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角度讲实际数据(外行看表象内行看数据)
技术角度讲实际数据(外行看表象内行看数据)公司搞了直播带货,一场活动结束后,召开了复盘会。有同学问我,说最近在公司的管理例会上,遇见了这样的场景:不然很多话聊不到点子上,很多工作也落地执行不了。特别耽误事儿。我和你分享一些,近期关于数据驱动商业经营的思考。靠感觉决策,最为致命
(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最近出差很多,和不少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们交流讨论。
大家普遍都有一个感觉:
不要和不懂数据的人讨论经营。
不然很多话聊不到点子上,很多工作也落地执行不了。特别耽误事儿。
我和你分享一些,近期关于数据驱动商业经营的思考。
靠感觉决策,最为致命
有同学问我,说最近在公司的管理例会上,遇见了这样的场景:
公司搞了直播带货,一场活动结束后,召开了复盘会。
会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团队成员开始七嘴八舌激烈争辩,相互扯皮。
产品说,是销售不行,渠道不够好。
销售说,是市场不行,营销不够好。
市场说,是研发不行,产品不够好。
运营说,是主播不行,产品讲不好。
办公室顿时叽叽喳喳,气氛剑拔弩张。
我感觉是你话术不行!是你投放没做好,流量不精准!
我觉得是你场控没做好,氛围没带起来!
我怎么觉得这是选品的问题。
少来这一套。
你懂不懂流量节奏?
竞品策略侬晓得吗?
你成交逻辑懂吗?
我感觉主播今天H品牌讲了很久,讲S品牌却只讲了一会儿!S品牌这场销量差,和讲的时长有关系。
这位同学叹了一口气,说道:
每场活动直播结束后,我们都会做复盘,我参与后发现,大量会议都在无效复盘。
润总,我该怎么办?
我说,想要提升经营效率,一定要学会数据驱动的经营方式。
你有没有注意到,你们会议争吵中,有一个高频词?
是情绪化吗?
其实压力大、节奏快,我也理解团队有情绪...
不是。
这个高频词是:
我觉得。
靠感觉决策,最为致命。
在统计学中,有一个“火鸡谬误”的案例。
火鸡第一天来到主人家,非常忐忑,但是主人对火鸡特别好。
连续364天,每次主人来看火鸡都是给他送吃的。
火鸡就得出一个规律,主人一来就是送吃的。
一天又一天,火鸡觉得自己会开心快乐地过一辈子了。
第365天,感恩节到了。
火鸡,变成了香喷喷的烤鸡。
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是凭感觉做事,我们很容易就会沦为那只火鸡。
你以为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要知道,人类的感觉非常不可靠。
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真。
你觉得对方是好人,其实是坏人。
你觉得对方是坏人,其实是好人。
你觉得对方不近人情,布下重重天劫阵,让你雷海历练沉浮,往往是为了你好。
你觉得对方和蔼可亲,宽容大度,也许只是表面,背后正在磨刀霍霍,为了挖坑害你。
更别说感觉了。
那怎么办呢?
错误归因
很容易做出错误决策
要解决这个怎么办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摆脱“感觉路径依赖”。
建立数据驱动模型,靠数据驱动辅助。
要对数字非常敏感和敬畏,凡事看数据说话。
从行为之中,积累数据。
从数据之中,不断迭代。
拿你们公司最近搞的直播带货来说。
一场直播背后,是招商、选品、直播脚本、直播间布置、开播准备、直播间引流、直播运营、商业投放、直播复盘等多个环节的优化执行。
一场成功的直播背后,是招商、选品、主播、助播、场控、运营、控评、内容引流、商业投放、现场导演、客服等多个团队角色的精诚配合。
每一个优秀的带货主播,背后都有一套成熟的运营体系在支撑。
每一个优秀的带货主播,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有了团队的支撑,有了数据的复盘,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人支持,才能保障主播持续、稳定地发挥。
当没有数据驱动时,就是一群游兵散勇,永远无法拧成一股绳,形成战斗力。
战斗力弱还不是最可怕的。
当团队被“感觉驱动“时,往往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我举个例子:
你们公司新研发了一款产品,准备通过公司自建的直播间渠道进行售卖。
公司直播团队接到任务之后,运营开始排期。
排期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人一天24小时,工作8小时,夜间休息的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稀缺的。
我们通常把休息的这段时间,称为:
黄金时段。
这个时间段,分秒必争,流淌着奶与蜜。场观人数极高。
有黄金时段(优),就有白银时段(良),青铜时段(差)。
那么,问题来了。
你问运营,
公司有A/B/C/D/E,5个主播,这个月我们把谁放在黄金时段播?
运营想也没想,便回答道:
我会放A主播在黄金时段播。
你再问:为什么不是其他4个主播呢?
因为她是公司第一个培养的主播。
因为她播的时间最长。
因为她最有经验。
因为她销售额高。
因为她二月份卖的销售额是全公司最高,超额完成。
你也许,能找出很多这样的理由。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的逻辑链条,很容易陷入这样的线性路径,A->B->C。
所以大家很容易以为,是A(播的时间长)导致了B(有经验),导致了C(销售额好)。
但事实往往不一定。
它们发生的时间顺序很可能是D(黄金时段)-> E(流量投放)->F(复盘迭代 数据驱动)-> B(有经验)->A(播的时间长)->C(销售额好)。
如果逻辑链是错误的,逻辑链条关键环节是缺失的,最后推导出的执行动作,又怎么会带来正确的结果的呢?
作为公司的第一个主播,就代表有经验吗?
不一定。
不懂数据驱动,没有对每一次直播进行复盘。
没有把数据,stop doing,start todo,continue to do,用一个文档,都保存下来。
不过是把第一次直播积累的经验,重复了100次。
播的时间长,销售额就高吗?
不一定。
有没有可能是在黄金时段播放?有没有可能是投手投放了流量?有没有可能是选品把这场的新款、秒杀款、爆款、炮灰款,普通款和利润款排序做的很好,对粉丝受众做了精细化选品?
二月份卖的销售额是全公司最高,超额完成。这个月还能照样超额完成吗?
不一定。
有可能二月份,是春节红利。红利带来的流量,冲击出一个庞大的销售数字。
而我们把这个红利,归因为A主播的个人能力。
错误归因,很容易做出错误决策。
这就需要我们时刻琢磨数据,思考本质。
排期的本质是什么?
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组织效能,提升转化效率。
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明白,公司有A/B/C/D/E,5个主播,把谁放在黄金时段播,应该是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对比。
而不能用A的黄金时段销售额,对比B/C/D/E的青铜时段销售额。
除此之外,你还要看每个主播的控场、控制节奏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主播,会根据直播间的在线人数、氛围,来调整自己的直播策略,来留住用户。
在互动话术、核心转化话术,展示流程,促购话术上,表达技艺熟练,轻松利落。
也许当你复盘调整过后,你才发现,运营说的最厉害的A主播,在实际过程中的ROI,其实并不是最高的。
ROI最高的主播,反倒是公司一直不看好的E主播。
因为E主播独来独往,和运营关系一般,所以一直拿不到黄金时段,在流量受限的情况下,一直被死死限制在了低水平的循环之中。
实力难以发挥出来。
而一旦得到相同的资源配置和时段之后,你发现整体的日均销售转化率,居然提升了15%。
你只有对数据敏感,才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然后思考,才会去找答案。
找到答案,才会行动去改进。
数据,问题,答案,改进,数据。如此循环。
如果对数据不敏感,后面就什么都不会发生。
所有的运营,就在低水平上混混沌沌。
好决策不是想出来的
而是迭代出来的
现在,你知道了数据驱动的重要性,一只脚已经迈入了迭代的圈子。
但是,危险才刚刚开始。
请问,什么是迭代?
迭代,不是生搬硬套,不是出去学习了一下,听了一场分享会之后,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回来就把学到的东西,在公司里大刀阔斧的进行全盘改革。
然后,下面员工全部在狂翻白眼,疯狂吐槽。
我举个例子。
你们公司开始做直播带货了,你马不停蹄的去外面进行企业参访,请教高手。
你知道了短视频内容就是流量,流量就是钱。
视频内容越好,粉丝越多,直播就会有越多的流量。
自己短视频的流量,是最大的流量来源。
但是呢,你的短视频一直获得的点赞推荐不多,你的直播间的流量推荐也不多。
你每天白天出差,晚上一个人打光、提词、拍摄、出镜。
你拍的很辛苦。也拍的很苦恼。
突然有一天,你看到有个博主拍的视频,制作非常精美,画质特别好,最重要是,播放,点赞也很高。
你觉得似乎是自己的拍摄设备和团队的问题。
你总觉得的外面的人都是好的,身边的人都是差的。
于是,你花了几百万配备了专业级的摄像机,录音室,灯光,又花重金聘请了国内专业的摄影师,美国的后期工作室,英国著名的音频工作室。
然后,砍掉现在的团队,又拉出一支20人的新队伍。
最后呢?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半年卖单250。
这时,你才惊呼,原来,画质和销量之间,居然没有必然关系?!
你说迭代了吗?迭代了。
你说学习了吗?学习了。
但是,归因是错误的,导致的迭代动作也是错误的。
一定记住,数据驱动。数据驱动。数据驱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有没有可能,画质是辅助,内容才是核心?
我们在看直播的时候,观众的注意力是极其稀缺,也是非常涣散的。
指尖轻轻一划,平均3秒钟,就会离开,进入另一个直播间。
那具体会进入谁的直播间呢?
这就靠算法推荐了。
算法一定会推荐最优质的直播内容。
所以直播内容越优质,来自他人短视频的流量就会越多。
那什么叫最优质的直播内容?
影响机器推荐的数据维度,也许有5个:
用户停留时长,用户互动频率,粉丝团转化率,购物车点击率,购物转化率。
你要想的是,到底用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这些数据。
你要做的,是按照“OODA决策准则”,快速迭代。
什么是OODA决策准则?
在韩焱老师《把思考作为习惯》这本书里,她介绍了一种由约翰·博伊德(John Boyd)提出的一套决策模型。
O,观察(observation):指观察瞬息万变的环境;
O,判断(orientation):根据观察的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
D,决策(decision):制定行动方案;
A,执行(action):把握时机,迅速采取行动。
有时这个过程需要不断重复,反复循环,因此又被称为“OODA环”。
你要在数据驱动过程中,不断迭代。
而不是去学表象,感叹别人的画质,居然如此精美。
当所有人惊呼,画质好美的时候。
你眼中闪烁着的,应该是画质背后浩瀚庞杂的数据:
用户停留时长、GMV、付费率、点击率、转粉率、转化率、UV价值、场观流量、免费流量、付费流量.....
并将对方的数据和自己的业务进行对比。
外行看表象,内行看数据。
最后的话
上帝视角,俯瞰全局。
操盘手视角,死磕数据。
从行为之中,积累出数据,用数据为准绳,来调优。
不要和不懂数据的人讨论经营。
这应该是很多人的经验教训。
这也提醒我们,自己一定要懂业务。懂数据。
Know your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