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李泌的面相(唐朝帝王的家庭调解师)
唐朝皇帝李泌的面相(唐朝帝王的家庭调解师)《长安十二时辰》剧照可惜李亨的性情没有多大变化,改变唐朝繁盛的安史之乱就来了,而在安史之乱前李泌就早已因杨国忠等人的诬陷离开了朝堂。李泌与唐玄宗李隆基第一次见面是在开元十六年(728年)的一次机缘巧合,只此一次,李隆基与张九龄便充分了解到了当时只七岁的李泌的聪慧。其后玄宗李隆基更是在李泌成年后令其供奉东宫,成为太子的老师,与太子李亨关系十分要好。《长安十二时辰》剧照说起来李亨能成为太子还多亏他有一个好儿子李俶(后名李豫),若非李亨有李俶这么个仁孝温恭,深受李隆基喜爱的儿子,恐怕李隆基未必会立李亨为太子。而李隆基将李泌送到李亨身边,也是希望李泌的聪慧能让李亨改掉急功近利的毛病。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说起历史上的神童,李泌于其中必然有一席之地,毕竟七岁能文,能于朝堂上与皇帝对答如流,还能与当时已是知天命的宰相张九龄成为忘年之交,如此种种经历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不过与其说李泌是唐朝中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不如说李泌是唐朝帝王们的家庭调解师,从唐玄宗李隆基至唐德宗李适,历经四位帝王,若无李泌从中调节缓和皇室的家庭关系,恐怕唐朝的历史也要改写一番了。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李泌与唐玄宗李隆基第一次见面是在开元十六年(728年)的一次机缘巧合,只此一次,李隆基与张九龄便充分了解到了当时只七岁的李泌的聪慧。其后玄宗李隆基更是在李泌成年后令其供奉东宫,成为太子的老师,与太子李亨关系十分要好。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说起来李亨能成为太子还多亏他有一个好儿子李俶(后名李豫),若非李亨有李俶这么个仁孝温恭,深受李隆基喜爱的儿子,恐怕李隆基未必会立李亨为太子。而李隆基将李泌送到李亨身边,也是希望李泌的聪慧能让李亨改掉急功近利的毛病。
可惜李亨的性情没有多大变化,改变唐朝繁盛的安史之乱就来了,而在安史之乱前李泌就早已因杨国忠等人的诬陷离开了朝堂。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虽然李泌没有能改变李亨急功近利的性子,但李亨对李泌却着实十分信任与依赖。安史之乱发生后,李亨第一时间就请回李泌相助;对好友的相请,李泌自然应允,只是却不再愿意入朝堂任职。
不过虽然李泌于朝堂中无甚实职,但在唐肃宗李亨的信任下,当时的李泌权力比宰相更甚,于战事上也多为李亨进献良策,帮助李亨成功回归长安。
只是李亨性情毕竟急躁又急功近利,与其子李俶性情颇为不容,李亨对李俶宽厚刚正的性子并不十分喜爱,虽立李俶为太子,却并不愿意给予李俶实权。甚至因流连后宫美色,对自己的儿子多加猜疑忌惮,若非李泌再三从旁相劝,说明太子拥有实权的重要性,恐怕李俶无法成功继位。
《大唐荣耀》剧照
唐代宗李豫(原名李俶)继位后,当即便召回曾经帮助他巩固太子之位的李泌,一定要李泌于朝中任职,甚至让李泌住在宫里。为了让李泌打消隐世之念,逼迫当时已经茹素的李泌吃肉,还下旨令李泌成婚,为其在长安开府。
为了李家这几位帝王,李泌可以说是付出太多。但这还并不是结束,代宗李豫册立儿子李适为太子后,便让李适多向李泌请教学习,因此,当唐德宗李适登基后,李泌依然得继续操劳。
《大唐荣耀》剧照
李适对李泌的重视比之其父更甚,每天都要李泌在中书省值班,便于李适随时召见。
除了要为唐德宗李适操劳便罢,李泌还需为性格温软的太子李诵忧心。太子李诵因太子妃母亲郜国公主之故被德宗猜忌责备,德宗甚至欲改立舒王李谊为嗣。
此时又是李泌,以肃宗、代宗曾经的事例以及历史典故反复劝说德宗改变心意。况且,李谊并不是德宗亲生子,即便德宗对李诵不满,也大可册立皇孙,如此也不至皇权旁落。
正因李泌的坚持己见,反复劝说,才令德宗李适幡然醒悟,太子李诵得以心安。
《大唐荣耀》剧照
自李泌成年后,历经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四代帝王,每位帝王对李泌都是大加赞赏、十分倚重。也正因此,李泌才总是被朝中权臣忌惮,打压、诬陷、放逐,李泌何种祸事没有经历过?若非李泌从小便有隐世之志,恐怕无法安乐逝世。
可也正因为各位帝王对李泌的信任,才令李泌不得不总是为李氏皇家的家事操心,总是被迫掺和进李氏父子间的矛盾与龃龉,被迫成为了李氏皇家的专属调解师。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不过,毕竟皇家的事无小事,家事亦是国事,即便是一心隐世的李泌,也无法看着天下百姓深陷战祸而置之不理。终究,李泌是一位期盼着天下太平、黎民安乐的“隐士”。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秦始皇:一生一次的温柔
中国历史上首位权后——吕雉:也曾少女如画,相思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