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沟通手机的问题(妈妈我想看手机)
如何和孩子沟通手机的问题(妈妈我想看手机)“策略”妈妈——妈妈手机没电了,不如我们打会球吧!对孩子温柔没有错,但孩子还在成长过程中,必要的规则还是需要设定的,对于电子产品,可以和还在一起设定使用规则,大人和孩子一起遵守,每天留出亲子互动的时间,大人和孩子都不允许刷手机,这样一来,相信孩子会有很大改观。其实孩子沉迷手机,是因为在手机里能获得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如果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互动能多一些,家里气氛能温馨一些,而不是各自玩手机,孩子也不会那么无聊,一心想要玩手机了。“和平”妈妈:想玩就玩一会吧,不能玩太长时间啊!这一类妈妈看似温柔,实际上这类回应对孩子伤害最大。虽说是玩一会,但哪个孩子面对网络诱惑能一下子收住心呢,往往一玩就是个个小时,而此时父母再去阻止,孩子仍然会感到不满。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会出现“手机综合症”,如不让玩就哭闹或者坐不住,严重的还会打骂父母。孩子长期沉迷手机,除了影响孩子视力,还会让孩子变得迟钝、不善交
才两岁多的牛牛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奶奶一起“刷抖音”,年纪不大可手机瘾已经很大了,只要奶奶一关手机就会哭闹。不给玩,就在家里跟着奶奶闹,牛牛爸妈工作都非常繁忙,因此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牛牛奶奶陪着孩子度过,为了让孩子“更加听话、安静”,牛牛奶奶每天从手机上找些逗趣的段子给孩子解闷,谁知时间久了孩子却“上瘾”了。每天不让看手机就开始各种“不适应”,连先前喜爱的游戏也没什么兴趣了。
像牛牛这样,早早迷恋上手机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很多大人一味责怪孩子,但同时自己却沉迷于手机。当孩子问“妈妈,我要玩手机!”时,父母的回应很重要,是一味妥协退让,还是强硬的拒绝?还是采取折中的办法呢?下面这3类妈妈给出的答案,造就不同的孩子。
“强势”妈妈:不准玩,赶紧学习去!
强势妈妈面对孩子想玩手机的需求,一般第一反应就是“不行”,并对孩子这种行为加以指责,在她眼里,玩手机是不好的行为,必须禁止。殊不知,这样的沟通方式多了,孩子可能会变得很听话,再也不向妈妈提出这种要求。妈妈恶劣态度,让孩子却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厌弃,还可能会滋生出厌学的情绪,严重者还会导致孩子变得自卑内向,不愿与家人交流。
其实孩子沉迷手机,是因为在手机里能获得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如果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互动能多一些,家里气氛能温馨一些,而不是各自玩手机,孩子也不会那么无聊,一心想要玩手机了。
“和平”妈妈:想玩就玩一会吧,不能玩太长时间啊!
这一类妈妈看似温柔,实际上这类回应对孩子伤害最大。虽说是玩一会,但哪个孩子面对网络诱惑能一下子收住心呢,往往一玩就是个个小时,而此时父母再去阻止,孩子仍然会感到不满。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会出现“手机综合症”,如不让玩就哭闹或者坐不住,严重的还会打骂父母。孩子长期沉迷手机,除了影响孩子视力,还会让孩子变得迟钝、不善交际,甚至因为和同学不能正常沟通而出现“斗殴”现象。总是喜欢玩手机的孩子,还会导致孩子缺乏朋友,长大了容易养成暴躁、孤僻的性格。
对孩子温柔没有错,但孩子还在成长过程中,必要的规则还是需要设定的,对于电子产品,可以和还在一起设定使用规则,大人和孩子一起遵守,每天留出亲子互动的时间,大人和孩子都不允许刷手机,这样一来,相信孩子会有很大改观。
“策略”妈妈——妈妈手机没电了,不如我们打会球吧!
这类妈妈不会直接拒绝孩子的请求,而是委婉的转移孩子的话题,如,“不如我们去动物园看看吧”“公园的花都开了,带你去拍照片吧。”“我们玩个游戏好不好?”孩子听到妈妈提出这些有趣的建议,自然就把玩手机抛到脑后了。
这样的沟通方式,一方面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也不会满足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而是通过妈妈来引导,让孩子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这样不但能更好地增加大人和孩子的交流机会,还能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外在的世界。经常接触大自然和小伙伴的孩子,身心发展也会更健康。
其实大多数时候,可能我们每个妈妈都会有出现这三种角色,时而强势,时而和平,时而讲策略……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少玩,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被孩子模仿着,大人不沉迷手机,多学习多看书,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平时多跟孩子有一些互动,孩子自然不会沉迷手机了。
话说回来,其实手机也不是洪水猛兽,偶尔玩一玩也没关系,毕竟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操作电子设备的能力也是必备的了,只是家长们要把握好平衡,一旦孩子出现上瘾的迹象,就要及时进行干预了。
生活中你是如何答复孩子的呢?欢迎分享您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