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交响乐谁的版本好(马勒第一交响曲)
马勒交响乐谁的版本好(马勒第一交响曲)保罗·克莱茨基(Paul·Kletzki)与以色列爱乐(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IPO)以及维也纳爱乐(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VPO),分别是1954年和1961年,网络上检索不到,只找到一个跟IO合作的录音。库贝利克的乡村风格很浓,认为这首作品是19世纪民间作品的延伸,这一版勾勒出伊格拉瓦旖旎的乡村、森林风光,带有强烈的写实主义。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灵活、富有弹性的演奏,道出了属于那片土地的原始之声。克劳斯·滕斯泰特(Klaus Tennstedt)和芝加哥交响乐团(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CSO)合作的现场版,1990年,收录于EMI的套装里面,目前网易云和QQ音乐没有,但是机缘巧合,我之前收一个资源里面刚好有。滕斯泰特将其视为欲望压抑过头而生成的脓包,现场录制过程中,能够看到他怪诞
马勒摄于维也纳宫廷歌剧院办公桌前
马勒一有很多不同的演绎版本,其诠释风格随着指挥的迥异而展现出来的巨大多样性,这是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这是第一交响曲的首个录音,德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Dimitris Mitropoulos)和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MSO)合作,录制于1940年,可惜目前网易云和QQ音乐都没有搜到相应的资源。
米特罗普洛斯的开场缓慢,给人以万物凋零、了无生机的假象,随着渗透推进,持续积累的张力在细致微妙的变幻中绽放。他遵循马勒的指示,演绎出既是葬礼又是酒宴的双重意境。
克劳斯·滕斯泰特(Klaus Tennstedt)和芝加哥交响乐团(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CSO)合作的现场版,1990年,收录于EMI的套装里面,目前网易云和QQ音乐没有,但是机缘巧合,我之前收一个资源里面刚好有。
滕斯泰特将其视为欲望压抑过头而生成的脓包,现场录制过程中,能够看到他怪诞到极致的表演,同时,乐团用“低级庸俗”的态度来处理葬礼乐段,反而增添了讽刺的意味,效果出奇的好。
拉斐尔·库贝利克(Rafael Kubelik)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BRSO),年份是1967年和1968年,这两个年份不知道是哪个,反正检索了好久,德意志留声机DG这个全集里面的马一,备注信息是1967年。
库贝利克的乡村风格很浓,认为这首作品是19世纪民间作品的延伸,这一版勾勒出伊格拉瓦旖旎的乡村、森林风光,带有强烈的写实主义。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灵活、富有弹性的演奏,道出了属于那片土地的原始之声。
保罗·克莱茨基(Paul·Kletzki)与以色列爱乐(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IPO)以及维也纳爱乐(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VPO),分别是1954年和1961年,网络上检索不到,只找到一个跟IO合作的录音。
克莱茨基在乐段中加入了犹太民族特有的克里兹莫(欢喜中带着忧伤的调子),尽管他将终章删掉了24个小节,依然称得上是弥足珍贵的记录,乐曲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优美乐段随处可见。
委内瑞拉籍指挥古斯塔夫·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与洛杉矶爱乐(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LAPO),2009年录制。
杜达梅尔的诠释充满活力,在节奏方面也极其精准,音乐行进的步调令人雀跃,末乐章累积出爆发性的能量。葬礼段落则忠于马勒的知识,呈现出二元冲突性。
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与芝加哥交响乐团(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CSO)合作,于1999年灌录。
布列兹不走寻常路,刻意放弃主观念诠释的手法,采用分析式的态度呈现完美的清晰度,没有丝毫情感渗透,倒也有趣地体现了马勒“非人性”的一面,值得一听。
瓦尔特(Bruno Walter)携手哥伦比亚交响乐团(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又一个CSO)于1995录制。
瓦尔特将其视为一首挽歌,代表了一种哀婉、哀悼的风格,温柔地回望失去的故园,瓦尔特重返故土的爱与深沉在音乐中展露无遗。
索尔蒂(Georg Solti)联合芝加哥交响乐团(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CSO),1990录制。
对于索尔蒂而言,第一交响则是青春年少的激情迸发,几近疯狂、结尾乐段狰狞恐怖。
马勒第一交响曲仍有很多优秀的版本,限于篇幅和见识,无法一一列举,请各位爱乐者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