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近代历史名人(沧州历史名人-王翱)
丹阳近代历史名人(沧州历史名人-王翱)王翱不但为官清正,而且治家有方。皇帝很信任王翱,赏赐金玉束带,玩器、锦绣等。但他总是“自奉俭素”,平时经常穿破旧衣服。一次,英宗召他问话,见他衣服破损,便问他为何不叫家人补一补。他推说闻命立即赶来,忘了更衣。王翱有一女,嫁与在京郊做官的贾杰。王翱夫人十分喜爱自己的女儿,经常去京郊接女儿回家省亲。每次临别,贾杰总要埋怨妻子说:“岳父是吏部尚书,亲掌官员升调大权,将我调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如振落叶,为什么他这么吝啬呢?”女儿将此意告诉了母亲。一天晚上,王夫人“置酒跪白公”。王翱竟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离家到朝房住宿,十多天以后才回府,最终也没有给女婿调职。王翱虽官高权重,但居家清贫,“刚明廉直,忧国奉公”。雍正《畿辅通志》中称王翱一行“惟公、惟廉、惟勤、惟慎”。成化三年(1467)七月,王翱病重致仕,十一月病逝于北京。谥忠肃,特进光禄大夫、太保。次年归葬故里
今天继续为大家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廉吏代表,此人名唤王翱,字九皋,官至吏部尚书。明直隶沧州盐山县王帽圈村(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人。
王翱幼年随父母举家迁徙,离乡背井,落籍盐山。永乐年间进士,历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宪宗、景帝,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光禄大夫。
王翱做都御史时,和一个太监一起镇守辽东。这个太监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后来,王翱改任两广总督,这个太监送给王翱四枚大珠。王翱坚决推辞,太监说:“这珠可不是受贿得来的。过去先皇把郑和所买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现在拿出一半为你赠别,你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收下大珠子,放入所穿的上衣里,把它缝好。后来回朝,太监已经死了,王翱找到太监的两个侄子。王翱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翱说:“如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二人嘴里答应了,但是心里不信,认为王翱是假意客气。王翱屡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假造一张五百两银子的买房契约,告诉王翱。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只见原来的封印依然如故。
王翱的夫人偷偷为他纳了一个小妾。过了半年才敢告诉他,王翱知道了大怒,责备夫人坏了他的家法,当天就给以钱物,将小妾送回家去。那个小妾也是个烈女子,回家后终身未嫁,说:“哪有大臣的小妾改嫁他人的事!”王翱去世后,她赶到盐山奔丧守节,王翱的儿子敬重她的义行,赡养她终身。
王翱不但为官清正,而且治家有方。皇帝很信任王翱,赏赐金玉束带,玩器、锦绣等。但他总是“自奉俭素”,平时经常穿破旧衣服。一次,英宗召他问话,见他衣服破损,便问他为何不叫家人补一补。他推说闻命立即赶来,忘了更衣。
王翱有一女,嫁与在京郊做官的贾杰。王翱夫人十分喜爱自己的女儿,经常去京郊接女儿回家省亲。每次临别,贾杰总要埋怨妻子说:“岳父是吏部尚书,亲掌官员升调大权,将我调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如振落叶,为什么他这么吝啬呢?”女儿将此意告诉了母亲。一天晚上,王夫人“置酒跪白公”。王翱竟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离家到朝房住宿,十多天以后才回府,最终也没有给女婿调职。
王翱虽官高权重,但居家清贫,“刚明廉直,忧国奉公”。雍正《畿辅通志》中称王翱一行“惟公、惟廉、惟勤、惟慎”。成化三年(1467)七月,王翱病重致仕,十一月病逝于北京。谥忠肃,特进光禄大夫、太保。次年归葬故里。其成为“声实茂著”的一代名臣,因吏部本周礼天官之职,故世称“王天官”。同朝的大学士李贤曾经对人说:“《尚书·皋陶谟》称,为政者有九种品德,王翱就具备了五种:头绪纷繁而能专心致志,遇上扰乱更加坚毅,生活俭朴廉洁奉公,性格刚强充实,好强而合乎道义。”