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枣庄sncr脱硝工艺(技术文献-鞍钢)

枣庄sncr脱硝工艺(技术文献-鞍钢)试验了 1.4、1.5、1.6 m 三个浸入深度。每个搅 拌桨从上线开始直至报废下线, 统计脱硫效率和 脱硫剂消耗。浸入深度试验结果见表 2。2.2 试验结果及分析由图 1 看出,KR 机械搅拌脱硫是将十字形的搅拌桨浸入铁水液面一定深度, 高速旋转带动铁水也随着高速旋转,随着搅拌桨的转动,搅拌桨周围流体沿着桨径向铁水罐侧壁流动, 流体碰到侧壁后分成两部分,分别向上和向下继续运动。搅拌桨附近由于流体的排出压力降低, 向上运动的流体由于压差和重力的作用, 形成返回搅拌桨上方的环流。而向下运动的流体在压差作用下也返回搅拌桨处,形成搅拌桨下方的环流。返回的流体由于搅拌桨转动的作用形成循环, 流体流动沿搅拌桨对称分布。图 2 为流体速度云图。搅拌桨两侧灰色部分是铁水流动的高速区, 搅拌桨桨叶上部区域和搅拌桨下部黑色区域是铁水流动的低速区域, 同时在搅拌桨边缘靠近铁水罐边缘部分形成湍流,是脱硫剂混匀的

摘要: 针对鞍钢 KR 法脱硫效果不好的问题开展了工业试验, 得出了搅拌桨的最佳浸入深度是 1.5 m,据此建立了 KR 脱硫浸入深度模型。应用新模型后,铁水预处理脱硫效率提高到94.2%,脱硫粉剂消耗降至 6.4 kg/t 铁。

关键词: 铁水预处理;KR 法脱硫;浸入深度

随着用户对钢材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 特别是电工钢和高级别管线用钢均要求成品硫含量小于 0.003 0%,因此,各钢厂对铁水预处理越来越重视。KR 搅拌桨是搅拌脱硫动力学条件改善的关键,搅拌桨的转速、浸入深度、搅拌形式对脱硫效率均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搅拌桨浸入深度,对铁水罐内的流场起到决定性作用, 浸入深度过深或过浅,脱硫效果都不好 浸入过深铁水形不成漩涡,不能和脱硫剂充分混匀;过浅则铁水容易喷出铁水罐造成洒铁事故。文献[1]认为搅拌桨最佳浸入深度为 1.25~1.45 m,文献[2]则认为最 佳 的浸入深度为 1.1~1.3 m。鞍钢 2015 年 1 月投产了两套 KR 脱硫系统, 通过铁水罐浸入深度试验得出最佳浸入深度,并通过测液面的方式,编制出一套 KR 脱硫系统搅拌桨最佳浸入深度的计算模型,应用后铁水预处理脱硫效率得到提高。

1 国内外 KR 搅拌桨浸入深度的研究情况

枣庄sncr脱硝工艺(技术文献-鞍钢)(1)

枣庄sncr脱硝工艺(技术文献-鞍钢)(2)

由图 1 看出,KR 机械搅拌脱硫是将十字形的搅拌桨浸入铁水液面一定深度, 高速旋转带动铁水也随着高速旋转,随着搅拌桨的转动,搅拌桨周围流体沿着桨径向铁水罐侧壁流动, 流体碰到侧壁后分成两部分,分别向上和向下继续运动。搅拌桨附近由于流体的排出压力降低, 向上运动的流体由于压差和重力的作用, 形成返回搅拌桨上方的环流。而向下运动的流体在压差作用下也返回搅拌桨处,形成搅拌桨下方的环流。返回的流体由于搅拌桨转动的作用形成循环, 流体流动沿搅拌桨对称分布。

图 2 为流体速度云图。搅拌桨两侧灰色部分是铁水流动的高速区, 搅拌桨桨叶上部区域和搅拌桨下部黑色区域是铁水流动的低速区域, 同时在搅拌桨边缘靠近铁水罐边缘部分形成湍流,是脱硫剂混匀的最佳区域。只有保证铁水高速区域灰色部分面积最大, 搅拌桨下部铁水流动速度最小的黑色区域(通常认为是死区)面积最小,脱硫剂才能达到最佳的混匀效果。在脱硫剂稳定的条件下,工业试验以脱硫效率最高、脱硫粉剂消耗最低、搅拌桨底部结瘤最小时为最佳浸入深度。

枣庄sncr脱硝工艺(技术文献-鞍钢)(3)

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试验了 1.4、1.5、1.6 m 三个浸入深度。每个搅 拌桨从上线开始直至报废下线, 统计脱硫效率和 脱硫剂消耗。浸入深度试验结果见表 2。

枣庄sncr脱硝工艺(技术文献-鞍钢)(4)

由表 2 看出,浸入深度为 1.5 m 时,脱硫效率最高,为 94.2%,脱硫剂消耗最低,为 6.4 kg/t。三个 浸入深度的搅拌桨结瘤情况见图 3。由图 3 看出, 浸入深度为 1.4 m 时搅拌桨结瘤最严重,1.6 m 时 次之,1.5 m 时搅拌桨基本上不结瘤。

枣庄sncr脱硝工艺(技术文献-鞍钢)(5)

本次试验得出结论, 浸入深度 1.5 m 时脱硫 动力学条件最好,脱硫剂混匀效果也最好,没有发 生脱硫剂在搅拌桨轴部和底部结瘤现象。因 此 认为,鞍钢 200 t 铁水罐 KR 脱硫的最佳浸入深度 是1.5 m。

3 浸入深度模型的开发

3.1 熔池深度的精确测定

鞍钢 200 t 铁水罐出铁量为 190~205 t, 出铁 量不同,铁水罐耐材的侵蚀程度不同,熔池深度也 不同, 原设计模型的熔池深度是通过铁水量的变 化理论计算得出, 没有考虑铁水罐耐材侵蚀造成 的铁水罐容变大, 必须准确测量铁水熔池深度才 能准确计算出下桨深度。图 4 为熔池深度示意图。

枣庄sncr脱硝工艺(技术文献-鞍钢)(6)

图 4 中,L1 是 待 机 位 时,搅 拌 桨 下 沿 距 铁 水 罐 上 沿 的 距 离 ,L1=2 750 mm;h1 是 铁 水 净 空 ;h2 是铁水熔池深度 ;H0 是 铁 水 罐 内 径 高 度 ,H0=4 904 mm。搅拌桨的下沿距离铁水罐底的距离 是 L1 H0=7 654 mm。熔池深度 h2=7 654-L1-h1。h1 随着铁水量的变化和铁水罐耐材的侵蚀程度变 化。目前没有精密设备可以准确测量出铁水罐的 净空,可以通过搅拌桨的行程测出 h1,搅拌桨的待机位时零点即 0 mm。搅拌桨向下运行到搅拌桨下 沿接触到铁水液面记录此数码,此时的数码减去 2 750 就是 h1,用 7 654 减去此时的数码就是 h2。

3.2 下桨深度的确定

工业试验确定了 200 t 铁水罐 KR 脱硫的最 佳浸入深度是 1.5 m, 精确测定铁水熔池深度后, 可以精确计算出 KR 脱硫的下桨深度。KR 脱硫的 下桨深度应该是 L1 h1 900 600 (900 是搅拌桨叶 片高度,600 是搅拌桨在工作位时搅拌桨上沿距离 铁水液面的距离)。

3.3 浸入深度模型的编制

为了方便操作,把 3.2 中的 900 600=1 500 定 义为 KL,L1 是固定值,h1 是变化值,不能直接测出 h1,可以测出 L1 h1 的和,把确定 L1 h1 和的过程定 义为测液面过程, 把 L1 h1 的和定义为液面高度。

下桨深度=液面高度 KL。每一罐脱硫铁水只要测 出液面高度就可以准确得出下桨深度。具体测液 面的方法如下:

(1) 将搅拌桨沿一个桨叶楞的位置从下向上 鱼鳞状的涂上耐火泥。

(2) 将搅拌桨浸入铁水里 (接近 1/3 的位置) 记录此时的数码。图5 为搅拌桨浸入铁水时操作页 面截图。

枣庄sncr脱硝工艺(技术文献-鞍钢)(7)

(3) 搅拌桨抬起, 测量搅拌桨浸入铁水的深 度, 搅拌桨从待机位到搅拌桨下沿接触铁水的实 际数码等于搅拌桨浸入铁水里时的数码减去搅拌 桨浸入深度。这个数码称为本罐铁水的液面高度。然后在计算机一级程序上做出搅拌桨下桨深度计 算图,见图 6。把对应罐号的铁水量输入就可以得 出下桨深度,再根据脱硫的操作画面,则整个搅拌 桨的浸入深度模型编制完成。

枣庄sncr脱硝工艺(技术文献-鞍钢)(8)

4 模型的应用效果

2018 年 1 月应用了该模型, 应用新模型既解 决搅拌桨结瘤问题 又从根本上杜绝了浸入深度过 浅造成铁水喷溅导致的铁水损失。1~6 月份脱硫 剂的消耗情况及扒渣铁损情况见图 7。从图 7 中可 以看出,脱硫剂消耗持续降低,从 1 月份的吨铁最 高消耗 8.286 kg 降到 6 月份的 6.340 kg 降幅达到 23%。扒渣铁损降低了 0.16 t/罐, 降低幅度接近 10%。此期间工况相同,分析扒渣铁损降低的原因 认为, 一部分是粉剂消耗降低, 按脱硫渣含铁量10%计算,粉剂消耗降低 23%,由此带来扒损降低 应该是 23%×10%=2.3%,所以,减轻铁水喷溅降低 了 7.7%的扒渣铁损。

枣庄sncr脱硝工艺(技术文献-鞍钢)(9)

5 结论

(1) 工业试验得出 鞍钢 200 t 铁水罐 KR 脱 硫系统搅拌桨插入深度为 1.5 m 时, 脱硫效率最 高,达到 94.2%,脱硫粉剂消耗最低为 6.4 kg/t。

(2) 通过测液面和设定 KL 值准确地计算出 每罐铁水的下桨深度, 并且直接应用在一级操作 画面上,编制出了 KR 脱硫插入深度模型。应用新 模型后,吨钢粉剂消耗降低了 23%,既解决了搅拌 桨结瘤问题, 又降低了由于铁水喷溅问题造成的 铁水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胜超,廖利辉,邓品团,等. 武钢 KR 脱硫工艺技术改进[J]. 钢铁研究, 2013, 41(4):39-42.

[2] 霍 自 美. 铁 水 预 处 理 KR 脱硫工艺优化实践 [J]. 宽 厚 板, 2015, 21(2):26-29.

[3] 杨锋苓 周慎杰. 搅拌槽内单相湍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J]. 化工进展 30(6): 1158-1165.

[4] 田广亚,徐强,闵通 宏,等. KR 法铁水脱硫水模型实验研究 [C]∥第四届冶金工程科学论坛. 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5.

[5] R.Shiba A.Uddin Y.Kado et al. Solid/liquid Mass transfer Correlated to Mixing Pattern in Mechanically -stirred Vessel [J]. ISIJ International 2014 : 2754-276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