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反作弊(双胞胎可以替考)
高考反作弊(双胞胎可以替考)当然了,我是不可能享受到双胞胎的“福利”了,就算是现场克隆也来不及。尤其是当听说了有双胞胎哥哥帮双胞胎弟弟考大学的事之后,更是无数次幻想过有人替我直通清华。其实对有双胞胎兄弟的同学,我是极其羡慕的。因为当年读书的时候,自己的各种表现过于拉胯,所以一直希望有个双胞胎兄弟,能替我背个锅。毕竟家务事可以往我爸身上泼黑水,但考试成绩是真的没辙。
文|诚言呈语
不知道大伙的学生时代,有没有过双胞胎同学。
我说的是那种同卵双胞胎,不是异卵的。
反正我自己是碰见过两对双胞胎,用肉眼看上去的话,那不能说是极其相似,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其实对有双胞胎兄弟的同学,我是极其羡慕的。
因为当年读书的时候,自己的各种表现过于拉胯,所以一直希望有个双胞胎兄弟,能替我背个锅。
毕竟家务事可以往我爸身上泼黑水,但考试成绩是真的没辙。
尤其是当听说了有双胞胎哥哥帮双胞胎弟弟考大学的事之后,更是无数次幻想过有人替我直通清华。
当然了,我是不可能享受到双胞胎的“福利”了,就算是现场克隆也来不及。
但是有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的人,就真能在高考中替考吗?
其实未必。
在理论上来说,同卵双胞胎那基本上就等于在生命刚形成的时候,就进行了一次天然的克隆。
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基因完全相同,而由基因主导的外貌、血型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完全一样,就跟“连连看”似的。
所以在过去,除非有人举报(而且还经常是举证不足),一般来说,是真的很难现场查验出来。
但咱们的高考大伙是知道的,标准就是绝对的公平,所以即便是同卵双胞胎比例极低,替考的可能性也不大,也得把身份校验做到极致。
可是连基因都完全一样的俩人,怎么才能分辨呢。
实际上,我们对同卵双胞胎完全相同的理解,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相同,或者说是肉眼分辨下的相同,在对双胞胎的研究上,其实也有不少不同之处。
就比如说指纹吧,按理说,同样的基因决定了同样的指纹,但指纹研究却显示,即便是同卵双胞胎,指纹也只能说是相似,而不是相同。
这在指纹识别技术的初期,的确是不容易辨认的,但是在数据模型精细到今天这个程度之后,识别出来的几率其实并不低。
和指纹识别相近的,是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其实和指纹识别相似,都是把外貌特征模块化、数据化、精细化,但这也有局限性。
因为面部数据是有类似于“扩展联想”功能的,也就是说,过于先进的人脸比对,是可以跨年龄比对的。
所以,这项先进的技术,对那些长相“同途殊归”的同卵双胞胎,可能还真的存在局限性。
当然了,外貌特征上的识别,是未必可以确保百分之百正确的,所以其他方面的校验也得安排上,比如指静脉识别。
相比于指纹和人脸识别来说,指静脉识别就有点“高科技”了,因为它是以手指中血液的流动,可以吸收特定光线为原理,来区别生物特征的。
以目前的水平来看,这是世界上具有最高精度、最高速度、最尖端的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防伪性相当高。
所以如果有必要的话,就连同卵双胞胎也能在它的近红外线穿透下,区分得明明白白。
不得不说这一招,是真的有点“狠”。
客观地说,其实指静脉识别技术,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所有的高考考场。
毕竟如果不是确实有必要的话,也确实用不着使这么大的身段,但这显然也会激起一些有条件的考生,去往“替考”上钻营。
替考的后果有多严重?在古代,那可是真正意义上的“玩命”。
虽然到了今天,替考的考生不至于“出场成盒”了,但考生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可能会是人生中逆一辈子的“台风”。
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了高考作弊者,会被禁止在1-3年内参加高考,而且会记录在个人档案里。
这听上去好像也还好,毕竟有的大学生光是清考就得两三年,从时间上来算的话,这一波好像也不亏。
但实际上在禁考的这几年里,考生会处在一个相当糟糕的状态之中。
你琢磨吧,别人考上了大学,去了心仪的城市,而自己却要为了同样的目标,花更多的时间在里面。
而当以前的同学开始接触专业课,进厂实习了,你这边才刚开始进入高考“冲刺阶段”。
这等于是和以前的同龄人,越来越聊不到一块去。
久而久之,虽然你还是在过去的城市里,学着和以前的同学同样的知识,但在这之前,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积累起来的所有圈子,可能就全都没了。
所以和朋友断档,和高考绝缘的这段时间里,你可能压根就没心情去复习,闹不好过去能考一本的水平,到了再考的时候也就是个本科线。
到时候,再想想自己和别人落后的差距,以及“准后浪”的冲击,这种心态上的调整,可未必是有人能劝得了的。
而接下来的人生,也大概率会借着这种“惯性”,被蒙上一层阴影。
所以,只要心无旁骛,别玩花活儿,并且笃定了自己将来也能走进大学的校门,那就以一个大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吧。
也许接下来的这半年,会是大伙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半年。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