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重要的金属元素的使用史(从远古的铜而始)
人类重要的金属元素的使用史(从远古的铜而始)在近代工业中,铜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工业,到20世纪60年代,这两个工业中用铜量占据28%,到1997年,这两个行业仍是铜消耗的主要领域,占比25%。后来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铜的消费市场也由2000年前的欧美国家,转到2000年后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就中国而言,在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铜仅次于铝。在我国,最早提取铜的方法是利用天然铜的化合物进行湿法炼铜获得,这既是湿法技术的起源,也是世界化学史上的一项发明。西汉《淮南子•万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即硫酸铜。这种方法用现代化学式表示就是:CuSO4 Fe=FeSO4 Cu。另外,1933年,河南省安阳县殷虚发掘中,发现重达18.8千克的孔雀石,直径在1寸以上的木炭块、陶制炼铜用的将军盔以及重21.8千克的煤渣,说明了3000多年前我国古人从铜矿取得铜的另一种方法:即将
#无条件写作日·爱地球专场#
铜的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金属。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北部发掘的由自然铜制造的铜珠,据推测已超过1万年。
在我国,4000年前的夏朝已经开始使用红铜,即锻锤出来的天然铜。1957年和1959年两次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的遗址发掘出铜器近20件,经分析,铜器中铜含量高达99.63%~99.87%,均为纯铜。而纯铜,在古代虽然可开采的矿藏相对稀少,但并不难从它的矿石中提取,在13世纪曾被瑞典法伦的铜矿所用的取铜方法正是烘烤硫化矿石,然后用水分离出其形成的硫酸铜之后流淌过铁屑表面铜就会沉淀,形成的薄层很容易分离。这正是当时瑞典法伦的巨大财富来源。
在我国,最早提取铜的方法是利用天然铜的化合物进行湿法炼铜获得,这既是湿法技术的起源,也是世界化学史上的一项发明。西汉《淮南子•万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即硫酸铜。这种方法用现代化学式表示就是:CuSO4 Fe=FeSO4 Cu。另外,1933年,河南省安阳县殷虚发掘中,发现重达18.8千克的孔雀石,直径在1寸以上的木炭块、陶制炼铜用的将军盔以及重21.8千克的煤渣,说明了3000多年前我国古人从铜矿取得铜的另一种方法:即将一些鲜绿色的孔雀石CuCO3.Cu(OH)2和深蓝色的石青2CuCO3.Cu(OH)2等的矿石在空气中燃烧后得到铜的氧化物,再用碳还原,便可得到金属铜。
但是当时鉴于炼铜制成的物件太软,易弯曲,且很快就钝,所以人们发现把锡掺到铜里去制成铜锡合金——青铜,这样其硬度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假如把锡的硬度值定为5,那么铜的硬度就是30,而青铜的硬度则是100~150)。由于青铜器件熔炼和制作都较铜容易得多,且坚硬,易熔,易于铸造成型,在空气中稳定,因此在古代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国历史上的青铜器时代即是青铜被广泛应用而来的。同样,在公元前约280年,欧洲爱琴海中罗得岛上罗得港口矗立的青铜太阳神,高达46米,手指高度超过成人,也是青铜塑造的。
在近代工业中,铜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工业,到20世纪60年代,这两个工业中用铜量占据28%,到1997年,这两个行业仍是铜消耗的主要领域,占比25%。后来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铜的消费市场也由2000年前的欧美国家,转到2000年后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就中国而言,在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铜仅次于铝。
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 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这是因为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只有极少数的金属如金、银等以游离态存在。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生活中应用极为普遍,是在现代工业中非常重要和应用最多的一类物质。
由于金属的电子倾向脱离,因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带正价电,但当温度越高时,因为受到了原子核的热震荡阻碍,电阻将会变大。金属分子之间的连结是金属键,因此随意更换位置都可再重新建立连结,这也是金属伸展性良好的原因。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少数金属例如金、银、铂、铋以游离态存在。金属矿物多数是氧化物及硫化物,其他存在形式有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
属于金属的物质有金、银、铜、铁、锰、锌等。在一大气压及25摄氏度的常温下,除汞(液态)外,其他金属都是固体。大部分的纯金属是银白(灰)色,只有少数不是,如金为黄赤色,铜为紫红色。
通常将具有正的温度电阻系数的物质定义为金属。使用的含112
种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共90种。
除锡、锑、铋等少数几种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以外,绝大多数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小于4,主族金属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1或ns2或ns2 np(1-4),过渡金属的外围电子排布可表示为(n-1)d(1-10) ns(1-2)。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均比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大。
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
中国在1958年 将铁、铬、锰列入黑色金属,并将铁、铬、锰以外的64种金属列入有色金属。这64种有色金属包括:铝、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镉、铋、金、银、铂、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镓、铟、铊、锗、铼、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硅、硼、硒、碲、砷、钍。
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电阻比纯金属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常用的有色合金有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锡合金、钽合金、钛合金、锌合金、钼合金、锆合金等。
有色金属中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之一。现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元素,且其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元素所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合金统称为“二元合金”,由三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合金通称为“多元合金”。合金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于组成合金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特性。
‘
合金的晶体由不同类的原子组成,根据组成元素的相互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和性质。镍铬合金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耐热性(1000℃~1200℃),常用作电炉丝;铝合金单位重量的强度高的接近于优质钢;铍青铜具有极高的硬度和强度,且有较好的弹性,抗腐蚀性强,可焊性和切削加工性良好,常用于制造特殊轴承、弹性元件、不发生火花的工具。由于合金的机械性、物理和化学性能往往优于纯金属,因此,工业上应用的金属材料几乎都是合金。
金属分为活性金属和钝性金属两种。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金属称为活性金属,氢后金属就是钝性金属。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金属元素是化学元素的主体 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物质资源。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含量为7.73%)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含量为1.5%)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密度最小的金属:氢(2016年1月英国科学家在爱丁堡大学首次制成金属态氢,氢成为密度最小的金属)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22.48×10³㎏/m³)
最硬的金属:铬(莫氏硬度约为9)
最软的金属:铯(莫氏硬度约0.5)
导电性最强的金属:银
导热性最强的金属:银
制造新型高速飞机最重要的金属:钛(被科学家称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或“未来的钢铁”)
海水中储量最大的放射性元素:铀(陆地铀矿的总储量约200万吨,海洋里含铀的总量高达40万万吨)
含同位素最多的元素:锡(有10种稳定的同位素)
含同位素最少的元素:钠(只有Na-23稳定)
展性最强的金属:金(最薄的金厚度只有1/10000mm)
延性最好的金属:铂(最细的铂丝直径只有1/5000mm)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熔点:3410±20℃)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熔点-38.8℃)
熔沸点相差最大的元素是镓(熔点30℃,沸点2403℃)
地壳中含量最少的金属是钫(即使是在含量最高的矿石中,每吨也只有37×10负13次方克;地壳中的含量约为1×10^-21 %)
光照下最易产生电流的金属元素:铯(当其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电子便能获得能量从表面逸出,产生光电流)
金属性最强的金属:铯
世界上最贵的金属:锎(每克1千万美元,比金贵50多万倍)
世界上最便宜的金属:铁
最易应用的超导元素:铌(把它冷却到-263.9℃的超低温时,会变成一个几乎没有电阻的超导体)
最能吸收气体的金属元素:钯(1体积胶状钯能吸收氢气1200体积)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