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村上春树为什么能火(村上春树毒是否过期)

村上春树为什么能火(村上春树毒是否过期)日本茑屋书店的揭幕仪式无论如何,村上春树早已远离了这一命题。当他时隔四年的长篇小说《杀死骑士团长》在2017年2月24日发售,再一次掀起了日本读者的购书热潮。新潮社的首发量为上册70万部,下册60万部。几周过去,网上评论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从日亚的评论看,即便是铁杆粉丝,也分化为赞扬或表示失望的两极,更不用说被现象级读物吸引而买书凑热闹的外围读者。村上春树:一种尚未过期的毒文 | 默音该如何尽可能以平常心评价一位作家的作品?

村上春树为什么能火(村上春树毒是否过期)(1)

时隔四年,村上春树又出了一部两卷本的“鸿篇巨制”——《杀死骑士团长》。2月24东京时间零点首发,10秒倒计时活动,首印130册,许多读者凌晨排长队购买,国内好几家文学出版社已经在积极竞价,抢着引进中文版……这时代,每出一本新书都能受到这么大的关注,除了村上,大概再没有别人了吧?

恐怕国内一众村上粉丝,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新书了,但中文版尚需时日。今天微信,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邀请到长期关注日本文学的作家默音,在啃完两大本日文原版后,抢先专门写了这篇新书测评。

自1987年《挪威的森林》出版以来,村上流行30年不衰,但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村上的作品是否仍能提供新鲜的滋养?默音说:“村上仍是一位‘有毒’的作家,而其吸引人的‘毒性’尚未过期。”

主页菌和理想国文学中心的“七仙女”们鼓捣了一个栏目,名叫“给你一针”,具体要做些什么,以及什么形式,并不限定,反正就做着玩吧,如果你喜欢,我们就一直做下去。今天这是第一针,让我们在村上的“毒”里面再多待一会儿。

村上春树:一种尚未过期的毒

文 | 默音

该如何尽可能以平常心评价一位作家的作品?

无论如何,村上春树早已远离了这一命题。当他时隔四年的长篇小说《杀死骑士团长》在2017年2月24日发售,再一次掀起了日本读者的购书热潮。新潮社的首发量为上册70万部,下册60万部。几周过去,网上评论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从日亚的评论看,即便是铁杆粉丝,也分化为赞扬或表示失望的两极,更不用说被现象级读物吸引而买书凑热闹的外围读者。

村上春树为什么能火(村上春树毒是否过期)(2)

日本茑屋书店的揭幕仪式

就作品本身而言,这是村上久违的“第一人称”长篇小说。从《斯普特尼克恋人》(1999)《海边的卡夫卡》(2002)开始,村上逐步改变了他惯用的第一人称叙事,并在谈写作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2015)中写道,“最后一部只用第一人称写作的长篇,是《奇鸟行状录》(1994,1995)。”时隔二十多年,作家又回到了“我”的叙事。人称的回归感,甚至应该追溯到更早以前,1985年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只有在那部作品中,第一人称用的是新作中的“私”(watashi,我),而其他村上作品多用“僕”(boku,我)。这其中微妙的语感差异,可以说“私”所指代的“我”,比“僕”要成熟一些,带着无法被抹去的丧失感。

丧失来自孤独,“我”36岁,是一名肖像画家,妻子毫无征兆地提出离婚,于是“我”没带什么东西就离开了家,开车游荡了一个半月,经过山形到北海道,又折回东北地区,最终在五月厌倦了漫游,车也濒临报废。靠朋友的好意,“我”在小田原郊外山间朋友父亲的旧居兼画室住下,算是帮朋友看房子,也期待着通过环境的改变换一番心境。朋友还给我介绍了绘画教室的工作,“我”和那里的两名成年学生——都是有夫之妇——先后成了情人。奇妙的事件就发生在搬家后的九个月间。

村上春树为什么能火(村上春树毒是否过期)(3)

又一部失妻物语

村上的小说常有失踪和寻找的伏线。失踪者往往是妻子、女友或母亲,仿佛是主人公“我”失却而不可得的理想。

看过《奇鸟行状录》的读者不难从新作中发现似曾相识的脉络。妻子单方面宣布分手,是任何人的人生中都可能发生的普通事件,但发生在村上的主人公身上,背后往往有无法用现实来归结的原因。那个原因几乎是寓言式的,为此,《奇》的主人公脸上莫名多出一块青痣,一次次下到井底。现在时的东京(在该书中是1984-1985年)摇曳变形,和1938年的满洲国、日本战败后的苏联集中营以不可见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我”必须和没有名字也没有形体的“恶”进行对峙,才能将妻子寻回。

那么在《杀死骑士团长》中又如何呢?“我”的兴趣是抽象画,为了养家画了多年肖像画。让我暂住的朋友,其父亲是著名的日本画家雨田具彦。搬进那栋房子后不久,“我”在屋顶夹层发现了一幅雨田具彦不为世人所知的大师级作品,题为“杀死骑士团长”。正如第一部的副书名“显现的理念篇”所提示的,这又是一个肉眼可见的现实被“理念”(哲学概念中的idea)撼动的故事。村上用他擅长的层层剥开的写法,将读者引入了奇妙的境地——阅读体验恰如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的心境。

《奇鸟行状录》中,预言者向主人公给出了奇妙的建议:“该上则上,该下则下。该上之时,瞄准最高的塔上到塔尖;该下之时,找到最深的井下到井底。”

跨越了多年间的若干部作品,这建议对新的主人公依然生效。

村上春树为什么能火(村上春树毒是否过期)(4)

这次《杀死骑士团长》装帧设计仍由村上春树御用设计师高桥千裕操刀。两把剑是插画师按照村上描述画出,书名字体则由高桥老爷子用明朝体一点点改出。(摄影:蒋葳)

永恒的少女和“完美男人”

村上自己也在新作中提到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甚至可以说,刘易斯·卡罗尔的故事是这部小说的潜文本。小说中有两名少女,比“我”小三岁的妹妹,在她十二岁那年去世;“我”搬到小田原之后在绘画教室兼职,儿童班有个十三岁的学生秋川真理绘(秋川まりえ)。

少女是村上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舞!舞!舞!》的“雪”(也是十三岁),《奇鸟行状录》的笠原May。她们因为年龄也因为自身的一些原因,和世界之间存在着类似龃龉的距离感。她们投向成人世界乃至“我”的目光,像怕生的猫一样谨慎,又带着奇异的洞悉。

如果说“我”的命题是找回妻子,少女面对的问题则是含糊不定的。就像村上另一部以少年为主角的《海边的卡夫卡》,在第二部接近尾声的地方,真理绘“必须成为有勇气又聪敏的女孩”,也就是说,她需要经过某种形式的试炼。

和永恒的少女形象成为对照的,是新作中再一次出现的“完美的男人”。多少有点像《舞!舞!舞!》的五反田,《奇鸟行状录》的肉桂。“我”没事就在阳台上眺望雨田家对面山顶上的豪宅,白色墙体,蓝色玻璃幕墙。让人不由得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住在那个家里呢……毫无疑问,是在那座潇洒的玻璃幕墙的宅邸内,过着优雅而自由的生活。”

完完全全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头。考虑到村上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热心译者,这种情景的介入也是水到渠成。

等山谷对面豪宅的主人出现在“我”的眼前,自称名叫“免色涉”,又让人想起《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当然了,免色并非扁平化性格阙如的多崎作,他在很多方面,都有点像盖茨比。无论是他的多金和神秘,还是他对“我”的不设防,要说差别,只是这位免色“盖茨比”不搞常日饮宴那一套,而是贯彻着孤独,一个人居住在大宅里。而根据村上笔下“完美男人”的惯例,其完美程度和所怀抱或隐藏的黑暗,可以说是成正比的。所以五反田选择了死,肉桂从少年时丧失了声音。至于免色,也有他无法自主的另一面。

其实,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并不完美,因其缺陷,才有血有肉,盖茨比的死也才让人扼腕。村上春树最像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恰恰是他称之为“现实主义作品”的《挪威的森林》。对逝去青春的怀恋,还有“幸福存在于无法企及的彼岸”的忧伤,贯穿了故事的始终。他中后期的作品都有一个命题,那就是巨大的无以名之的“恶”,其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主人公也因此经历了不同的历险。但归根结底,村上的兴趣不在于书写“我们的时代”。他持续创造的,是隐喻和象征。

村上春树为什么能火(村上春树毒是否过期)(5)

“恶”的隐喻

如果说在村上的早期作品中,“恶”还是天边黑云般的存在,到了1994年的《奇鸟行状录》,“我”用棒球棍殴打流浪歌手的暴力性场面,是主人公和隐藏于自身的“恶”的正面交锋。日本有不少评论家认为,正是从《奇》开始,村上不再是一位只书写青春的丧失感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有着对政治、对日本社会的深入思考。

沙林毒气事件后不久,村上回到日本,用一年时间采访了近六十名事件的受害者,在1997年推出写实作品《地下》。他暂离小说创作,投入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非虚构写作,并非出于“同情”或“替受害人说话”这么简单的动机,1998年底,又出版了《在约定的地点——地下2》,是村上对奥姆教信徒的采访集。

村上在《地下》后记中写道,“那些我们不愿正视的部分,不正是我们自身的阴影(underground)吗?”

于是有了后来的《海边的卡夫卡》和《1Q84》,虽然也有评论家指出,把具体的社会问题简单归纳为个人面临的“恶与黑暗”,有过于简化的嫌疑,但从这些小说里,可以看出作家思考的痕迹。

然后是现在的《杀死骑士团长》,第二部的副书名干脆就叫“变迁的隐喻篇”。这一次不再是俄狄浦斯式的少年历险,也没有明确描写“教团”,虽然秋川真理绘从未正式出场的父亲信仰某个研究“转世”的不靠谱教派,但也只是一笔带过。书中出现的“恶”变得更加抽象,简直就像“我”的画作。

村上春树为什么能火(村上春树毒是否过期)(6)

第一卷的形象是故事开始的新绿的季节。故事从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所以第二卷是土的意象。——《Casa brutus》(摄影:墨音)

五幅画

撇开主人公那些“营业用”的肖像画和随手画了送人或毁掉的速写,书中实实在在出现的画,共有五幅。这些画在故事里具有和人物同等的重要性。尽管本着少做剧透的原则写这篇书评,但终究不能绕过这些画。

免色的肖像画。这是免色和“我”结识的契机,成品偏于抽象风格。“说不定,那里面偶然描绘了免色自身不愿意承认的某些消极要素。”画作被免色带走,挂在他的书房。

秋川真理绘的肖像。写实风格,最终没有完成。

杂木林中的洞。高度写实风格。这幅画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眼”。杂木林中本来没有洞,一切的开端,始于我在夜晚听到的异声。

开白色斯巴鲁森林人的男人。是“我”在漫游过程中邂逅的不知名男子,甚至无法确定那人是否实际存在。这幅画也是抽象风格,终未完成。

唯一不是由“我”创作的,则是和小说标题相同的画,在屋顶夹层尘封多年的《杀死骑士团长》,出自画家雨田之手。典型的日本画。飞鸟时期的人物,歌剧《乔凡尼先生》的场面。村上对画作的描写之细,以至于任何读者在实际读到的时候,都会仿佛亲眼目睹。那幅画是一切的开端。关于它为什么被封存,又代表了什么,在书评中不好赘述。雨田所代表的,是被遗忘在历史中的“二战”期间的往事。再一次,村上用小说贯通了历史与当下。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的也是由这幅画引出的段落,提及雨田具彦死去的弟弟参加过南京大屠杀。也不乏日本读者因此质疑村上的历史观。

书中涉及南京的部分是由免色娓娓道出的,最后他说:“据说中国人的死者数量是四十万人,也有一种说法是十万人。不过,四十万人和十万人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早在《奇鸟行状录》,村上就借一位在苏联境内执行任务的日本下级军官的口道出了自己的历史观:“我们在这里打的这场战争,无论怎么看都不是地道的战争。”

和《奇》不同的是,《杀死骑士团长》没有太多对那个时代的直面描写,仅有的一部分,无论发生在南京还是维也纳,都是经由他人的二手陈述。因此,比起过去时代的回响,着墨更多的还是“我”的遭遇。简单的说,就是杂木林中的洞引发的一系列冒险。在村上的世界里,“井”(洞)与“墙”是特别的存在,是连接现实与非现实的通道,在早先的作品中也可一次次看到它们的踪迹。

若仔细分辨,还有一位作家的身影潜藏在故事背后,那就是村上喜欢其作品乃至作者本身,并翻译过的约翰·欧文。《寡居的一年》中,女主人公的父亲泰德是一名童书作家兼画家,而且就像村上这本书里的“我”一样,他会用速写画交往中的情人,画作带有色情意味。泰德最有名的童书之一是《地板上的门》,那个故事让他年幼的女儿和成千上万儿童感到了切身的恐怖。

——同样的门出现在《杀死骑士团长》那幅画中。

村上春树为什么能火(村上春树毒是否过期)(7)

《杀死骑士团长》内页(摄影:蒋葳)

背对时代的主人公

村上的作品中最经常出现的,是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日本图景。当他在1979年出道,乃至在其后二十多年间的创作高峰反复书写逝去的时代,不能不说有着某种怀旧意味。巧的是,村上在中国的流行比日本滞后了十来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年轻人,在初次体验到物质世界的加速度时,会被村上小说主人公那种置身物质世界的同时努力保有内心的姿态所打动。

《杀死骑士团长》一开始并未指明时间,却暗藏了关于年代的线索——画家雨田九十二岁高龄,躺在疗养机构里,患有老年痴呆。他年轻时曾在维也纳留学,正值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时期——由此推断,小说中的时间应该很接近“现在”。不妨提出一个参照,故事始于1984年的《奇鸟行状录》中,参加过1939年诺门坎战役的间宫中尉,年龄设定是七十多岁。

要到故事的最后,3.11作为主人公在几年后通过电视目睹的一幕登场,才点明了作品的时间点。那大约是2005年后的某一年,很有可能是2007年,主人公三月离家漫游,五月住进小田原的家,在那里生活到第二年的年初。

然而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日本,村上笔下的主人公仍固守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行为准则。听老唱片,不用手机,也不收发电子邮件。感觉上,把整个故事原封不动地往前挪二十年,也仍然成立。为了让故事线得以顺畅走下去,作家甚至让十三岁的秋川真理绘也不用手机。她带着手机但很少打开,形同摆设。

不得不说,在当下,真的有这样远古范儿的美少女存在吗?

村上春树为什么能火(村上春树毒是否过期)(8)

村上春树的艺术论

纵观《杀死骑士团长》,故事本身很单纯,村上用了一千多页,写了一场从失去妻子到重新和妻子生活期间,“我”经历的不可思议的冒险。要说絮叨,也确实有点絮叨,和同样是“失妻物语”的《奇鸟行状录》相比,少了很多“他人的故事”,也因此在丰富性和纵深感上有所欠缺。用绘画打个比方,新作既像是大写意山水,又在细部呈现不厌其烦的工笔。

书里也有很多篇幅在描写绘画,读的时候不免感到,“我”的绘画理论,其实就是村上本人的小说理论。在他的叙述中,肖像画家在绘画中描绘的,与其说是对方,不如说是自我的“理念”(idea)。而被描绘的对象则通过呈现在画布上的画家的理念,重新观照自我。

“我”这样评价早年专攻油画的雨田转型为日本画家的成功:“他的画的妙处在于空白。反过来说吧,在于那些没有描绘的部分。他故意不画那些地方,由此让自己想画的东西更加分明。”

也许是出于同样的理念,村上的新书中有大量到最后也没被填补的空白,只能由读者自行想象。可能这就是作家重新用回第一人称的理由。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只能通过“我”的观察和一些交谈来实现,而“我”的内心,乍看全部暴露在读者面前,但那只是作家有意为之的布局。不可见的部分犹如海平面下的冰山。

新潮社在2016年3月出版了村上新译的卡森·麦卡勒斯的《婚礼的成员》,在译者解说中,村上写道:“读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会邂逅普通的生活中无法感受到的特殊种类的记忆,会真切地被特殊种类的感情所摇撼。”

某种意义上,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评价村上的《杀死骑士团长》。

村上春树为什么能火(村上春树毒是否过期)(9)

后3.11时代的村上春树

在村上的上一部长篇《多崎作的巡礼之年》中,“现在”的时刻并未被指明,目前读者们在网上的推测是2011年或2012年。但无论构思的时间线是哪一种,其中都没有出现2011年3月11日的事件,以及相应的氛围。看起来,作家故意回避了那起从根本上撼动许多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的事件,只一味地写某个中年男子的自我寻访之旅。

到了《杀死骑士团长》的第二部尾声,终于出现了对“那天”的正面描写。差不多两页的篇幅。

有日本读者认为,《你的名字》和《新哥斯拉》都是“后3.11”作品的典范,但村上这本书里,3.11场景的插入则显得突兀和不诚恳。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整个两册书都是建立在3.11的大背景下写成的。

对任何作品都难免有个人取向的解读,海这边的中国读者和3.11的语境,本就有一定的隔膜,但可以说,涉及3.11的最后一章,无论是生硬的添加,还是潜藏的矿脉,都可看出年近七十的作家的决心。

村上乍看是不参与营销的作家,也几乎不接受采访(作为例外,新潮社《思考者》2010年8月号刊出过三天贴身采访的长访谈,《大方》第一期曾有译介),但他曾数次和出版社合作开设与读者互动的网站,其中有1996年的“村上朝日堂”,与读者的邮件后来出版了系列书籍。2015年由新潮社开设的“村上的地儿”,回答了约3500名读者来信。再考虑到村上对封面细节化的要求,此次新书封面的日本剑和西洋剑,乃至带有手写感、最后两个字奇妙倾斜的书名,都是他和设计师以及插画师反复讨论后完成的。由此可见,村上绝不是“我只管写你只管看”型的单向式作家,他非常注重作品的呈现形式,以求让读者体会到他最想表达的东西。

《杀死骑士团长》的发行时间定在2月24日,如果这个日期背后也有村上的建议,实在精准又微妙。两周后就是3.11纪念日,而按照在首发时买书的一般人(这里不提通宵读完的铁杆粉和铁杆黑)的阅读速度,差不多就会在纪念日前后几天读到村上精心设置的结局。由此带来的感触,想必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小说的最后,第一次打破了村上世界的某种“规则”,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情节走向。对此,还是等中译本面世,诸位读过后再自行体会。

至于结尾,虽然有尘埃落定的感动,也可以说是开放的,让人忍不住遐想,会不会将有第三部面世?

从1979年到现在,村上春树在一系列小说创作中,以其充满隐喻的情节,道出了人生永恒的孤独感,和为了守护最基本的平和所必须克服的种种障碍。这或许是很大一部分读者持续阅读村上小说的原因。每个人在村上的世界中寻觅的东西或有不同,而作为一个诚恳的写作者,他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自始至终贯彻了其写作的初心。

打破造成障碍的墙,到墙的那边去。

消除潜藏在自身的恶。

对“墙”和“恶”的解读,则交给读者自身。

2013年5月,在一场名为“村上春树公开访谈in京都——看魂,写魂”的演讲的最后,村上说道:“我每天早睡早起,只想着小说。我不偷工减料。这是我为之自豪的。也许对有些人来说,我的小说不合口味。但我写得非常努力,不偷工减料。如果诸位能明白这一点,我就很高兴了……”

回望村上更早期也更充满戏剧性的作品,难免会感到《杀死骑士团长》也还是有着不可避免的衰颓的痕迹。小说毕竟不是绘画,作家晚年的圆熟也可能演变成自我重复的冗长。但瑕不掩瑜,故事的层层推进感和哲思仍在,并依旧有某种值得再读的纵深感。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村上仍是一位“有毒”的作家,而其吸引人的“毒性”尚未过期。

——————

作者简介:默音,作家、翻译家。1980年代生于云南,后迁居上海。写科幻小说出道,近年来的创作多混合了现实与奇幻,出版小说《月光花》《人字旁》《姨婆的春夏秋冬》,其中《姨婆的春夏秋冬》获上海作协2015年度优秀长篇。长期关注日本文学、文化、美酒美食。主持“默音吃酒去”(id:mychijiuqu)公号。翻译有《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赤朽叶家的传说》《京都人生》《冰点》等多部日本小说和非虚构作品。她以八年时间创作的长篇小说《甲马》即将由理想国出版。

给你一针

GIVE YOU A SHOT

撸起袖子,来一针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chenteng@imaginist.com.cn

转载:联系后台 | 微店:点击“阅读原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