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修斯之船配置:忒修斯之船与系统视角
忒修斯之船配置:忒修斯之船与系统视角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年第10期(本文作者:郭影强,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它是忒修斯之船,这个身份带给人的价值正在于人们在命名一个对象时,指向特定的匹配对象。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后来对此进行了延伸,如果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系统,是由各组件有机组合为一个新的功能产品后涌现出的新身份。这一身份一旦获得,原创身份便独一无二。而重新组装后的复制品,终究无法摆脱“复制品”的身份。如果没有原来的系统构造在先,这一艘旧部件组成的旧船,便是一艘随便如何命名都可以的另一艘船而已。忒修斯之船的认知困境是否解决并不重要,我的意图是通过一个趣味问题带学生用系统概念的要素去观察一个技术实体对象并思考能否进行有效判别的问题。不妨继续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当下会怎样?在工业时代,复制品大量出现,人们反而追求能够有独特身份标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一天,我把忒修斯之船问题抛给学生,不过这并不是为了讨论哲学悖论问题,而是为了讨论系统的概念。更准确地说,是讨论技术系统的概念。
先改编一下百度百科的介绍:忒修斯之船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可以得到不间断维修;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那么,全部部件更新之后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忒修斯之船,还是另一艘完全不同的船?
从技术系统的角度来认定一个对象,是要确认其技术构件相互之间以怎样一种结构和功能结合在一起的。一艘船之所以为船,在于它是一个满足人某种需求的人造物。把它拆解成船帮、船底加上龙骨等基本构件,组装成一个水上运载器具。站在零部件更换的角度,忒修斯之船当然可以一块板一块板(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被更换,但作为运载器具的技术功能对象并没有本质变化。因此,人们给了它一个身份:忒修斯之船。
它是忒修斯之船,这个身份带给人的价值正在于人们在命名一个对象时,指向特定的匹配对象。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后来对此进行了延伸,如果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系统,是由各组件有机组合为一个新的功能产品后涌现出的新身份。这一身份一旦获得,原创身份便独一无二。而重新组装后的复制品,终究无法摆脱“复制品”的身份。如果没有原来的系统构造在先,这一艘旧部件组成的旧船,便是一艘随便如何命名都可以的另一艘船而已。
忒修斯之船的认知困境是否解决并不重要,我的意图是通过一个趣味问题带学生用系统概念的要素去观察一个技术实体对象并思考能否进行有效判别的问题。不妨继续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当下会怎样?在工业时代,复制品大量出现,人们反而追求能够有独特身份标记的产品。工厂里的设备编号、交通上的车辆编号……这些对象并不能简单依赖其组成部件的编号组合获得简单身份。组装之后的系统,也就诞生了一个新的对象:一个可能命名为X或Y或Z的系统实体。类比思考,一台旧灯/一辆旧车/一个旧装置……可以进行怎样的改造,让它保持旧有的风格还是实现一个全新的技术内核的产品?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系统的重新设计,其中的变与不变,有一点思考的趣味。
假如这艘船在海上漂流不止几百年,而是千年以后,在技术不断革新之下,船主也可能造一艘新的机电动力船,而仍然命名为忒修斯之船,这又是一个情感纪念的问题了。然而命名的逻辑困境依然存在,假如一个哲学教授造了一艘游艇,将其命名为忒修斯之船,专门用于探讨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问题,它从逻辑上是不是更符合忒修斯之船的原意?而随着AI的加入,未来更复杂的系统身份是否会有新的忒修斯之问?技术之内怎样看?技术之外怎样看?在人与技术互动之间,又有怎样的视角呢?
(本文作者:郭影强,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
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