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位皇帝个个是奇葩:明朝十六位皇帝
明朝十六位皇帝个个是奇葩:明朝十六位皇帝惠帝朱允炆如此大的工作量,不能不说朱元璋的工作热情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值得我们钦佩。如果每个奏章按一千字的文字量计算的话,那么就有116万字。平均下来,朱元璋每天的阅读量要在20多万字左右,要处理的政务有423件之多。而且,事实上还不止这些。朱元璋为了广泛了解民间疾苦,还在午门外设登闻鼓,允许民间有冤情者直接击鼓面君申诉。在洪武十年,又许百姓密封奏事。
太祖朱元璋
在位 31年中,除了生病之外,朱元璋每天都会上朝,与大臣议事。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日上三竿后退朝。在吃过早饭后,便到御书房批阅奏章。
有人作过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从九 月十四日到九月二十一日这8天时间里,内外衙门共上奏章1160封,涉及的事情多达3391件。
如果每个奏章按一千字的文字量计算的话,那么就有116万字。平均下来,朱元璋每天的阅读量要在20多万字左右,要处理的政务有423件之多。
而且,事实上还不止这些。
朱元璋为了广泛了解民间疾苦,还在午门外设登闻鼓,允许民间有冤情者直接击鼓面君申诉。在洪武十年,又许百姓密封奏事。
如此大的工作量,不能不说朱元璋的工作热情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值得我们钦佩。
惠帝朱允炆
朱允炆即位后,萧规曹随,每日朝会不辍。
他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严政苛刑,“专欲以仁政化民”。改定律例,力纠洪武年间冤案、错案,使其统治期间的囚犯较之洪武年间减少2/3。
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
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
成祖朱棣
由于皇位来路不正,更想从文治武功方面证明自己也是个好皇帝。为了这,他不得不在22年间有所作为。
自打下南京城那一刻开始起,注定他以后的励精图治。
史书中记载朱棣每天基本只睡四个小时,早朝、午朝过后还要拉着大臣探讨工作。除了吃饭睡觉,一有时间他便到书店里去翻阅古典书籍,不肯浪费这一丝丝的时间。
曾经有一位美国的学者写过一本书叫永乐大帝,在书中用了这么一句话来描述我们的永乐大帝。
从他1402年7月17日登基那一天算起,一直到1424年8月12日。几乎8062天的时间,所有的证据都表明他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天。
可想而知这个皇帝当的也够辛苦。
明朝最勤政的两位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只当了200多天皇帝,即使身有肥胖残疾,仍每日勤政。
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因此涌现了许多类似于三杨这样的人才。除此以外,改组内阁,对科举制度在选人方面予以改善等等。
他的这些仁政爱民之举最终让百姓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
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经济等各方面也是突飞猛进,明朝由此在永乐盛世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顶峰时期,也即仁宣盛世的开端由他奠定。
“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历史给了他非常高评价。
宣宗朱瞻基
在位时,勤于政事,恢复生产。主要的是他关心老百姓,这一点是他爷爷朱棣所不能比的。
对于老百姓的辛勤劳动,生活艰苦,他心里十分清楚。
要想国家昌盛,必须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
朱瞻基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蹇义等贤臣,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注意节俭,致力于太平社会的建设。
在他统治的十年中,国家户口与垦田逐渐增多,粮食产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多,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城市增多,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海外贸易往来活跃。
这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
虽说勤政,但朱瞻基有一大爱好,斗蛐蛐。
大臣百姓竟然给已经累成狗的好皇帝取了个外号“蛐蛐皇帝”,也算冤枉。
英宗朱祁镇
一年的北狩,七年的深宫。
朱祁镇为了建功立业、留名百世,不听于谦、张辅等文武官员的良言,草率的征集士兵,一意孤行把所有军政大权都交给不懂军事的宦官王振。最终落下了个军死将亡的下场。
土木堡之战是明史上屈辱的一战,他自己也被擒囚禁在也先军营中。
回来后深宫隐忍七年,复位后,之前亲近的宦官王振余党被朱祁钰诛杀殆尽,这才让他学会重用贤臣
可以这么说,朱祁镇勤政的功劳有一半是别人替他完成的。
因为勤于政事,采纳忠言,朱祁镇又察觉到了徐有贞、石亨、曹吉祥权势日重,于是趁机平定了曹石之乱,将徐有贞废为庶民。可以说,朱祁镇的一切改变都来自于对皇权的把控。
八年时间,从昏庸到勤政,从亲佞到近贤的重要转折,而勤政纳贤、遗诏废殉,大概就是这段经历结出的硕果。
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皇位得来比较尴尬,皇上被擒,国家面临分崩离析。万分危急之时他不情不愿的接过这个烫手山芋。
先是作为郕王监国,监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正经当上皇帝。
当了皇帝后日子也不好过,想立自己的亲儿子当太子也被百般阻挠,末了亲儿子夭折,自己在生重病的当口被政变搞下台,没活几天就死了。
然后建好的陵寝被他哥刨了,帝号也被他哥削了,自个儿的实录也被他哥抢了……
在位期间,代宗还算勤勉。景泰年间的朝廷文官阵容相当华丽,于谦、王竑、彭时、商辂、陈循、王文、胡濙、萧镃……个顶个的都是能臣,虽说他的执政能力不算强,但评价为合格,绝对没问题。
明人对朱祁钰的评价也比较高,比如沈德符就称其为“英主”。
宪宗朱见深
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其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天顺八年,宪宗即位,期间宽仁果断,多次赈灾免税,人口达到明代巅峰(71850132人)。
在位初年平反于谦冤案、尊钱皇后、恢复并追谥朱祁钰为景皇帝 。
重新启用被英宗所贬的郭登、商辂等人,平定自天顺后期酿成的两广叛乱,任用商辂等治理国事。
先后派遣赵辅、汪直对建州女真进行犁庭,使建州女真部崩溃,击毙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董重羊兄董山,更多次对鞑靼出兵,收复自英宗时丢失的河套地区,文治武功卓著。
早期还算勤政,末期任用佞幸继晓之辈,怠于政事,不见大臣。
群臣奏事均经由内廷中官。并由宦官建立西厂,成化朝非议多在于此。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9月9日病逝,终年41岁。
孝宗朱佑樘
明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有着极大作为的皇帝。
从他的一生中,我们很难看出他明显的缺点,总的来说,他是一位好皇帝,而后代史学家对他评价也颇高。
万历年间的首辅朱国祯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其中孝宗指的就是朱祐樘。
孝宗因而决定重振朝纲,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国家,他不仅熟背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还重启了废除已久的晚朝,每天晚上,孝宗批奏折能批到半夜三更。
除此,他还决定每天再有两次除了上朝还要开会的先河,你能说孝宗不勤政?
孝宗的付出终归是有回报的,他在位期间,人民安居乐业,四海升平,是明朝的短暂中兴时期,被誉为“弘治中兴”
武宗朱厚照
因为是先皇独子,没有竞争者,他就是唯一的皇太子。
年少的朱厚照非常有悟性,老师教的只要看一遍就能熟悉记住,照此说应该会是一个好皇帝。
但身边的太监,使这位少年天子走了弯路。
为了防止宫内对自己的限制,他竟然下令废除主管皇帝起居和学习的内管;为了嬉戏玩乐,他竟然找各种理由推脱大臣们的进谏和国家大事。
后来连早朝也不愿上,为之来的两位大明继承者长期罢朝开了一个坏头。
世宗朱厚熜
公元1521年,一个天大的馅饼落在了一个年仅十五岁的皇姓小孩朱厚熜身上,他的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折腾了十六年,死后却连子嗣都未曾留下。
经过众朝臣的商议,自己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皇位会落在自己身上。
嘉靖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之一,任用杨廷和、夏言、王阳明、蒋冕、贾咏等诤臣。他对权术的把控可以称得上是炉火纯青。
从14岁即位到59岁去世,45年从来没有一天是与人分享权力的。
严嵩严世藩曾经风光一时,可最终他们还只不过是明世宗的一颗棋子罢了。
明世宗十分勤政,常常批阅奏章至深夜。
他着力打击权贵,改革科举,整顿军纪,诛杀钱宁、江彬这两个大奸臣,明朝从明武宗一朝的刘瑾时代逐渐走了出来,人们后来还推崇这一段时期为“嘉靖中兴”。
世宗虽然勤勉,但他却不喜欢朝会,躲在内宫20多年,通过锦衣卫和东厂监听天下。
穆宗朱载垕
朱载垕总体来说是个好皇帝,继位后致力于革除弊政,还是做了不少贡献的。
朱载垕从小性情贞静、仁义,很少张狂。在裕王邸13年的生活,使他能够较多地接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
朱载垕登基继承皇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一改朱厚熜时期的做法,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使朝政为之一振。
革弊施新取得了比较大的实效,使得朱载垕时期乃至其后十年成了明王朝回光反照的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也有了重大的改观。
可以说,朱载垕在使明王朝向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据说,朱载垕特别好色,整天在后宫里忙来忙去,被人比做后宫中辛勤的小蜜蜂。最后也是死于女色。
在勤政方面,朱载垕的确是比较懒散的,即位后不久,很快就将权力交给了以高拱为首的内阁。
虽然不喜欢上朝理政,但隆庆年间人才济济,文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
朱载垕颇有齐桓公的风范,喜欢当甩手掌柜。对大臣礼遇谦让,用人不疑,放手让他的臣子去发挥才能,给了他们发展的空间。
朱载垕死后,后人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
《明史》中说,朱载垕“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也有人把朱载垕视为明朝“除太祖、成祖、宣宗、孝宗外,仅有的可圈可点的皇帝”,并认为,如果他不纵情声色,多活二十年,明朝一定可以恢复到仁宣之治的旧观。
神宗朱翊钧
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期间主持了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明朝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
明神宗二十岁之后开始亲政的时候,最初还是能勤于政务。g
光宗朱常洛
自从登基以后,先是火速补了各地缺位的官批能臣,同时又雷厉风行,解决了闹腾好些年的边镇军饷拖欠问题。
尤其难得的是,他特意给押运军饷的将士们发补贴,以防止这帮人监守自盗,贪墨军饷。
万历年代惹得官愤民愤一片的“矿税”问题,也被他强力叫停。
在位短短一个月间,这位三十八岁的皇帝,已让臣工们真实体会到他的勤政与干练。
执政只有一个月的明光宗。但即使这短暂的执政生涯里,短命的明光宗依然获得了一个高大上的评价:万年有道圣人。
熹宗朱由校
天启皇帝朱由校,被后世嘲笑最多的皇帝。
一是没文化,除了喜欢做木匠活外啥不会,甚至还有野史说此君近乎文盲,字都认不全,大臣的奏折看不懂,只能叫太监给他读。
二是不好好干活,朝政全撒手,成天在深宫里研究木匠工艺,外面水深火热了还装没事。
其实,《明史》中实实在在记录,天启皇帝早在做皇子的时候,每次上课不但认真听讲,而且还细致的做笔记。
后来君临天下,对于国家大事,更是不敢放松,尤其是炮火连天的辽东问题,天启帝更是高度重视,不但时刻要求臣子们奏报,更多次派心腹到前线查访边情。
对于天启的能耐和工作态度,当时的明朝首辅叶向高更给出了明确答案:天启帝勤奋刻苦,每次臣子讲课都亲临,批改奏折更是准确精到。多么琐碎的内容都能一一回复。
思宗朱由检
崇祯是明朝自太祖以来罕见的勤政之君,除了照例应免日期之外,每日视朝,并参加日讲和经筵。
朱由检还是一个好学不倦的皇帝,博览群书,举凡《四书》《五经》《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皇祖明训》《帝鉴图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手。
他还命令武英殿中书,画历代明君贤臣图,写《正心诚意箴》,制成屏风,分别安放在文华殿、武英殿,以便随时激励自己。
在我国历史上,勤政往往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君主勤政,政治清明,而崇祯皇帝勤政竟跟亡国联系在一起,也是一则特例。清人萧徵模咏崇祯皇帝的诗歌这样写道:
“心匪不仁计则穷,减夫派饷事重重。可怜三百年夭下,断送忧勤惕励中。”
崇祯上台,立马废除阉党设立的工商税后,东林党和江南乡绅们欢天喜地。可是朝廷没钱了,发不出军饷,还如何打仗?直接导致对后金战争的频繁失利,后期关键的松锦之战更是惨败,明朝军队精锐尽丧。
而明末土地兼并严重,但富庶大地主们隐瞒私田数量,交的田赋极少。北方又天灾不断,却派军队到贫乱交加的西北加赋征税,似乎硬逼着西北人民起义造反。
国内的农民起义军越闹越大,关外的皇太极也时不时的来骚扰。
崇祯用人的思路很特别:不看利弊与才干,而主要看自己喜恶。要知道清官不等于能吏。
朱由检作为皇帝的这十七年,与其说是勤政不如说是折腾。
后人评论,明朝亡在他手里,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