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代打仗真实兵力: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号称

古代打仗真实兵力: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号称古代打仗可以就地征粮,运输也是同样道理,多的不说,就两座城池之间完全可以用接力的模式运输。战国时期别的不说,耕牛那是家家必备的,几百万人的后勤,肯定不可能只是在运输的路程上,而是应该包括农业生产,装备制造,战国时期还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春守秋战,北方的秋冬,地里粮食收完基本上就没有事情了,老弱妇孺多少也是可以干活的。几百万人的后勤全在运输上,那就是说人人都是肩膀扛过去的,一辆驴车或者马车随便拉二三百公斤的粮食,一个车夫足够,沿途各个郡县出动一定人口的军队沿途保护就够了,沿途军队的口粮也可以就地解决。其实这得看生产力和动员能力,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不一定是一样的,冷兵器时期军队区别也是非常大的,虽然都是农业为主,但社会军队结构差距非常大,比如战国时期,基本没有什么商品经济,工业也很原始,绝大多数人口就是种田,这种社会结构非常简单,只有贵族和平民,社会治理动员的效率就非常高。像明朝,封建制度基本到了

古代限制军队数量的是生产力,不是指挥系统。正面决战的话人数多还是很有优势的,人数少也只有善于用兵在特定情况才能发挥优势,古代的指挥系统虽然不比现在先进,但也有相对完善的军队组织编制,治众如治寡,让几十万军队做到令行禁止并不难,主要是很难凑齐那么多人,会带兵的也从来不嫌弃自己的兵太多。

古代打仗真实兵力: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号称(1)

汉末,镇压羌人叛乱的时候汉朝拿出全国三分之一的军队,汉朝总兵力29万人,而且过十万军队组织起来的确非常难,但指挥系统不是光给一个人的,要分成一个一个军团的。以唐朝举例,一个军团是,步兵12500人,骑兵5000—6000,辎重兵1000—2000,一支这样的部队合计约两万人马,唐代李靖就能指挥大军团作战,中国上下五千年能做到大军团指挥的十几个还是有的,但是最强的还是韩信,毕竟韩信是真正意义上将大军团越打越多的人,而其他的一般能指挥个8万以上正规部队就能称的上大军团指挥了,也就是帅才。

古代打仗真实兵力: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号称(2)

历史上真正双方总数达到20万的战役也不算多,像战国中后期,伊阙之战折损24万人后,魏国和韩国基本就没什么反抗能力。王翦伐楚要60万大军(应该是连士卒带后勤),以当时的秦国国力都不是简单的事(而且王翦也说了,因为是灭国之战,楚国东拼西凑百万大军也是可能的,但要注意,这是面对灭国危机下,而且楚国地域和人口在当时也算广袤)。

古代打仗真实兵力: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号称(3)

当然,古代打仗也确实是精锐士卒 普通凑数士卒 后勤相关人员的结构,一般精锐士卒这块数量不多,但战斗力很强,如果在一个猛将带领下,那就能起到“开瓶器”的作用。比如项籍本人亲至,汉军就各种败北。但汉军诸将一遇到其他楚将,那就各种刷人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项籍本人有足够数量的精锐士卒(所以后来在垓下之战里,韩信30万打项籍10万,一开始都是“不利”的,但在消耗掉一定数量的楚军精锐后,楚军也顶不住了,毕竟汉军有人数优势。而且楚军10万也肯定不全是士卒,估计杂七杂八都算上了)。

古代打仗真实兵力: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号称(4)

古代打仗可以就地征粮,运输也是同样道理,多的不说,就两座城池之间完全可以用接力的模式运输。战国时期别的不说,耕牛那是家家必备的,几百万人的后勤,肯定不可能只是在运输的路程上,而是应该包括农业生产,装备制造,战国时期还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春守秋战,北方的秋冬,地里粮食收完基本上就没有事情了,老弱妇孺多少也是可以干活的。几百万人的后勤全在运输上,那就是说人人都是肩膀扛过去的,一辆驴车或者马车随便拉二三百公斤的粮食,一个车夫足够,沿途各个郡县出动一定人口的军队沿途保护就够了,沿途军队的口粮也可以就地解决。

古代打仗真实兵力: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号称(5)

其实这得看生产力和动员能力,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不一定是一样的,冷兵器时期军队区别也是非常大的,虽然都是农业为主,但社会军队结构差距非常大,比如战国时期,基本没有什么商品经济,工业也很原始,绝大多数人口就是种田,这种社会结构非常简单,只有贵族和平民,社会治理动员的效率就非常高。

古代打仗真实兵力: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号称(6)

像明朝,封建制度基本到了顶点了,社会生产虽然以农业为主,但是商业工业也相对非常发达,一件商品的生产链更长影响的人更多,大规模动员一下很可能引起社会动荡。而且武器装备后勤也相对战国更加“复杂”,如果不进行一些制度改革,治理效率会非常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