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品行业的商业模式(摸清终端需求再定产品策略)
冻品行业的商业模式(摸清终端需求再定产品策略)平台方就可以根据这些算法,制定独有的渠道标准的产品,让工厂直接按此做标准定制化生产,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进一步降低终端的人工成本。举个例子,通过交易数据发现,同样是排骨粒,中式快餐做糖醋排骨的食材,和炖罐店的排骨炖罐食材,对排骨粒的规格、含肉量、肥瘦比、切法等标准要求是不一样的。在相对传统的冷冻食品行业,B2B大数据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以往“厂家生产什么,终端就卖什么”,正在转化为“终端需要什么,厂家就生产什么”。01用数据摸清终端真实需求
文/刘圣蓉
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的口红?什么样的空调最抢手?哪个地方的人最爱穿秋裤?……这些问题,如今都可以用消费数据来准确回答。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定制”业务正在向“反向定制”延展,即通过聚集数量庞大的用户需求信息,向商家/厂家集中定购。
和天猫提供消费数据给生产厂家一样,B2B平台的价值之一,也是抓取一定数量小B客户的共性需求,反馈给上游原料和生产商,让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更精准地贴近终端需求。
在相对传统的冷冻食品行业,B2B大数据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以往“厂家生产什么,终端就卖什么”,正在转化为“终端需要什么,厂家就生产什么”。
01
用数据摸清终端真实需求
举个例子,通过交易数据发现,同样是排骨粒,中式快餐做糖醋排骨的食材,和炖罐店的排骨炖罐食材,对排骨粒的规格、含肉量、肥瘦比、切法等标准要求是不一样的。
平台方就可以根据这些算法,制定独有的渠道标准的产品,让工厂直接按此做标准定制化生产,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进一步降低终端的人工成本。
这是被誉为冻品B2B领域“独角兽”——福建冻品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冷冻食材研究院正在做的事情。
排骨粒的例子就是根据大数据实现反向食材定制的案例之一,那么作为冻品B2B平台,冷冻食材研究院所以靠的大数据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了解,冻品在线的大数据主要包括三个板块:
其一,辐射区域上,包括福州、成都、昆明等在内的20多个城市(自营 合伙人),随着范围的扩大,其数据覆盖的深度广度也在不断扩大;
其二,产品品类,包括冷冻肉类(猪、牛、羊副、鸡鸭副)、冻品海鲜、调理美食(包括火锅料、半成品、油炸休闲等)、速冻米面、速冻果蔬共5大系列,基本囊括了冷冻食品的主流品项;
其三,渠道客户类型,主要分中小餐饮、菜市场、社区便利店等共18个终端渠道客户。
冷冻食材研究院院长王德明介绍:“通过分子公司及合伙人的交易数据,沉淀了每个渠道的交易共性、产品共性、使用共性、消费共性等应用场景的数据模型。”
对于海量的大数据,需要提炼哪些方面内容?
第一, 从大数据中提炼共性的需求来量产。
具体而言,即在进行交易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提炼有一定规模、一定需求量、一定产品属性的数据。“这样的数据具有代表性,也是我们确认需求的价值点。”王德明说,“我们也会研究每个餐饮类别的共性的需求,这样量才会大。太个性化的,没办法量产。”
第二,从分类数据中提炼出各渠道用户对产品的二次加工需求。
据了解,冷冻食材研究院会将交易数据,进行分品类、分渠道、分单品的数据输出,并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提炼出各渠道用户对产品的二次加工需求。此外,还会深入到每个餐厅后厨,去研究每个餐饮类别的厨师会用食材做哪些额外加工,这些加工是否在工厂就能够很好的完成,从而降低餐厅的人工成本,提高效率。
02
促进成熟产品定制,蓝海产品研发
冻品在线CEO林志勇曾针对传统分销模式做过深度分析,将传统分销的痛点归纳为5点:
一是渠道层级多,以致于终端拿到手的产品性价比低,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餐饮终端只能进一些乱七八糟的杂牌产品;
二是产品同质化,价格战恶性竞争严重;
三是产销不匹配,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终端最终想要的产品形态和规格;
四是厂家想下沉渠道,但物流配送半径受限,服务区域拓展不足,无法精耕;
五是受限于一批商的推广能力,新产品推广效果层层递减。
借助大数据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形成产销匹配,和厂家的产能优化,以及新品研发有更高的成功率。不过,要将数据转化为切实可行的项目,首先得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确认两种方式,即成熟产品的定制以及蓝海产品的研发。”王德明介绍,通过不断摸索,已经形成了标准的“8步”操作流程:
1.前期的数据分析、市场调查;
2.用户需求确认;
3.产品立项研发/定制;
4.生产方资质、资格审查,生产工艺沟通等硬件的确认;
5.“小样”内部试吃,人员推广培训及外部试产试销;
6.用户使用反馈;
7. 改良、修整后再试推,并得到用户的认可;
8.批量生产,并结合互联网平台的先天优势,快速线上和线下整合推进。
整个工作流程中,几乎都要用到数据抓取及分析,而且不同阶段所用数据内容及分析角度不同。
其中,前期主要抓取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市场的整体容量、交易使用的频率、渠道结构等方面数据;中期则是产品导入期的交易数量、交易频次、各类渠道占比、用户反馈情况等数据分析;后期主要抓取产品成熟期的覆盖率、保有量、销售数量等数据,以此来确认打造爆品的基础。
03
锁定同一渠道的共性需求
冻品领域的传统定制业务,主要针对单个大型连锁餐饮系统,或者部分区域市场的个别大代理商等。那么,以大数据为媒的定制是怎样的呢?
据了解,作为B2B平台的冷冻食材研究院,将定制分为从工厂食材与从终端渠道两个端口,即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从两个端口做菜谱研发、产品定制。
工厂食材端的定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现有产品定制,即现有市场流通产品在B2B平台沉淀后,在品质、产能、交易数量、潜在容量等具备很好的基础时,进行针对性的OEM推进,成为定制品牌的带路产品;
二是新品研发定制,通过主流渠道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梳理产品的差异化需求,提高终端的效率,确认新品的研发定制,并挑选合适的加工厂,进行源头的深入合作。
从终端渠道的定制,不是针对个体餐厅,而是对同一渠道类别,几千家、几万家终端的共性需求。
“比如黄焖鸡、沙县小吃,终端用户足够多,才能支撑这些定制产品的销量。”王德明介绍,根据市场需求定制标准黄焖鸡块产品,省去了终端餐饮用户采购鸡腿肉还需要自行切块的问题,也避免传统经销商手动切割的二次污染,而且节约大量的厨师成本和损耗成本。
目前终端比较受欢迎的定制产品有哪些特性呢?王德明介绍,主要有两种:一是以食材A 调味包B的形式组合,终端使用很方便,如巴沙鱼柳、金汤巴沙鱼等;二是调理定制半成品,比如标餐工坊荔枝肉、麻辣鸡杂等。
“在数据价值输出的时候,重点是将整个市场细分渠道的规模、多种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为判断标准,来规划B2B平台研究的方向,并以此研究的范畴来确认用户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王德明说。
04
中式快/简餐、小吃、区域连锁切入价值高
随着中国餐饮市场全面升温,几万亿的餐饮大蛋糕中,方便快捷的速冻半成品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就目前来讲,哪些终端,大数据切入的价值较高呢?
林志勇认为,主要为中式快餐/简餐、特色小吃,以及区域性连锁店等。原因如下:
其一,厂家有很多菜谱的产品研发,却没有合适的平台切入终端,通过冻品B2B平台整合,并在厂家端创新后,产品快速直达终端。
其二,连锁餐饮需要差异化、标准化的产品,以保证服务的一致性,借助大数据来精准研发的菜谱和匹配的产能,能以最优的性价比来满足其需求。
其三,其他渠道更多的是夫妻老婆店,没有菜谱的更新、研发能力,但是又要不断更换菜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味蕾,也需要一定的专业平台给予产品、菜谱的支持。此外,作为整个交易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客户确实最没有话语权的,一般都是当地经销商卖什么货,就买什么货,上什么菜。
其四,终端用户大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法了解同渠道、同属性的门店都在使用什么产品、推出哪些菜品,需要通过平台的整合推荐,来第一时间升级自家门店的菜品。
王德明补充道,一个规范的B2B平台,同时也承担着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有标准的软硬件配置,有详实的数据可查”。
比如,外部方面主要是严格管控原料供应商,包括优选源头,审核供应商资质,定期稽核与问题督导等;内部方面,则是从进货查验到配送服务都进行严格规范,并进行周期性巡检稽核以确保管理制度的认真执行。此外,还有全程冷链配送,自建专门的检测室、定期抽取产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及与保险公司合作,对平台上所有产品进行投保等,从多个层面确保食品安全。
至于未来大数据还可能向冻品的哪些应用方面拓展,林志勇分析,将为冻品在餐饮业的销售和发展趋势、厂家终端销售通路和产品适用方法、各销售渠道的流通情况、厂家产品研发定制等,提供数据支撑,以此来优化整个产业链。
注:文中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