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禾川科技退市(禾川科技今日上市)

禾川科技退市(禾川科技今日上市)成立于2011年的禾川科技聚焦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集成,为产业链提供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3C 电子、锂电池、 物流等行业,为工业富联、宁德时代、顺丰控股等知名企业提供服务。现如今占据中国伺服3%市场份额的禾川科技也已上市。4月28日,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川科技”,股票代码 688320)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按照发行价23.66元/股计算,上市后禾川科技总市值约为36亿元。一直以来,工业制造业都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近几年,随着产业链的调整升级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正在加速起航。据工控网数据统计,2019年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为1865亿元,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87亿元。虽然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行业整体起步较晚,所以一直以来,占据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高端市场主导地位的都是西门子、欧姆龙、松下等外资企业

国产工业自动化开始“翻身”。

作者 | 张怡

编辑 | 栗子

禾川科技退市(禾川科技今日上市)(1)

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又有一家公司IPO了。

4月28日,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川科技”,股票代码 688320)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按照发行价23.66元/股计算,上市后禾川科技总市值约为36亿元。

一直以来,工业制造业都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近几年,随着产业链的调整升级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正在加速起航。据工控网数据统计,2019年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为1865亿元,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87亿元。

虽然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行业整体起步较晚,所以一直以来,占据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高端市场主导地位的都是西门子、欧姆龙、松下等外资企业。后来随着国内技术的发展,汇川、捷信等一批优质本土厂商陆续涌现。

现如今占据中国伺服3%市场份额的禾川科技也已上市。

成立于2011年的禾川科技聚焦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集成,为产业链提供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3C 电子、锂电池、 物流等行业,为工业富联、宁德时代、顺丰控股等知名企业提供服务。

伴随着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禾川科技借势起航。2021年,禾川科技营收为7.5亿元,2019至2021年,禾川科技三年营收年复合增速高达55%。

曾几何时,国内的工业自动化一直处于投资的聚光灯之外,在这个赛道中寻找机会的投资机构并不多,直到这两年,工业自动化才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北极光创投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工业技术领域的VC机构,早在2010年就开始关注工业自动化、高端制造等领域,并在其中寻找下一个大趋势和方向。2014年,北极光创投对禾川科技天使轮进行了独家投资并持续加码,直到今天北极光仍是禾川科技的第一大机构股东。

为何北极光能够在早期投中禾川科技?北极光的投资方法论是什么?近日,“甲子发现”与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进行了深度交流,试图挖掘北极光投资禾川科技背后的核心逻辑。

1.国产自动化——中国制造的新机会

在黄河看来,北极光在工业技术领域的投资有三个原则。第一,只做A轮前的早期投资;第二,不从学历、毕业院校层面去判断创始团队,而是更看重团队的经验以及对行业的认知;第三,审慎投资估值过高的项目。

从北极光的投资原则看,禾川科技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锚点。作为北极光成功的投资案例,他们的缘分最早始于2014年。

“那时公司还没有伺服产品,但禾川科技的中小型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产品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从工业设计、电路板整体水平到细节处理,让人觉得精致得不像国产货”,黄河这样回忆道。

彼时,禾川科技的核心业务是PLC,尚未推出伺服产品。但禾川科技在战略方向上非常明确——开拓伺服业务。北极光相当认可这样的产品规划,也坚定了对禾川的投资信心。

事实上,当时北极光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首先,珠三角地区的人力成本高涨,机器将会代替部分人力,工业自动化市场前景巨大;其次,自动化领域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国产替代需求明显;最后,伺服和PLC客户高度重合,从PLC切入伺服市场水到渠成。

据黄河透露,2014年时北极光判断,未来的5~10年内,工业自动化的中端主流伺服产品一定会逐步实现国产化,国外产品市场占有率会逐渐下降。而在当时,中小功率的伺服也有几家国内厂商在做,但质量尚无竞争力。对于国内厂商而言,中小功率的伺服产品可能仅有几年的市场窗口期,所以禾川在那个时点切入伺服时机正好,但那也可能是最后的时间窗口。

在产品与战略规划之外,团队是北极光决定投资禾川的另一重要决定因素。

“禾川的整个团队,特别是创始人,对公司业务以及整个自动化组件行业都有深刻的理解。我当时问了王项彬(禾川科技创始人)一些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如何从0到1搭建伺服团队、如何解决关键零部件问题、以及怎样去找供应商等等。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虽然还没开始着手做,但他对我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已经全部仔细考虑过了。”

事实证明,北极光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和对禾川科技的信任都是正确的。北极光刚投资禾川科技的时候,其营收不过一千多万,还有上千万的亏损。而如今,禾川年营收已接近8亿,增长非常迅速。

这笔投资也给了北极光不错的回报。黄河向“甲子发现”透露,即便现在市场整体估值不高,行情不景气,北极光创投仍获得了几十倍的收益。

2.中国制造业的未来需要什么?

虽然工业自动化、制造业升级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词。但就现实而言,中国工业制造行业呈现出了一个非常显著的长尾特征,也就是大企业占少数,其余全部由小微企业组成。

然而,对于大多数小微制造业企业来说,自动化是很奢侈的。所以现在中国工业的整体自动化水平并不高,全面实现工业自动化的道路非常漫长。

在此背景下,工业自动化服务商的服务切口就变得至关重要。

参考工业自动化头部企业的业务发展路线,自动化最开始一定要从主流中端市场开始做,尤其是在“国产替代”领域更是如此。产生收入后,企业需要把市场从中端逐步向高端迁移,避免“低端陷阱”。

另外,纵览国内所有成功的工业企业,没有谁的成就是靠单一产品支撑起来的。把单一产品演化为产品矩阵,从而构成一个解决方案、生态体系,才能形成企业真正的壁垒和竞争力。

黄河告诉「甲子发现」,其实禾川对自己的定位并不只是伺服公司。在禾川科技的定位中,第一层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关键零组件;第二层是工业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三层是软件。这三层组成了完整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禾川科技想做的,是在丰富产品矩阵的基础上,把工业自动化产业链上的所有关键节点都填满、做实。从PLC,到变频、伺服,再到智能相机,禾川围绕工业自动化做了一整套解决方案,且并不依靠单一产品以及单一技术,而是从点到线再到面形成产品矩阵。

所以对于未来禾川科技的发展,黄河则有更高的期待。

“如果把禾川比作一个木桶,每一块板就是一个自动化产品。它需要依托完整的行业应用方案去进入各个行业,一块一块攻城略地,把每个行业打下来。之后,禾川可以向国外西门子、松下这些大型电气化企业发起冲击,到那时候禾川科技提供的产品种类会更多,各种工业自动化方案集成能力也会更强。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但禾川值得期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