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ppt(CT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ppt(CT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环撕裂发生率约为1.1%,是非常危险的并发症。研究显示,主动脉根部钙化情况及瓣环的过度扩张与瓣环撕裂密切相关。瓣环下方及左室流出道的钙化程度及瓣环扩张面积超过20%,是瓣环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TAVR患者发生心脏传导系统异常较为常见,永久起搏器植入发生率可达13.1%,Medtronic Corevalve(MCV)较ESV瓣膜发生率更高,这与MCV瓣膜放置位置较ESV瓣膜低有关。血管并发症是TAV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可达15%。不匹配鞘管的应用、血管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弯曲程度是导致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主动脉CTA可以清晰地显示股动脉入路,明确钙化情况及有无附壁血栓,还可测量血管腔直径、面积。Hayashida等研究发现,鞘管内径/股动脉内径>1.05是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解剖信息还能提示术者在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产生自身抗体和形成免疫复合物为特点,累及多个系统及脏器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是SLE常累及的靶器官之一,文献报道SLE患者心血管系统受累发生率超过50%,包括临床和亚临床受累。
作者:任心爽 吕滨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凭借其图像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强大的图像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以及快捷的检查手段,成为判断心脏解剖结构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术前精准测量及术后疗效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流动力学证据,超声心动图是评价瓣膜病变及其导致的瓣膜功能异常的金标准,CT仅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手段,如排除冠心病及其他病因导致的瓣膜功能异常,如主动脉根部瘤、主动脉夹层、大动脉炎、心肌病等疾患累及瓣膜或导致的瓣膜功能异常。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在瓣膜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术前的心脏结构评估变得尤为重要,CT检查成为术前评估的常规技术。本文将重点介绍CT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的应用。
自法国医生Cribier于2002年完成了首例TAVR手术以来,相关的临床试验经历了从高危到中低危患者选择的过程。Partner-1试验及Corevalve U.S.Pivotal试验是最早开展的评估第一代球囊扩张瓣膜及自膨胀瓣膜效果的临床试验,随访结果表明,TAVR应用于无法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较保守治疗更加获益,用于手术高危患者与外科手术效果相当。后续的Partner-2、S3i、Surtavi等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了TAVR手术在中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TAVR手术的顺利开展,需要术前详细评估主动脉根部解剖细节、瓣膜钙化程度、血管入径和选取瓣膜型号的依据。CT作为术前常规检查,主要用于:①手术路径的评估:主动脉CTA能够评价入路血管的内径、角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等;②主动脉根部解剖的评估:准确量化测量主动脉瓣环、窦部及窦管交界直径大小、瓣环和瓣叶钙化程度、冠状动脉开口与瓣环之间的距离等;③冠状动脉病变评估:明确术前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严重狭窄患者可于TAVR术前或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解剖信息还能提示术者在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瓣周漏是TAVR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既往研究发现TAVR术后约7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瓣周漏,即使是轻度瓣周漏也是患者短期及长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瓣膜与瓣环直径不匹配及主动脉根部的钙化与瓣周漏的发生显著相关。Hasan等人对放置Edwards Sapien Valve(ESV)的患者进行分析,显示CT测量的主动脉瓣环最大径与放置瓣膜直径的差值(△Dmax)>4mm对术后瓣周漏预测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0%。主动脉瓣环钙化程度及分布情况也与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关系密切,凸向主动脉的钙化(>4mm)及瓣叶结合处钙化,是术后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主动脉瓣环撕裂发生率约为1.1%,是非常危险的并发症。研究显示,主动脉根部钙化情况及瓣环的过度扩张与瓣环撕裂密切相关。瓣环下方及左室流出道的钙化程度及瓣环扩张面积超过20%,是瓣环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TAVR患者发生心脏传导系统异常较为常见,永久起搏器植入发生率可达13.1%,Medtronic Corevalve(MCV)较ESV瓣膜发生率更高,这与MCV瓣膜放置位置较ESV瓣膜低有关。血管并发症是TAV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可达15%。不匹配鞘管的应用、血管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弯曲程度是导致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主动脉CTA可以清晰地显示股动脉入路,明确钙化情况及有无附壁血栓,还可测量血管腔直径、面积。Hayashida等研究发现,鞘管内径/股动脉内径>1.05是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开展,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钳夹术等也陆续应用于临床。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前应用CT评估肺动脉瓣环的大小及血管情况,类似TAVR的术前测量,能够帮助术者选择合适的瓣膜型号及血管入路。文献证实,术前CT图像能够清晰显示二尖瓣前后叶的解剖结构,测量二尖瓣环的大小,且动态CT图像能够观察二尖瓣运动情况,对瓣叶脱垂的位置进行定位,在选择手术路径、器械的选择、定位的选择及术后反流情况的评估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内容精选自:张健教授、陈义汉院士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18》。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岑聪┆美编 高红果┆制版 刘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