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航拍最新消息(都江堰看似不起眼)
都江堰航拍最新消息(都江堰看似不起眼)2、分水既然决定好了要凿玉垒山,就必然要选择一个最佳的位置。李冰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都江堰这个位置。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因为当岷江流到都江堰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大约有45度的弯,这样岷江的水在都江堰这个弯道地方就会更容易流向成都平原。秦国占领蜀地之后,起初仍用蜀地的王公贵族治理蜀国。但非我族人,其心必异。蜀地经常发生叛乱,秦国于是直接将蜀国变成蜀郡,从一个附属国变成了秦国的一个郡。而蜀郡所在地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是一个天然的大粮仓,并且四周有天堑之险,也是一座天然的兵营。但是成都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岷江的旱涝灾害。岷江水流丰沛,但是却并没有贯穿成都平原。岷江距离成都平原有几十公里。想要把成都平原的粮食沿着岷江顺流而下,就要走几十公里的路。别小看这几十公里的路,在蜀道那个"难于上青天"的地区,这是几十公里的路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虽然岷江水量充沛,甚至
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从此之后秦国就成为了诸侯国当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在位时期,就有征服六国的打算了。但是他为了稳定后方决定先攻打巴蜀地区。不过巴蜀地区属于天堑之地,易守难攻。正在秦惠王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公元前316年,成都平原上的巴国和蜀国这两个国家爆发战争,当时巴国向秦国求援,这正是秦国讨伐巴蜀的天赐良机。秦国就派司马错带兵前去支援巴国,讨伐蜀国。强大的秦国军队来到蜀国之后,蜀国不堪一击,直接被秦国灭掉。而秦国又来了一个假道伐虢之计,回过头来就把巴国也给灭了。
得蜀望楚秦国攻占巴蜀地区的主要目的是攻打楚国,将军司马错就说过: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公元前280年,秦国1万多艘船,10万多精兵,600万亿斛粮食,顺着长江南下,通过水路十几天就到达了楚国,直取楚国的黔中郡。但是当秦国攻打到楚国黔中郡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秦国占领蜀地之后,起初仍用蜀地的王公贵族治理蜀国。但非我族人,其心必异。蜀地经常发生叛乱,秦国于是直接将蜀国变成蜀郡,从一个附属国变成了秦国的一个郡。而蜀郡所在地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是一个天然的大粮仓,并且四周有天堑之险,也是一座天然的兵营。但是成都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岷江的旱涝灾害。
岷江水流丰沛,但是却并没有贯穿成都平原。岷江距离成都平原有几十公里。想要把成都平原的粮食沿着岷江顺流而下,就要走几十公里的路。别小看这几十公里的路,在蜀道那个"难于上青天"的地区,这是几十公里的路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虽然岷江水量充沛,甚至在岷江两岸常年出现洪灾,但是它与成都平原隔着一座玉垒山。岷江的水流不到成都平原,使得成都平原反而干旱。所以成都平原无论是作为秦国的粮仓也好,还是兵营也罢。这些棘手的问题都是不得不解决的。但只要凿开玉垒山,让岷江的水流到成都平原,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于是公元前256年,秦昭王就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决定凿开玉垒山。
都江堰的原理,真是智慧!1、地点选择
既然决定好了要凿玉垒山,就必然要选择一个最佳的位置。李冰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都江堰这个位置。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因为当岷江流到都江堰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大约有45度的弯,这样岷江的水在都江堰这个弯道地方就会更容易流向成都平原。
2、分水
紧接着李冰父子设计了一个分水的装置,叫做"鱼嘴"。然后在玉垒山凿开一个口,称之为"宝瓶口",让水能够流向成都平原。紧接着设置了"飞沙堰",也就是一座不算太高的大坝,让水能够继续流入主干道中。这样的话,闽江水在通过鱼嘴的时候被分成两部分,靠近玉垒山那部分叫做"内江",另一部分叫做"外江"。内江的水有一部分在飞沙堰处,又重新流回了外江,另一部分顺着宝瓶口流向成都平原。
但是在凿开玉垒山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玉垒山的岩石尤为坚固,如果靠纯人力开凿的话至少需要30年。于是李冰父子又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那就是"热胀冷缩"。李冰父子先在玉垒山上点燃一些易燃的物品,把山的温度烧得特别高,然后再浇上水。这样山体热胀冷缩,石头就裂开了,然后再开凿就轻松多了。结果李冰父子用了短短8年,就将玉垒山凿开了一个口子。
不过都江堰看似好像没有什么神奇之处,无非就是让岷江水分流,然后再在山上凿出一个口子罢了。其实不然,都江堰能服务人民2000多年,其中有着很深刻的智慧。
首先想要把岷江的水引入成都平原,第一个问题就是分水。遇到枯水期的时候,需要让流入成都平原的水多一点;遇到丰水期的时候,又要需要让成都平原的水少一点。因此就需要控制好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量。那这该怎么做到的呢?李冰父子极其巧妙地解决了分水的问题。
首先,"鱼嘴"是用来分水的,鱼嘴的构造看似看似平平常常,实则极为巧妙。在鱼嘴处内江河道窄一点,但是却深一些;外江河道宽一点,但是却浅一些。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遇到枯水期,少部分水约有40%流向外江,大部分水约有60%的水流向内江,进而更好地灌溉成都平原。如果遇到丰水期的话,外江宽阔,内江狭窄,60%的水流向外江,40%的水流向内江,就可以避免成都平原出现洪灾。在枯水期的时候,多分一点水给内江,以确保成都平原的水够用。丰水期的时候少分一点水给内江,可以避免成都平原出现洪灾。这就是"鱼嘴"的神奇之处。
还有一个控制水位的方法,就是"宝瓶口"和"飞沙堰"。飞沙堰相当于一个不算太高的大坝。当枯水期的时候,内江的水大部分会流向成都平原。而当丰水期的时候,水位就会上涨超过飞沙堰的高度之后,内江的水就会通过飞沙堰流入到外江。也就是说水面再高也不会高过飞沙堰,一旦高过飞沙堰,水量就会从飞沙堰流走。这样总体流入口成都平原的水量就会被控制下来。
3、排沙
另外都江堰另一个神奇之处就在于它的排沙功能。物理学有一个非常常见的原理,就是当水进入弯道的时候,表层携带极少量泥沙的水,会走外面的凹岸,而底层携带大量泥沙的水,会走内侧的凸岸。
而都江堰正好处在一个45度的弯道。靠近玉垒山和成都平原的一侧正好是凹岸,而另一侧则是凸岸。所以携带少量泥沙的表层水会流向凹岸的内江,而携带大量泥沙的底层水会流向凸岸的外江。这时会有80%的沙子通过外江流走,而剩下20%的沙子会流向内江。
而这20%流入内江的沙子中,又遇到了另一个天然的凹岸和凸岸。又有80%的沙子或沿着飞沙堰或直接顺流而下流走,而最后流入都江堰的,不到岷江水携带沙子总量的5%。
4、岁修
另外再加上每年人们都会对都江堰进行"深淘滩、低作堰"。所谓"深淘滩",就是每年在冬天枯水期的时候,都会清理内外江的淤积的泥沙。"低作堰"就是指人们每年都不会让"飞沙堰"的高度变得过高,否则会有洪水流入到成都平原。而成都平原百姓也不遗余力,每年都整修一次,又被称之为"岁休"。正是因为人们每一年都对都江堰进行"岁修",才使得都江堰能够运作2000余年。
总结都江堰通过"鱼嘴"和"飞沙堰"这两处看似简单的工程,做到了自动分水、自动控制水量、自动排沙等功能。看了西瓜视频创作人李永乐老师对都江堰的讲解,感觉古人的智慧真的是让人震撼!水利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工程,正因为有了都江堰,成都才能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刘邦凭借成都平原统一天下,刘备在成都平原称霸一方,古代皇帝逃亡之时大都选择成都。这不仅因为成都地处天险,而且也因为这里土地肥沃,这与都江堰的修建是分不开的。现在都江堰依然在发光发热,成都的用水大部分依然来自都江堰,都江堰为成都的百姓造福了2000余年。古人的智慧在现在依然照耀着当代人。
李永乐老师在西瓜视频上对都江堰的运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都江堰的知识,可以上西瓜视频搜索李永乐老师。闲暇之余,在西瓜视频上学一些知识,你也可以让古人的智慧点亮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