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现金盘亏的核算:业绩差事故多度小满的金融科技之路道阻且长
小企业现金盘亏的核算:业绩差事故多度小满的金融科技之路道阻且长信贷业务方面,2019年底,度小满曾透露,累计发放贷款超5000亿元。对比其它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2019年一年累计发放贷款1.7万亿元。腾讯“微粒贷”,截止到2019年累计放款额超过3.7万亿元。由此,可见度小满的贷款量级和A、T两家公司,不可同日而语。官方信息显示,度小满金融旗下包括度小满信贷(即“有钱花”)、度小满理财、度小满保险经纪、度小满支付、金融科技服务五大板块业务,王牌业务还是贷款业务“有钱花”。品牌形象受挫,那么业绩表现如何?作为曾经三足鼎立的BAT科技大厂下的金融品牌,度小满自然不免会被人拿来与蚂蚁集团、腾讯金融科技比较。首先,数据猿整理了三家机构在金融领域的牌照布局对比。详见下表。据不完全统计,度小满金融目前已经手握至少6张金融牌照,涉及到支付、信贷、银行、保险中介、基金销售、消费金融等领域。尽管涉足的金融领域甚广,但度小满金融的其他业务,似乎陷入了“投入不小,收效不
事故频发、口碑直下,度小满深陷舆论泥潭
2018年4月,百度宣布旗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完成拆分融资协议签署,融资19亿美元,并且独立运营,新公司启用全新品牌,名为度小满金融。三年时间过去,度小满金融一直在信贷、理财、支付、保险经纪和金融科技等领域布局,似乎有声有色,行业内外都在关注着独立经营的度小满金融。但当满怀期望的等待着度小满金融给金融科技行业带来新发展的期间,相关负面声音却频频出现。
今年最令人关注的金融恶性事件—河南村镇银行存款事件,度小满便牵连其中。用户们纷纷针对为问题银行导流、“存款产品”变为“理财产品”、无法查询余额等原因,对度小满进行投诉。此外,还有不少用户吐槽度小满不允许借贷用户提前还款,收取高额利润,甚至造成了影响用户贷款购房等连锁反应,产生部分经济损失的用户开始在各个平台之上投诉。不可否认,通过按期收取利息的方式确实能给度小满带来大额收入,但随之而来的负面评价也对度小满的口碑造成了一定创伤。
BAT金融竞争格局下,度小满业绩表现承压
品牌形象受挫,那么业绩表现如何?作为曾经三足鼎立的BAT科技大厂下的金融品牌,度小满自然不免会被人拿来与蚂蚁集团、腾讯金融科技比较。
首先,数据猿整理了三家机构在金融领域的牌照布局对比。详见下表。
据不完全统计,度小满金融目前已经手握至少6张金融牌照,涉及到支付、信贷、银行、保险中介、基金销售、消费金融等领域。尽管涉足的金融领域甚广,但度小满金融的其他业务,似乎陷入了“投入不小,收效不见起色”的尴尬处境。
官方信息显示,度小满金融旗下包括度小满信贷(即“有钱花”)、度小满理财、度小满保险经纪、度小满支付、金融科技服务五大板块业务,王牌业务还是贷款业务“有钱花”。
信贷业务方面,2019年底,度小满曾透露,累计发放贷款超5000亿元。对比其它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2019年一年累计发放贷款1.7万亿元。腾讯“微粒贷”,截止到2019年累计放款额超过3.7万亿元。由此,可见度小满的贷款量级和A、T两家公司,不可同日而语。
支付业务方面,百度早在2008年便开始布局,同年正式推出支付平台“百付宝”。但直到2013年7月才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而阿里腾讯早在2011年便获得支付牌照。2014年,百度推出支付品牌—百度钱包(后改名为“度小满钱包”),正式进军移动支付。虽然2019年百度巨洒央视春晚12亿红包雨,一时间带来大量用户,但后续的用户留存却收效甚微。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来看,支付宝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占比55.4%,其次是微信支付(财付通),占比38.85%,而度小满则在十名开外。
在消费金融方面,百度早早锁定了教育场景,推出“百度有钱花”,为主流教育平台提供分期信贷服务。百度曾在2016第四季度财报中提到,“百度有钱花”占据教育信贷领域75%的市场份额,合作教育机构近3000家,环比增长约80%,服务学生数环比增长约45%。然而,重押的课外教育虽然市场大,但行业乱象较多,教育机构跑路现象频发。此前,英孚教育和百度金融合作的教育分期借贷被质疑“套路贷”,一时舆论哗然。今年以来,教育行业“双减”政策落地,校外教育更是遭遇滑铁卢,业务发展和资金来源均承压,多个在线教育股大跌,这对以“教育分期”作为主战场的度小满来说,将是一大考验。
至于保险经纪业务,早在2015年,百度就开启了进军保险市场的尝试,直到2017年,百度收购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拿下保险经纪牌照,才正式在互联网保险中介市场施展拳脚。由于缺乏保险销售场景,百度试图通过“灯火互助”这个互助平台,来搭建一个保险销售场景,然而随着所有网络互助平台的关停,这个开拓保险市场的美好远景却又再一次落空。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直观,从估值情况来看,目前,度小满的投后估值为260亿人民币左右,而蚂蚁集团的估值高达一万亿,微信和京东旗下的微众银行以及京东科技的估值也是超千亿,苏宁金融的估值也有500亿。
搜索巨头百度为何做不好金融业务?
背靠百度这样的科技大厂、搜索一哥,度小满无论是口碑还是业绩都并没有给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何以至此?数据猿梳理了以下几项原因:
1缺乏场景和流量依托
数据猿认为,跟阿里、腾讯等移动端流量巨头相比,度小满最大的劣势是缺乏消费场景支撑和获客渠道。
蚂蚁、京东科技、美团金融、滴滴金融、携程金融等产品背靠淘宝、京东、美团、滴滴、携程等APP,这些产品既有上亿用户信息,又拥有“衣食住行”消费场景,为培育金融业务提供了“绝佳土壤”。而腾讯、字节跳动虽然消费场景优势不明显,但微信、抖音的高留存、高活跃度、高粘性用户,为金融业务转化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反观度小满金融,虽有百度作依托,但百度至今在移动端仍未有现象级的产品,而吃老本的搜索服务用户信息留存有限,很难做用户跟踪和转换,缺少粘性用户,缺乏消费场景,即使有技术傍身、手握多张金融牌照,但缺乏流量和场景的金融科技也难有大作为。
2合作对象风险把控不严
在移动支付受挫后,度小满将目光转向消费金融,教育成为弯道超车的最好机遇。 此前,百度曾在2016Q4财报中提到,“百度有钱花”占据教育信贷领域75%的市场份额,合作教育机构近3000家,环比增长约80%,服务学生数环比增长约45%。
但度小满在教育分期上越走越远,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9月,已累计为114万人发放教育分期贷款超130亿元,其中70万人是大专学历以下人群。截至2019年5月,度小满累计提供超过230亿元的教育分期贷款,服务超200万人。其中40%以上用户来自农村,15%来自国家级贫困县,超80万用户是大专以下学历。
在享受教育市场蓬勃发展所带来红利的同时,度小满也在不断地承受风险的反噬。据此前媒体报道显示,度小满合作放贷的教育机构跑路情况从2017年起从未停止。2017年,教育行业乱象骤生,多家教育机构人去楼空,与之签署协议的学员们面临无课可上的窘困。同时,他们还必须要偿还度小满的教育分期贷款。
质疑的矛头指向度小满,早些年埋下的隐患开始爆发。首当其冲的,是对合作机构资质审核不严。2017年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培训公司(营利性民办学校)必须拿到有培训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而据媒体报道,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达内教育、华育国际教育、中软瑞达、核芯教育、天地瑞安、北风网等度小满的合作伙伴,发现这些机构经营范围基本不含培训业务。
同样对合作机构的审核问题还体现在今年发生的河南村镇银行事件中,度小满上架多个问题银行的理财及存款产品,事件爆发后,度小满的审核制度再次成为受害客户声讨质疑的对象。
合作机构的审核制度,看似是经营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对于金融服务公司来说,如果该环节不严加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对品牌形象将产生致命性的打击。这也是度小满近年口碑直下的直接导火索。
3高层动荡,重科技轻业务
多年来,度小满始终未能摆脱众多高管先后变动所带来的困扰。2016年年中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度小满豪华高管队伍亮相,同时揭露以身份识别认证、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量化投资、金融云为代表的五大金融科技发展方向。 当时,百度金融总经理朱光由百度副总裁晋升为高级副总裁,原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出任百度金融副总裁,负责理财和资管业务,原陆金所执委黄爽投奔出任百度金融副总裁,负责消费金融业务。此外,前美国运通高级副总裁王劲为首席风控官,大数据专家沈抖负责研发工作。 高管团队阵容强大,但磨合才刚开始。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行业高管之间,工作经历不同,原有企业文化差异大,能否实现默契配合,是个不小的考验。
之后,高管团队持续动荡。2017年4月,首席风控官王劲离职;2017年5月,负责研发工作的沈抖被调离,百度钱包负责人章政华离职;2018年10月,负责消费金融业务线的黄爽离职;2019年7月,负责理财和资管业务的张旭阳,回归光大银行并筹建理财子公司。
在具有多年金融行业和业务经验的高管相继离职后,度小满目前高管团队中,CEO、CFO、CRO,以及三位副总裁里较少有金融领域的专业经验,更多为信息技术从业经验。而整个度小满的员工中,有接近7成是技术人员。 结合度小满给自己的定位:“用科技为更多人提供值得信赖的金融服务”,不难看出度小满这家金融科技公司更偏重科技的力量,但在现有产品体系中,金融科技营收能否与金融产品一较高下?度小满尚未给出满意的答卷。
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关键是什么?
近年来,有不少像度小满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开始申请金融牌照、利用平台和技术优势开展金融业务,也有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助力传统金融业务,还有IT科技公司通过研发金融科技系统与传统银行合作。各式各样的模式,不免让人思考,金融和科技到底是怎样的关系?金融科技的本质又是什么?数据猿在此引用《中国金融》杂志中《金融科技发展的本质与方向》一文中的阐述来回答这个问题:
“金融科技到底是科技还是金融,是Fintech还是Techfin?对此,我们需要从金融的本质去思考,去找答案。
将金融简单定义为资金融通是有局限的,资金融通只是金融的表象和载体。金融的本质在于对实体经济的风险承担、管理和配置,是通过资金融通的表象和载体来分担企业发展的风险,包括可能的损失和盈利。金融机构的本质是承担和经营风险的企业,其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以承担风险换取收益。而且,这里所谓的经营风险和以风险换收益是指承担别人的风险,保险公司最为典型,银行和证券投资机构也是一样。
而科技公司的本质则是经营科技的企业,其基本的商业模式是以技术(工具和方法)的发明创造和应用来换收益。尽管科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也要承担风险,但主要都是自己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而不是别人的风险。
因此,是否承担别人的风险,是否以承担风险来换取收益,是判断一家所谓的金融科技公司到底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机构的基本标准。按此标准,一旦科技公司的盈利模式变成以帮别人承担风险来换收益,那么它就不再是科技公司,而是金融企业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目前冠以金融科技名号的公司有很多,虽然都自称金融科技,将金融和科技进行融合,但其盈利模式的不同决定了其到底是金融属性还是科技属性。那么他们的发展关键自然就有不一样的重点,在此,数据猿梳理了三类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模式及其发展关键:
模式之一: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提高整体效率,通过金融牌照获得收入
包括:
1)互联网科技平台 金融牌照变现(如东方财富、支付宝、微粒贷、有钱花等);
2)传统金融机构牌照业务 互联网科技平台(例如招商银行 掌上生活)
该类公司业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业务规模和市场活跃度,强调金融机构本质,公司是从事金融服务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核心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公司被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因此,对于这一发展方向的公司,应该重点找到自己金融业务规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利用资金资源等优势创新传统金融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丰富自己的金融服务场景,才是其重点发展方向。
模式之二:互联网平台获客引流模式获取收入
该类公司业绩主要受到客户体量及市场活跃度影响,也就是导流能力。一方面,要通过自身平台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活跃度,另一方面,在向金融机构导流的同时,客户营销和机构资质审核的合规性也是至关重要。
模式之三:提供科技产品服务获得收入
该类公司一般向金融持牌机构提供IT服务,如系统及软件开发服务(例如恒生电子)。包括标准化需求和定制化需求。技术产品当然是这类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如何精进科技创新、洞悉金融机构需求、保障合作过程中的网络安全包括数据安全及个人信息安全、积累维护合作资源便是该类公司成功的关键。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其业务模式有可能是上述中的任一一种,也可能是几种的融合,度小满则是几种模式兼而有之。在前两种模式上,度小满均没有与之契合的核心优势,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近年来度小满的重心慢慢转向了第三种模式,即作为中立的技术服务方。至于未来成效如何,尚等观察。但无论怎样,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首先要结合自身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该重点切入哪种模式,而各个业务模式的发展重点到底是什么,再针对性发力,才能在如此竞争激烈、监管严格的金融科技领域占领一席之地。
文:坡力 / 数据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