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古籍的真假(古籍版本鉴定是一门实证研究的学问和技能)
如何鉴定古籍的真假(古籍版本鉴定是一门实证研究的学问和技能)既然谈到了善本,自然要讲到善本的收藏者。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的“藏书家五等”之说对后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虽然后世对他的分法褒贬不一,但还是为后世所本。然而赵宣在本专著中却对此做出了重要突破,他首先说,《北江诗话》乃是洪亮吉在诗学上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贡献,同时讲到了洪亮吉的学术背景,认为洪氏乃是乾嘉间著名的吴派经学家,然其在诗评著述中却颇为突兀地出现了“藏书家五等”说,对于这种说法,赵宣亮明了自己的态度:从历史文物性看,书籍的时代是选取善本的首先要件,但不是绝对条件,有的书是可以单凭时代条件决定的,如敦煌出现的唐以前及唐至五代、宋初的写本或印本,不问内容如何,片纸只字,都必须特别珍视。宋代和元初的印本或写本,也是如此,不管有什么参考价值,其本身是六百至八百多年以前刻印的书,从印刷史的发展角度看,也应该特别保存。同样情况,对于写本的时代,还可以放宽一些。而后赵宣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当代古籍版
◎韦力
王华宝在本书序言中称,此书是扬州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赵宣团队所做的“口述史方法下的中国大陆当代古籍版本学家鉴定经验整理集成与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王华宝认为该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本书“有很明显的学术特色”。
赵宣先生在该书的《绪论》中首先提及,口述史分为口述史学和口述史料,而本研究则侧重于后者,而口述史料是与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并列的三大史料之一。对于口述史料的定义,本书有如下阐述:
是通过口述方式收集的史料,有录音和文字两种形式。以古籍版本学研究为例,其核心问题是版本的鉴定,而版本的鉴定既需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寻找、辨析、研究各种各样的版本标识,也需要通过全方位、多学科的考证,才能知其源流、真伪和珍善与否。
而后赵宣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当代古籍版本学家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其从朱士嘉的《中国地方志综录》讲起,而后列出了上百部相应出版物,之后认为:“整体而言,现有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集中聚焦古籍版本学家群体之鉴定经验的尚付阙如。古籍版本鉴定是一门实证研究的学问和技能,需要有大量古籍文本经眼接触的实践经验为基本条件。”由此而讲述出了赵宣先生为什么要组织团队来对当代古籍版本学家进行采访,而这么做的目的,乃是“旨在深入探究当代古籍版本学之发展”。
赵宣先生的这部专著总计分为七章,前有《绪论》,后有《附录》,前两章乃是探讨中西方书志学研究的异同,以及中国古代目录版本学家的流派分析,后五章则为个案研究,由此可以看出,本书的重点乃是通过采访的方式来研究版本目录学人。在研究之前,赵宣首先要梳理相关的概念以及他对历史概念的评判,比如他首先探讨了中国传统学术发展而来的文献学与西方图书学在外延、内涵上的差异,接下来从通过字义梳理来确认“版”与“本”之间的演变过程,而后认为:“版本学是以图书的物质形态为研究物件、以版本鉴定和版本考订为核心内容,以揭示图书文献价值为终极目标的辅助性学科。”对于该学科,“它起初不仅应该是校雠学的一个分支,而且还曾从属于校勘学和目录学,通过校勘辨别版本的异同、优劣,再通过目录著作表现出来”。
探求版本首先要讲述前人的善本观,赵宣认为善本有着特殊的文物价值,故历史文物性乃是善本定义的首要标准,而后他引用了冀淑英在《关于古籍善本的范围》一书中的所言:
从历史文物性看,书籍的时代是选取善本的首先要件,但不是绝对条件,有的书是可以单凭时代条件决定的,如敦煌出现的唐以前及唐至五代、宋初的写本或印本,不问内容如何,片纸只字,都必须特别珍视。宋代和元初的印本或写本,也是如此,不管有什么参考价值,其本身是六百至八百多年以前刻印的书,从印刷史的发展角度看,也应该特别保存。同样情况,对于写本的时代,还可以放宽一些。
既然谈到了善本,自然要讲到善本的收藏者。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的“藏书家五等”之说对后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虽然后世对他的分法褒贬不一,但还是为后世所本。然而赵宣在本专著中却对此做出了重要突破,他首先说,《北江诗话》乃是洪亮吉在诗学上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贡献,同时讲到了洪亮吉的学术背景,认为洪氏乃是乾嘉间著名的吴派经学家,然其在诗评著述中却颇为突兀地出现了“藏书家五等”说,对于这种说法,赵宣亮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们认为,古代文人信笔天下的成分更重,而且在以随笔形式创作时,尤与作者的个人性情息息相关。毫不客气地说,洪氏“五等说”最严重的失误,就是提出一个藏书家分等第的问题,不但分类而且还定出了高下,以至于后代学者对藏书家分等分类的观念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出和洪北江的关系。
那么对于藏书家应当作怎样的归类呢?赵宣说:
我们认为,掠贩者本不配享于藏书家之列,洪氏所谓藏书家五等,实为考订、赏鉴、校雠、收藏四类而已。所谓考订家,实则汉学家、经学家和小学家也。赏鉴、校雠、收藏家皆可谓之版本学家,只不过侧重点不一而已。
而赵宣最重要的观念,则是提高了赏鉴派的地位:“收藏派仅仅是具备一般版本知识的业余爱好者,而赏鉴派是为搜集版本而从事校雠者,校雠派则是为校雠而研究版本者。”因此他觉得:“赏鉴派在有清一代的持续发展,以及校雠派中赏鉴倾向的增强,其实都是因为‘赏鉴’顺应了版本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赏鉴派才尤应引起后世版本学研究者加以重点关注。”
正是出于这样的观念,赵宣将其采访过的19人(其中16位撰写了专门篇章)分为赏鉴派版本学家和校雠派版本学家两部分,其前一派列出专节者有江澄波、丁瑜、王贵忱、沈津、陈先行、朱赛虹、李际宁、陈红彦及韦力,后一派则首先追忆了两位去世的前辈:张秀民与瞿冕良,接下来则是沈燮元、骆伟、李致忠、史金波、韩锡铎、安平秋、杜泽逊。赵宣分别给每人以定义,也就是点出每人的研究成果,比如丁瑜一篇的题目中定语为“版本目录学研究”,王贵忱一篇的主题词是“藏物之道”,陈先行一篇则是“根植于宋版研究的稿钞校本鉴定”,李际宁一篇则为“佛经版本研究”,而他所写的每篇采访文,都能让我回忆起主题人物的音姿。而赵宣来寒斋考察时,首先拿出事先做好的提纲,一一提问,同时做了录音,可见其在采访前做足了功课。他同时讲述到为了采访,几乎买全了每一位被采访者的著述,通过大量阅读而后列出提纲,这样的采访主题明确,话题集中,也让采访对象感觉受到尊重。
本书正文之外还有两篇附录,一是《扬州大学图书馆藏许心武专藏考略》,另一篇是《中国当代目录学研究评议——重拾“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要义》,该文应当视作赵宣先生完成本课题后的总结。阅读本书后,我的总体感受乃是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当代版本学家的成果,以及这些人在学界所做出的突破。而这样的深度学术性总结专著,能让业界对一些约定俗成的观念做再反思性的探讨。
本文作者韦力:著名藏书家、文史学者,著有《古书收藏》、《书楼寻踪》、《芷兰斋书跋初集》、《中国古籍拍卖评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