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忠杰
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忠杰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软件领域的杰出人才”新形势下,哈工大软件学院积极响应关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科学论断,基于现有基础开展学科转型规划,组建科研团队,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近年来,我国一些关键基础软件领域面临着“卡脖子”问题。以应用非常广泛的工业软件为例,目前我国的工业软件市场主要由国外工业软件厂商所主导,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迫切需要自主研发。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各软件领域。因此,研发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关键软件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迫在眉睫。“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指南》发布恰逢其时,高校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开展关键核心软件技术攻关,切实解决“缺芯少魂”和
编者按: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国电子报特策划推出“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专栏,邀请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门、骨干企业相关专家和负责同志围绕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建设指南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我国软件人才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推动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举措建议。敬请关注。本期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忠杰的署名文章。
2020年6月7日,致信祝贺哈工大建校100周年,对哈工大百年办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哈工大师生立志将贺信精神贯穿教书育人、科研攻关全过程,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强校之路。与此同期,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印发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两个月来,哈工大结合贺信精神,围绕《指南》要求,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规划。哈工大有责任打造软件领域的国之重器,培养软件领域的杰出人才,这是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所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
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历史使命是“打造软件领域的国之重器”
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近年来,我国一些关键基础软件领域面临着“卡脖子”问题。以应用非常广泛的工业软件为例,目前我国的工业软件市场主要由国外工业软件厂商所主导,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迫切需要自主研发。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各软件领域。因此,研发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关键软件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迫在眉睫。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指南》发布恰逢其时,高校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开展关键核心软件技术攻关,切实解决“缺芯少魂”和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
哈工大作为C9和“国防七子”之一,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使命就是“打造软件领域的国之重器”。在过去20年里,哈工大软件学院以大型工业管理软件和行业服务应用为中心,研发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云制造服务平台、企业应用软件集成开发与运行平台、高可信与高可靠软件研发与测试环境、智能化软件开发工具集等系统,支持企业与商业系统的快速研发、实施与应用,在航天、航空、造船、汽车、装备制造、石油、电力、物流等行业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围绕着医疗、养老、教育、物流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学术研究,持续为占GDP超过50%的现代服务业贡献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为传统产业的服务化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打造国计民生领域的国之重器。
新形势下,哈工大软件学院积极响应关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科学论断,基于现有基础开展学科转型规划,组建科研团队,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软件领域的杰出人才”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各软件学院面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软件技术前沿,为我国软件产业培养了大批软件人才。但是,针对“卡脖子”问题,软件学院不仅要培养合格人才,更要培养杰出人才。
软件领域的杰出人才应具备3个特征:一是掌握扎实的计算机、软件、数学、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持久的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二是不以收入为唯一的择业标准,而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投身我国软件产业作为个人理想,把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作为使命追求,有志于为我国关键基础软件领域贡献力量;三是能够矢志不渝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持续推进技术攻关,产出卓越的软件成果。
为此,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根本标准,通过不断线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将投身软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的社会责任感传递到每一位学生心里,激发学生为中国软件产业创新发展而奋斗。
其次,建设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的师资队伍,传承“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教师不仅仅只是教学,而是要亲身参与打造软件领域国之重器。在该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所产出的技术,要快速更新到特色化软件学院的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中,并在各个培养环节中潜移默化的传递到学生身上。
再次,建立适应杰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体系。哈工大提出了以“8Π模型”为核心的“Π型”新工科方案,通过实践通专结合的教育创新模式、跨学科交叉融合、基于项目学习方式的工程实践、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模式、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联合培养、学院与书院融合育人等措施,培养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在过去20年,哈工大软件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软件技术前沿,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坚持“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高速度”的办学理念,培养了3700余名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和工程领军人才。
三、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核心手段是“产教融合”
为了打造软件领域的国之重器、培养软件领域的杰出人才,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要坚持以“产教融合”作为核心手段,与企业联合攻关核心技术,联合培养杰出人才。高校长于基础科学研究、课程建设、言传身教,企业则长于把握需求、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运营。二者取长补短,通过破除高校与产业之间的壁垒,创新符合软件产业发展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把企业等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产教融合的基础在于师资队伍的互融互通。高水平企业专家到高校授课和担任指导教师,有助于学生接触到来自软件产品研发的第一线信息,获取最新的技术与知识。教师到企业做兼职、挂职、参与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可阶段性的更新自身知识与技术,回校后更有效的传道授业解惑。
产教融合的手段在于学生培养的互融互通。学生除了高校内的传统培养环节,还需接受更广泛的工业化实战训练,亲身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研发,与一线工程师摸爬滚打、冲锋陷阵,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锻炼实战能力,与未来职业生涯平滑对接。企业需要深度参与高校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教材编制、实训基地与实验平台建设,提供必要资源为学生成长助力。
产教融合的核心在于科研与教学的互融互通。没有强大的学科和科研,就没有优秀的人才培养。通过校企联合进行软件技术攻关,将研发成果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进行持续的知识更新,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建立针对软件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课程和实践能力教学体系,改变教学与产业、教育与研究脱节的弊端。
工业化是哈工大软件学院的鲜明特色,20年来已形成了一套符合国际化人才标准、适应国内外企业需求的工业化软件人才教育体系。工业化办学特色体现在工业化办学定位、工业化教育观、工业化教学体系及质量标准、工业化师资队伍、学生工业实践等方面。学院与知名IT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把校企合作引入软件产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化实践教育体系,大一年度项目、大二创新项目、大三企业实训、大四企业实习,工业化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学院与企业合作成立了一系列的联合实验室和校外工业实习基地,有累计200余家企业实际接收软件学院的学生实习。成立了多个工业化特色鲜明的学生俱乐部,创建了企业家论坛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名企微课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工业化办学氛围,培养了大批工程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很多毕业生在知名企业任技术领导或自主创业。学院已成功主办了十余届校企合作高峰会,与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合作方式、培养体系和教学计划,增强了企业参与办学的意识,校企合作在工业化软件人才培养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哈工大软件学院将按照《指南》精神,迎头而上,针对传统软件工程尚未解决的学术问题和新的技术挑战,响应国家急需的软件技术和人才需求,积极打造学科特色,与工业界密切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推动成果转化,形成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同时,开展学科交叉融合,谋划跨界合作,构建现代软件技术支撑的大平台,产出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瞄准世界舞台中央,为哈工大新百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