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马岛海战对双方的影响(英阿马岛海战全剖析)
英阿马岛海战对双方的影响(英阿马岛海战全剖析)但就是这样一个荒岛,自从人们发现了它以后,就一直为谁应该拥有它而争吵不休。那么以什么来评判它的合法性呢?一开始争议的主要焦点,是这个群岛是谁最早发现的。当然,双方都在竭力搜寻于已有利的证据。马岛位于风暴频繁的南极圈内,一年四季有250多天全岛被雨雪云雾笼罩着,阴凄冰冷的风似乎永不停息。即便是在夏季最热的月份,其月平均温度也仅为9.4℃。岛上河流短小,泥沼遍布,由于寒冷、大风和缺少阳光,岛上没有乔木,除了裸露的岩石外,就是各种硬质的短草、茅草、地衣、苔藓和矮小的灌木丛覆盖着土地和沼泽。如果缺乏外界的援助和供给,人类是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因此,在17世纪以前——至少文字记载是这样——人类的足迹从来没有踏上过这块荒凉的土地。本文梳理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前因后果及战斗过程,期望能从中获得一些经验与启示。“福克兰群岛”,又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因上世纪发生战争时我国一般简称其为“马岛”,故下文中多
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是阿根廷为了收复距本国仅数百公里的一个海岛,而与远隔重洋相距万里之遥的英国,于1982年进行的一场海陆空联合战争。虽然阿根廷一直宣称马岛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战争的起因却是因为错误的国内政策导致经济持续下滑,国内矛盾重重,为了转移视线,加尔铁里总统突然发动了收复马岛的战争。
初期阿根廷顺利收复岛屿,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随之高涨,随后英国派出部队远涉重洋,经历了激烈的海空大战后英军登陆,阿根廷守岛军队全部投降,战争结束。随后战争的发起者加尔铁里总统被赶下台并被审讯判刑。
这是二战后第一场现代化海空大战,各种当时的先进武器粉墨登场,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第一次实战中核潜艇击沉水面舰艇;第一次空舰导弹击沉敌舰;第一次垂直起降飞机空战……给当年的军事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实例。
同时这还是大英帝国在没有了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后,难得一见地秀了一把肌肉。但三个月后,铁娘子挟马岛战胜的余威与我国会谈香港问题,自以为能吓阻我国收回香港,孰料邓公淡然告诉她“中国人穷是穷点,不过打仗是不怕死的”,失神的铁娘子出来时脚踩空了,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滚了下去,很是伤脸面。
本文梳理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前因后果及战斗过程,期望能从中获得一些经验与启示。
一、马岛的地理位置及形态“福克兰群岛”,又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因上世纪发生战争时我国一般简称其为“马岛”,故下文中多以此名简称之。这片群岛位于大西洋南端,西距阿根廷大陆南部海岸最近处有510公里,北距英国本土约13000公里。
群岛由两个大岛及200个左右的小岛组成。位于东面的大岛叫索莱达岛,又叫东福克兰岛(简称东岛),面积6760平方公里;位于西面的一个大岛叫大马尔维纳岛,又叫西福克兰岛(简称西岛),面积5280平方公里。东西两大岛被福克兰海峡隔开,众多的小岛和礁屿像花环般聚集在两个大岛的外围。由于受岛上的河流及海水的侵蚀,群岛海岸曲折复杂。
马岛位于风暴频繁的南极圈内,一年四季有250多天全岛被雨雪云雾笼罩着,阴凄冰冷的风似乎永不停息。即便是在夏季最热的月份,其月平均温度也仅为9.4℃。岛上河流短小,泥沼遍布,由于寒冷、大风和缺少阳光,岛上没有乔木,除了裸露的岩石外,就是各种硬质的短草、茅草、地衣、苔藓和矮小的灌木丛覆盖着土地和沼泽。如果缺乏外界的援助和供给,人类是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因此,在17世纪以前——至少文字记载是这样——人类的足迹从来没有踏上过这块荒凉的土地。
二、群岛的最早发现及争论但就是这样一个荒岛,自从人们发现了它以后,就一直为谁应该拥有它而争吵不休。那么以什么来评判它的合法性呢?一开始争议的主要焦点,是这个群岛是谁最早发现的。当然,双方都在竭力搜寻于已有利的证据。
英国人说马岛是英国人最先发现的。1592年,英国航海探险者约翰·戴维斯的船“希望"号因遭暴风雨的袭击前偏离航道,偶然进入该群岛,找到了避风港;两年后,另一个英园人理查德.豪金斯爵士又到达那里,将该群岛称之为“豪金斯的处女地”。
阿根廷人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说不然。他们认为,首先发现马岛的是麦哲伦的探险队。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路过南美时,探险队中的一个葡萄牙人戈梅斯第一个发现了这些岛屿。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证明群岛就是阿根廷人发现的,但阿根廷人这样说自有一番用意。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的并得到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赞助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中,将地球从北极到南极划了一条分界线,西班牙拥有分界线以西的已经发现或尚未发现的土地,葡萄牙则享有以东的权利。马尔维纳斯群岛,当时虽然未被发现,但事后证明它确实位于分界线以西,因此“理所当然”的应归西班牙所有。而阿根廷在脱离西班牙而独立之时曾宣称,凡是前西班牙驻布宜诺斯艾利斯总督所辖的领土统统归它所有。虽然有些曲折,但这一条推理很严谨么。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的首页
如果我们回到问题争论的起点,可以说,以上说的都不算数,因为这些“最早发现”的说法在早期的正式文献中均无正式记载,因而未为世人所公认。
一般公认为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登上马岛的人是英国人约翰·斯特朗。1690年1月27日,英国“幸福号”船船长约瀚·斯特朗驾船穿过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并且登岸去察看那里的植物和动物。然后非常浪漫地以当时英国海军司令福克兰子爵的名字将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从那以后,英国人便坚持把这一片群岛称为“福克兰群岛”。
在斯特朗离开那里十几年后到18世纪的初叶,一队法国探险家从法国的圣马洛港出保汨到了群岛的北岸,“发现”了群岛。一半是出于对故土的怀念,一半是出于贪婪的本性,他们遂给群岛命名日“马洛伊内斯群岛”,意即马洛人的群岛。后来西班牙人把这个名字读成了“马尔维纳斯"。
以上就是这个群岛两个名字的由来,虽然发现了群岛并命了名,但是,当时这些国家的政府并没有认为这片土地就是属于他们的,也没有个国家考虑过要鼓励或强迫人们去这个群岛定居。与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相比,这里实在太贫穷了,既没有可供掠夺的财富,也没有值得开发的价值。列强们的眼光,往往是在群岛的上空一扫而过。
三、群岛有效占有的开始和争端18世纪前后,西方列强像发了疯一样的四处抢掠。在欺压和掠夺弱小民族的同时,它们之间的撕咬也在激烈地进行着。连续不断地战争夺走了法国大部分殖民地,并且威胁到西班牙对南美洲的控制——其时西班牙拥有包括现在的阿根廷在内的南美的大片土地。一些法国人觉得马尔维纳斯群岛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殖民地起点。西班牙决心维护“教皇划定的分界线”,保持它对该岛所有权,以表明它抵制任何新的蚕食的决心。
而正迅速成为欧洲最强大国家的英国,认为这一群岛也许是一个用得上的战略扩张工具,也是一个可以用来保护英国不断延伸的贸易航线的基地。这时,虽然西班牙按照“教皇的规定”对马岛行使着监护权,但是,由于占地太广,战争频繁,它还无暇顾及这个目前看不出有多少价值的岛。在这个当口,英国开始了对群岛潜在价值的调查和“先下手为强”的占领行动。从此,舰炮在马岛派上了用场,强权政治的序幕在马岛拉开。
1764年,约翰·拜伦船长,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祖父奉命率领一艘装有大炮的快速帆船和一艘单桅帆船离开英国。1765年1月15日,正是马岛的夏季,拜伦的船队驶入西岛北侧的桑德斯岛的海湾。拜伦虽然没有他孙子那样的诗才,但随处命名的兴致颇高,他当即用当时海军大臣的名字给这一海湾命名为爱格蒙特湾。
诗人拜伦。
拜伦是个乐天派,在他看来什么事情都显得那样容易,什么东西都是那样美好。“海湾很秀丽,航道很宽阔,整个英国海军可以安全地乘风而入”,拜伦这样评价“爱格蒙特港”。登岸以后,对岛屿的一隅稍作勘察,拜伦即认为“这里的气候很好,土壤也十分良好”,天知道他怎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放眼望去,除了他们自己,岛上再也看不到一点儿人的踪迹。于是拜伦相信,除了他们,再也没有人来占领这个群岛。于是他们取出英国国旗,郑重其事地举行了升旗仪式,并宣布,从此以后,“福克兰群岛将归英王陛下所有”。随后,他们便在“英王陛下的土地”上圈起一块地,种上了蔬菜。然后,拜伦便兴高采烈地指挥他的船队起锚返航。在船上,拜伦还兴致勃勃地为看得见的一些岬角和礁石命了名。
事实上,如果说到对群岛的“占领”,拜伦并不是第一人。第一个“占领”者,是一位早他一年到达群岛的法国人。1764年2月3日,在离爱格蒙特港80英里远的东岛东北隅,法国航海家路易·安东·德布甘维尔海军上将率领的探险队在他们新建立的要塞——路易斯港,升起了一面法国国旗;4月5日,他们又举行了“殖民典礼”,宣称群岛已成为法国的殖民地。
英国对法国在马岛拥有殖民地一事,或者是真的不知情,或者是装作不知道。1760年英国的一支远征队奉命“立即完成去年在爱格蒙特港开始兴建的居民点……如果发现有任何非法人员在上述岛屿的任何部分居住,他们必须离开,或是宣誓承认并服从皇家政府,作为大英帝国的臣民。”
1766年2月,远征队因为迷航竟来到了法国人的殖民地——路易斯港。在那里,他们惊奇地看到了许多的民居、碉堡和人,此时这个殖民地已有250人之多。于是麦克布莱特取出了英王乔治三世的命令并向法国人宣读起来。但受到了法国人的嘲笑,法国人说,英王无权对他们指手画脚,也无权在殖民地的问题上对他们发号施令,他们只知道路易十五是他们的国王,只服从他的命令。并建议英国人最好不要太关心人家的东西。
麦克布莱特率领着船队无可奈何地离开了路易斯港,来到了位于西岛西北角的爱格蒙特港。在这里,他们建造了一些木头碉堡,然后将安东尼·享特船长和一支小部队留了下来,麦克布莱特便带看令人遗憾和懊恼的消息扬帆回国了。
四、西班牙购买马岛和英西之争其实,英国人不必对法国人恼火,法国人也不必对英国人不满。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没把他的臣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在他的臣民们在马岛上与英国人口生龃龉、对他们的国王满怀信任的时候,为了王室利益的需要,国王已经与西班牙做成了一笔交易——英镑西班牙以2.4万的代价买到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虽然德布甘维尔很不情愿,但他也不得不在1767年的4月1日正式将这块殖民地交给西班牙。随后,西班牙人便将路易斯港更名为索莱达港,并派去了一支人数不多的部队。
在这以后的两年中,英国和西班牙,这两支殖民者的队伍分别驻在各自的殖民地里,中间隔着80英里崎岖的荒野和福克兰海峡,由于互不见面,倒也相安无事。直到1769年11月的一天,享特船长的单桅帆船遇到一艘西班牙的纵帆船。双方都要求对方离开群岛,各自都做出一副自己是合法所有者的姿态。虽然是唇枪舌剑,毕竟没有武力相见,因此,谁也说服不了谁便是很自然的了。
在这以后的几个月里,分驻东、西岛的双方长官多次互致信件,要求对方撤离,但事情毫无进展。
当年的西班牙还没有现在这么菜,最初的“日不落帝国”说的就是人家,1770年6月,西班牙驻布宜诺斯艾利斯总督弗朗西斯科·布卡罗里派出五艘快速帆船和1500名士兵,驶进爱格蒙特港,先是对着英军的营垒打了几炮,然后发出警告:如果英军不撤离这个岛屿,就把他们消灭掉。
看起来暴力的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要大得多,西班牙人这么一打一吓,英国守军即放弃了抵抗,打点行装回国了,30名陆战队员无一伤亡。6月10日,西班牙军队在西岛登陆,并宣布英国人的菜园子为其战利品。
英王乔治三世和他的首相诺恩爵士准备接受这一事实,但国会却吵吵嚷嚷要恢复国家的荣誉并收回福克兰群岛,到了1770年的年底,战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这时,法国国王出面斡旋。1771年1月22日,西班牙和英国签署了《和平宣言》。据此,英国人又于同年的9月回到了西岛,重新驻扎在爱格蒙特港,但是西班牙声称保留其对马岛拥有的主权。
彼一时此一时,英国政府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此时又打算从马岛撤身而退。但国会仍然不依不饶,一会儿唾沫四溅地指责政府丢脸、无能,既损害了王国的荣誉又对王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一会儿又嘟嘟囔囔地抱怨西班牙让步不够,既没有提出赔偿也没有完全归还“英国的领土”。为了平息国会的愤怒,首相聘请了智囊人物——约翰逊博士给予帮助。
为了表示对政府的支持,也为了对得起政府的津贴,博士引经据典,写了一篇福克兰群岛是多么的不值得占领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据说真正能说服国会的是这样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也是历史上英国政府对马岛曾经持有过的观点,我们不妨照录如下:
“我们维护了王国的荣誉和势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到什么呢?得到的只不过是一块凄凉阴郁、与世隔绝的土地,一个被人类丢弃不用的岛屿;那里冬天狂风暴雨,夏天寸草不生,是个连南方的野蛮人也不屑居住的小岛;岛上的驻军将以羡慕的心情期望能流放到西伯利亚;那是一个一年四季难得用上钱的地方。如果命运之神对我们的辛勤展颜微笑表示赞许,则这个岛屿在和平年代将是走私者的巢穴,在战时则将成为海盗的避难所。”
博士对群岛可怕而不乏幽默的描述,使议员们闭上了嘴巴。
1774年5月,英国以节省军费为由,全部撤走了驻扎在爱格蒙特港的军队。在撤离之前,他们在木头碉堡的大门上钉上一块铅匾,上面写道:“各国须知,福克兰诸岛及此要塞、仓库、码头、港湾及小河等财产均属最神圣的英王乔治三世陛下,特立此牌为证。”
英国这做法有点像大学自习室里用笔记本占座。只不过英国重新回到自习室时,已经是六十年以后了,作业本封皮上写的乔治三世陛下已经离世多年。
五、阿根廷接管马岛的开始1806年,西班牙投降拿破仑,英国乘机打击西班牙的势力,占领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驻东岛的西班牙总督闻讯匆忙逃离。英国认为西班牙对马岛的管辖权到此应自然结束(英国人这样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西班牙确实再也没有管辖过马岛)。但是,英国此时既没有向马岛派遣驻军,也没有委任总督,马岛处于无政府状态达十多年之久。
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了反对西班牙的起义,西班牙总督被赶下了台,起义者成立了拉普拉塔临时政府。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联合省”——以后它就成为阿根廷宣告独立,并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20年11月,戴维·朱厄特海军上校带领一艘军舰到达索莱达港,正式接管了马岛。1823年,“联合省”委任了马岛第一任总督。
后来,1826年,“联合省”通过宪法,成立阿根廷联邦共和国。再后来,1853年的宪法,又将国家的名称定为阿根廷国。写到这里,可以多少使人明白南美这块土地由西班牙的殖民地演变为阿根廷国的简要过程;也多少弄明白了马岛的管辖权几经易手后又归于阿根廷之手的因由。
1826年,路易斯·弗纳特,一个法国籍的汉堡商人出来闯世界,与其他90名殖民者闯上了马岛。他似乎要在这里建立自己的领地,他将一批书籍,甚至钢琴以及各种手艺人,各类家禽也运上了岛。1829年,他向阿根廷政府毛遂自荐,要求任命他为马岛的长官,报酬是给他大片土地和捕海豹打鱼的专利。阿根廷政府当即答应了他的要求,因为谁也不愿意去这个连囚犯也呆不住的地方。随即,在岛上成立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文人——军人联合司令部,任命弗纳特为司令。
弗纳特对自己的职责十分认真,他在海峡岸上安装了大炮,他不允许别人靠近马岛一步,他要证明这块殖民地是有价值的。但正是他的热情和尽职把事情搞砸了,不仅耽误了他的大好前程,而且改写了马岛的历史 。
六、美国驱逐阿根廷和英国重回马岛1831年,三艘美国帆船违反阿政府法令,进入到马岛海域偷猎海豹。弗纳特下令扣留了帆船,并用其中的一艘将美国人达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他们将在那里受审。
这下惹恼了美国人,美国驻阿领事向阿根廷政府提出抗议,指责弗纳特犯下了“海盗罪行”,应予惩处。阿根廷政府则据理力争,反驳了美国领事的抗议。美国人大为光火,于是派护卫舰“列克星敦”号于1832年1月开赴马岛进行报复。美军攻占了弗纳特的司令部,封闭了所有的大炮,毁掉了全部的弹药,洗劫了索莱达港,宣布马岛不属于任何国家,然后,把弗纳特等7名官员押上军舰,扬长而去。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一片狼藉和混乱。
阿根廷人提出强烈抗议,美国人却若无其事的不予理睬。这是老美一贯的作风,他们不屑于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他们更相信武力。可怜的弗纳特,从此他再未见过马尔维纳斯群岛。
当1829年阿根廷任命弗纳特为马岛军政长官时,英国人便表示了反对。英国政府致函阿根廷外交部长,声明马岛归英国所有。在美国人俘虏了弗纳特并宣布马岛不属于任何国家所有之后,虽然阿根廷又向马岛派出了官员,但马岛还是陷入了混乱。乘此机会,英国决心再次占领马岛。
1832年12月,英军重返西岛,1833年1月2日,由詹姆斯·昂斯罗舰长率领的英舰“史诗女神”号开进了东岛的索莱达港,第二天,英军即登岸扯下了阿根廷国旗,升起了英国国旗,并宣布奉命行使英国对马岛的主权。
阿根廷驻军虽然也附和着移民对此提出了抗议,但他们绝对没有抵抗的念头,因为和对方相比,他们的力量显得单薄了些。再说,离开这个鬼地方,对他们每个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在海军中校何塞·马利亚·皮内多的带领下,50名阿根廷士兵撤回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从此,马尔维纳斯群岛便长期为英国所占领。而英阿两国关于马岛主权归属的国际官司也就无休无止地打了起来。
七、英阿双方的长期嘴炮对于英国突然袭击式的占领,阿根廷当局简直怒不可遏,当即指示其驻伦敦大使向英国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爵士提出抗议,并再次强烈声明“阿根廷对马岛的毋庸置疑的主权”。尽管阿根廷发现抗议无济于事,但它还是连续不断地抗议。
在不断抗议的同时,还反复列举它拥有马岛主权的证据。阿根廷据以申辩的论据,归纳起来也就是两点:
一是西班牙从法国手头下了这个群岛,而阿根廷则继承了西班牙原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所统治的领土,由此可以推论为阿根廷对马岛拥有主权;
二是英国在1771年和西班牙签署的《和平宣言》中,在秘密的、未正式写出的条款中,已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并且在1774年放弃了它在马岛的居民点,因此可以推论为英国不能对马岛行使主权。
对于阿根廷的抗议,英国不屑理睬。对于阿根廷反复引用的论据,尤其是所谓秘密条约,英国则予以坚决否认。帕默斯顿肯定地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秘密条款的事,如果有,请阿根廷拿出证据来。
阿根廷人一时有些语塞,他们明白,即便确有其事,他们也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因为当时英西签订的《和平宣言》中,并没有将秘密条款“正式写出”,再者,英国政府在当时向国会解释《和平宣言》时,并没有提到秘密条款的事。因此,一没有文字凭据,二没有公诸于世,阿根廷竟无法证明其真伪。
于是帕默斯顿得意地、极有信心地说:英国将毫不含糊地坚持和维护英国对福克兰的主权,他们在和西班牙打交道时就已经这样做了,而现在,阿根廷决不能指望英国会允许它行使这一西班牙从英国剥夺来的权利。
或许是受到良心的谴责,虽然英国在外交往来上做出一副真理在握、不可动摇的样子,而私下里多少也显得有此信心不足,尤其是其后世子孙,由于没有亲自参与马岛的争夺,讨论起这个问题来反而显得有些超脱。
怀疑开始于1910年。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收到英国驻阿大使的一封电报,请示一个小问题:一份新出版的阿根廷地图将福克兰群岛划入阿根廷版图,这位大使请示他应该怎么办。
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勋爵,他是任期最长的外交大臣。
经过研究,外交部的答复是:既然阿根廷不是通过外交途径正式向英国政府提出领土要求。那么,对于这样一厢情愿的事,最好的办法是按照惯例,不去理它。但是这毕竟与外交有关,为了以后的外交反击,外交部美洲司司长斯派塞认为有必要制定一份备忘录,以证明英国对马岛的主权和证明阿根廷人的荒谬。
司长委托外交部研究司的德·伯恩哈特完成这一工作。不知是伯恩哈特有意寻找英国对马岛政策的裂缝,还是研究得出了合乎逻辑的结果,斯派塞对研究的结果大吃一惊:
“在仔细地阅读这份备忘录后,很难回避这样的结论,即阿根廷政府的态度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而我们的做法多少有点专横。”他伤感地说道。
伯恩哈特的备忘录动摇了英国的立场,它的结论说,帕默斯顿的论点漏洞百出。例如,1771年协议很明确不涉及主权问题,因而英军的重占爱格蒙特港,不能表明英国对福克兰群岛拥有主权,英国政府只是在1829年才开始声称对福克兰拥有主权的,而其时该岛又恰恰为阿根廷所占领;至于帕默斯顿否认的、而阿根廷一再坚持的英国已放弃对福克兰主权要求的秘密协议,帕默斯顿仅仅查阅了官方正式来往函件,而其他方面的材料明确指出确有这笔交易。
伯恩哈特的言下之意,是说阿根廷的论点确有大量事实根据。这无异于弄响了一颗炸弹,震得人们目瞪口呆。炸弹产生的冲击波继续传递。1911年,外交部的另一名官员说:“我们很难指出一个有充分根据的主权要求;我们一直很明智地设法避免与阿根廷直接讨论这个问题。”
的确如此,此后英国一直敏感地避开主权话题,尽可能地不在这个问题上与阿根廷直接交锋。在不得已谈到这个问题时,它总是以马岛的前途来搪塞,而坚持不谈马岛的过去。
八、马岛对于英国的重要性虽然英国人有些心虚,但是它们仍然割舍不下马尔维纳斯群岛。倒不是拿着卵石当宝贝,这个曾被多少人描绘成地狱般的地方,如今在英国人看来是那样宝贵。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马岛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麦哲伦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通道,马岛踞于该海峡以东咽喉要地,是过往该海峡或绕道南美大陆南端的合恩角的船只必经之地,曾被称为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锁钥。
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马岛在军事上仍然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据点和南美大陆南部的海上前哨。马岛距南极大陆较近,是到南极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进基地和理想的物资中转站,也是将来开发南极大陆的重要出发地。看来,马岛并不像约翰逊博士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一个供走私者和海盗驻足的恶岛,而是一个退可以控制海上通道,保护英国的海上贸易航线;进可以在海上扩张乃至进军南极夺取宝藏的战略重地。
历史为英国人的“卓识”作了令人信服的注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名的“福克兰群岛海战”显示了这个群岛的重要性。1914年11月,由格拉夫·冯·斯佩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东亚巡洋舰队,在智利海面击沉了英国两艘战舰后,于12月绕道合恩角进入大西洋,企图占领马岛,使之成为德国海军的泥煤补给基地。为了阻击德国舰队,英国海军派出了以“无敌”号和“不屈”号巡洋舰为主力的舰队,以马岛为基地对德国舰队实施攻击,于12月8日在马岛海域全歼德国舰队,保住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权。
福克兰群岛海战画作
好处还不止这些。除了已经知道的丰富的渔业资源外,20世纪70年代勘查发现,岛上有铝、银、铁、铅等矿藏。更令人垂涎的是马岛周围的大陆架上,储藏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最保守的估计,石油储量也在60亿桶以上,仅这个数字就相当于英国北海油田储量的数倍,更何况还有人估计储量在2000亿桶左右呢!有人展望说这里将要成为第二个科威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九、有利于英国的理论依据既然群岛的地位这么重要,英国当然不愿意放弃。既然不愿意放弃,英国政府就绞尽脑汁寻找能够长期保有这块地方的论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法的发展,出现了一条新的有利于英国的论据,这条论据就是在国际范围内实行的“占有者的权利”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在对一个地方和平占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建立主权,而不管最初占领时的是非如何。这显然是为强者制定的法则。英国政府如获至宝,立即援引这条原则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尽管如此,外交部有些人仍然疑虑重重,他们觉得自己仍然没有足够的勇气将这一论点公诸于众。这些人中包括美洲司司长约翰·特劳特贝克,他曾忧郁地说:“困难在于我们1833年攫取福克兰群岛的过程按现代的观点来看是十分专横无理的。因此既要说清我们如何占有这个岛屿又要不使人感到我们是一群国际土匪,是很不容易的。”
是很不容易,不但说服别人不容易,就是连自已的人。他们也很难做到全部说服。1946年,英国外交部研究司(又是研究司)在其制定的一份文件中,就曾无可奈何地写道;1833年英国对马岛的占领,实在是“一次无法辩护的侵略行为。
阿根廷可不受什么“占有者的权利”所束缚,它仍然执着地多次要求英国归还马岛的主权。除了与英国政府交涉之外,它还求助于国际社会,但是到头来,阿根廷总算弄明白了一个道理,仅靠外交辞令是难以说服英国人的,既然英国人信奉“占领者的权利”。那么,阿根廷人转而效仿也应该是无可非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