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管与cmos逻辑门电路工作原理:双栅MOS管在调频高放电路中的应用
mos管与cmos逻辑门电路工作原理:双栅MOS管在调频高放电路中的应用AT-93是一款高端收音头,它的调频头使用了5连调谐(为了便于分析只贴出高放级电路)它使用的三洋3SK107双栅N沟道MOS管,同样是一只专用于VHF的管子。可以看到与SW55最大的不同是G2栅电压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接入的AGC电压,这个电压来自后级的中放或者鉴频直流电压,在无信号的时候AGC电压高,漏极电流大跨导也就是增益也大,在收到信号时,信号强度越大,AGC电压越低,漏极电流也就越小,跨导增益随之降低,实现AGC控制。雅佳使用了背靠背的变容二极管调谐,由于变容管的电容与偏置电压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线性,尤其是对交流正负半周干扰的反应也不对称,因此这种背靠背用法利用了两只管子反向互补的特性,改善了变容管对强信号或者干扰的响应,从而极大改善非线性失真和回路失谐等问题。很多高端机都采用这种用法,例如根德S700.AT-93高放电路SW
双栅MOS管顾名思义就是有两个栅极的MOS管,相比普通场管和晶体管来说,有着诸多优势,因此在一些经典名机的调频高放和中放电路中非常多见。也正因如此,我也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但凡有使用双栅MOS的机器都是好机器[微笑]。
双栅MOS管有两个栅极G1和G2,可以方便的用于混频或者实现AGC控制。双栅管之所以可以用于高放,具体说来主要是由于它的几个特性决定的:1. MOS管输入阻抗高,天线回路接入灵活方便;2. 通过控制G2的偏压可以控制漏极电流,进而控制放大增益或者跨导,同时又不影响信号栅G1的输入阻抗避免失谐;3. 可以将天线信号注入G1,本振注入G2实现混频; 4. MOS管噪声小,相比晶体管有更大的动态范围,抗交互调能力强。
本文就结合两个经典机型索尼SW55和雅佳AT-93的调频头高放电路分析一下双栅MOS管的具体应用。索尼SW55和雅佳AT-93都是经典名机,雅佳AT-93更是一款5连电调谐的高端收音头。二者调频头电路恰好代表了双栅管的两种典型用法。
索尼SW55SW55使用的是三洋3SK132A作为调频高放管,这是一只调频电视专用的N沟道双栅极MOS管。
SW55 高放电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天线信号经过T9线圈耦合后进入G1,因为S极直接接地没有源极电阻,因此G1是0偏置的。G2的偏置电压为1V,由4.7K和2.2K电阻分压所得,此处的B 电源并非是经过稳压的,因此SW55的灵敏度对电池电压是比较敏感的,电压下降后,灵敏度,声音性能皆有些下降。由于此处Vg2电压固定,因此管子的跨导也就是增益是固定的,从管子的技术资料上可以估算一下,当Vg1=0,Vg2=1V,Vds=3.2V时候,管子跨导是小于5mS的(因为Vds<10V)高放级增益很低。漏极输出接入线圈抽头实现阻抗匹配,同时降低管子输出电阻对回路的影响。高放管的前后两组LC选频调谐使用变容二极管,但是并没有使用背靠背的变容二极管。
3SK132A的转移导纳
雅佳AT-93AT-93高放电路
AT-93是一款高端收音头,它的调频头使用了5连调谐(为了便于分析只贴出高放级电路)它使用的三洋3SK107双栅N沟道MOS管,同样是一只专用于VHF的管子。可以看到与SW55最大的不同是G2栅电压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接入的AGC电压,这个电压来自后级的中放或者鉴频直流电压,在无信号的时候AGC电压高,漏极电流大跨导也就是增益也大,在收到信号时,信号强度越大,AGC电压越低,漏极电流也就越小,跨导增益随之降低,实现AGC控制。雅佳使用了背靠背的变容二极管调谐,由于变容管的电容与偏置电压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线性,尤其是对交流正负半周干扰的反应也不对称,因此这种背靠背用法利用了两只管子反向互补的特性,改善了变容管对强信号或者干扰的响应,从而极大改善非线性失真和回路失谐等问题。很多高端机都采用这种用法,例如根德S700.
3A107的转移导纳特性
从以上两个管子的工作点结合特性曲线可以看出,索尼的SW55的调频高放管偏置实在太低了,因此增益也太低,似乎不大对。我为了求证这个问题,特意查看测量了实际电路,发现索尼实际并没有按照图纸生产,实际G2的电压有2.5v,远大于图纸标示的1v,所以它的跨导增益才能基本满足要求。我将R119电阻减小为1k,进一步提高Vg2到2.6v,发现调频增益确实提高了一点点,弱台信号的格数增加了两格,虽然很有限,但是设计的漏源电压只有2.7v,也只能这样了。
索尼SW55的实际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