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网络问答平台的市场容量和特征(问答网站自我救赎之路上的四点创新)

网络问答平台的市场容量和特征(问答网站自我救赎之路上的四点创新)知道日报集结了一些优质的内容答案,并结合PC端和移动端进行呈现,内容开始进入新的时期。知道日报这样做,既保证了大量用户的普通问答内容,又保证优质内容能够实时进入到平台上来。百度知道推出了知道行家和知道日报栏目,搜狗问问也推出了问问专家频道。大部分普通用户拥有的知识数量和质量是有限的,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们可能会知道,但是一些专业的问题,他们很难加入进来,互联网并不仅仅需要大量的普通内容,也需要有深度内容、高质量的内容。内容如果仅仅只是内容,平台的价值就非常有限,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而当内容变成问答网站的产物,这些问答的内容价值将会非常大。问答网站已经开始在向着“先知”的路线走,它们就是答案。当然,做“先知”的基础是,问答的内容得积累到一定数量,如果数量不够,就很难做到对问题得结果进行分析,就更别提针对特别内容给出相应的支持或反对的人数了。创新三:制造优质内容

文/郭静,郭静的互联网圈

当一批一批的中小型问答网站销声匿迹之后,传统的问答网站如百度知道、360问答(原奇虎问答)、搜狗问问(搜狐问答和搜搜问问合并之后的全称)等也面临着危机,众人利用自己的盈余时间来制造的信息成就了如今的百度知道、360问答、搜狗问问,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连搜索引擎都在成长,问答网站还在原地踏步,是时候该想着进步和创新了。

网络问答平台的市场容量和特征(问答网站自我救赎之路上的四点创新)(1)

我曾在《日薄西山的问答》一文中写过问答网站的问题,一个是信息的臃肿,另一个是信息的真假。科技领域的自我危机意识是非常强的,问答网站亦是如此,在走向“自我救赎”的这条路上,问答网站还是做出了许多创新的,而这些创新正是在改变着问答网站面临的几大问题。

创新一:“机器”、人协同参与问答

内容如果仅仅只是内容,平台的价值就非常有限,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而当内容变成问答网站的产物,这些问答的内容价值将会非常大。问答网站已经开始在向着“先知”的路线走,它们就是答案。

当然,做“先知”的基础是,问答的内容得积累到一定数量,如果数量不够,就很难做到对问题得结果进行分析,就更别提针对特别内容给出相应的支持或反对的人数了。

创新三:制造优质内容

百度知道推出了知道行家和知道日报栏目,搜狗问问也推出了问问专家频道。大部分普通用户拥有的知识数量和质量是有限的,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们可能会知道,但是一些专业的问题,他们很难加入进来,互联网并不仅仅需要大量的普通内容,也需要有深度内容、高质量的内容。

知道日报集结了一些优质的内容答案,并结合PC端和移动端进行呈现,内容开始进入新的时期。知道日报这样做,既保证了大量用户的普通问答内容,又保证优质内容能够实时进入到平台上来。

众人协同的作用创造了百度知道、搜狗问问等,但是这些内容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现在问答网站开始往问答质量方向走,并不仅仅停留在数量上面,这是一种质的提升。

创新四:跳出问答网站之外

关于APP这一形态的生死问题,各方的砍伐不一,但是从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形态来看,APP是最好的形态,微网站无法承载产品的诸多功能和用户需求。

百度知道、搜狗问问、360问答目前都推出了APP产品,当然,走的最快的当属百度知道,其APP版本已经达到了5.0,更是喊出了“不止于知识”的口号,目前安卓和IOS版本都有。搜狗问答的移动端产品叫“问问”,安卓和IOS版本都有。360问答的APP叫做“360问答”,目前仅有安卓版本。

移动端的产品形态和PC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在这方面几大问答网站的APP是做出了很大创新的。纵观其APP的几种形态,都是跳出了问答网站之外来做,并不仅仅只是问答网站,还有更多的内容,这在用户粘性方面有很大作用。下面,看一下几大APP所做的创新(问答类型的APP在移动端还是非常多的,本文仅就从PC端迁移过来的问答APP产品做出描述。):

(1)匿名问答。PC端的问答几乎都是实名制的,即需要ID验证,当然,也有私密问答功能,不过这个很隐匿。问答网站的APP在这方面结合了匿名社交应用的特性,用户可以在APP上匿名进行各种提问,APP专门开发出这一特殊专区,将所有的匿名问答都集中在一起,这个和匿名社交应用是非常非常类似的。

用户可对匿名问答进行回答或者点击红心,社交元素的加入,让问答网站的APP并不仅仅只是限于问答知识了。

(2)日报。和微信公众号相似的是,问答网站的移动端也推出了含有媒体属性的内容,“问问”上叫“问问日刊”,百度知道上叫“知道日报”。通过每天向用户推送一定量的高质量内容,让用户并不仅仅限于停留在问答这一层面上,还能通过它们获取一定量的知识。

(3)优化问答质量。智能手机让各个PC端的互联网产品有“红利”的契机,语音这一介质不仅仅推动了移动社交工具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问答APP的发展。PC端用户所能提问的介质仅仅为文字和图片,而移动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来提问。

当前的问答APP在语音介质的功能上还是很初级的,仅仅只限制于对语音的识别,其回答结果还是文字功能。其中360问答直接是语音录入,系统将录入的内容进行识别,而“问问”则是直接对语音内容进行确认,其搜索结果并不仅仅只是搜狗问答的内容,“问问”的语音搜索结果包含了整个搜狗搜索的结果,在结果的精准性上好的多,因为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对于问题的答案来说,要精准的多。

(4)问答内容的延伸。问答内容其实是很单一的,比如“哪里好吃”、“哪里好玩”等等,问答APP如果只是提供问答内容,其产品属性是很单一的,用户的活跃度非常有限。问答APP问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纷纷“加重”了其产品属性百度知道APP增加了投票功能,这一包含问答和属性的内容是非常有趣的,而“问问”增加的功能则是“舞文弄墨”。

可能很多人觉得问答APP的这些功能是鸡肋,但是我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问答APP的活跃度和用户粘性。当前的功能还是非常单一的,今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功能加入进来,而衡量的标准则是各个产品线的长度,更多的内容和问答APP融合,形成更有意思的产物。

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落后,比如曾经琳琅满目的门户网站,比如问答网站,比如团购网站等,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下,用户在改变,就由不得它们不发生改变。问答网站如果不做出一些创新,最终也只会像一个老兵一样,慢慢凋零下去。现有的创新是否能支持其在新环境下生存,还需要依赖更长时间的发展和观察。智能手机的出现,让用户离“产品”更近,如何让用户将自己的知识通过协同作用贡献出来,众人集体知识的展现,想必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个人的知识量终究是有限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