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可以说从利益关联度分析,刘义符荒怠政务对顾命大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们又何必冒着风险弑君呢?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每个大臣背后都有自己的利益集团。刘义符荒怠政妇,国家的大权掌控在顾命大臣的手上,这对于他们掌握政治利益和国家资源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从利益的角度出发,顾命大臣应该积极地配合刘义符,让他玩得足够高兴快乐,这样才不会与他们争权。可顾命大臣弑君的理由居然是刘义符荒怠政务,这根本不符合他们的政治利益。难道这些顾命大臣真的这么清白,真的在为国着想?可是到了刘义符自己的传记中,他却成了整日与宫人游戏无度,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理国政的昏君。这前后不一地记录存在极大的矛盾,让人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而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如果刘义符真的是沉溺于声色犬马的昏倦,难道对四位顾命大臣不是好事么?刘义符荒怠政务,朝廷政务的大权归于四位顾命大臣,他们有什么可以不满的呢?这四位的地位远超朝廷其它大臣,有了顾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不但割据势力遍地,战争非常频繁,而且在政治上波动也非常强烈,废帝弑君的事情并不少见。本文要讲的宋少帝刘义符便是其中的典型,他登基不到两年便被四位顾命大臣联手废杀,留下了不少的历史疑团。这些历史疑团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为什么四位顾命大臣要联手废杀这位登基仅仅两年的年轻皇帝?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在当时的很多史料上都有解释的,但这些解释却经不起推敲,里面藏着很多疑点。本文就逐渐拨开这些疑点,看看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1)

刘义符是刘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的长子,是刘宋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刘裕临终前,按照国家制度将皇帝位传给刘义符,并遗诏司空徐羡之与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镇北将军檀道济为顾命大臣,共同辅佐刘义符治理国家。当时刘义符年龄只有十七岁,虽然已经有过一定的执政经历,但毕竟年少,所以需要这样的老臣进行把关。而这四位老臣是刘宋的开国元勋,也是刘裕篡夺东晋皇位时的功臣和心腹,所以刘裕对他们是非常信任的。从正常逻辑上看,刘裕这个安排并没太大问题,是确保国家政权平稳过渡的操作。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2)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刘裕安排的那样,在他去世后形势急转直下。按照大多数史书的说法,刘义符并不是好皇帝,不仅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整日只知和小人嬉戏,不管军国大事。他的这种荒怠政事的行为引起了四位顾命大臣的不满,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

四位顾命大臣曾多次劝说,他不但不听还变本加厉。于是四位顾命大臣一合计就发动了政变。他们趁着刘义符在华林园与佞臣打猎游玩时动手,由檀道济率领众兵攻入。当时刘义符还在龙舟上酣睡,他被带到岸上并没收了皇帝印玺,然后顾命大臣以萧太后的名义将其废为营阳王。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3)

刘义符被废后,不久便被处死,年仅十九岁。四位顾命大臣拥立了刘义符的弟弟刘义隆位帝,这便是历史上的宋文帝。而在这段历史中,四位顾命大臣除了处死刘义符以外,还处死了刘义符的弟弟刘义真,理由竟然与刘义符相似,被认为不符合继承皇帝位。四位顾命大臣连续处死刘裕的长子和次子,拥立三子刘义隆称帝,这就让很多人不得不怀疑了。但由于史书上对这段历史描写得非常模糊,尤其是在刘义符被废的原因和证据方面,既没有具体的事件描述,也没有记录刘义符的言行,使得历史的真相被掩盖下来。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4)

从历史书的文字记载来看,其中的疑点是很难解释的。按照史书的记载,刘裕临终前把皇位传给刘义符,然后任命了四位顾命大臣。由于刘义符即位后荒怠政务,只知道和奸佞、后宫嫔妃等嬉戏游玩,所以引发了顾命大臣联手废杀皇帝的事情。可从逻辑上看,这是说不通的。这种说法把刘义符贬得一文不值,好似商纣王转世,而四位顾命大臣又仿佛是天大的忠臣。这种写法太过理想,不但与其他史料冲突,而且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不符。比如从其它的史料中来看,刘义符就是少年英才的典范,而不是商纣王转世一般的昏君暴君。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5)

在别的史料中描述刘义符,“帝膂力绝人,善骑射,解音律。”,而在描述刘义符被杀经过的史料中,也记录了他力搏众人,寡不敌众而死的过程。从这些记录来看,刘义符并不是想象中的荒唐天子,而是有着一定才华的。从刘裕崛起过程中来看,他多次让自己的儿子领兵镇守。除了在长安兵败的刘义真外,刘义隆也镇守过彭城,而刘义符作为宋国世子在东晋末年也是镇守建康的人选。刘裕将刘义符当作接班人培养,把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女儿海盐公主嫁给他。由此可见刘裕对刘义符的能力是非常认可的,否则也不会传给他皇帝之位。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6)

可是到了刘义符自己的传记中,他却成了整日与宫人游戏无度,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理国政的昏君。这前后不一地记录存在极大的矛盾,让人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而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如果刘义符真的是沉溺于声色犬马的昏倦,难道对四位顾命大臣不是好事么?刘义符荒怠政务,朝廷政务的大权归于四位顾命大臣,他们有什么可以不满的呢?这四位的地位远超朝廷其它大臣,有了顾命大臣的头衔可以越过皇帝直接下诏,简直就是独霸朝政的天赐良机。遇到如此配合的皇帝,他们难道不该高兴么?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7)

可以说从利益关联度分析,刘义符荒怠政务对顾命大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们又何必冒着风险弑君呢?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每个大臣背后都有自己的利益集团。刘义符荒怠政妇,国家的大权掌控在顾命大臣的手上,这对于他们掌握政治利益和国家资源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从利益的角度出发,顾命大臣应该积极地配合刘义符,让他玩得足够高兴快乐,这样才不会与他们争权。可顾命大臣弑君的理由居然是刘义符荒怠政务,这根本不符合他们的政治利益。难道这些顾命大臣真的这么清白,真的在为国着想?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8)

事实上,刘义符被废前后的史料来看,这些顾命大臣并不是清白的。很多史料中都记录了顾命大臣废杀刘义符的前后将刘义真废为庶人,然后又将刘义真处死的事情。刘义真是刘裕的次子,如果刘义符被废,却又没有儿子,所以刘义真将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刘义符被废前,当时顾命大臣们都在密谋弑君了,然后就以刘义真与刘义符不睦的罪名,将其废为庶人。史书上的理由是顾命大臣之一的徐羡之认为刘义真不适合继承皇位,所以要提前将其除掉。刘义符被废杀后不久,刘义真也被处死,年仅十八岁。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9)

从这个史实可以看出,顾命大臣废杀刘义符是处心积虑许久的,就连刘义真的位置都考虑了进去,这显然不是偶发事件。如果只是因为刘义符荒怠政务,那完全没有必要把刘义真牵连进去。连续处死刘宋皇室中排名前两位的人物,这显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史书上对刘义真之死的原因也语焉不详,只是说了徐羡之个人不太想立刘义真,这种说法太过儿戏,完全是搪塞之词。而他们在立刘义隆为皇帝后,又担心刘义隆报复,分别讨好和贿赂刘义隆的心腹。从这些行为来看,这些顾命大臣明显并非如史书交代的那么高尚和清白。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10)

因此史书上关于刘义符和刘义真之死的这段记载是严重偏离史实的,可信度非常的低。于是问题来了,那事情真相是什么呢?为了找到其中的答案,还是只能从史书的材料中去查询。史书载关于刘义符和刘义真的部分被草草记录,很多事实被掩盖的,但是在其它同时代人物的史料中,却漏出了只言片语的马脚。

在《宋书.范泰传》中记录,“陛下践阼,委政宰臣,实同高宗谅暗之美。”,这说明从即位之初开始,刘义符和四位顾命大臣就有着严重的矛盾。而在《宋书.少帝本纪》中却没有任何刘义符行使皇帝权力的记载,这就完全不符合常理了。就算是刘义符真的荒怠朝政,至少样子还是需要做一下的嘛。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11)

刘义符即位时已经十七岁了,在刘裕称帝之前就已经代理过部分地方职务,可以说他是有着完全行为能力的人,而非什么事都不知道的小孩子。可是他的历史中却连最基础的行使听讼权、行政权、军权等方面的信息都没有,这也太令人蹊跷了。结合刘裕临终前留给顾命大臣的诏书看,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由此可见,刘义符不是不想理政,不是荒怠朝政,而是权力被顾命大臣架空了,没法行使皇帝的权力。而这些顾命大臣架空皇帝的理由,就来自于刘裕临终遗诏的这句话。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12)

查阅史料中关于刘义符的世子府和太子府中旧臣在他登基后的官位变迁,可以发现,这些人在朝廷中都受到了顾命大臣的排挤。颜延之原为世子府中军行参军,刘义符即位后想要任命为正员郎兼中书,徙员外常侍,却被徐羡之贬出京城。刘湛原为世子府征虏西中郎主簿,刘义符想要拜他为尚书吏部郎,迁右卫将军。结果却被谢晦、徐羡之等人外放出督广、交二州诸军事、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谢灵运原为世子左卫率,后转任太子左卫率,结果被徐羡之等人调任为永嘉太守。庾登之原为太子府庶子,后为尚书左丞,却被外放为新安太守。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13)

在刘义符即位前的世子府和太子府旧臣中,像上述这样想要被重用,却被徐羡之等顾命大臣用各种理由排挤出京城的比比皆是。其中既有军队的中流砥柱,也有文臣中的名人,还有具有竞争宰相地位的重臣。这样的大臣被排挤出京城,而且不是一个两个,这些证据都说明了顾命大臣联手把持朝政,架空皇帝的事实。

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刘义符当然会进行反击。他一面装作是沉溺于声色犬马,荒怠政务的现象,来麻痹这些权臣。另一面则暗中准备军队,训练士兵进行反击。《宋书.范泰传》中记载“伏闻陛下时在后园,颇习武备,鼓鞞在宫,声闻于外;黩武掖庭之内,喧哗省闼之间。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14)

由此可见,刘义符并不是如昏君,更没有荒怠朝政,而是被顾命大臣联手架空了。他也想组织军队反击,并在皇宫的后园之中训练军队,但是由于消息泄漏,使得顾命大臣们有所准备。徐羡之等人惧怕被杀,所以先下手为强,废杀了刘义符,并给他冠上了荒怠朝政的罪名。

有趣的是,被徐羡之等人处死的刘义真来往密切的群臣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刘义符的旧臣,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谢灵运。而被徐羡之等人拒绝继承皇位的刘义恭,也是与刘义符的旧臣来往密切。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顾命大臣们有意为之。他们惧怕这两位即位后给刘义符报仇,所以才选了比较疏远的刘义隆。

两晋时期重要的名人(两朝风云十章刘义符登基仅两年)(15)

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刘义隆虽然与刘义符疏远,但毕竟是同族兄弟,坐稳皇位后很快就开始为大哥报仇。与刘义符不同的是,刘义隆长期领兵在外,是有自己的军队班底的。他到建康即位后,把自己在荆州和彭城时的班底带过去,很快掌控了建康军队和宫廷的禁卫,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因为有自己的班底,所以刘义隆并没有在朝廷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四位顾命大臣弑君的行为也让朝廷其它重臣不满,于是这几个弑君的乱臣贼子很快就遭到了报应,逐个被追究弑君的责任,先后被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