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报道冬奥黑科技(为冬奥保驾护航)
国外报道冬奥黑科技(为冬奥保驾护航)方圆5米内,眼前120度内的人群都别想逃过巡检机器人“小白”的眼睛。当它看到你没有佩戴口罩时,就会发出提醒:“朋友你好,请佩戴口罩。”直到你戴上口罩,它才会离去。跟雾化消毒机器人并肩作战的还有身高130厘米的紫外线消毒机器人。相比于主要负责开放式空间消毒的雾化消毒机器人,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对密闭区域、小范围消毒则效果更好,它的消毒覆盖范围约为250平方米。雾化消毒机器人、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小白”巡检机器人⋯⋯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上,一批“黑科技”小家伙们即将上岗,环境消杀、防控巡检、人员消毒仅靠这些智能设备即可完成!身高140厘米,肚子圆滚滚,脖子跟长颈鹿一样,上面顶个“小风扇”,移动起来“呼呼”往外喷雾。这个有趣的小家伙就是助力冬奥疫情防控的雾化消毒机器人。可别小看它,仅仅一分钟,这台雾化消毒机器人就能消杀36平方米,一次可高水平消杀超1000平方米以上,续航4到5小时。据技术人员介绍
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有大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涉奥人员来到中国。人流聚集增加给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筑牢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北京冬奥会筹办运用多种黑科技,为赛会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多款机器人
肩负监测消杀功能
▲向巡检机器人“小白”伸伸手,就可以完成手部消毒。
雾化消毒机器人、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小白”巡检机器人⋯⋯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上,一批“黑科技”小家伙们即将上岗,环境消杀、防控巡检、人员消毒仅靠这些智能设备即可完成!
身高140厘米,肚子圆滚滚,脖子跟长颈鹿一样,上面顶个“小风扇”,移动起来“呼呼”往外喷雾。这个有趣的小家伙就是助力冬奥疫情防控的雾化消毒机器人。
可别小看它,仅仅一分钟,这台雾化消毒机器人就能消杀36平方米,一次可高水平消杀超1000平方米以上,续航4到5小时。据技术人员介绍,雾化消毒机器人一次能装下16升消毒液,通过头顶上的四向喷头喷洒药剂,仅用一个手机APP就可以操作机器人。“这个小家伙底盘上还装有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相当于两只小眼睛。通过使用激光雷达扫描前方路况,视觉传感器在比较复杂的环境里识别路况,轻松避开障碍物并执行消毒任务。”
跟雾化消毒机器人并肩作战的还有身高130厘米的紫外线消毒机器人。相比于主要负责开放式空间消毒的雾化消毒机器人,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对密闭区域、小范围消毒则效果更好,它的消毒覆盖范围约为250平方米。
方圆5米内,眼前120度内的人群都别想逃过巡检机器人“小白”的眼睛。当它看到你没有佩戴口罩时,就会发出提醒:“朋友你好,请佩戴口罩。”直到你戴上口罩,它才会离去。
巡检机器人“小白”的头顶还配有无接触式手部消毒设备。当它巡逻时,可以随时随地停下来,为人们提供手部消毒。在它停留的30秒时间内,如果需要进行手部消毒,使用者只需把手放在它头顶消毒设备的红外感应部位,就能获得免洗手凝胶。此外“小白”巡检机器人还会根据场馆需求提前录入温馨的提示语,比如:比赛倒计时还剩×分钟。提醒观赛人员不要错过精彩的赛事。
智能移动方舱
伤情确诊仅需30秒
▲方舱内配有卧式锥形束CT等多种先进诊疗设备。
智能移动方舱是冰球场上的“应急大夫”。运动员从受伤到完成确诊,时间不超过30秒!从外观上乍一看去,智能移动方舱就像一辆随处可见的厢式货车,和想象中的“黑科技”差距甚远。智能移动方舱“身体”虽小,室内面积不到20平方米,但车厢内却大有文章:卧式锥形束CT、冻伤面部数据采集系统、便携式智能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各类先进诊疗设备让运动员伤情的确诊和先期处理更加准确及时。
有了智能移动方舱以后,30秒就可以完成整个过程:包括对运动员进行CT检查,输入诊断数据,生成诊断结果,发出诊断报告,给予治疗建议等。一眨眼工夫,全部搞定,保障了运动员可以在救治黄金窗口期得到有效治疗。另外智能移动方舱还可以远程会诊,它可以把运动员的CT结果通过5G网络传输给远端的专家,进行远程诊疗,给予精准权威的处方建议。
依托智能移动方舱以及5G网络传输远程会诊治疗,医生可以在事发时作出快速决策,提高冬奥会现场救治水平,缩短救治时间,保证移动方舱内救治的高效与专业。
气溶胶检测系统
灵敏度提升10倍
▲气溶胶检测系统灵敏度是常规检测方法的10倍。
气溶胶直径小于100微米,可以被人直接吸入肺部,是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等科研人员开展紧急攻关,联合研制出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存在于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进行收集检测,灵敏度可达常规方法的10倍。
这套监测系统分为两部分:便携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将在需要检测的场所内工作,开展空气样本采样;自动化全集成高灵敏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则设置在实验室,分析采集到的样本并生成检测报告。该系统能实现气体和气溶胶的分离,让气溶胶在采样管中富集。同时,收集试剂对病毒能起到灭活作用,保证收集到的病毒样本不再具备传染性。该套气溶胶核酸检测系统能实现每毫升20拷贝(cps/ml)的灵敏度,而常规方法需要每毫升200至500拷贝才能检出,即使是最新突变的奥密克戎毒株,也同样逃不过该系统的检测。
每台采集器工作30分钟,就可以采集到12立方米内的气溶胶颗粒,再经过45分钟的自动化一体检测,即可得出检测结论。从采样开始到将最终结果反馈至防疫部门,全程不超过4小时。
此前这套系统在5个冬奥场馆及主媒体中心等场地进行了系统测试验证。一旦在检测中发现了弱阳性或阳性样本,实验室将立即与防疫部门沟通,尽快启动环境消杀及人员检测、追踪等一系列防疫流程。
目前北京冬奥会的多个场馆已布置了此类气溶胶采集器,并设置临时检测站,为冬奥会提供全面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保障。
腋下创口贴
时刻监测体温数据
众所周知,创口贴是用来包扎伤口的,但是冬奥会测试赛中使用的一款“腋下创口贴”,却是一款实打实的黑科技。这款学名叫“可穿戴式体温计和疫情防控‘千里眼’系统”是目前全球最小、最精准的可穿戴式连续智能测温设备,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尺寸小和易佩戴的优势。
据了解,可穿戴式体温计的芯片传感器仅有沙粒大小。需要测温的人员只需用创口贴,或皮肤贴,将智能体温计固定在腋下的皮肤上,再用手机下载“安芯测”App,将该设备绑定,体温数据变化都会在手机页面清晰展现,并可实现自动测量、自动上报后台。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远端检测人员便会发出预警。
与传统体温检测方式相比,“腋下创口贴”体温计具有多项技术优势。首先,该款体温计测温精度更高,美国同类体温贴的检测精度为0.1-0.2℃,而它的检测精度则达到了0.05℃。其次,功耗更低,“腋下创口贴”体温计单次充电可供连续测温10天以上。
如今,作为“腋下创口贴”升级版设备的多体征感知设备,已配发首都体育馆场馆群。与大数据预警平台相结合,可实现体温、心率、呼吸率、血氧、运动、血压、睡眠7项监测和预警。佩戴该设备的工作人员任何一项指标异常,系统都会自动报警。
▲作为可穿戴式体温计的升级版,多体征感知设备可进行7项监测和预警。
冬奥会刊记者阎彤和冠欣孙颖摄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 于丽爽 刘苏雅
编辑 韩烨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