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芳华在哪拍的(冯小刚芳华撤档)
冯小刚芳华在哪拍的(冯小刚芳华撤档)目前电影的评分在豆瓣上已经放出来了。Youth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真相。但无论如何,有一件事儿是确定的:你们看到的《芳华》,也许最终和我看到的会有很大的区别。好在这次足够幸运,我有幸提前看过了“删减版”,所以今天就来和你们说说这部在国庆档“消失”的影片吧。《芳华》
这几天,冯小刚和他的新片《芳华》,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撤档这件事儿从一开始外界传言的“预售不佳,撤档认怂”到影片宣发、冯小刚和华谊总裁王中磊公开辟谣,一波三折,不仅让大众纷纷揣测:这次电影会不会有被“腰斩”的风险。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芳华》退出今年竞争激烈的国庆档票房争夺战?目前官方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而在路演途中,冯小刚的数度哽咽,更加让《芳华》撤档这件事儿变得扑朔迷离。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真相。但无论如何,有一件事儿是确定的:你们看到的《芳华》,也许最终和我看到的会有很大的区别。
好在这次足够幸运,我有幸提前看过了“删减版”,所以今天就来和你们说说这部在国庆档“消失”的影片吧。
《芳华》
Youth
目前电影的评分在豆瓣上已经放出来了。
7.7,算是他的正常发挥。不过影片公映日期,已经在网站上被撤下,具体时间还需要等待官宣。
就在上周,我提前参加了《芳华》在全国的首轮路演。
宣发公司把首轮放映地选在了人文气息浓厚的北大。
冯小刚的行程安排得比较满,9月16日他刚刚凭借《我不是潘金莲》拿到金鸡奖最佳导演,第二天就飞回北京参加路演。
虽然旅途劳顿,但从当天的反应来看,对于首演的映后交流,导演本人状态还不错。互动效果虽然照例遇到一些无厘头提问,但当中也不乏一些触动人心的互动。这个之后我会在讲完电影后和大家再说,这里先放一放。
因为和编剧严歌苓都出身于部队,且都是文艺兵,聊起这次合作,冯小刚和严歌苓都觉得二人的合作没遇到太多困难。
冯小刚表示,《芳华》是自己当导演以来拍得最过瘾的一部电影。严歌苓也认为,自己写得非常过瘾。
“小刚很好相处,这部戏本身也是我们的经历,很多东西不用磨合就明白。写得很过瘾,看他拍完以后也觉得很过瘾。”
▲编剧严歌苓分享创作心得
这次《芳华》启用的女演员多以素人为主,也就是说,她们中的一些人此前是没有从事过表演的。
交流会当天,除了冯小刚、严歌苓两位大咖,影片中何小萍、萧穗子的扮演者苗苗、钟楚曦也来到了现场和大家进行了创作分享。
▲钟楚曦、苗苗
这次因限制原因,要求素人必须有舞蹈的基础,主演黄轩自然不用说,北京舞蹈学院科班出身,虽然也30出头了,但底子在那儿,一上手就知道有没有。
至于钟楚曦和苗苗,二人此前都有过舞蹈经历,钟学过6年,苗苗,生活中也是文艺兵出身。所以,部分技术层面的东西对二人来说不算难。
令人惊艳的是二人的表演。我此前从未听说过这两位演员。那天经冯导介绍,才知道这是她们二位第一次参与电影拍摄。
对于电影中两位新人呈现出来的自然表演,冯小刚道出了其中的秘诀:
她们在一起集体开拍之前待了几个月,排了很多的节目,然后排练。我给她们听那时候的歌,看那时候的剧本,就是让她们去体会,慢慢的沉到那里面去。然后花几千万搭了景,让她们到那个院子里面去生活。所以她们就慢慢地脱胎换骨了。
说了这么多现场的情况,这部影片到底如何?先来当天看完首映后的观众怎么说。
有人看到了导演对某些现象的控诉。
有人认为影片中对战争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并为冯导不停刷新内地电影题材尺度点赞。
除了褒奖,也有不同的评价,比如有人看完就丝毫不为所动。
但总的来说,不少观众都被里面发自肺腑的情感所打动,这倒是真的。
接下来说说我对本片的看法吧:
有情怀,有想法,题材意义大过影片本身。
所以接下来,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我先简单给毒粉介绍下故事的框架脉络。
宏观来说,《芳华》大致分为文工团和战争两条线。
微观上讲,影片把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主角是一批胸怀大志的解放军文工团小年轻。
那时,中国正经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在这个转折中,不少人的命运都将被改写。
在改革开放前夕,导演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一个特殊的氛围和群体中,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缅怀。在这个过程中,观众追随影片中不同的青年角色,看到了曾经属于那一代人的年轻记忆。
我们的父辈,也曾年轻过,而《芳华》所说的,这是那一辈人的青春。
配合严歌苓的文字,你能在《芳华》中看到理想主义的幻灭以及随之而来的,关于人性的生动描绘。
当然,也少不了长达6分钟左右的战争场面刻画。
从文戏和武戏的比重上可以看到《芳华》的侧重点:导演主要想带观众重温的,是那个时代的部队生活,与此同时,也展示出部队在过境环境下的多种命运——其中的一部分人将在炮火中献出他们年轻的生命。
这也是影片之所以取名为“芳华”的原因,里面既有导演自己的情怀,也有他对战友的致敬。
此次冯小刚和严歌苓携手展现的文工团,并没有专注于其高大上的一面,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对个体命运的表现上。部队中的人员构成,堪比一个“封闭”的小社会,里边儿什么样的人都有。
因此,你将在本片中看到红二代对普通人家后代的欺凌,以及男女之爱面临的门当户对,还有人造劳模走下神坛的全部轨迹。
《芳华》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它没有赋予任何角色主角光环,所有人,在故事里都被一视同仁。透过年代感十足的镜头,观众可以迅速捕捉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大家都一样,一样的服装、一样的发型、一样的价值观……
也因此,当影片中出现邓丽君的歌曲时,一切都在那一刻被赋予新的含义。当新事物冲刷着人们陈旧的观念时,另一波历史潮流,将让部分人永远停留在那个时间节点。
这个时间节点的名字,叫做对越自卫反击战。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集相关资料,这里就不过多展开。
总之呢,作为《芳华》中的一个亮点,导演冯小刚此次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同样也是值得肯定的。
为什么?因为据冯小刚说,很多95后,对这段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一片茫然。
▲1979年,在边境集结的中国士兵
和《敦刻尔克》类似,此次冯小刚在反映这场战争时,尽量回避了对越南军队的正面展示,而采用长镜头跟拍黄轩的方式,去表现个体在战争中的渺小和脆弱。
从真实程度来说,尽管只有6分钟,但我可以拍着胸脯跟各位说,在国内的同类题材中,冯小刚的确是在不断突破自我。至少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让当时坐我周边儿的妹子都掩面回避,足见其拟真程度之高。
之所以用如此写实的手法去呈现战争,冯小刚也有自己的考量。他以抗日神剧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如果我们打仗打得那么容易,一场战争怎么可能还会打8年?我们拍“手撕鬼子”,是极其不尊重自己的表现!
有消息说,为了这6分钟,冯小刚团队砸了700万,现在看来,这笔钱花得值。
从07年开始,也就是《集结号》开始,冯小刚的电影创作开始往写实题材靠拢。这期间他偶尔也会玩儿票性质的推出其拿手的贺岁片,但纵观近十年的创作历程,会发现其总体思路较之早年戏谑的“段子喜剧”,已经有了明显不同。
▲13年的《私人订制》口碑扑街,票房却高达7亿
不再有插科打诨,不再有随处可见的冯氏幽默,这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发生的事,一个根据真实世界改编而来的故事。
难怪冯小刚说这是自己拍得最过瘾的一部电影,混迹江湖多年,这一次,他真的沉了下来。
根据一些媒体的统计,在北大当天放映期间,观众就为影片鼓掌多达十次有余。
在当天的Q&A问答环节中,一个北大学子给在场的观众分享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她的邻居因为参加过自卫反击战,战后精神失常,被周围的小孩视作神经病。
激动之余,不光自己掉泪,也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都用掌声予以鼓励。冯小刚自己本人也向观众表达了自己对军人的敬意:
我们为这场战争牺牲了那么多军人,那么多年轻的生命,更不要说还有很多负伤的军人,还有很多在作战当中内心受到震动的军人……他们的付出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我觉得我有义务让大家知道这些烈士,他们应该被尊重,被膜拜,他们应该成为榜样。
无论是在《1942》、《集结号》中,亦或者在这部即将上映的《芳华》里,导演都不避讳对战争的残酷展示。只不过,《芳华》对战争进行了浓缩。
战争不是本作的核心卖点,但其重要程度不输给之前的铺垫。因为这场战争,一些人被彻底推向死亡。但如果没有他们大无畏的牺牲,谁来为祖国的安危挺身而出呢?
可以说,从《芳华》这部电影中,你能够深深感受到导演对军人深厚的情感。里面有一场戏,加深了我的这一判断。
这场戏说的是黄轩自越战后残废,在退役下海淘金的过程中,饱尝人间冷暖。当他的战友目睹这位曾经辉煌过的人物被人欺负时,影片的情绪,被带入到一个新的高潮。
面对欺凌者,战友骂道:“我X你们妈的,你们就这么欺负一个残疾军人!”
这句台词包含的情绪有多强,相信就不用我多说了。它背后蕴含对军人的情感,也许,当过兵的人能有更深体会。
说起自己这十年来的创作,冯小刚表示,自己一直在“逆流而上”。到这一次,我想,应该到了他创作的“顶峰”。
也许之后他还会有新的突破,但至少目前来看,《芳华》应该是他最好的一部电影。
为了让这部作品最终以更好的姿态呈现给观众,冯小刚甚至在路演前还忍痛剪掉了12分钟,以让影片的节奏变得更自然。
只是无奈,因为撤档事发突然,更多关心这部电影的毒粉,要想看到它,恐怕还需要点儿时间。但无论如何,我想说,这么用心的电影,你不到影院去感受一次,实在是可惜。
年纪渐长的冯小刚,表示今后会拍更多现实题材的电影。也许,自我意识的觉醒,会让我们看到一个更有格局的小钢炮。
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申报已经开始了,香港和台湾分别选送了《一念无明》和《日常对话》,大陆目前还未确定选送作品。
有人说,《罗曼蒂克消亡史》应该最符合资格,我倒觉得《芳华》也可以去试试。
当然,那部“虽远必诛”也可以。看看你们眼中的史诗级巨制,在外人眼里如何。不要说什么不该让老外指指点点,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
我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