 0.9刹i0.性79?8.2 0.97月 0.984 0.993 0.995
3.8 0.945 0.9刀 。.986 0.9刃
医科大楼E值 (E二1一N /N) 综合办公楼 E值 (E二1一N /N)
高层住宅E值(E=1一N /N) 宿舍楼E值 (E=1一N/N)
5 防 雷 设 计
5.2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
5.2.1 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和安全保护接地及浪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其要求 "以最短距离"系指连接导线应最短,过长的连接导线将构成较大的环路面积会增大对防雷空间内LEMP的藕合机率,从而增大TEMP的干扰度。
电子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网络结构如图1、图z所示: 1 s型结构一般宜用于电子信息设备相对较少或局部的系
统中,如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扩声等系统。当采用s型结
s型星形结构 IM型网状结构
碳团硼圈
基本的等电
位连接网
接至共用接
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
— 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
— 等电位连接网;
EF1RRP设备接地基准点 。等电位连接网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
图1 电子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
组合 1 } 组合2
至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 圆撇 娜麟麟— 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一 等电位连接陈
设备接地基准点
口ERP.等 电位连接 网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
图z 电子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方法的组合
构等电位连接网时,该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除等电位连接
点ERP外,均应与共用接地系统的各部件之间有足够的绝缘
(大于lOkV 1.2/SOKa)。在这类电子信息系统中的所有信息设施的电缆管线屏蔽层,均必须经该点 (ERP)进人该信息系统内。
S型等电位连接网只允许单点接地,接地线可就近接至本机房或本楼层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不必设专用接地线引下至总等电位
接地端子板。
2 对于较大的电子信息系统宜采用M型网状结构,如计算机房、通信基站、各种网络系统。当采用M型网状结构的等电位连接网时,该电子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不应与共用接地系统的各组件绝缘。M型网状等电位连接网应通过多点组合到共用接地系统中去,并形成M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而且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各分项设备 (或分组设备)之间敷设有多条线路和电缆,这些分项设备和电缆,可以在Mm型结构中由各个点进人该系统内。
3 对于更复杂的电子信息系统,宜采用S型和M型两种结
构形式的组合式,如图2所示的组合方式。这种等电位连接方法更为方便灵活,接线简便,安全、可靠。
4 电子信息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采用S型还是M型,除考虑系统设备多少和机房面积大小外,还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的工作频率来选择等电位连接网络形式及接地形式,从而有效地消除杂讯干扰。
5.2.2 建筑物内应设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每层竖井内设置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各设备机房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见图3)0
当建筑物采取总等电位连接措施后,各等电位连接网络均与共用接地系统有直通大地的可靠连接,每个电子信息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不宜再设单独的接地引下线接至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而宜将各个等电位连接网络用接地线引至本楼层或电气竖井内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是内部防雷措施中两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重要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发生生命危险,减小电子信息系统因雷击而中断正常工作、发生火灾等事故。
5.2.3接地干线,宜采用截面积大于16mm}的铜质导线敷设,在施工中一般宜采用截面积大于35.'的铜质导线敷设,其目的是使导线阻抗远远小于建筑物结构钢筋阻抗,为楼层、局部等
电位接地端子板上可能出现的雷电流提供了一个快速泄放通道。
接地系统的接地干线与各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及各系统设
备机房内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可参见图3
图4、图5、图60
5.2.4 每一楼层的配线柜的接地线都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16mm2的绝缘铜导线单独接至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规定连接导体截面积的范围基于如下根据:
图 3 建筑物防雷区等电位连接及共用接地系统示意图
图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 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示意图
图中 A电气竖并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B设备机房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C防静电地板接地线 D金属线槽等电位连接线
曰户"子信息设备图5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示意图
RWR4设备保护接地线计算机柜
直流工作接地线
计算机柜接地示意图
图6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等电位连接示意图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表6.3.4各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规定,等电位连接带之间和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装
置之间的连接导体,铜材最小截面积为16mm2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表3接地导线选择表中规定,楼层配线设备至大楼总等电
位接地端子板的距离g 30m时,接地导线截面积为6一16.2 ;
距离续loom时,接地导线截面积为16 - 50 .W; 考虑到导线本身的电感效应及雷电电磁脉冲在导线上的趋表
效应等因素,最后综合起来选用截面积不小于16.2的规定。
5.2.5 共用接地系统是由接地装置和等电位连接网络组成。接地装置是由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组成。采用共用接地系统的目的是达到均压、等电位以减小各种接地设备间、不同系统之间
的电位差。其接地电阻因采取了等电位连接措施,所以按接人设
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没有必要规定共用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
要小于10. 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是直接安装在建筑物顶面,防雷装置与
各种金属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可能得到保证。为防止防雷装置
与邻近的金属物体之间出现高电位反击,减小其间的电位差,除了将屋内的金属物体做好等电位连接外,应将各种接地 (交流工
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共用一组接地装置。上述四种接地的接地引出线可与环形接地体相连形成
等电位连接,但防雷接地在环形接地体上的接地点与其他几种接
地的接地点之间的距离宜大于lomo
5.2.'接地装置 1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
基础外表面无防水层时,应优先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
置。但如果基础被塑料、橡胶、油毡等防水材料包裹或涂有沥青
质的防水层时,不宜利用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2 当有防水油毡、防水橡胶或防水沥青层的情况下,宜在
建筑物外面四周敷设闭合状的水平接地体。该接地体可埋设在建筑物散水坡及灰土基础 lm以外的基础槽边。
3 对于设有多种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筑物,同时又利用基础(筏基或箱基)底板内钢筋构成自然接地体时,无需另设人工闭
合环形接地装置。但为了进人建筑物的各种线路、管道作等电位连接的需要,也可以在建筑物四周设置人工闭合环形接地装置。此时基础或地下室地面内的钢筋、室内等电位连接干线,宜每隔
5一lom引出接地线与闭合环形接地装置连成一体,作为等电位连接的一部分。 4 根据IEC61024-1指南B中规定,B型接地装置 〔即环
形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外墙人员流动较多处,为了保证人员生命安全,应对该区域做进一步均衡电位处理。为此,应在距第一个环形接地装置3m以外再次敷设一组环形接地装置,距离建筑
物较远的接地装置应敷设在地表之下较深的土层中,例如接地装置距建筑物4m埋深应为 lm;距建筑物7m,埋深应为1.5m,这
组环形接地装置应采用放射形导体与第一个环形接地装置相连
接,以保证电位均衡的安全效果。 当建筑物基础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满足接地要求时,勿须另
设室外环形接地装置。5.2.7 由于建筑物散水坡一般距建筑外墙坡0.5一0.8m,散水坡
以外的地下土壤也有一定的湿度,对电阻率的下降和疏散雷电流的效果较好,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地质条件的要求,建筑物基础
放坡脚很大,超过散水坡的宽度,为了施工及今后维修方便,因
此规定应敷设在散水坡外大于lm的地方。
对于扩建改建工程,当需要敷设周圈式闭合环形接地装置
时,该装置必须离开基础有一定的距离 (视结构专业要求来决定),必须保证基础安全。
5.3 屏 蔽及 布线
5.3.1 为了改善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环境,减少无论来自建筑物上空的云际闪,或是来白邻近的云地闪及建筑物本身遭受直接雷击造成的电磁感应的侵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宜选择在大楼低层的中心部位,并尽量远离建筑物外
墙结构柱子 (用作防雷引下线的结构内金属构件),根据电子信
息设备的重要程度,设备机房宜设置在T .P72和13。区域内。 根据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公式
N = KIV.-A
可知,它的几率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A 成正比;而戌。不仅与建筑物的长 '劝、宽 (W)有关,尤为与其高 (H)关系更紧密,例如当H >_ 100m时,建筑物的等效面积为:
A = [LW 2H (L W) .HZ] "10一6 (1.T2)
所以A。几乎与H的平方成正比,也即是说建筑物年预计雷
击次数相当于跟HZ成正比。 此外,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中,主要是屋角。基于上述原
因,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选择在大楼低层的中心部位的最高级别区域内。
5.3.3 表5.3.3-1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的净距;表
5.3.3-2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力电缆的净距,分别引自《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a
5.4 防 雷与 接地
5.4.1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
1 表5.4.1-1数据取自《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94表6.4.4。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配电线路耐冲击电压的类别及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示意图是以TN-S配电系统为例,如图5.4.1-10变压器绕组为△_y接法。图中浪涌保护器、退藕器、空气断路
器等元件,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图5.4.1-2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根据工程具体要求确定。
2 电源线路多级SPD防护,主要目的是达到分级泄流,避
免单级防护随过大的雷击电流而出现损坏概率高和产生高残压。
通过合理的多级泄流能量配合,保证SPI)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设备电源端口的残压低于设备端口耐雷电冲击电压,确保设备安全 。
3 SPD一般并联安装在各级配电柜 (箱)开关之后的设备
侧,它与负载的大小无关。串联型SPI〕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负载功率不能超过串联型SPI〕的额定功率,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4 SPD连接导线应平直,导线长度不宜大于0.5m,其目的是降低引线上的电压,从而提高SPD的保护安全性能。
5 对于开关型SPDl至限压型SPD2之间的线距应大于lOm
和SPD2至限压型SPD3之间的线距应大于5m的规定,其目的主
要是在电源线路中安装了多级电源SPD,由于各级SPI〕的标称导
通电压和标称导通电流不同、安装方式及接线长短的差异,在设计和安装时如果能量配合不当,将会出现某级SPI〕不动作,泄流的盲点。为了保证雷电高电压脉冲沿电源线路侵人时,各级
SPI〕都能分级启动泄流,避免多级SPI〕间出现盲点,根据ITU
K20和IEC61312-3的规定,两级SPD间必须有一定的线距长度(即一定的感抗或加装退藕元件)来满足避免盲点的要求。同时
规定,末级电源SPD的保护水平必须低于被保护设备对浪涌电
压的耐受能力。各级电源SPD能量配合最终目的是,将总的威
胁设备安全的电压电流浪涌值减低到被保护设备能耐受的安全范
围内,而各级电源SPI〕泄放的浪涌电流不超过自身的标称放电
电流。
6 电压开关型和限压型SPI〕间的能量配合:放电间隙
(SPD1)的引燃取决于MOV (SPD2)两端残压 (U_)及退藕元件两端 (含连接线)的动态压降 ( UM)之和。在触发放电之前,SPD间的电压分配如下:USC = U、十UDE
一旦USG(放电间隙两端的电压)超过放电间隙动态放电电压时,SPDI就击穿放电泄放雷电流,实现了配合。后续防雷区
的SPI)只要线距满足规定要求或加装退祸元件,就能保证从末
级到第一级逐级可靠启动泄流,确保多级SPI〕不出现盲点,达到最佳的能量配合效果。
7 供电线路SPD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表5.4.1-2的说明如下:
SPD标称放电电流并不是选择得愈高愈好,若选择得太高,这无疑会增大用户的工程费用,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但是
也不能选得太低,否则,对设备起不到保护作用,在选定供电线路SPD的标称放电电流时,应定得科学、合理。
S SPI〕标称放电电流值应根据雷电威胁的强度和出现的概率来定,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将
第I级防护的雷电威胁值定为200kA,波形为10/350Psa超过该值的概率为1% 就是说,99%的雷电闪击都包括了。
本规范以国际标准规定的第I级防护的雷电威胁值ZOOkA作为制定供电线路SPI〕标称放电电流的依据,因此,供电线路SPD
标称放电电流的参数值如下:
1EC61312-1: 1995雷电流分配的有关条文中已假定:全部
雷电流 i的50%流人LPS的接地装置,i的另一个50%分配于进
人建筑物的各种设施,并假定进人建筑物的金属设施,只是变压
器低压侧的三相五相制供电线路为TN-S接地方式。若第I级防
护雷电威胁值规定为2001LA 10/3501rs,则在供电线路中,每线荷载的雷电流为1} = 1 /n二〔1/2) /n=(200/2) /5= 20kAo 对于LPZO与LPZ1交界处的第I级防护所使用的标称放电电
流波形问题,目前国际国内都有不同意见,争论较大。对此问题,我们对国内外22个厂家的24个型号的产品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其中作为第一级防护的器件,基本上都规定了10/350ps和8/20ps两种波形的参数值。故此,本标准不作只使用一种波形的规定,宜兼顾各种不同意见,所以推荐等同使用两种波形的参数,不作强制性规定,仅仅作为不同波形条件下的推荐参数而已。
当用8/20ps波形时,每一线路荷载的雷电流值,如下面推算:
计算单位能量的公式是:
W/R=(1 /2) x (1/0.7) x 12 x T2 (J/O)(来源于IEC61312)
式中:
W/R为单位能量; 1为雷电威胁值,单位为kA;
T2为雷电波的半值时间,单位为fps
在单位能量相同的条件下,则有160) x T2(.) =斤。)/
T2(350)
将上面公式整理得到:
1(20)=1(350) x仁T2(350) / T2(20) w2 则:人20) = 20kA x仁350/20]' = 83.7kA < 100 kA 第二级标称放电电流的计算:
按照SPI〕能量配合原理,通过选择SPD2使i2降到合理的值(可接受的值),应考虑到两个 SPI〕之间的阻抗进行较好的协调
配合 (供电线路一般选用电感器作为两个SPD之间的退祸元
件)。
一般情况下,当两个SPI)之间的线路长度大于 lom时,就
不需要安装实体的电感器,而由传输线导体自身的电感来代替。
导体自身电感量以最低为每米1声 计,lom长导体的电感量为
lOtMo
第二级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由图5.4.1-1查得为UP =
4kV,在SPD2未导通前,电感两端的压降即为第二级被保护设
备的耐冲击电压,即UP二U = 4kV o 电感压降的公式为:U = L x (die/dt2)
式中:i:为流过SPD2的雷电电流,即SPD2承受的标称放电电
流。t:为对应的雷电流波头时间。 将电感压降公式整理得:
i2二U (T21 L)二4 x 103[(20x 10-6)/(10x 10-6)] =8kA
从安全和可靠角度考虑,应增大SPD2的耐雷电冲击电流的
裕度,若系数取5,即SPD2的标称放电电流应不小于40kAo
第三级SPD标称放电电流按确定第二级标称放电电流计算的方法确定为不小于20kAa
残压比一般在 3-3.5之间,对于 380、的工作电压,SPD2
的导通电压约为900V,于是SPD2的残压介于2700一3150V之间,小于第二级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值,这样,便取得了良好的能量配合。 本规范建议的SPD的标称放电电流推荐值是:
用作第1级 (B级)防护的SPD,标称放电电流)20kA,波
形为10/350ps;如波形为8/20ps时,SPD的标称放电电流值宜取〕80kAo
用作第2级 (C级)防护的SPD,标称放电电流值〕40kA
波形为8/20ps 用作第3级 (C级)防护的SPD,标称放电电流值)20kA
波形为8/20ps 鉴于以上所述,我们认为本规范制定的SPD的标称放电电
流值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
5.4.2 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选用的SPI〕其工作电压、传输速率、带宽、插人损耗、特
性阻抗、标称导通电压、标称放电电流、接口等应满足系统要求。
5.4.3 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天馈线路SPD应按表5.4.2-2选择参数。5.4.4程控数字交换机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在总配线架模拟信号线路输人端、配线架至交换机 (PABX)
之间以及交换机 (PABX)的模拟信号线路输出端,分别安装信
号线路SPD.
在配线架的数字线路输人端、配线架至交换机 (PABX)之间以及交换机 (PABX)的数字线路的输出端,分别安装信号线
路SPD.
5.4.5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1传输线路上,安装浪涌保护器的数量,视其电子信息系
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而定。对于重要性很高的系统,安装浪涌保
护器的级数要由风险评估确认的级数才能达到安全防护;重要性相对较轻的系统安装级数可以减少,才能达到既安全又经济。
2 适配是指安装浪涌保护器的性能,例如工作频率、工作电平、传输速率、特性阻抗、传输介质及接口形式等应符合传输
线路的性质和要求。
5.4.' 安全防范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本条中规定在安全防范系统户外的交流供电线路、视频信号
线路、解码器控制信号线路及摄像头供电线路中应装设SPD的
具体情况如下: 1 视频信号线路应根据摄像头连接形式、线路特性阻抗、
工作电压等参数选择插人损耗小、驻波系数小的SPD.
2 编、解码器控制信号线路应根据编、解码器连接形式、
线路特性阻抗、工作电压等参数选择插人损耗小,驻波系数小的
SPD.
3 对集中供电的电源线路应根据摄像头工作电压按表
5.4.2-2选择适配的SPD 4在摄像头视频信号输出端和控制室视频切换器输人端应
分别安装视频信号线路SPD. 5 在摄像头侧解码控制信号输人端和微机控制室信号输出
端应分别安装控制信号SPD.
在摄像头侧供电线路输人端应安装电源SPD.摄像头侧SPD的接地端可连接到云台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上,云台金属外壳保护接地端连接至接地网上;微机控制室
一侧的工作机房应设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各个SPI〕的接地端应分别连接到机房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再从接地端子板引至
共用接地装置。工作机房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机架和构
件,均应与机房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或共用接地系统连接。5.4.7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信号电缆、电源线、控
制线均应在设备侧装设适配的SPD.5.4.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1 对于控制中心内的各个系统宜设置各自的S型等电位连
接网络,若机房内设有与建筑物结构钢筋相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端
子板时,系统的接地干线,可直接由各基准点 (ERP)处引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若只有机房所在楼层电气竖井间内才设有等电
位连接端子板时,应将各系统的接地干线接至设在合用机房内的等电位母排箱,再由等电位接地母排箱内用总接地干线接至就近
楼层电气竖井间内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总接地千线宜采用截面
积不小于16mm2的铜芯绝缘导线穿管敷设。
2 由建筑物外引人 (出)中控室内的信号电缆、电源线、控制线、网络总线等,宜在防雷分区界面处装设适配的信号
SPD、电源SPD。各 SPD的参数选择参照表5.4.1-2 5.4.2-1及
表5.4.2一选配。
5.4., 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按如下方法实施: CATV系统中放大器的输人、输出端应安装适配的干线放大器SPD;
系统设备机房内各SPI〕的接地端应按5.2节的要求处理;室外的SPD接地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接地;同时可连接至信号电缆吊线的钢绞绳上,若吊线钢绞绳分段敷设
时,在分段处将前、后段连接起来,接头处应做防腐处理。吊线钢纹绳两端均应接地。
5.4.10 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此条所指的范围涵盖了移动通信 (GSM CDMA)基站、
800MHz集群通信基站、无线寻呼基站、小灵通、数字微波通信站及其他无线通信站等。
6 防 雷 施 工
6.2 接 地 装 !
6.2.7 由于现代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种类不同,对利用建筑物基础的接地体、人工接地体两者联合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的要
求也不同,所以施工安装时,应根据设计文件给出的接地电阻数据及工艺要求实施,施工结束检测结果必须符合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应检查接地极埋深、间距,回填土质量,夯实程度等。如果仍达不到要求,应由原设计单位提出新的措施,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6.4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等电位连接带)
6.4.3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就是总等电位连接带、楼层等电位连接带、局部等电位连接带的另一种称呼。它们的材料规格、尺寸和固定位置均由具体工程设计确定。
6.5 浪 涌 保 护 器
6.5.1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安装时,连接线最小截面积推荐值见表6.5.1。因为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标称放电电流较大,要求连接线截面积也相应加大,这样可减小引线电感量,从而减小其动态阻抗,同时减小线路残压。表中推荐值是防雷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
6.5.3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与被保护设备的连接端口有串接与并接之分。由RJ11 RJ45、和其他接口组成的线路应串接安装SPD,仅有接线柱组成的接口应并接安装SPD SPD的安
装连接图如图7所示:
SPD
输人端 设备端
物入端 万申接安装
设备端
SPn
并接安装
图7 信号 SPI〕的安装连接图
83
7 施工质量验收
7.2 竣 工验 收
7.2.2 EEc61024-1-2指南B规定,在施工阶段,应对在竣工后无法进行检测的所有防雷装置关键部位进行检测;在验收阶段,应对防雷装置做最后的测量,并编制最终的测试文件。 根据上述规定,并结合我国防雷与接地工程的实际,将施工检测方法定为随工检测和竣工检测两类。例如将隐蔽工程和高空作业的施工项目,进行随工检测;对接地电阻和其他参数测量等,进行竣工检测。
7.2.3 防雷施工是按照防雷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的,对雷电防护做了周密的考虑和计算,哪怕有一个小部位施工质量不合格,都将会形成隐患,遭受严重损失。因此规定本条作为强制性条款,必须执行。凡是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应提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直到满足验收要求为止。
8 维护与管理
8.1 维 护
8.1.4 防雷装置在整个使用期限内,应完全保持防雷装置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使其符合本规范设计要求。
防雷装置的部件,一般而言,完全暴露在空气中或深埋在土壤中,由于不同的自然污染或工业污染,诸如潮湿、温度及电解质移动程度、通风程度、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溶解的盐分等,防雷部件深受这些污染、天气损害、机械损害及雷击的损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金属部件将会很快出现腐蚀和锈蚀。金属部件的尺寸不断减小,机械强度不断降低,部件易于失去防雷有效性。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防雷设计的机械强度必须达到
1kN (IEC61oza指南B)。当金属部件损伤、腐蚀的部位超过原截面的三分之一时,要求及时修复和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