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牧归 赵俊军摄我国草原拥有1.7万多种动植物物种,是维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草原生态系统生活着野牦牛、藏羚羊等超过150种珍稀野生动物,有知名的野生植物9700多种,已知的草原饲用植物有6300多种。草原中,微生物、昆虫和蜥蜴、鼠类、鼠兔、旱獭、草原雕、鵟、隼、金雕、兀鹫等动物,包括黄羊、草原狼等都是完美草原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草原里还有湖泊、河流等湿地,这些既是牲畜饮水的地方,也是野鸭、大雁、天鹅、鹤等水禽迁徙停留取食的场所。狼和猛禽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顶级物种,可以制约黄羊、旱獭、鼠类的种群,免得草原鼠害的发生。万物生长繁荣的草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草原才是美丽的、真正健康的草原。——这就是我们在蒙古及内蒙古草原多次考察后所得到的印象。但长期以来,我国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草原大面积退化,部分草原干化沙化,养分固持作用减弱,涵养水源能力丢失,生物多样性锐减,地下水

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文明之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主体文明史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两种文明相互对立、相互交织、相互补充、血脉交融、彼盛吾衰的历史,是一部两种文明组成的整体中华民族盛衰强弱的历史。提出,“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针对这些年我国草原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状况,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总结和反思几十年来草原管理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国家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的高度出发,重新评价草原生态系统的重大价值,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执行的草原政策,已经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殊性)(1)

呼伦贝尔草原的盛夏 余昌军摄 中新社发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的特殊性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天然草原近6亿公顷,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2.4%,居世界第一位。草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覆盖着2/5的中国国土,是林地的2.3倍,是耕地的3.2倍。草原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调节气候、养分固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我国草原拥有1.7万多种动植物物种,是维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草原生态系统生活着野牦牛、藏羚羊等超过150种珍稀野生动物,有知名的野生植物9700多种,已知的草原饲用植物有6300多种。草原中,微生物、昆虫和蜥蜴、鼠类、鼠兔、旱獭、草原雕、鵟、隼、金雕、兀鹫等动物,包括黄羊、草原狼等都是完美草原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草原里还有湖泊、河流等湿地,这些既是牲畜饮水的地方,也是野鸭、大雁、天鹅、鹤等水禽迁徙停留取食的场所。狼和猛禽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顶级物种,可以制约黄羊、旱獭、鼠类的种群,免得草原鼠害的发生。万物生长繁荣的草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草原才是美丽的、真正健康的草原。——这就是我们在蒙古及内蒙古草原多次考察后所得到的印象。

但长期以来,我国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草原大面积退化,部分草原干化沙化,养分固持作用减弱,涵养水源能力丢失,生物多样性锐减,地下水位下降,净化空气、防污固碳等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区域沙尘暴频发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绝大部分草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现象。草原有毒、有害、劣质植物滋生蔓延,鼠虫害等生物灾害频发多发。各种征占用行为还导致全国草原面积持续萎缩。草原成为我国生态空间中受人为干扰最大、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

草原生态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生态安全。草原生态形势严峻,各种矛盾突出,使得我国保护草原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对于草原的认识。治标又治本才是新时代草原保护的必由之路。国家新近提出了保护“山水林田湖草”这个生命共同体,要实施“绿色发展”的战略方针,我们有必要认真总结和反思几十年来草原管理存在的成就和问题,从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出发,重新评价草原生态系统的重大价值,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执行的草原政策。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殊性)(2)

牧归 赵俊军摄

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

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农田六大生态系统(包括其中的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等)构成了地球整体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从产生到发展至今,总是在如何依附、利用(也包括破坏)和保护这些生态系统中前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在人类各种行为和观念的冲突中不断清晰而走向现代文明的。上世纪以来,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强势崛起,人口的急剧膨胀,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前所未有,形势越来越严峻,地球村已经不堪重负。2019年5月8日,联合国发布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警告称:全球物种正在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衰退,物种加速灭绝可能对世界各地的人们造成严重影响。报告显示,人类无止境的消费正在毁掉大自然——如今在全世界800万个物种中,有100万个正因人类而遭受灭绝威胁,约50万种动植物当前“欠缺长期生存的栖息地”,全球物种灭绝的“平均速度已经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千万年前”。报告称,栖息地日益缩小、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气候变化以及污染,是地球物种损失的主因。有科学家甚至担心,我们即将使地球陷入自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

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审视人与自然到底应该保持一个什么关系才是合理的、可持续的?

记得前些年,中国社会曾经爆发了一次人与自然关系的大辩论,以“自然之友”为代表的一方提出,人必须敬畏自然,人在自然面前不能无所畏惧为所欲为,这是对“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思潮的反正。对垒的另一方是以一批科学家为代表的,他们提出人不能敬畏自然,人类社会就是在改造自然和战胜自然的过程中前进的,在自然面前畏缩不前就不可能有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现代文明进步,人类的历史并不是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的历史,这种观点同样也有着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激辩双方都提出了很多论点论据,举了很多人类发展史上活生生的例子来支持自己。这次社会大辩论给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的人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课。

这场大辩论使当时正在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我受益匪浅。双方的观点都很有道理,但是也都没有完全说服我。我欲言又止,因工作繁忙无更多精力最终没有投入辩论,只是抽空埋头收集资料、研读文献,并拜访了道、佛学大师,希望从中国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提出了“师法自然”的观点并正式发表,并且解释为:师——学习、遵循,法——规律。“师法自然”的简要解释就是“要遵照自然规律去做”,这里面的关键词是“遵照”“去做”,即: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既不能肆无忌惮、人定胜天,也不能畏惧不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

人类从森林里走出来发展至今的历史,就是一个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狩猎的茹毛饮血到火的应用,再到利用野生动植物来种植养殖而产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至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现在的生态文明,无一不是在利用和保护自然的历史。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就要受到大自然的加倍惩罚,人类在过去、现在都有非常沉痛的教训。而惧怕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畏缩不前、无所作为的历史也不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至今的历史。如农作物的引种栽培、家禽家畜驯化饲养、大禹治水、都江堰、哈尼梯田、运河以及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资源、水资源的利用等,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都不是仅仅用敬畏自然或者人定胜天就能够解释得了的。因此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及与大自然打交道中成功的累累硕果,无一不是“师法自然”的结果。

“师法自然”源于“道法自然”,又比“道法自然”增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内涵,是中国文化自然观的结晶。从哲学意义上看,应该比“顺应自然”“只有一个地球”等来得更加深刻,更加能够点出人类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和方向。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特殊性)(3)

乌兰察布草原上的旅游那达慕 陈峰摄 中新社发

师法自然 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

为了努力保护好森林,让它们不受或者少受人为干扰,我们建立了很多禁伐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希望森林在少受或不受人类干扰的情况下,保持或者恢复发展到森林的顶级群落,让各种动植物、微生物在其中自由生存,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森林是一种生态位最完善、内部结构最完整、生物链最全面的系统。也可以这么说,生态功能最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人工干预越少就越好的生态系统(这里不含为生产木材而建设的人工商品林)。我们不仅要保护现有的天然林,我们还努力培育一些次生森林、甚至培育人工林发展为生态林,努力向顶级群落转化,就因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人类最需要的是它天然的、不可替代的、综合的生态功能。这是一个必须保持原真性的生态系统。

就农耕生态系统而言,人们要精耕细作,从土地的耕翻施肥、选种育苗、抚育成长直到收获为人服务,其每一个阶段,则是人为干扰越精细、越科学越好。农耕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充满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人类培育农田农地的目的,是为了多产粮食,是人类生活必需的健康农耕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生产性的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草-畜-人(包括野生动植物,以下同)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是兼有生产和生态两个功能的生态系统,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当然,我们这里说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指以畜牧业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没有畜牧的原始草原现在只有极少的存在)。据科学考证,没有人烟的草原年年陈草积累,新草被迫蹿得细而高,牲畜并不爱吃,吃了也不上膘,不是理想的草场,因此这不在我们讨论之列。同样,专门用于打草的人工草场也不在讨论之列。我们讨论的这个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草-畜-人”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人工干预多了不行,人工干预少了也不行。现今草原的大面积退化沙化,就是人工干预过度所致,是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被人为强行打破的结果。

在游牧文化中,草原五畜——绵羊、山羊、牛、马、骆驼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生态位,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绵羊是主要产业,出产肉食和羊毛羊绒,但绵羊性情温驯,对于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这就需要在羊群中放进一定数量的山羊,及时反应天敌及外界刺激,牵头带路等。当然山羊也提供肉和羊绒等。马可以骑行,牛可以拉车,牛粪是牧民当家做饭取暖的最好燃料,骆驼耐旱,当然它们也都可以提供不同的肉和奶。它们喜欢吃的草也不完全一样,对于牧草的消耗以及草场改良都是有益的。草原“生产者”牧草的氮元素,被“消费者”家畜采食大约2/3,通过消化可吸收其中的53%,此外还有35%转化为家畜粪尿进入草原土壤,通过“分解者”微生物转化,可再被牧草吸收利用其中的97%。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牧草是草原的第一生产力,家畜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驱动力,当牧草与家畜采食达到动态平衡时,这个放牧系统就会促进草原的不断更新与持续利用。

认识草原,我们不能只讲畜牧不讲生态,不能以牛羊论成败。我们必须清楚,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草-畜-人”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与森林、湿地、荒漠、海洋、农耕都不相同的、极为特殊的生态系统。

中国北方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面积达3.13亿公顷,占草地生态系统总面积的78%,是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包括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伊犁草原、祁连山草原等几大草原。而贺兰山以东的北方草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时间最长、强度最大,是中国历史上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最为交错、相互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是当前农业开垦、工业开发、草场退化沙化演变对中国北方生态环境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是当前发展与保护各种观点、各项措施争议最为激烈的地区。

这些年来,内蒙古草原从总体上讲,是局部在好转,面上在恶化,草原荒漠化不仅直接影响到内蒙古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不仅破坏了本区域的生态环境,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特别给予重视。(陈建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