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有问题怎么样检查(消化系统出了问题)
消化系统有问题怎么样检查(消化系统出了问题)CT/MRI消化系统的内窥镜检查还有一个比较不为常人所知的,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英文简写ERCP。ERCP是通过十二指肠镜在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导丝来进行造影、取石等一些列操作,是胆胰疾病的重要诊疗方式。内窥镜内窥镜的优势在于能够最直接的观察空腔脏器的内部结构,直观的发现病变所在并作出相应的处理,胃镜、肠镜、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是消化系统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手段。对怀疑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常规应做胃镜检查,而肠镜检查顾名思义主要检查的是结肠和直肠。一般对怀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优先做胶囊内镜的检查,小肠镜由于操作复杂,费用较高,常在怀疑有小肠病变需要取病理或进行处置时才考虑使用。
从我接触自媒体科普到今天,短短的两个月里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于身心健康的追求和执着。今天我就把最近经常有人问我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汇总一下,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并有所帮助。
在消化系统的疾病诊断中,有很多的检查方式对应相适合的器官或组织。因为不同的组织器官形态、位置和特征都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检查,患者们通常是摸不着头脑的,再遇上一个忙于看病而疏于解释的医生,难免会出现对于自己将要接受的检查的不解和质疑。
由于私信里经常有人问我哪里不舒服需要做什么检查,或哪些检查能看出什么病来,我就针对此类问题做一个归纳汇总。目的是尽可能地把这些检查的目的和特性讲出来,大家仅做参考,因为临床上讲究的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情况还是要根据医生的医嘱为最终解释,只有他们才是最了解你病情的人。
消化系统检查概论在最开始,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消化系统: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构成的:自口腔开始经咽喉、食管、胃、小肠至大肠组成了消化道的主体,负责运输摄入食物和排泄体内废物,多数都是空腔脏器;而唾液腺、胰腺、肝脏和胆囊等器官通过其内分泌作用参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这些器官也被学者们称为消化腺器官,多数为实质器官。
各种辅助检查大阅兵内窥镜
内窥镜的优势在于能够最直接的观察空腔脏器的内部结构,直观的发现病变所在并作出相应的处理,胃镜、肠镜、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是消化系统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手段。对怀疑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常规应做胃镜检查,而肠镜检查顾名思义主要检查的是结肠和直肠。
一般对怀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优先做胶囊内镜的检查,小肠镜由于操作复杂,费用较高,常在怀疑有小肠病变需要取病理或进行处置时才考虑使用。
消化系统的内窥镜检查还有一个比较不为常人所知的,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英文简写ERCP。ERCP是通过十二指肠镜在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导丝来进行造影、取石等一些列操作,是胆胰疾病的重要诊疗方式。
CT/MRI
CT和MRI在消化系统的应用不如其在其他系统的广泛,CT和MRI主要对于肝脏、胰腺等实质脏器的诊断有很好的的效果,由于胃和大、小肠等都是空腔脏器,因此在临床很少通过CT和MRI去诊断这些疾病。
CT和MRI在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肝癌和胰腺癌上有很强的能力,对较大的胆囊、胃、小肠、结直肠肿瘤也有一定的诊断能力。
B超
B超最适合的检查部位就是肝脏和胆囊,作为一种操作简便的方式常作为肝胆疾病的筛查性检查,能够较早的发现这些实质脏器的异常。
与此同时,B超还可以辅助对肝脏、胰腺等脏器完成穿刺活检,在取病理的过程中起到定位引导的作用,以免穿刺针对周围脏器造成损伤。
由于胰腺是“躲在”胃的后面,因此B超对于胰腺疾病的筛查和诊断能力有限。
消化道造影
在没有内窥镜检查前,消化道造影(也就是俗称的钡餐等)是胃肠道疾病的首选检查,现在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有时会被用于因身体原因无法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主要能够发现较大的胃溃疡、食管、胃部恶性肿瘤等。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胰淀粉酶、肿瘤标记物、胃泌素、便潜血等。
肝功包括胆红素、各种转氨酶、转肽酶等,主要是对肝胆系功能做出初步的评价;胰淀粉酶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肿瘤标记物常被用来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的监测;胃泌素是一种新兴的作为胃早癌的筛查指标;便潜血是胃肠道早癌或进展期癌症的筛查指标。
此外还有一些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很重要的检查,比如诊治胆胰疾病的ERCP,查看胆道系统的MRCP等等,都在发挥着积极的疾病诊治作用。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上就是我们常见的有关于消化系统的辅助检查,它们每一种检查都对应着与其相适应的症状或部位,像八仙过海一样,各显神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表现和所述的病史来决定检查的手段,根据检查结果来对患者的诊断和下一步治疗方案做出决策。
最后想针对一种现象做出说明和解释:很多人会说了:医生除了开检查啥都不会!但其实你以为以前的“大牛”名医们不想拥有现在这样先进的诊疗配套设备吗?正是为了更准确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更好地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才有着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开发研究先进的医疗设备。毕竟谁也不想因为省钱,或者省事,把自己的病情给耽误了,这是所有医生都不愿看到。
因此,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在充分了解彼此立场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的互相理解才是和谐美好的医患关系。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科普,让临床医生少说两句,让患者多理解一点,共同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