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华农有哪些优势(华农软件学院与温氏的25年)

华农有哪些优势(华农软件学院与温氏的25年)“当时,公司还处于创业初期,各方面的条件比较艰苦,计算机中心的老师不辞辛苦,往返奔波于大城市与偏远山区小镇,深入掌握企业需求,开发出系列高效的企业背部管理软件,使温氏在国内农牧生产中,率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温氏随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在签约仪式上,温氏首席执行官温志芬动情地回忆了温氏与华农软件学院合作之初的艰难。软件学院与温氏签署协议全面深化合作、协同育人(方玮/摄)“相识”于微时:助力温氏实现“大数据”管理

温氏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员小陈走进云浮市新兴县石头冲村的一间农场,“滴”的一声,他手机上的GPS定位系统自动与农场里的定位装置发生感应,完成了打卡考勤。

今天气温突然升高,鸡舍里的小鸡明显精神不如昨日。小陈把这个情况拍照上传至数据系统,根据分析给出的解决方案,立即对鸡舍进行了降温处理。

“技术员自动考勤打卡”系统只是华南农业大学软件学院为温氏开发的众多软件系统之一。在华农的技术支持下,从2013年开始,温氏在内部养殖场以及合作养户试点推行“物联网智能养殖系统”,实现远程在线管理,不少养殖户从此走上了一边饮茶一边养鸡的现代养殖模式。

与此同时,软件学院还帮助温氏建立集中式信息系统、决策支持数据平台。借由这些软件系统,温氏实现了“大数据养殖”。企业的每一笔业务,都通过信息系统实时处理,合作养户饲养的每一批畜禽,其生产过程都建立了完整的数据档案。借助信息系统,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180多家分公司的生产经营动态数据,都尽在温氏决策层的掌控之中。

软件学院与温氏签署协议全面深化合作、协同育人(方玮/摄)

“相识”于微时:助力温氏实现“大数据”管理


在签约仪式上,温氏首席执行官温志芬动情地回忆了温氏与华农软件学院合作之初的艰难。

“当时,公司还处于创业初期,各方面的条件比较艰苦,计算机中心的老师不辞辛苦,往返奔波于大城市与偏远山区小镇,深入掌握企业需求,开发出系列高效的企业背部管理软件,使温氏在国内农牧生产中,率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温氏随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温志芬正是促成温氏与华农长达25年合作的引线人。

1990年,刚进入华农畜牧系上学的温北英三子温志芬找到刘财兴,称受父亲之托,想邀请计算机中心的老师去帮鸡场做信息化管理。

“那个时候,信息化管理并不像今天这样普遍。勒竹鸡场当时还是‘日供肉鸡3000只’的小鸡场,我们很惊奇它的创始人居然有这样超前的意识,所以决定去现场看看。”现为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的刘财兴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仍然印象深刻。

几天后,华农计算机中心(软件学院前身)教师刘财兴、严尚维、宋钢三人搭上前往云浮的汽车,颠簸了七八个小时,来到位于新兴县县城西南12公里的勒竹鸡场,与温北英面对面进行了一番长谈。

一开始,温北英的想法很简单,因为年纪大了,许多数据都记不住,想通过电脑帮忙把这些数据保存下来,便于查看、统计。随着严尚维、刘财兴等进场展开软件项目需求分析,很快,勒竹鸡场购入的第一台计算机也在年底到位,温北英的大儿子温均生、小女儿温小琼及黎沃灿等目前温氏股份的高管成为当年第一批接受计算机操作培训的人。

当时,鸡场做饲料配方还比较粗糙,很多时候都是靠经验和试验结果。刘财兴教他们使用电脑饲料配方软件,按照目标规划做好饲料配方,根据营养标准要求计算出原料的比例。在这样系统的配比下,鸡场每一包饲料可以节省30至50元,而且养出的鸡质量更好。

这一次经历,让温北英更加相信信息技术的力量,也坚定了与华农计算机中心长期合作的决心,并由此促成了次年温氏与畜牧系(现动物科学学院)签订协议,开始了长期全面合作。

1990年,农民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绝大多数农业企业连计算机都没有,更别谈信息化建设。计算机中心教师根据勒竹鸡场的需求,为其量身设计开发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学院根据温氏在实践中产生的新需求,不断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

“其他企业到我们温氏来参观,都对我们的系统赞不绝口。可以说,我们温氏的管理系统在全国的农业企业里都是领先的。“温志芬谈起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底气十足。

25年间,软件学院与温氏信息中心一起为温氏开发了数十种软件系统。奶牛发情监测系统比市面上最常用的以色列版成本降低600多元,且准确率更高,奶牛佩戴更方便;健康养殖监控系统可以快速检测出饲养场的环境指标,成本只有市面常见监测仪的十八分之一,使用寿命却是其五倍;检测生猪肥瘦比例的软件系统能通过B超图像分析肥瘦肉比例,来判断哪头猪宰杀后的肉质更美味。刘财兴说,他们目前正在为温氏开发群养喂食系统、体况评测系统,如若成功,将大大节省生产成本,对生猪健康养殖、种猪选育等也有极大提高。

25年亲密无间的合作,让软件学院与温氏建立了坚不可摧的互信关系。期间,温氏多次表达希望与软件学院扩大合作的愿望,首席执行官温志芬更提出“把软件学院打造成第二个动科学院”的思路。2004年,温氏股份副总裁黄松德提出,要与软件学院进行更深入的全面合作,根据计算机与软件技术发展情况,不断完善、优化温氏的信息管理系统,然而,当时时机并不很成熟。

“1990年刚合作时,计算机中心只有7个人。2003年成立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后,人员也并不充裕。”学院除承担全校12%的公共课外,还要承担2300个本科生的培养任务,工作量极大。直到去年,利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机,学院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上减少了招生数量,生师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个议题又被温氏重新提起。

华农有哪些优势(华农软件学院与温氏的25年)(1)

校园开放日上,数学与信息(软件)学院院长刘财兴向考生及家长介绍“软件工作”专业情况(陈芃辰/摄)

“相守”于腾达:协同培养“互联网 ”人才

除了之前打下的坚实的合作基础,温氏还看中了软件学院出色的人才培养能力。

严尚维是华农计算机中心第一批与温氏接触的教师之一,1990年开始帮助温氏进行信息化建设。2005年,由于温氏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他开始常驻温氏工作,现任温氏股份信息中心主任。

在严尚维看来,温氏现在最急缺的是“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协议中,与华农软件学院、阿里云计算机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开设“温氏阿里创新班”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刘财兴认为,即便与全国主流的软件学院相比,华农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也是独具特色的。

“软件工程专业每年学费8000元,比一般的理工科专业高出2840元。我们将这笔钱全部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刘财兴表示,得到学校的支持后,软件学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外教,在推进“国际化”上下足功夫。“通过外教两年时间的授课和交流,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思维,不仅是口语,连写文章也要使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

二是与企业共同培训学生。对于软件企业来说,软件开发技术与架构很多时候属于企业机密,所以一般的企业并不愿意让实习学生掌握核心开发技术。“我们给企业提要求,由他们按照培训新入职员工的方法来培训学生,并指导学生成立项目组,把企业已经完成的软件项目‘复现’出来,由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软件,完整体验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

这种既促使学生掌握系统专业知识、又培养学生良好实践能力的“华农模式”很快得到了业内普遍认可,被其他高校和企业竞相模仿。软件学院和合作企业之一——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实践教育中心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

三是加强师资培训。学院利用寒暑假选送教师到国内外主流大学短期访问,了解全球业内最新技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让软件工程专业在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为广东省特色专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参加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屡屡获奖,三次冲出亚洲杀入世界总决赛,国内外著名IT企业如谷歌、腾讯、苹果、百度、网易、阿里等也纷纷向他们伸出橄榄枝。

“我希望我们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能做信息化研究,还能做信息化应用,具备工程能力,能够坐得住,这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这与温氏的要求不谋而合。

根据协议,“温氏阿里创新班”从今年起纳入华农招生计划,以“软件工程”专业在高考第一批次录取,独立成班,每届1个班,每班招生30人。采用“学校课程学习 企业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温氏和阿里进行教学实训、生产实践,并结合实践完成毕业论文。温氏将给予“温氏阿里创新班”每人每学年3000元培养经费,用于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实践实习、班级活动、奖助学金等,阿里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开发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新方法等学习、实训的资源与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协议中特别注明“学生毕业后可自主择业”,刘财兴认为,这条内容充分显示了温氏从创始人温北英开始就一直传承下来的大气与胸怀。

温志芬说:“我们非常欢迎温氏阿里创新班的学生毕业后来温氏工作,但是如果学生不愿意来,只能说明我们的吸引力不够。温氏班设立的目的不单是为温氏,我们希望能为整个‘互联网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报》第565期第四版,原标题《携手25载,温氏集团背后的信息化“管家”》

采写|方玮、刘静

校报编辑|陈芃辰

责任编辑|周志荣 谢韩

更多华农资讯,欢迎关注“华南农业大学”官方微信(scauxmt)!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