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朝宁古塔有多可怕(当年那些被关在宁古塔的重犯)

清朝宁古塔有多可怕(当年那些被关在宁古塔的重犯)为了稳固后金在东北北方的统治,后金政权在这个区域急需一定数量的稳固的立脚点。当时后金政权的都城位于赫图阿拉,从地理位置来看,后金的势力中心位于东北南部,在地理层面上很难辐射带动广大东北北方地区,更何况东北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努尔哈赤曾经的敌人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的根据地,据说在满语中数字六为“宁古”,而“塔”则意为“个”,故“宁古塔”在满语中意为“六个”,跟汉语中的“塔”其实关系不大,至于为什么给这个地方起这么个名字,则众说纷纭。有的说法认为,这块儿地方早年间曾经有六个兄弟分据一方,所以就将此处命名为六个,也有人认为这六个人就是清朝开国帝王努尔哈赤父亲一辈的六个兄弟,包括觉昌安、德世库、索长阿等人,还有人觉得这个名字应该与女真中的宁古塔部有很大关系。总而言之各种说法莫衷一是,暂时谁也拿不出可靠的证据,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座如今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偏僻小城曾经是清王朝的北边重镇,是清王朝统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4》中有这样一出情节,当时乾隆爷为了查清多年以前的梅海泉一案,暂时离开深宫,但宫内不知详情的太后出于对乾隆失踪的担忧,将乾隆爷的两位心腹——纪晓岚和和珅叫到宫中,让他们三天之内找到乾隆,否则就要革职、抄家、发配宁古塔为奴。

“发配宁古塔为奴”是电视剧中的情节,然而这并不是编剧们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清朝历史中一种特有的刑罚,当然了流放这种刑罚自古有之,称不上什么“独特”,既然“发配”这件事并不稀奇,那么独特就独特在流放目的地——宁古塔上。

清朝宁古塔有多可怕(当年那些被关在宁古塔的重犯)(1)

宁古塔是清朝特有的流放地,在清朝曾经有不少的人因为犯了事被流放于此,这种刑罚的存在一直持续到清朝末期,随着清朝的灭亡才一起寿终正寝。

宁古塔没有塔

宁古塔的名字中虽然带了一个“塔”字,但它的得名却和塔没有多少的关系。

据说在满语中数字六为“宁古”,而“塔”则意为“个”,故“宁古塔”在满语中意为“六个”,跟汉语中的“塔”其实关系不大,至于为什么给这个地方起这么个名字,则众说纷纭。

清朝宁古塔有多可怕(当年那些被关在宁古塔的重犯)(2)

有的说法认为,这块儿地方早年间曾经有六个兄弟分据一方,所以就将此处命名为六个,也有人认为这六个人就是清朝开国帝王努尔哈赤父亲一辈的六个兄弟,包括觉昌安、德世库、索长阿等人,还有人觉得这个名字应该与女真中的宁古塔部有很大关系。

总而言之各种说法莫衷一是,暂时谁也拿不出可靠的证据,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座如今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偏僻小城曾经是清王朝的北边重镇,是清王朝统治东北广大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之一,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立国之初这里就已经有八旗子弟的身影穿梭在茫茫林海雪原之间。

清朝宁古塔有多可怕(当年那些被关在宁古塔的重犯)(3)

当时后金政权的都城位于赫图阿拉,从地理位置来看,后金的势力中心位于东北南部,在地理层面上很难辐射带动广大东北北方地区,更何况东北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努尔哈赤曾经的敌人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的根据地,

为了稳固后金在东北北方的统治,后金政权在这个区域急需一定数量的稳固的立脚点。

清朝宁古塔有多可怕(当年那些被关在宁古塔的重犯)(4)

宁古塔地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清代东北地区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清代早期清朝政府多次以此地为根据地征讨来犯的哥萨克骑兵,同时东北各族对朝廷以示臣服的进贡也由此地抵达清王朝的政治中枢,由此可见宁古塔在清朝东北统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这点也能从清政府在宁古塔设置的官职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清代统治当时吉林地区的最高长官是吉林将军,而吉林将军的前身就是宁古塔将军,后来宁古塔将军的驻地由宁古塔转移到吉林乌拉,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古塔将军才逐渐更名为吉林将军,由此可知宁古塔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当时吉林地区的行政中心,相当于现在的省会城市。

而上文提及的宁古塔将军的驻地转移也标志着当时吉林地区统治中心的转移,自此宁古塔让位于吉林乌拉,地位逐渐衰落,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宁古塔依然是清王朝在东北地区的一个区域中心。

至于常常与宁古塔联系在一起的披甲人,其实就是宁古塔当地的戍守士兵,在八旗体制下隶属各旗的丁壮被划分为三个阶层,地位最高的是旗丁,主要都是些满人,其次就是披甲人,他们最初大多是投降于女真人的部族和百姓士兵,再其次则是阿哈,也就是奴隶,他们身份最低。

而宁古塔中显然存在很多的“披甲人”,这也与它军事重镇的定位相符,这些人承担着清王朝的边防重任,而发配给披甲人为奴很可能就是将各种犯事儿的人贬为地位最低的阿哈。

清朝宁古塔有多可怕(当年那些被关在宁古塔的重犯)(5)

流放宁古塔

不过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虽然宁古塔在清朝早期的城市定位极高,但这种定位是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并不意味着这是个宜居城市。

宁古塔作为清朝流放的目的地之一,自有让人谈之色变之处,毕竟流放不是享福,哪里会给你安排一个风水宝地。

流放这个刑罚的精髓就在于,犯事的人罪不至死,但官府又不打算轻易地放过犯人,于是选择眼不见为净,让犯人自生自灭。

不要觉得这样就能逃过一劫,流放地大多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龙潭虎穴,死于流放途中和流放地的人在历史上并不鲜见,譬如唐代的张柬之、宋代的蔡京、明代的宋濂等。

宁古塔在某些方面就很符合龙潭虎穴的定义,当时僻处东北的宁古塔是真正意义上的苦寒之地,清朝时期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的取暖手段,在普通老百姓靠木柴和自发热取暖的年代里,冬季的宁古塔是比黄泉还可怕的地方。

清朝宁古塔有多可怕(当年那些被关在宁古塔的重犯)(6)

曾经在宁古塔生活了二十三年的吴兆骞就曾经记叙道“宁古寒苦天下所无”、“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而《研堂见闻杂录》中更是认为“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在一些人眼中,这里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

不过这些记载显然都片面突出了宁古塔的气候恶劣这一方面,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位于东北平原上的宁古塔,有着肥沃的黑土地,除了气候寒冷之外,堪称沃野千里的粮仓,这点在那个时代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譬如吴兆骞的儿子吴桭臣就认为宁古塔是块儿土地极其肥沃,物产极为富饶的宝地。

无论如何宁古塔作为流放地的作用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才宣告终结,据说在清朝晚期还有一部分犯事儿的人被流放到宁古塔,在清朝灭亡后,他们再无约束后,有些人选择返回家乡或前往他处,还有一部分人则留在了宁古塔,彻底融入宁古塔的山山水水之间。

清朝宁古塔有多可怕(当年那些被关在宁古塔的重犯)(7)

结语

在清朝,宁古塔曾经是令人谈之色变的噩梦,无数的囚犯被放逐到此受苦受难,其中既有吴兆骞、函可、方拱乾这样的文化巨匠,也有郑芝龙、张缙彦这样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于当事人而言惨遭发配是一出实打实的悲剧,但对于宁古塔这片土地而言,新鲜血液的涌入为当地带来一场巨大的文化发展和变革,这其间的好坏得失真的很难说得清了。

参考文献:

《清史稿》《研堂见闻杂录》《清太祖实录》《宁古塔纪略》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