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文献大全:全史宫词及其历史价值
古代历史文献大全:全史宫词及其历史价值《全史宫词》创稿于道光丙申年(1836年),史梦兰时年24岁。20年后,即咸丰丙辰年(1856年),首次刊刻。次后几经补充、修订。又过了30年,刊刻全稿,发行问世。此时史梦兰已是74岁老人了。前后50个春秋,打磨了一部传世之作,注入了他一生心血。古人云,文章自天成。世上因有了史梦兰,才有了《全史宫词》,才有了当世与而今的影响。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传之久远。《全史宫词》洋洋20卷,开自三皇五帝,下限明末崇祯。以史成词,以词抒怀咏志。其结构为,词前有历朝历代兴亡更替概述,后有史籍典章故事,中间为宫词。卷一,黄帝;卷二,五帝,含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卷三,三代夏商周;卷四,东周列国;卷五,秦;卷六,汉,附刘元、刘盆子、诸王、新莽;卷七,后汉;卷八,三国魏蜀吴,附诸王;卷九,晋;卷十,十六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南燕、夏、前凉、蜀、后凉
作者:张墨瑶
摘 要:本文从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两大方面,阐述了《全史宫词》的主旨。《全史宫词》洋洋20卷,上至三皇五帝,下到明末崇祯,既写政治大事,也有宫中细节;既写重要人物,也有宫女嫔妃。以史成词,以词抒怀咏志。令人亲切,兴趣盎然。《全史宫词》是一部有特色的中国通史巨著,今已入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成为不朽的经典。
史梦兰与《全史宫词》
史梦兰一生著书(包括方志)达357卷,治学博大,涉猎广泛。包括文学、史学、民俗学、地理学、训诂学、方志学等诸多方面。这是他留给后世的文化瑰宝。
在诸多著述中,《全史宫词》可谓灵性与毅力的结晶。从开笔到定稿,历经50个春秋,可以说是一生牵扯的事业。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许多奇才。不胜枚举。史梦兰却以内敛之气,怀大才于平和之中。
《全史宫词》是史梦兰人生价值的玉醴金浆,沉甸甸的押印于天地之间。
古人云,文章自天成。世上因有了史梦兰,才有了《全史宫词》,才有了当世与而今的影响。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传之久远。《全史宫词》洋洋20卷,开自三皇五帝,下限明末崇祯。以史成词,以词抒怀咏志。其结构为,词前有历朝历代兴亡更替概述,后有史籍典章故事,中间为宫词。卷一,黄帝;卷二,五帝,含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卷三,三代夏商周;卷四,东周列国;卷五,秦;卷六,汉,附刘元、刘盆子、诸王、新莽;卷七,后汉;卷八,三国魏蜀吴,附诸王;卷九,晋;卷十,十六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南燕、夏、前凉、蜀、后凉、北凉、西秦、南凉、西凉、北燕;卷十一,南朝,宋、齐、梁、陈,附诸王;卷十二,北朝,魏,齐,周,隋,附诸王;卷十三,唐,附诸王;卷十四,五代,梁、唐、晋、汉、周;卷十五,十国,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荆南、北汉;卷十六,宋;卷十七,南宋;卷十八,辽金,附伪楚、伪齐;卷十九,元,附伪周、汉、夏;卷二十,明,附诸王。
《全史宫词》创稿于道光丙申年(1836年),史梦兰时年24岁。20年后,即咸丰丙辰年(1856年),首次刊刻。次后几经补充、修订。又过了30年,刊刻全稿,发行问世。此时史梦兰已是74岁老人了。前后50个春秋,打磨了一部传世之作,注入了他一生心血。
《全史宫词》定稿刊刻时,正际西风飒飒肃肃之秋,史梦兰怀着喜悦、辛酸、叹息、向往……种种复杂的心情,写了一篇后记,可见端倪:
“……宫词创于道光丙申,刻于咸丰丙辰,滋补于光绪丙戌。
余于丙申年二十有四,丙戌则七十有四矣!
自丙申创稿后,以举业阁置者十余年。至咸丰年,绝竞进取,始终脱稿。光绪十一年,有山右康少茗太守,自汴中寄到王誉昌《崇祯宫词》一幅,此书乃求之数十年而未得者。觅卷不胜欣跃。因摘其中确系庄烈(崇祯——作者注)宫闱事,为畴昔所未及入咏者,补作二十四首引申触类,又于崇祯以上,洪武以下补做五十余首。于是重翻故籍,默袖前闻。比事属辞,略拾残誉,遂逐卷有补遗之作。
寒暑一周,共得计四百七十九首,复灾梨枣以此无关体要之事。孜孜不已,竟不知耄之将及,思之不禁哑然自笑。
——光绪丁亥重阳三日,竹素园丁自识。”
《全史宫词》刊刻之后,引起文坛推崇,兵部尚书许乃普为之作序,江南名士叶道芬为其题写书扉,天津学士徐士銮,北京文化名流冯恕(公度),京东、关东(东北三省)文人焦友麟、常守方、郭长卿、杨在汶、张灿等人均属文高度评价。
《全史宫词》发行之时,抢购成潮,一时“洛阳纸贵”。
朝鲜、日本等国贡使于肆间,一购而罄,携之归国,风靡海外。
这便是《全史宫词》当时的轰动效应。
史梦兰富藏书,博闻强识,精谙史册,徜徉史海,游刃有余。虽然如此,在50年的历程中,他竟参阅各种书目达512种。
《全史宫词》是一部特色的中国通史。是读史解典的精妙钥匙,是集文学性、典籍性、哲思性铸成的一部巨著。
历史诞生了史梦兰,史梦兰成就了《全史宫词》,致使一百五十多年后选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
何谓宫词?
宫词是自唐初出现的一种诗词体例。内容专写帝王宫廷生活,即宫中咏事之诗。宫词体例首创者是唐朝诗人王建。他有宫词百首传世。残唐之后,蜀国君主孟昶有一位徐姓妃子,貌美而慧,赐号“花蕊夫人”。她文章艳丽,巧思而细密,模仿王建写了不少有关宫中生活的好诗,历史上也称为宫词。比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写的很有情趣,被后人传颂。
宫帏乃国祚之基,一切军国大事皆集中于此。虽然吟唱的是一些“琐事”,但官场风云、国家兴亡尽展其中,因此引起后辈诗人的重视和升斗百姓的认同。
史梦兰因何选择以宫词形式为抒发性灵的出口,盖基于此。
他自然明白这是一个大工程,上至三皇五帝,下限明末,浩繁的史籍要谙熟于心,而且要精心选择,有情而发,把铁面的史书变成色彩化、形象化、文学化。
《全史宫词》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有文字记载达五千余年,而洪荒的传说乃至更远。
中华民族造就了人类的古老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火耕架屋,到石器、铜器的产生。由原始群居到私有制的产生。历朝历代兴替衰亡,轰轰烈烈,壮丽纷繁,形成了一个无可比拟的风景线,为人类社会打造了一面镜子,彪炳于世界,供人类生存发展之借鉴。
中国的历史,是人类社会极有价值的历史。
史梦兰以深邃的目光和多思善觉的灵性,逐朝逐代,逐人逐事地描绘了他们,使中华的文明史灵动起来,形象起来。可圈可点,易诵易记,启人智慧。
在历史的长河中,历朝历代的宫闱之事,迷睛障目,史梦兰要选取什么,每一阙都要慎重推敲,然后成词。
比如,秦朝开国时一阙宫词:
邯郸旧梦散轻尘, 驾返西河恨转新。
长信已诛文信去, 甘泉深夜更无人。
这阕宫词描写的是秦始皇称帝前后的事。这是全书中最情绪化的一首。史梦兰把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相争互相残杀,互相吞并的惨烈斗争,集中写到一个女人赵姬身上。作为一个政治砝码,从邯郸梦到甘泉宫,演绎了赵姬的人生历程。
史梦兰面对一个女人的历史悲剧,不禁声声长叹,便有了上述一阕秦朝宫帏之辞。可见史梦兰的真情实感,平中见奇,把残酷的历史深沉地告诉读者,让一代代人深深思考。
宫闱之事,琐事如云,怎以慧眼识珠,显示了史梦兰的胸怀与气度。
以花蕊夫人为例。
花蕊夫人质弱而贤敏,却是一个很有气节的人。后蜀灭亡,赵匡胤将其俘获。因貌美深扯赵匡胤之心,不忍杀她。问其破城之事,花蕊夫人口占一诗曰:
君王城头竖降旗, 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可见其凌然之气。
花蕊夫人于深夜间,祭拜亡君孟昶,被赵匡胤得知,穷究其因。花蕊以神像张仙巧解而躲祸。
花蕊夫人后被赵光义以箭射死,完结了美艳壮丽的一生。
史梦兰对花蕊夫人别有意境。有宫词两阙为证:
其一
破晓妆奁启宝钿, 梳成高髻学朝天。
宫词百首追王建, 细字传抄十锦笺。
其二
王师新自锦城还, 花蕊承恩剧可怜。
诡托宜男酬帝问, 香笺一幅画张仙。
史梦兰做此宫词,一是极赞花蕊夫人之才、之志、之节、之操,为后人树碑。二是,以花蕊夫人死于政局,以警世人,江山与美人有时不可兼得也。
中华民族在人类进化中,做出了至今仍被世人享用和传唱的不朽功绩。比如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这些重大功绩和重要历史事件,在《全史宫词》中皆有制作。比如关于蔡伦发明造纸术,史梦兰这样写道:
校出东观集名贤, 讲论详同白虎篇。
红烛两行围起草, 案头同展蔡侯笺。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皇帝集群贤于白虎观,讨论经学正义,史称白虎观经学会议。最后,经皇帝审定,诏行天下。后来班固写成了《白虎通义》一书,成为中国儒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对当代研究儒学有重要意义。
班固的《白虎通义》就是用蔡伦所改进发明的纸张写成的,改变了过去的竹简和绵帛。
蔡伦发明了廉价的纸张,轰动了中国,也轰动了世界。儒生们额手相庆。
史梦兰在《全史宫词》中,就是这样小中见大,高层与民间互补,既写了政治大事也写了宫中细节;既写了重要人物,也写了民间风情,以至民俗民风形成的渊源。令人亲切兴趣盎然。
政治大事写到了历史更替的重大转折,揭示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宫中生活写到帝王的荒淫无道和宫女的生活起居,勾心斗角。重要历史人物,不胜枚举,他们在中国历史上都曾勾画了浓重的一笔。风俗人情,是人类社会的形象传递。史梦兰都在历史典籍中找到了。有的一典多用,有的多典融合。使读者在立体的眼光中读史。
比如写到三国时的曹操,便是以小见大的典型。所谓风领于上,俗成于下。
曹操不但精于军事,善兵法,亦善歌赋。每登高必有诗作。比如《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等。气势雄伟,慷慨悲凉,充分体现了“建安风骨”。对当今的诗歌有重要影响。他的歌赋均可入曲,被之管弦,自成乐章。
曹操有个宫女名叫绛树,她一声能歌两曲,二人细听各闻一曲,一字不乱。人以为有一声在鼻,不测其用何术。还有一个书法家名叫黄华,他双手能写二牍,或楷或草,挥毫不辍,各自有意,后世流传“绛树两声,黄华二牍”。
曹操东征时,兵至辽东,辽东的红高粱一片火红。红高粱米,人称赤粱,曹操很喜欢吃,用红高粱米做成粥称为御粥。喝酒时以东渠石做酒盌。曹操儿子陈王曹思还别出心裁以七种杂粮为羹,当时很珍贵,达到一瓯千金,称为“七宝羹”。
这些故事早已风行民间,形成风俗,相沿两千余年。东北红高粱米,五谷杂粮为粥,当今变成了时尚,其实曹氏父子才是首创者。
《全史宫词》曰:
(一)
几章雅乐制新成, 歌女依稀百啭莺。
就里翻新唯绛树, 一声双曲听分明。
(二)
盌注东渠酒色青, 赤色御粥煮银枪。
食经戏借东宫补, 共制驰蹏七宝羹。
史梦兰词写与曹操有关的宫中一才女,庄稼之高粱,以小见大,完善了曹操之形象。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全史宫词》历史价值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搜集史梦兰遗作,如玫瑰在手,每每读着,遐想翩飞,不胜兴叹。
遥想先贤,倍觉亲切。生在同一片热土上,总想做点什么。
1997年春,翻检史氏旧作,《全史宫词》在手中沉重留连。忽然心头一震:后年(1999年)即是先贤仙逝百年之际,应该对先贤有所祭奠,略表心愿。
在校点《全史宫词》之初,我并没有觉得那么“隆重”,只是做点事情。
经过一年时间,将全书校点完毕,1999年出版。
在校点过程中,查阅资料,翻读古籍,又去北京图史馆搜捡故纸,此时才感觉到了《全史宫词》的沉重和无比的魅力。
到了2004年,得知《全史宫词》被选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
那一刻是一种沉重的喜悦,暗念这才是“名至实归”。
历经十多年的思考,我以为《全史宫词》的创世,有其重要历史价值。
一部巨著成就了史梦兰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注)全面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要。以文学作品的自身价值选取在古今读者中影响最深远的作品共一百部,其编选是非常严格的。试想,中华民族是文学大国,古典文学著作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无论诗歌、散文、戏曲、小说,车拉船载,不胜览之。
编选者都是当今中国国学大师,全凭作品的质量和远程意义。第一步大师圈点很重要,来源于四大藏书阁(天一阁、文渊阁、皕宋楼、嘉业堂),然后再从许多近代名家的私人藏书单上选。其中包括曾国藩、李鸿章、蔡元培、胡适、鲁迅、汪辟疆、毛泽东、林语堂、钱穆、梁启超等等的收藏。
然后再经编委会几番比较和遴定,始得名著百部。这是一部很权威的类书。第一部为《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皆入选。第10部便为《全史宫词》。
清代中期皇家大才子纪晓岚,著作很多,还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但只入选了一部《阅微草堂笔记》(在散文类)。
由此可见《全史宫词》的地位。
时间的远程价值可以这样说,有地球便有人类,有人类便需文化,文化需要寻源,那么《全史宫词》便会伴随身边,接受它的洗涤和净化。
一个民族不能忘却历史,更不能借贷历史。
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不败,便是凭仗着历史。
《全史宫词》是一部中国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学名著。
公元2013年5月,是史梦兰诞辰200周年,也是《全史宫词》诞生150周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2009年起,我把《全史宫词》趣味化,于《唐山劳动日报》连载。这仅是第一步。
前代人过去了,新一代走过来,更新一代还在陆续出发。《全史宫词》曾经影响了上几代。新一代或更新一代,也许没有读过,但是史梦兰的思想,如长长流水,浇灌于我们的血脉中。
《全史宫词》以及《全史宫词》之父,却一直如影随行地活跃着。大至于人际交往,小至于处世为人,举家过日子之道。
人文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你看不见它,它却无时无刻地左右着我们行止。
比如乐亭呔商的儒学思想,治家理念,坚守中和之道,以义取利,以义聚人,走过了一程辉煌的道路。这正是史梦兰的中和之道的表现。乃至影响着当今的乐亭企业家。
还比如乐亭的民间艺术,皮影五百年历史,大鼓三百年历史,评戏百年史,无不渗透着史梦兰的中和之美的凝聚力量。
史梦兰作为一个人,一个文化符号,已经盖棺论定。但是他所留传的人文精神,将会影响着一代一代未来者。
《全史宫词》已经定格了,成为了中华民族非物质瑰宝,它就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接近它、研赏它,消除那些浮躁和虚荣。呼唤我们永远坚守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史梦兰与《全史宫词》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遥远!因为我们都从历史走来,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也正在书写着历史。百年之后,我们就是历史……
瀚海香厓,
梦兰千古。
(2012.8.24改)
(注)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编委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北京大学哲学系
国家图书馆
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顾 问:启功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
主 编:毕于吉
封面题字:启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